大明英華450章 保證朵顏衛不要背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言情>> 大明英華 >>大明英華最新章節列表 >> 450章 保證朵顏衛不要背刺

450章 保證朵顏衛不要背刺


更新時間:2024年06月11日  作者:空谷流韻  分類: 言情 | 古代言情 | 穿越奇情 | 空谷流韻 | 大明英華 


入殮師靈異錄小說:、、、、、、、、、、、、

鄭海珠這次到大寧鎮要做的第三件事,是督察明廷對蒙古喀喇沁部的招撫效果。

大半年前,鄭海珠就在結束了察哈爾部的明、蒙、俄三方會議后,帶著會說蒙語的荷卓,掉頭南行,出使喀喇沁部的朵顏。

朵顏,在太祖至宣宗時代,乃為大明帝國駐守長城外、防止北元反攻的朵顏衛,本身也都是蒙古人。

明廷對北邊這些雇傭兵的控制減弱后,朵顏衛分化為三十六個小部落,被稱為“三十六家”,與成吉思汗嫡脈的黃金家族通婚,并入了蒙古喀喇沁部。

但是,與生活在西邊宣大口外的黃金家族喀喇沁不同,朵顏三十六家,仍放牧于東邊,生活在大明薊州鎮長城喜峰口外。

對于這朵顏三十六家,明廷仍像對察哈爾一樣,給予歲賞銀子,并將他們的頭領,封為“朵顏衛都督”。

如今,朵顏衛都督,名叫“蘇布地”。

鄭海珠實地進入朵顏衛的勢力范圍后,越發明白,歷史上,后金為何要極力籠絡蘇布地的朵顏衛。

因為,朵顏衛每年領取明廷歲賞銀子、與明朝進行互市的高臺堡,離大明遼西軍事重鎮寧遠非常近,去再北一些的廣寧,也不遠。

這意味著,朵顏衛這些蒙古人的實控地區,可比北邊察哈爾部的林丹汗,對后金和大明來說,都更重要。

如果大明鎮住了朵顏,努爾哈赤或者皇太極往西渡過遼河來打廣寧等重鎮時,朵顏就不會背刺明軍。

如果后金像與科爾沁聯盟一樣,得到了朵顏的投靠,那么山海關外的廣寧、寧遠、大凌河等地,都有可能被后金與朵顏夾擊。甚至,由于朵顏屬于喀喇沁部,蘇布地又是喀喇沁部的“塔布囊”,相當于一品王公,后金利用蘇布地的斡旋,達成與整個喀喇沁部的聯盟,就容易許多。那么,后金的實際控制力,就從遼東延伸到了大明自山海關到宣大的整條長城外。

所幸,鄭海珠穿來的時間窗口,算得她最大的金手指,讓她能在皇太極還沒當上后金大汗時,比對方提前五年,替明廷出面,真正籠絡朵顏衛。

歲初見到朵顏部首領蘇布地時,鄭海珠依著此前朱常洛答應的口徑,在歲賞銀子的基礎上,再許諾蘇布地,每歲春天,大明可以從喜峰口出運糧食到蘇布地的王帳,以緩解部落經常會在這個季節遇到的糧荒。

但作為交換條件,除了朵顏部要站在大明這一邊外,蘇布地還要允許大明官員帶領工匠,在朵顏三十六家領地內的山上,勘探礦脈。

蘇布地當然也不是懵懂小兒,自要提出疑問:“你們明人,是不是曉得,我們朵顏部,埋著金子?”

鄭海珠輕描淡寫道:“哪有什么金子,都督大可經常派你的屬下去看。我們不過是想多得到一些鉛,給邊軍造火銃時用。而且,探礦挖礦都是在山里,不會影響到你們的牧場。”

蘇布地聽了荷卓翻譯鄭海珠的話,又思及若親近明國,萬一察哈爾的林丹汗要侵犯喀喇沁左翼,自己也可以把明國當宗主國一樣,求得庇護,便答應了鄭海珠的條件,在大明的國書上,蓋印畫押。

現在,一晃八九個月過去了,鄭海珠再次回到大寧鎮,也等來了始終奔波于朵顏部與大寧之間的荷卓。

荷卓向鄭海珠稟報道:“自春到秋,朵顏部倒確實沒有騷擾邊墻附近的明人村落之舉,但張參將送來的云南和浙江的匠人,剛到朵顏部的雙尖子山一帶時,蒙古人還是會刁難他們。好在滿將軍與我,護送王老爺去與那個蘇布地會面后,情形好了許多。蒙古人,果然很給王老爺面子。”

荷卓口中的“王老爺”,是王象乾。

這位也算晚明的重量級人物,一個進士出身的文官,從宣大到四川再到薊遼,奔波在為大明抵御北虜東夷、平定西南叛亂的一線。

鄭海珠本來不至于對晚明每一位軍事重臣都熟悉,但她當初去宣大見總督崔景榮前,專門拜訪了首輔葉向高,請教帝國素來對蒙古有震懾力的文臣,葉向高頭一個提起的,便是王象乾。

在邊事上并不一味主戰到底的葉向高,看出鄭海珠對蒙古也不是激進的立場,遂特別與她點明,王象乾雖給朝廷打過不少勝仗,但他素來并不宣揚“非我族類必誅之而后快”,甚至給朝廷提過對蒙古各部落區分對待、嘗試招撫漠南蒙古的方略。

鄭海珠將王象乾記于心中,回京后向朱常洛提出起復此人,后來在山東斗完孔府,還專門去拜訪了乞休在家的王象乾,虛心討教與蒙古人打交道的路數。

王象乾雖已七旬高齡,到底還有些老驥伏櫪的念想,最終還是應了天子與朝廷的召喚,回到京師,只是不愿統領兵部事,更像徐光啟那樣,成為給朱常洛獻計獻策的智囊團成員。

此回,鄭海珠先在朵顏衛做好前期鋪墊后,覺著王象乾這樣曾經在草原上震懾過蒙古人的大明老臣,還是得去蘇布地那里刷個臉,遂向朱常洛提議,給王老大人掛個都御史的銜頭,代表大明出使朵顏衛,在那里殺匹白馬喝杯酒、盟個誓啥的。

果然,蘇布地還是吃這一套的。

鄭海珠于是叮囑荷卓:“若真的探礦順利,要開始挖礦洞了,我會與黃老爺、馬將軍再強調一番,務必招募我們明人送過去,哪怕從山陜招流民都可以,不要用朵顏衛的蒙古人。其次,挖出來的礦石,拉回大寧境內,交給宋應星宋先生來著人冶煉,切不可為了圖方便,而在朵顏衛造爐煎銀子。”

銀礦,往往與鉛伴生,所謂山上有鉛,其下有銀,故而鄭海珠忽悠蘇布地時,說大明是來挖鉛。自然,煎煉銀子的活計,也不能在礦山邊上做。

至于以后,若后金真的被趕到瑚兒哈上游去和尋找出海口的俄羅斯搶奪領地,而環伺朵顏衛的大明軍事力量繼續增強,屆時也就無所謂讓蘇布地或者他的繼任者曉得銀礦的真相。

就像如今的云南,銀礦出產都在明廷的絕對控制下,當地土司也就只能在大礦附近,開幾個小礦洞,挖一點兒,并不敢向明廷提出,要分一杯羹。

說到底,還是拳頭要硬。

鄭海珠離開大寧鎮前,最后與黃尊素、馬祥麟和滿桂開了一次小范圍的會議。

“塞外一直都有努爾哈赤放過來的探子,科爾沁的蒙古人也會扮成商賈來刺探,接下來的小半年,大寧鎮就陸續放出風聲,愿意幫著林丹汗,往西打一打,讓努爾哈赤以為,明年開春時,關外大寧鎮這支七八千人的隊伍,是援應不了開原鐵嶺的。”

/daming陰ghua/42070829.html

相關、、、、、、、、、

__都市小說


上一章  |  大明英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