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國太平洋艦隊總司令、駐倭國全權代表董邵偉剛剛離開天心城,天心城中便出現了許多反對的聲音。
有一種謠言開始在天心城流傳,皇帝之所以支持董邵偉,是因為大齊高層計劃以九州為藍本,將改革推行至全國。
對大齊官員們來說,這不啻為巨大的地震。
改革,在大齊倒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從齊國建立之初便陸續進行改革,后來幾乎每一位皇帝上位,都會推翻前任政策,推行新政。
至于最終改革結果,往往不盡如人意。
不出意料的,景炎皇帝在登基十八年后,也要開始他的改革了。
相比先前皇帝們大刀闊斧的改革,這位年輕皇帝推行的是“曲線改革”的戰略,改革的方式方法明顯發生了改變。
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借倭國改革之名,在大齊推行新政。
比如官吏財產工事,賦予藩鎮更多的全力,營造更寬松的輿論環境······
皇帝的理想很是馮曼,然而想要實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至少在天心城,就有很多反對皇帝改革的聲音。
老邁的大臣們深知維持帝國穩定繁榮的重要性,年輕官員們則主張對藩鎮采取強硬態度,任何分權、妥協在他們看來都是不能容忍的,幾乎是背叛大齊的罪行。
任何改變帶來的不穩定,是他們都不愿意看到的。
穩固當然有利于長期繁榮發展,然而穩固到了某種程度便可能變為頑固。
受到這種思潮影響,天心城那些報社總喜歡向讀者們“科普”這樣一個道理:
在大齊國境線之外的荒蠻之地,以及荒蠻之地上發生的種種不可名狀的混亂情形。
按照他們的說法,大齊之外的區域是由沙漠、海洋、沼澤等組成。
那里寸草不生,不止是地理意義上的荒蕪。
生活在荒蠻之地上的人們,食不果腹朝不保夕渾渾噩噩····一句話概括,那是一群不幸的人。
齊國民眾未必都會相信這樣的宣傳——但凡與歐羅巴有過聯系的人都不相信——不過總有一部分人愿意相信而且深信不疑他們生活在全世界最幸福的國度。
我大齊天下無敵。
事實上,對于一個生于斯長于斯的大齊公民來說,要想擺脫這種自幼就受到的耳濡目染式的“教誨”,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
有時候,這代價是他的生命。
正如齊國詩人普希銀所言:
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愿意為了清醒放棄生命。
值得欣慰的是,頑固思潮并未影響全國,大齊之大,總有他們不能影響到的區域。
比如倭國。
所以董邵偉離開天心城不久,各種攻訐彈劾便如雨后春筍般紛紛出現。
“陛下!董邵偉在倭國勞民傷財,所謂改革必須立即停止!”
“董邵偉哪里是改革,他想要當倭國的王!”
按照此類說法,相信要不了多久,董邵偉控制的倭國就會擺脫大齊,對大齊采取敵視態度,帝國幾十年在東方的建設將全部化為泡影。
在部分內閣成員看來,董邵偉的行為是不可控的。
不可控,就意味著罪大惡極!
“先帝在位時,一切都是井井有條,那是大齊的黃金時代!為何現在變成這樣!”
大臣們口中的井井有條,是這樣一種秩序。
除了皇帝、大臣和部分富人,數以千萬計的普通民眾幾乎不能擁有任何財產。
是的,在法律上,全國所有財產都屬于皇帝。
畢竟幾千年來,這片土地講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而大齊皇帝的財產,按照劉招孫他們的說法,是屬于全體國民的。
這就是形成了一個閉環。
一名普通齊國人,他須將所有一切都風險給了皇帝,自己可能連一粒糧食都不沒剩下。
皇帝說要為復興大齊風險每個人的一切,必要時甚至包括生命。
一些齊國人確實這樣做了。
最終發現自己什么也沒有了。
現在劉帆和董邵偉想要打破這種烏托邦神話。
不知因為什么緣故,原計劃從天心城運出的第三批糧食遲遲未能運往長崎。
倭國雖然恢復了糧食生產,但糧食產量還遠遠不能滿足消費所需。
如果不能及時運送糧食過來,倭國可能再次面臨饑荒。
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董邵偉在長崎不停發電報給天心城,要求內閣官員們落實糧食援助,避免倭國出現糧食危機。
反對董邵偉的官員們表示,這樣無償援助倭國,得不償失,而且會助長倭人對大齊的輕視,幾乎就割肉飼虎,是極度愚蠢的行為。
“夷人畏威不畏德,太祖皇帝有言,對待倭國,不必留情!”
他們建議先將倭國變為一片廢墟,而后再在廢墟上進行重建。
“只要老夫還有一口氣在,絕不坐視虛耗錢糧,絕不!”
年邁的年羹堯睜開惺忪睡眼,使勁捶打著桌案,發出歇斯底里的喊叫。
“一粒糧食也不要再運給倭國!”
所有人都在竭力維護自己的利益。
改革派想要以倭國為樣本,重現帝國的輝煌。
就這樣,劉帆的改革還沒開始,便陷入了夭折的風險。
他遇到了祖先們曾經遇到過的同樣的問題。
遠在長崎、孤立無援的董邵偉陷入了混沌。
皇帝迫不得已,給遠董邵偉發去電報:“董將軍,便宜行事,朕力不從心,糧食沒了。”
在付出巨大代價后,倭國大饑荒終于結束。
就像隔壁某塊土地重復了數千年的故事一樣。災難結束,田地空置,餓殍化為灰燼,最后,人地矛盾得到了緩解。
新的循環再次開啟。
解決完終極問題,董邵偉才得以繼續他的土地分配方略。
又有一大批大名和武士遭到清洗,流放。
大批分到田地的倭國農民對董邵偉感恩戴德,對他的尊重超過任何大名、武士。
不知景炎皇帝得知此事會作何感想。
至少倭國百姓沒有異議。
好在,倭國的新時代來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