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春秋做貴族第544章:墨子的楚國之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我在春秋做貴族 >>我在春秋做貴族最新章節列表 >> 第544章:墨子的楚國之行

第544章:墨子的楚國之行


更新時間:2022年11月17日  作者:榮譽與忠誠  分類: 歷史 | 上古先秦 | 榮譽與忠誠 | 我在春秋做貴族 


榮譽與忠誠:

楚國都城“郢”郊外。

春時雨季已經連續了一個多月,致使主要大道之上的某些路段變得泥濘。

春季正是萬物復蘇的季節,得到更多雨水滋潤的情況下,植物的生長速度遠比其它時節要快,也許昨天看去就是一顆小芽,過了一夜已經變成一顆伸展紙條的青草。

磅礴大雨之下,墨氏近百口人靴底之下沾滿厚厚的泥土,艱難地行走在坑坑洼洼的路段。

墨翟本來想帶領族人在“帝丘”跟原國的公輸氏好好較量一番,然而種種原因根本就沒有正式較量的機會,打從一開始遭受到的只有碾壓。

其實也對,原國在智瑤的種種創意中一再出現新式的器械,公輸氏有所發揮,更多的是在完善智瑤“發明”出來的器械,耗時已經有近三十年之久。

較量這種事情,從同一起跑線開始倒還好,別人已經跑出去千兒萬米遠,自己卻剛剛邁出第一步,到底還要怎么爭啊?

哪怕是原國與宋國相比,宋國能跟原國比拼國力嗎?同樣一種設想,原國能夠耗得起資源試錯數百次,宋國也許試錯十來次就將資源消耗光了。

然而,墨翟覺得很不服氣,一切只因為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奇思妙想沒有實現,輸就輸在宋國太弱,不是自己的能力不行。

恰恰是因為墨翟沒有將自己的本事真正顯露出來,面對原國的招攬進行婉拒。

關于墨氏的事情,智瑤根本就不知情,其余人因為沒有看到墨翟的本事,進行招攬時固然用心,遭到拒絕卻也沒有多么在意。

怎么說呢?不能怪負責招攬的人眼瞎,只是沒有足夠重視之下,既可能要讓原國后面遭遇不少麻煩了。

墨翟現在就憋著一股勁,想讓世人知曉自己的能力。

這一次,墨氏將能賣的東西全部賣掉,隨后幾經輾轉進入楚國。

當世的人都能看得明白,天下諸侯滅得不剩下幾個,原王瑤有掃滅諸侯使天下歸一的雄心壯志。

墨翟想要展現能力,待在原國沒有發揮的余地,再來就是覺得原國的一些國策與自己所主張的想法不符合,才有了墨氏進入楚國尋求效力的這一件事情發生。

他們在原國時期不是沒有遭遇攔截,要怪就怪原軍太講道理,一來沒有將墨氏驅趕回去故土,再來沒有對墨氏一行人進行劫掠,要不然他們能不能抵達楚國還要另外算。

在進入楚國之后,墨氏的倒霉才算開始,每過一個貴族封地要被敲詐一次,曠野中的野人不止一次侵擾。

好歹墨氏也是貴族之家,隊伍抵御野人不算難事,只不過卻死了一些族人,很是艱難才走到“郢”都郊外。

“來投靠楚國真的選對了嗎?”

類似的靈魂拷問不止一次出現在墨翟的腦海之中。

在被滅國家遺老遺少心中,原國當然就是敵國。這個敵國不承認之前的土地歸屬,也拒絕承認一干奴隸的所有權,凡事都要他們權衡再考量,才會根據一個家庭的人口現狀分發土地。

講實話,人們還不習慣勝利者擁有一切的規則,講究的是國家可以滅,屬于誰的財產不能剝奪。

現在原國不承認舊有的產權歸屬,在亡國貴族看來就是一伙強盜,剝奪了貴族頭銜,還將一應家產掠奪,簡直是太禮崩樂壞了!

好些失去了一切的貴族,他們只能選擇遠走他鄉,九成以上選擇投奔楚國。

原國為什么要坐視這些舊貴族投奔楚國?不是原國大氣,只是想讓占領區變得“純粹”一些,好將新的政策更順利執行下去。

至于亡國貴族投奔到楚國,他們沒有了屬民,財產也沒有剩下多少,投奔楚國到底是起到助力作用,還是會讓楚國增加負擔,接下來能夠很快看得到。

“已至‘郢’矣!”

墨翟路上不是沒有向楚國貴族言明是來投奔楚國,可是近期投奔楚國的宋國貴族委實有點多,多了也就不顯得特殊,該被敲詐還是會被敲詐。

最重要的是,大家都不知道“帝丘之戰”時,有誰到底發揮了什么作用,無法顯示出墨氏的特殊。

在“郢”都的各個城門邊上,楚國搭建了一些遮雨茅草亭子,里面有專門登記它國前來投奔的官員。

“墨氏?從未聽聞。不知來者口眾多寡?”

“在下子姓。”

“子姓?原來是宋國公族。請持此銅牌到下一處。”

“不知下一處,乃是何處?”

“高舉銅牌入城,自有人接待。”

墨翟仔細看了一下手里的銅牌,宋國與楚國的文字寫法不同,一些字需要連蒙帶猜,大體猜測出什么意思。

獲得這種銅牌的全是宋國公族,楚國會將他們與普通的宋國貴族進行區別對待,至于好壞暫時有點難說。

因為還在繼續下雨的關系,幾乎沒有普通人進出城池,墨翟倒是碰上了另外一伙從宋國來投奔楚國的隊伍,雙方只是默默對視,沒有進行言語上的交流。

講實話,大家都挺落魄,聊天到底該聊什么,難道追憶以前的風光,再一起破罵原國的殘暴嗎?

有那功夫,還不如趕緊走完楚國設出來的程序,進入一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地方烤烤火,能夠吃上一頓熱飯就更好了。

“前來投奔之人皆無名氣,隨行僅有親族,家臣、仆眾皆無。”

“原國殘暴可見一斑,只是……”

“宋國已亡,留存有用之身眾人,投奔大楚不知可有貢獻。”

“我聽聞大多乃是無用之人,中庭為此苦惱如何安排。若是賜予封地,大楚土地即便多,養此人等有何用處?”

“中庭與封君本就為封地爭斗不休,何來城邑安置投奔宋民?”

在漫長的趕路之中,墨翟早就體會到了什么叫艱難,聽到一句句風涼話還是會心里難受。

只是那些話也是實情,真正有本事的宋國貴族,他們大多戰死在了與原軍的交鋒之中,沒有戰死也會因為出色表現遭到原國的大力招攬。

一些接受原國招攬的宋國舊貴族,他們得到了保留一半家產的資格,并且原國承諾立功賞賜不會存在區別對待。

其實,只要能夠看得清局勢,沒有其它因素的牽絆,聰明的宋國舊貴族寧愿在原國這邊受委屈,不會投奔楚國再歷經一次亡國之痛。

這也就導致了投奔到楚國的宋國舊貴族之中,聰明人的數量極少,沒有本身的一大堆,壞了宋國舊貴族的口碑,逐漸讓楚國廟堂對前來投奔的宋國舊貴族不怎么待見了。

“足下乃是宋國公族,不知其父何人,擔任何職?”負責等級的楚國小吏有些漫不經心。

墨翟就實說道:“我父并無官職,祖上自擔任司馬,再無官職。”

這名楚國小吏用楚國的文字進行記錄,又很隨意地問道:“足下在宋國擔任何職?”

墨翟又就實說道:“并無官職。”

一連串的問題問下來,楚國小吏有點把墨翟當成一個早就落魄的宋國公族后裔。

“如此看來,應是足下得知大楚款待宋國舊民,前來混口飯吃?”楚國小吏沒有半點嘲諷的意思,就他看來只是實話實說。

墨翟很想反駁,可是想到自己一事無成,有些不知道該怎么反駁而起。

沒錯啊,從目夷那一代人之后,他們這一支再沒有人擔任官職,前幾代人還因為公族身份,有名下的封地,小日子過得衣食無憂,血緣關系遠了之后,沒有人為國家立下什么功勞,封地被收了回去。

目夷又稱司馬子魚,司馬是官職,子是姓,魚是氏。因此他又是后面魚姓的先祖。

墨翟之所以不是魚氏,主要是他獲得宋君欒的賞賜,得到一塊叫“墨”的封地,以封地的名字為氏。

心里有一團火的墨翟臉色不好看,發飆不知道該向誰發飆,想到了族人艱難的處境,壓下了火氣,溫和說道:“請足下稟告上官,墨翟如原國公輸氏善制械。”

負責記錄的楚國小吏臉上表情波瀾不驚,很認真地如實記錄,嘴里嘀咕道:“又是一胡言亂語之輩。原國公輸氏何等人,敢與之相比。”

看來,明白自己處境的宋國舊貴族,出現了沒少吹牛的人,后面被楚國一試敗露,直接壞了其余人的信譽。

原國有兩個家族非常出名,不是他們足夠戰功赫赫,純粹就是別有專長。

公輸氏在各種發明與維護上值得信賴,打造了極佳的口碑。

竇氏在水利工程上面名氣極大,原國好些水利工程就是由他們進行主導。

墨氏?講真話就是宋國都沒有幾個人知道有個墨氏,別說是知道墨翟是誰了。

“絕非胡言亂語,翟制大弩、小弩,諸多守城器械亦可制,不信一試便知。”墨翟不是無法折腰。

楚國小吏見識過不少前來投奔的宋國公族,聽了不少吹牛的話,結果一試直接拉垮的人實在太多,想要拒絕時,看到了一個人,馬上站起來行禮。

進來的人是項武,他是各地封君在“郢”的代表之一,并且是非常不起眼的那個。

這個項是戰國項氏的先祖嗎?其實誰也說不清楚。

目前當然有項氏,他們是周王室的分封諸侯之一,項國很早就被楚國滅掉,項國公族分散為好幾個項氏。

那么說起來,日后為了楚國奮戰的項氏,乃至于后面為楚國復國,其實算得上是孽緣了。

畢竟,項國被楚國滅掉,項國公族的后裔卻對楚國忠心耿耿,不了解歷史還沒有什么,去了解不免會覺得奇怪。

當然了,類似的事情很正常,比如養由基也是養國的公族,養國被滅之后,養由基一樣為楚國效力,并且還立下了不少大功勞。

只是那樣的話,項羽不尊重末代楚王,反倒是一種為祖先出了口惡氣的做法。

項武有聽到墨翟剛才的話,用審視的目光在墨翟身上來回掃一小會,開口說道:“不知足下將如何證明?”

墨翟現在的模樣當然無比狼狽,出身的關系跟楚國小吏那樣說話不算低聲下氣,只是一種極力爭取而已。

有一位看上去像是掌握權勢的人問話?墨翟沒有過多的自尊心,答道:“只需予翟一地,給予些許口糧,便可證明。”

有本事的人不怕考驗,怕的是連想要考驗的人都沒有。

項武沉默點頭,示意先登記好,等待墨翟做好了登記,再開口說道:“如此無需入城,且隨我來。”

墨翟有些事情還是應該問清楚,便說道:“不知足下何人,若翟真有其能,可引薦楚王?”

這是墨翟吃夠了被碾壓的苦,想要在展現自己的才能之后,獲得楚王寧用國力進行支持,一點都不想成為某個楚國貴族的附庸,小打小鬧再接著被原國用國力碾壓。

項武深深地看了墨翟一眼,道:“且先試過再說。”

引薦給楚王寧?有點想多了。

楚王寧還是公子時就對封君展露出極大的敵意,篡位后才做出屈辱的妥協。

現如今,不說楚王寧跟封君勢同水火,雙方的對抗從未停止,只是礙于原國實在咄咄逼人才進行克制。

所以了,封君發現人才,怎么可能引薦給楚王寧?一定是收為己用,當作跟楚王寧對抗的籌碼,乃至于抓住機會壯大自己。

墨氏族人被安置在城外的一處村莊,可算是有個能夠遮風擋雨的地方。

一開始,墨翟忙著將一應工具制作出來,沒有馬上制作手弩以及床弩。

項武中間過來了一趟,看到墨氏一眾人制作出來的工具,哪怕暫時沒有看到弩的影子,還是能夠明白自己撿到了人才。

以為想把一應工具制作出來很簡單嗎?首先要掌握很多技術,包括立起冶煉爐,有熟練的手工活。

哪怕只是掌握冶煉,其實都能算是有用的人才,別說墨氏只花了不到半個月時間就干出創造一個不小工坊的速度。

“宋國墨氏?有這么一個家族嗎?以前沒有聽過啊。”項武覺得自己應該派人前往宋國打探。

發現人才了怎么辦?項武不但沒有可能引薦給楚王寧,乃至于根本不會跟其他封君提起,要的就是為己所用!

相關

_


上一章  |  我在春秋做貴族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