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炎二十六年,齊國議會做出了向東部殖民地長崎加征商稅的第一次嘗試。
在此之前,議會已經兩次增加稅收,為的是支撐在倭國的龐大的官員開支。
在董邵偉等人的治理下,倭國不再是從前那個餓殍遍地的苦難國度。
相反,依靠跨國貿易和技術改良以及合理的分配制度,這里成為商業繁榮、物資充裕的樂土。
每年有超過三萬艘來自全球各地的商船停靠在長崎港口,超過八萬外國傳教士、商人和水手擠滿了長崎的大街小巷。
一艘來自波斯的香料船在港口工人的牽引下拋錨靠岸,黑色膚色的商人站在舢板上和殖民地官員們討價還價,一群剛從宿醉中醒來的精力充沛的水手們率先登上島嶼,一雙熾烈的眼睛盯著碼頭上出現的女性。
他們興致勃勃,今日必要攪亂整座城市。
“這是本月最后一艘香料船么?這些天一共運來多少噸貨?”
“不到三百噸,除去上交天心城的,長崎會留下這個數。”
長崎離島碼頭,兩個一老一少,身著黑服、殖民地文官模樣的人對著剛剛進港的波斯商船指指點點,他們四周簇擁著一群荷槍實彈的士兵,其中還有兩個黑人面孔。
“老先生,商會恐怕不會同意西邊定下的稅額····”
那年輕官員還要再說下去,老官員已經轉身望向北邊,遠離港口的工業區,密密麻麻聳立著一根根煙囪,高聳入云,還在冒著黑煙。老先生知道,此刻煙囪后面,或許正有一雙眼睛在望向碼頭,望向自己。
老官員撫須嘆道:“帝國想要得到更多,更多,直到我們無力支付。”
那少年官員忿忿不平道:“長崎不欠齊國任何,十年前·····”
十年前的往事太過慘烈,大家都不愿再提及。
老先生示意少年稍安勿躁。
“等這批貨裝運完畢,一起去見總司令,”
齊國議會的議員們或許沒有意識到,在沒有同長崎本地人磋商的情況下,就把數倍于往年的賦稅增加到殖民地居民身上。
議員們或許不知道,這樣一來只會導致倭國各派勢力激烈反抗。
無論如何,倭國獨立的傾向越來越嚴重。
天心城方面在拋棄殖民地,拋棄董邵偉后,并沒有放棄軍事干涉倭國的打算。
在過去八年多時間里,帝國太平洋艦隊重新訓練完成,隨著倭國越來越多的礦藏被發現,齊國君臣意識到,這是一個機會,他們依然想從倭國得到更多的資源,以消弭大齊本身嚴重的財政危機。
1733年,財政大臣唐德森(Charles
Townshend)建議把山東、河北、山西、河南四省的佃租由原先的三成降低為二成。減稅之后產生約一百多萬兩財政收入的虧空,將從殖民地取得收入來加以彌補。
這年景炎皇帝身體病重,原本就岌岌可危的皇權被議會全部奪去,皇帝每天需要做的就是目睹他的近臣,暮氣沉沉的年羹堯提起朱筆在各項詔令上簽字。
在這種背景下,唐德森馬不停蹄的提出了幾項法案,并得以通過,這便是有名的《唐德森法》(Townshend
根據《唐森德法》相關規定:
從即日起,對輸進長崎及倭國的玻璃、茶葉、紙、顏料和鉛等貨物征收進口稅。
通過這幾項稅收,國庫每年可增加五十萬兩白銀。
董邵偉等人很清楚,只要這個唐森德一日尚在人世,審問一定會有很大收獲的。
需要等待。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閱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