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554章:如此明顯的計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春秋做貴族 >>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4章:如此明顯的計謀

第554章:如此明顯的計謀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8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我在春秋做貴族 


來到鄭地時,智瑤的巡視隊伍膨脹到了近五萬人。

這五萬人并非全是將士。

其中的一萬余人中,有近兩百宮女與寺人,各官員的從屬占了近千,剩下則是隨行的民伕。

出巡肯定是帶上全套班子,各級官員也需要處理雜務的人,族人與隨從總是要帶一些的吧?

智瑤的第一站是“制田”,隨后會前往“新鄭”長久一段時間。

曾經的鄭國幾乎全靠“制田”的出產在養活。

倒不是說其它區域沒有開戰農耕,其原因是北方有晉軍屢屢入侵,南方則是楚軍時不時來掃蕩一趟,逼得鄭國君臣將“制田”極盡開發,又在周圍布置了防線。

“此地農田幾頃?”

“回大王,丈量得有八萬頃。”

“多了,還是少了?”

“回大王,比較之前略有縮少。”

就說吧,八萬頃怎么可能支撐得起鄭國的糧食需求。

當然,鄭國其它地方也有出產,再輔以野味、采集之類,并且會從國外購入糧食。

智瑤其實也就知道原國的一部分田畝數量,不可能做到原國有多少農田詳細盡知,而智瑤手中關于農田的頃數為三百四十多萬頃。

這個數字一點都不夸張,要知道原國當前的疆域范圍有多大,很多地區是吞并于他人的國祚,大部分在冊耕田算是一種“前人栽樹后人乘涼”了。

關于田畝數字,先秦時期沒有相關數據,到西漢一度開墾出八百二十七萬頃,東漢則是達到兩千兩百五十七萬頃,最夸張當屬隋朝楊廣在位期間的田畝數量,達到夸張的四千三百五十六萬頃,隨后的各個朝代基本沒有超過隋朝,乃至于有些朝代的在冊農田數量少得出奇。

李唐初期也就八百五十萬頃,直至天寶年間也就增加到一千四百三十萬頃,乍一看李唐跟楊隋還真的是差距挺大。

然而,李唐農田在冊非常少,其實不是農田荒廢,說白了就是被隱藏起來不登記在官方記錄之中。史學家以此推斷李唐對門閥世家基本持綏靖政策,或是根本管不動。

疆域范圍最小的正朔宋朝,田畝數量達到七百萬頃,比之李唐的持平時期少了一百多萬,然而李唐統治的疆域范圍可是趙宋的2.6倍大!

如果這還不能證明了那些史學家說李唐是門閥世家勢大的局面,從楊隋開始的科舉,到李唐依舊是門閥世家的玩具,總能證明點什么吧?

當前原國的總人口剛剛突破千萬不久,僅是可查數據就擁有三百四十多萬頃農田,可以想象一旦智瑤執行西漢休養生息的政策,原國人會生活得多么幸福。

千萬人口卻是擁有三百四十多萬頃農田,其實也是智瑤認為原國在未來二十年會人口激增的信心來源。

能吃飽,有節余,要相信諸夏的生活觀念,必定是誰都想多子多孫的!

事實也是那樣,日子過不下去的話,正常人誰想生育?想生也要有老公或是老婆。結合了的夫妻,他們很清楚生出來增加自己和長輩的負擔,必定也會苦了下一代。

“楚國有何動靜?”

“回大王,楚國封君聚集‘郢’,各地亦有異動。”

智瑤看向了南方,露出了有意思的表情。

并不是智瑤自戀,想著自己來到鄭地就讓楚國一陣陣緊張,才會出現那種表情。

楚國其實是一個很有冒險精神的國家,其他人不敢做的事情,每每楚國君臣就做得出來。

來到“制田”會是巡視隊伍最靠近南線的地方,并不會再繼續向南了。

再往南邊就進入陳地,本來有意冒險的楚國君臣必然縮回去。

什么意思?意思就是智瑤想勾引楚國一把。

在未來的半個月,智瑤一再收到楚地細作的匯報。

楚國君臣不知道談成了什么,總之楚國進入到動員階段,擺明就是想趁著智瑤出現在鄭地做點什么。

智瑤暫時無法得知楚國動員了多少兵力,盲猜不會少于三十萬,乃至于有可能達到四十萬以上。

“大王,早日動員罷?”司馬穰苴提出建議。

智瑤笑著說道:“不急。”

做戲就做全套,假裝不知道楚國已經開始舉國動員,或是做出知道了一些情報,以為楚國要向吳越之地增兵的假象。

所以,智瑤派人前往齊地,發布動員兩個滿編軍團的命令,并且要求集結起來的兩個軍團向吳地開拔。

另外,智瑤也派人前往秦地,要求秦地集結一個滿編軍團移動到商於之地駐扎。

齊地和秦地的動員只算是原國的局部動員,多少也算是一種一石二鳥的策略。

趙氏代國發現秦地在動員,首先會感到緊張,隨后發現動員的一個軍團是向南開拔,發現最終駐扎在商於之地,基本會做出原國與楚國有大戰的判斷,讓趙毋恤的膽子變得再大一些。

齊地的動員?沒什么好說的。齊國曾經是一個疆域面積不算小的國家,并且人口密度非常大,原國的動員機制與古典時代已經完全不同,動員兩個滿編軍團對齊地來說不算什么,必要時還能再拉出至少三個滿編軍團。

馬上就要到夏收的季節,智瑤索性就待在“制田”觀看夏收情況。

因為智瑤在“制田”的關系,該區域的郡縣長官怎么可能敢隨意?他們一定會過來請安,猜測智瑤重視夏收,裝也會裝出一副賣力的模樣來。

夏收完畢之后,關于楚國更多的消息被送了過來。

而這時,智瑤已經帶人來到“新鄭”了。

原國在攻克“新鄭”之后,處理了攻打“新鄭”時挖出來的條條壕溝,并且沒有拆掉“新鄭”城內原先的防御陣線。

因為城內一共有九道防線的關系,打從事實上“新鄭”就不適合作為一座民用的城池,要不然光是進出城都會非常不便利。

民居本身的追求就是便利,明明很靠近外城,想出城卻要繞上不止一個大圈子,可以想象不便利到什么程度。

現如今的“新鄭”是被當成一座要塞使用,里面長期駐扎著不少于兩個“師”的駐軍,一旦楚國那邊有動靜則會根據實際適當增加駐軍的兵力。

這不是楚國鬧出比較大的動靜嗎?智瑤從宋地動員了一個滿編軍團,將這個軍團調到“新鄭”城外駐扎。

同時,智瑤在鄭地也是動員了一個滿編軍團,調往“商丘”城外進行駐扎。

這一手完全是利用原先鄭國與宋國不斷交戰積累下來的仇恨值,算是一種不怎么高明的制衡手段,只是明顯非常管用。

原國的頻繁動員瞞不過必然會關注的楚國,只是智瑤目前的動員機制更像是布置防線,尤其還將原國正在攻略蜀國的消息主動散播出去,想要的是一種原國不想在這個時候與楚國大規模交戰的假象。

東北那邊跟東胡的邊境交鋒從未停止,雙方每年都需要小打小鬧一下。

因為原國進駐代地的關系,與無終的摩擦也日益增多,并且樓煩還總是來湊熱鬧。

秦地那邊就不用說了,面臨著義渠和趙氏代國的雙面威脅。

智瑤敢肯定一點,楚國和趙氏代國絕對有聯系,只是不太清楚雙方的關系密切到什么程度。

再加上吳越邊境這邊,原國與楚國已經連續交鋒了一年的時間。

那樣算起來的話,原國目前已經啟動了五條戰線,沒道理楚國君臣一點都不知情。

楚國君臣很難窺知的是原國在那些戰線動用了多少兵力,會有被原國收買的楚國權貴透露出真真假假的消息。

“您為何來了?”

某天,智瑤看到孫武時,真的是驚了。

孫武今年已經九十歲,年紀大的人最為忌諱的就是長途跋涉。

“與楚一戰,怎能少了老臣?”孫武說這話的時候樂呵呵的。

智瑤一想也對。

孫武的成名之戰就是跟楚國交鋒,并且在吳國效力時沒少了解楚國,原國要與楚國大戰的話,確確實實是不能少了孫武在場。

智瑤讓智陽將關于楚國的情報整理一下念給孫武聽。

已經九十歲的孫武看什么都是一糊,等于無法進行閱讀,腿腳方面則是還很靈便。

智瑤對孫武其實非常羨慕,九十歲的年紀依舊沒病沒災,尤其能夠到處走動。

多少九十歲的人能夠那樣?更普遍的是連走路都困難。

不過,春秋是一個很奇怪的年代,平均壽命不超過三十的環境下,時不時會出現百歲高齡的老人,老了還能夠到處溜達。

比如活到一百零一歲的蘧瑗,還有同樣活到一百零一歲的老子,兩人都是年紀非常大了還能到處游歷的老人。

智瑤看孫武的情況,猜測孫武也許是下一位百歲老人。

百歲?智瑤覺得自己能活到八十都算燒高香,也許七十來歲就會入土。

孫武一邊在聽人讀資料,一邊臉色轉為嚴肅,聽完之后說道:“楚國此次動員或過五十萬大軍。”

那是從調動的糧秣規模進行判斷。

智瑤看完資料也是得出與孫武相同的結論,講實話就是對楚國感到非常佩服。

換作其余國家,他們在知道原國勢大的情況下,不可能出動出兵,想的只會是怎么打造烏龜殼。

楚國不愧是楚國,很早之前率先也是整個春秋階段唯一一個挑戰周天子地位的國家,并且還一度以一國的力量扛住整個中原的列國。

這樣的楚國確實不是那種面臨困境坐以待斃的脾性,有足夠的心氣想要扭轉不利情況,并且想干就真的敢做。

智瑤說道:“楚國集結五十萬大軍,寡人亦在動員,兩月之內便有三十萬大軍抵達‘新鄭’。”

三十萬是智瑤用來跟五十萬楚軍正面剛的兵力,沒有算上吳越之地、商於之地、宋地集結待命的軍隊。

孫武問道:“不知蜀地攻略情況如何?”

距離原軍入侵蜀國又過去了快三個月,等于原國對蜀國的入侵已經有七八個月的時間。

古蜀國的歷史或許很長,可是他們生活在一個太過封閉的環境,文明程度或許不低,人卻是過得有些安逸慣了。

原軍在綿水被困長達兩個月,結果“成都”那邊一無所知,哪怕蜀地多山多林,可是出現這種情況依舊顯得不可思議。

直至原軍抵達“成都”城下,蜀國君臣才意識到有大軍來襲,這種事情誰敢信?偏偏真的就那樣發生了!

目前原軍已經拿下“成都”并成功俘虜蜀王,只是不算徹底滅掉蜀國,還需要慢慢將人口相對稠密的另外幾個地區拿下。

原版歷史上,秦軍也是一路幾乎沒有受到阻擊,遭遇的困難就是道路難走,大搖大擺地抵達“成都”并展開攻勢,很輕松就將城池攻克了。

智瑤不清楚原版歷史上巴國和蜀國是怎么被秦國滅掉,派出三個“師”的兵力入侵巴蜀的原因太簡單,一切只因為兵力再多的話,后勤就跟不上了。

孫武聽得眨了眨眼睛,感到不理解的同時,對蜀國人那么松懈簡直無法相信。

原軍進駐漢中,包括都在“巴”有駐軍,結果蜀國君臣一概不知?

智瑤看出了孫武的困惑,說道:“巴蜀封閉。”

這個就是最好的解釋,不用講更多了。

封閉包括受于地形的限制,再來也是與外部的交流太少,信息足夠封閉之下,不了解中原這邊早就“變天”了,沒有再玩以前的那一套。

在蜀國君臣看來,誰想打自己都會事先進行宣戰,再則根本不相信強如原國會來打自己的主意。

蜀地有什么?其實不缺物產,只是對他們這種土生土長的人來說,開發難度都超乎想象,外人怎么能看得上呢?

那么,蜀國君臣就理所當然地覺得原國地大物廣,才看不上自己的地盤。

事實上,巴國君臣也是那么想的。因此不是巴國君臣的腦子有病,干出引狼入室的操作。

孫武現在的工作集中在“兩宮”那邊,有些信息上面著實跟不上時勢,得知蜀國的戰事已經進入尾期,哪能不明白明年就是對巴國動作,接下來就是展開對楚國的滅國戰爭。

“大江上游一年便可摸索清楚?”孫武問道。

智瑤知道孫武的信息有些延遲,沒有告訴孫武勘探大江的事情已經長達三年之久。

沒有回答就是答案,孫武很是感概,心想:“這么看,大王真的已經做好滅掉楚國的各項準備了。”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


上一章  |  我在春秋做貴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