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555章:飄了嗎?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春秋做貴族 >>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5章:飄了嗎?

第555章:飄了嗎?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29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我在春秋做貴族 


楚國已經在緊鑼密鼓地準備戰爭,五十萬大軍的規模難不倒楚國,他們拉出這種規模的大軍,顯然是不想戰爭發生在楚國境內的。

這么說的話,智瑤的謀略好像是取得了成功?

“楚國在‘郢’集結大軍有二十萬之數,在越地有兵十五萬,在蔡地有兵十五萬。”

“臣聽聞,屈景昭三族精銳盡出,重組‘左右廣’之衛,年來往云夢澤捕殺犀牛、鱷魚,趕制皮兜。”

“各地封君之中唯項氏高調,梁氏附翼其后,自成其勢。”

智瑤進駐“新鄭”的鄭國原宮城之中,坐在主位上聽取匯報。

鄭國以“新鄭”為都城的時間長達三百多年,期間不斷修筑“新鄭”,除了搞出九道防御鏈之外,他們還對宮城進行不斷的擴建。

只不過,晉國與楚國開始爭霸,鄭國成了晉軍與楚軍不斷廝殺的戰場,直接讓鄭國持續遭罪,致使鄭國的國力一天不如一天,一再被擴建的宮城還是顯得有些小家子氣。

拿開朝會的大殿來說,空間比較狹隘也就不提了,看不到大氣的布置,哪怕是殿中最顯眼的承重柱也看不到雕塑。

大殿狹小到什么份上?從進門到主位也就三十米不到的長度,殿內寬度也就二十米左右。

當前的時代,開朝會時并不是讓群臣站著,會有分在兩側的座位。

一道案幾的長度怎么都有一百六十厘米左右,座位之間需要間隔,入門必須有足夠的間隔空間,臺陛下方也要跟群臣的座位有足夠的間隔,三十米的長度擺上八張案幾就是極限了。

等于說,擺放在前列的座位,兩側合起來只有十六個座位,哪怕后方也有座位,其實一樣需要間隔,更要讓出其它空間,導致整個大殿的座位合起來絕對不超過三十二個。

開朝會的大殿也就容得下三十二位臣子入座,每一次朝會一般有不在中樞擔任官職的貴族參與,中樞任職的官員再加上臨時參與的貴族,蒸蒸日上的國勢之下怎么看都會顯得不夠。

智瑤向下看去,看到顯得擁擠就很不得勁。

不過,這里是原鄭國君臣用來開朝會的大殿?那沒事了。

鄭國的日子一天不如一天,到最后能不能填滿大殿座位都是一個未知數,哪怕能填滿都可能是湊數的居多。

剛剛智瑤聽到了什么,項氏?

“此項氏,乃是何人?”智瑤問道。

楚國項氏?很難不讓智瑤被吸引到注意力。

臺狐從座位站起來,答道:“項氏,項國公族后裔,當前家主為項武,封地在‘唐’一帶。項氏有城兩座,治下屬民應有六萬余,部曲近三千。”

部曲是楚國那邊的說法,相當于“士”和“徒”這種中原的職業士兵。

智瑤稍微楞了一下。

其實,主要是以后的項氏太牛逼,導致智瑤有一種“先入為主”的印象,下意識以為項氏有多么強大。

只不過,有六萬余屬民,再加上三千左右的職業士兵,真不能算多弱了。

畢竟,當前算起來是戰國初期,不是嗎?

當然,目前的項氏距離智瑤所知道的項氏,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孫武不解地問道:“大王特意詢問項氏,可是有不平常之處?”

智瑤了解到當前的項氏,搖了搖頭說道:“寡人好奇項氏如何高調。”

作為宦官令的臺狐就是應該為智瑤滿足一切,決定后面好好派人了解一下項氏,免得到時候智瑤再問,答不出來會顯得很失職。

孫武笑著說道:“楚國滅國五十余,失去國祚遺民皆與楚國一體。楚國公族強勢自是無礙,如今遭受反噬罷了。”

那個“遺民”特指失去國祚的公族以及貴族,可不是什么普通黎庶。

在春秋戰國時代,有姓有氏才是“民”。

同時,一開始的“民”并沒有隨后那么不堪,僅僅是去到蠻荒之地開拓,消滅或驅逐異族使得諸夏苗裔有生存空間,站在諸夏立場就該值得敬佩。

在諸夏,起初只有八“姓”,不分排名先后為姬、姜、姒、姚、嬴、妘、媯、妊,傳聞是人類氏族社會時期最古老的部族。

按照規則,一個人的姓不變,氏可以根據官職或封地而變更。

那么同姓的人,他們其實是有著相同的祖先,也即是多少年前是一家說法的出處。

諸夏的生存空間從來都不是平白得來,期間不知道歷經了多少艱辛,又犧牲了多少先輩,

氏在一開始是一種特殊榮耀,每一個“氏”的誕生,其實只說明了一點,諸夏又增加了哪一片生存空間;后面有了成體制的制度,才導致“氏”被賦予了另一種含義,也就是官職。

孫武的那個說法成立。

楚國是春秋時代滅國最多的一個國家,本著“存亡續絕”的理念,沒有做斬草除根的操作,各個被滅的諸侯后裔肯定會成為楚國的一員,并且還是作為特權階層。

他們在楚國公族強勢的時候,不可避免要成為楚國的羽翼,為了楚國的強盛添磚加瓦。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養國公族后裔養由基,他的“中華第一神箭手”稱號可不是吹噓出來,完全是在楚國與各個諸侯國的戰爭用敵將小命達成的成就,可見為楚國立下了多少汗馬功勞。

恰恰也是楚國滅掉的國家太多,那些被滅國家的后裔在楚國內部站穩腳跟,一旦楚國的公族不是那么強勢,他們難免就會成為楚國內部的隱患。

只是,楚國封君為患的鍋需要屈氏、景氏和昭氏來背,作為楚國公族的他們率先搞“圈地自萌”那一套,其余貴族只是有樣學樣而已。

智瑤現在最為重視的問題就一個,問道:“如此說來,楚公族與地方封君再次團結?”

一個問題,問得眾臣面面相覷。

不怕事的孫武笑著說道:“已有滅國之危,便是矛盾太大,何人愿做亡國之民。”

智瑤壓根就不是那么簡單的意思。

智徐吾不滿地瞪了一眼孫武,再說道:“古有‘病入膏肓’之論,如今楚國正如此論,公族與地方封君早已是無藥石可救。”

話不能那么說。

他們既然在朝會上進行討論,證明還是有很大的忌憚心理,并且不得不去重視。

楚國這一波爆發出來的能量超乎想象!

那可是五十萬大軍,不是隨便哪一個國家能拿得出來,首先就會讓原國驚詫。

能集結出五十萬大軍,代表楚國還能供應大軍所需的后勤,其中包括武器裝備以及糧食。

司馬穰苴就很感概地低聲呢喃道:“楚國之盛,遠超列國。”

曾經的齊國有人口約一百八十萬,國家還顯得極其富裕,打“艾陵之戰”調集十萬大軍都顯得吃力。這就是齊國在體制上比不過楚國的一種體現。

事實是什么?比動員機制的話,整個中原也就曾經的晉國跟楚國并持,其他諸侯國有一個算一個都不如。

在晉國和楚國動不動就出兵十余萬的時代,其他諸侯國能拉出五萬大軍都算足夠出色,齊國還是除了晉國和晉國之外第一個拉出十萬大軍的諸侯國。

臺狐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權衡是現在說出來,還是等一會私下稟告智瑤知曉,想了想還會是開口說道:“臣聽聞項氏與公族交惡,乃是為一墨氏。此墨氏乃是舊宋貴族,在‘商丘之戰’前效力,制作諸多器械,已為楚王寧所得。”

智瑤就覺得滅掉宋國一戰缺了點什么!

以前沒有墨氏,墨翟重新振作家族才有一個墨氏,他有另外一個稱號叫墨子。

這也怪智瑤給原國加強得太過份,以至于墨翟在“商丘之戰”沒有發揮的余地,大部分制作出來的器械沒有發揮就被摧毀,少量發揮了的器械并沒有給原軍造成太大傷亡,導致各級軍官并沒有太當回事。

說起來就是原國的統兵將校飄了,真切認為原國已經當世無敵,碰上一些小狀況很難起到重視心理。

沒有太當一回事,怎么可能慎重其事的上報?智瑤坐的位置太高,一旦下面沒有匯報,事先沒有相關線索就很難去知曉到底發生了什么事。

“墨子投奔了楚國?”智瑤突然發現一些‘時間線’被某種程度的修正了。

歷史上是公輸班被楚惠王邀請到楚國,隨后楚軍入侵宋國,戰爭期間公輸班與墨翟在器械上產生了很精彩的較量。

現在是怎么回事?變成墨翟投奔楚國,再被楚王寧所重視,公輸班與墨翟的較量要發生在原軍與楚軍的交戰之中?

智瑤作為一國之君很是不應該,可是仍舊對公輸班和墨翟的較量仍舊出現了期待感。

“不對!”智瑤想起了一些事情。

在滅宋之戰的過程中,智開就請求公輸班的支援,只不過當時智開并沒有提到墨氏。

那么多少算是公輸班與墨翟已經發生過交鋒,礙于原國在各方各面碾壓宋國,導致交鋒在完全不公平的情況下分出勝負,不是公輸班勝,純粹是原國用國力的優勢碾壓了宋國。

智瑤半是好奇半是郁悶地問道:“此墨翟多被楚王寧重視?”

這個問題臺狐答不來上。

楚國已經將原國視為死敵,再蠢也知道對一些事情進行保密。

原國關于墨氏的情報掌握,只知道墨氏先被項氏圈養,隨后有公族突襲了項氏的一處莊園,隨后墨氏失蹤了。

等于說原國這邊知道墨氏被楚國公族掌握,猜測大概率落到了楚王寧手中,再多的信息并沒有掌握。

孫武問道:“大王為何如此重視墨氏?”

其他大臣也有相同的疑問。

原國在器械上的進化史有點長,并不是單獨一個人撐起了所有,其中起到最大作用的人正是智瑤本人。

如拋石車、床弩就是智瑤提出概念,眾多匠人合力制作出來,別說其它的攻城車、云梯等物了。

在原國的器械進化過程中,公輸氏有一定的身影,只是公輸氏更多的研究是在民生方面,他們甚至將風車給鼓搗了出來,用于風力磨磨。

沒有辦法的事情,智瑤將路都給走得差不多了,公輸氏只能是做一些改良,缺乏相關的進取心很難再在軍事領域上研究出新玩意。

智瑤嘴角先勾了一下,隨后吩咐道:“召喚公輸伯前來‘新鄭’。”

公輸班是原國的伯爵,稱呼公輸伯沒毛病。

只不過,眾臣還是能從智瑤的稱呼和語氣聽出一些不尋常,察覺到智瑤起了某種興致。

真的發生公輸班與墨翟的較量,雙方的參戰將士肯定會增添不少傷亡,只是這種智慧的碰撞很容易產生火花,總體來說對整個文明的進化有助益。

那一句話說得沒錯,人類的進化史就是一部戰爭史。

很殘酷的一個事實,人類就是在各種戰爭中絞盡腦汁搞各種發明,有些發明在人類的自相殘殺中奪走了許多的性命,隨后卻又是讓人類從中獲得了無限的好處。

智徐吾等了良久,一直不見應對楚國的動員做出反應,急切之下率先開啟這個話題,說道:“楚國已在動員,請大王亦做動員。”

在這種場合,智瑤就不能用一個“不急”這樣的詞匯,會顯得過于輕佻,只能正色說道:“楚軍今歲并無北上跡象。”

楚國是在動員了,相當一部分兵力也抵達了集結地點,只是一點北上的痕跡都看不到。

原國還沒有完成兼并巴蜀的動作,哪怕成功兼并也需要緩和一段時間。

再則,智瑤要么不動,一動就會是絕對的認真態度,很容易把楚國嚇得不敢北上。

智瑤說道:“寡人已有方案。”說著向臺狐遞一個眼色。

臺狐得到示意走到臺陛的一旁,翻了一下放在架子上的冊子,隨后吩咐寺人給眾大臣分發下去。

那些冊子是智瑤制定的動員步驟,包括幾個動員階段,哪里和哪里是怎么個應對措施。

智徐吾拿到冊子,先看了一下目錄,隨后直接翻到了動員機制步驟上面,看到第一批動員只有三十萬兵力,還分成了三個戰區,眉頭直接皺了起來,心想:“楚國可是動員了五十萬大軍,大王的應對會不會太飄了?”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言情


上一章  |  我在春秋做貴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