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406章 【車同軌!】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6章 【車同軌!】

第406章 【車同軌!】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03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06章車同軌!

第406章車同軌!

常歡歡:、、、、、、、、、

魏延想起來了,馬鈞最近一些日子在四輪馬車車軸上加了鐵圈,讓鐵與鐵互相摩擦,中間加上油脂潤滑,增強了車輪的牢固,減少了車軸承的摩擦,讓馬車的使用壽命更長,這樣互相配合下來,馳道上的四輪馬車,在遠遠沒法進入工業化的東漢末年,不跟鐵路上的火車差不多嘛。

魏延有個疑問不吐不快:“這么好的道路,為什么在本朝就廢棄了呢?”

賈詡一臉悵然道:“秦朝末年的連年戰爭,民生凋敝,連皇帝都沒有能力為自己的御車配備顏色相同的馬,許多將相只能坐牛車,開國時期嚴重缺少馬匹,馳道被廢弛了。而沒有車子在上面跑的馳道,反而阻礙了交通,所以秦始皇辛辛苦苦打造出來的馳道,有的在戰爭中被毀,其余的絕大部分也在戰后被拆,成了普通的公路。我漢朝的國力到了很久以后才復蘇,又長期實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所以也一直沒有勞師動眾重修馳道,加上秦朝的馳道太寬了,后來許多道路被開墾為耕地,變窄了,甚至完全不復存在了。

還有,秦朝馳道是用于長途運輸,而我漢朝長期分封諸侯,各地民眾沒有長途運輸的必要,運輸線變短,也因此失去了修建馳道的必要。”

說到這里,賈詡一臉凝重:“主公,屬下相信,您是不想再讓劉漢皇室搞什么分封制度了,您又有雄心極力擴邊,不論是軍用還是民用,馳道都能派上大用場。主公,不消卑職多說,您重修馳道的決心已經定下了吧。”

魏延笑著拍拍賈詡的肩膀:“修是一定會修,但是我們現在花錢的地方很多,民眾都剛剛穩定,若是興師動眾,恐怕不妥。”

賈詡笑道:“主公,我們無須把秦馳道全部修繕,我們只需新修一條,重修一條即可。

秦代修筑的馳道主要有咸陽出函谷關沿黃河經山東定陶、臨淄至成山角的東方大道,咸陽至甘肅臨洮的西北大道,咸陽經陜西武關、河南南陽至湖北江陵的秦楚大道,咸陽到巴蜀的川陜大道,此外還有南通蜀廣、西南達廣西桂林的江南新道,九原沿長城東行至河北碣石的北方大道。我們并不需要新修一條通往河套的馳道,我們只需要從義陽修一條通往北方大道的馳道即可,由這條南北貫通的馳道到達北方大道后,再轉北方大道,到達北方大道與直道連同之地,便可橫貫河套南北。”

魏延讓賈詡拿出黃河以北的大地圖,用手點指著賈詡所說的路線,不禁搖搖頭道:“這條馳道確實要修筑,但若沿著這條馳道往河套進發,就兜了一個大圈,不如另外修筑一條橫越太行、呂梁,直通河套的馳道,這條馳道經過上黨郡治壺關、河東郡北屈城、上郡雕陰城、北地郡慶陽城、安定郡臨涇城,有此馳道,便可遙控上黨郡、河東郡、上郡、北地郡、安定郡,可不懼馬騰、韓遂窺視富饒的河套。”

賈詡皺起眉頭,苦笑道:“主公,這條馳道不僅要橫越太行、呂梁群山,還要跨越黃河,中間亦有無數小山、小河,這條馳道修筑難度遠勝過直道和其他馳道,以我們現有的條件,恐不足以完成。”

魏延失望地嘆了口氣,這畢竟是東漢末年,不同于后世,后世某些領袖拍拍腦袋,天塹必須要變通途,魏延就是再想好大喜功,也必須遵從這個時代的技術條件,無法強求。

看著主公一臉失望,賈詡連忙笑道:“主公,雖然無法修出一條完整的馳道,但我們可以分段修筑,無法逾越的地方我們繞路便是,反正馬匹也需要休息,中間必須要換馬,馳道也沒有必要修得那么完整。”

賈詡常年生活在北地郡,對黃河以北的地形非常熟悉,他便在大地圖上大致標示出那些地方可以稍作平整就可以修出馳道,那里地方要繞行,這樣畫出來的路線彎彎繞繞,跟后世的股線非常相似。

賈詡笑道:“主公,您別看這些路線支離破碎,彎彎扭扭的,但每一段之間馬車都能快速行進,甚至快過一般騎兵行進速度,這些段馳道修筑完工后,從義陽到北地郡,二十天內就能到達,而在此之前,起碼要兩個月,足足節省了四十天。”

對于軍隊來說,時間就是勝利,能夠快上幾天時間,就能改變一個戰局的結果,更別說快上四十天了,魏延欣然下令,重修秦直道,重修北方馳道。

賈詡指著直道,非常興奮地說道:“主公,說出來簡直難以置信。這秦直道始于秦始皇的三十五年,到三十七年九月以前,是沿著山嶺和沙漠草原修筑出的長達一千八百里、寬十八丈左右的車馬大道,僅僅用兩年半時間,就完成了選線、改線、施工、建筑驛站等任務。”

魏延明白賈詡的意思,是想讓他效仿秦始皇,征調民夫,盡早把直道、馳道修好。

魏延搖頭喟嘆道:“秦皇好大喜功,求全責備,不惜民力,自然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一個東西。而我們想要大漢中興,不想讓大漢在我們手里二世便亡,那就必須要體恤民力,不可大肆征發。這些道路都是要跨山涉水,工程浩大,任務艱巨,一年半載是無法完成的,三年勉強顯出雛形,以五年為期吧。

文和,你說可分段修筑,那我們就從起點終點一起修筑,修完一段就用一段,邊修邊用。”

魏延跟賈詡定下了興修直道、馳道的五年計劃后,賈詡提醒道:“主公,若想讓馳道發揮作用,必須頒布法令,嚴格執行車同軌。”

“車同軌?”魏延在此之前,對于秦始皇的書同文、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都很可以理解,但是對于“車同軌”卻不甚理解。

后世那個郭沫若曾說,車同軌是統一社會制度和風俗習慣,現在看來,絕對是牽強附會。另外有一些人將“車同軌”解釋為車輪子的距離必須相同,這雖然符合字義,卻也難以解釋。

魏延心想,后世的現代公路上,各種不同類型的汽車輪子間距各不相同,也未見有什么不妥,為什么秦朝必須使用相同的車輪間距呢?而且秦始皇自己的車子用六匹馬來拉,這和普通的一匹或兩匹馬拉的車子車輪間距顯然不會相同。

魏延現在站在秦馳道上,原先對“車同軌”的疑問全都煙消云散。

在戰國時期,其他六國為了自己運輸方便,也修筑了類似馳道的道路,就跟后世民國時期,各路軍閥也都修建了自己的鐵路,都根據自己的需要定下鐵路的寬度,使得其他地方的火車沒法開到自己的地盤上來,后面解放了,國家高度統一,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也就隨之消滅了,全國統一使用國際上通用的標準鐵路軌距,1435mm。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的車同軌,就是統一馳道雙軌之間的距離了,以此來定馬車車輪間的距離,每輛車的兩車軸之間的距離相等,全天下的馬車都能開到任何一條馳道上,便于運輸。

魏延口述,賈詡補充并手書,向許都朝廷請求重修秦直道、秦馳道并重行車同軌之法,奏章里講重修直道馳道對軍民的重大意義簡單扼要地進行了闡述。

上書許都朝廷只是一個程序,不管曹操那里同不同意,魏延都準備那樣干!

賈詡指著地圖上北地郡與上郡連接處:“主公,此處不可不取,不可不守。”

魏延問道:“文和,這里很關鍵嗎?”

賈詡笑道:“主公,此處名為橫嶺,直道經河套草原來到此處,經橫嶺由北向南,直至橫嶺南端的甘泉山。橫嶺是一個巨大山脈,山區遼闊,支嶺較多,地形復雜,地勢險要,是延州、慶州以及關中的屏障,扼控著東西兩側的河谷大道,是兵家必爭之地。

橫嶺兩側的河谷大道,一個是長安通往延州的延川道,一個是賀蘭山下直通關中的馬蓮道,河谷地帶水草豐盛,胡人習慣來往于河谷大道,因此,它們成為胡人南下的主要通道。延川道河谷比較狹窄,胡人南下時困難較多,因而往往從馬蓮河道南下。從馬蓮河道南下,不僅距關中路程較近,而且多為土山丘陵地,險阻不大,容易攻掠。另外還有一條道路,在馬蓮河道之西,六盤山下的肖關道,這條道路,比較平坦,水草也比較豐盛,更利于騎兵活動,缺點是距離關中較遠,但在延川道、馬蓮河道受阻的情況下,胡人也常由此道南下。馬蓮河道、肖關道、延川道都關系著關中安危。

延川道、馬蓮河道、肖關道這三條河谷通道,馬蓮河道居其中間,三條河谷道之間還有一些道路可以互相通往,這樣,馬蓮河道還承受著由延川道、肖關道轉過來的攻擊和壓力,因此馬蓮河道所處的地位更為突出,延川道和馬蓮河道分處于橫嶺的東西兩側,而直道在橫嶺之上,以此觀之,直道對于兩側的河谷大道起著扼控作用。

前漢文帝三年,匈奴右賢王入據河南地,攻掠上郡,未能沿延川道繼續南下,就是因為有直道的控制。而同時,文帝派大將灌嬰率軍由直道行進,抗擊匈奴,匈奴人很快撤出了河套地,確保了關中的安全。

文帝十四年匈奴族老上單于率騎兵十四萬入侵朝那、肖關,殺死北地都尉,掠奪了大批財富,隨后又進攻彭陽,其前鋒到了雍和甘泉。匈奴族這次來勢兇猛,為什么老上單于在塞內停留一月以后又撤回塞外,為什么不走距關中較近的馬蓮河道,而走距關中較遠的肖關道呢就是因為直道扼制著馬蓮河道之故。

直道的扼控作用還表現在對于橫嶺周圍交通的控制,橫嶺東西兩側的延川道和馬蓮河道是兩條平行的河谷道,它們之間的連接必須通過橫嶺才能連同,互相補充、互相影響,因而在橫嶺有許多關卡都處于直道上,如沮源關、雕令關、午亭子、老爺嶺等處都是主要的交叉路口,控制著子午嶺周圍的交通,成為控制延川道和馬蓮河道的重要咽喉,成為邊郡重鎮和關中的天然屏障。

秦朝滅亡以后,直道仍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前漢初年,匈奴人曾兩度試圖進犯關中,其中一次入蕭關,直抵雍縣和甘泉。既然匈奴人有意窺伺甘泉,為什么不從九原直接南下,卻要遠遠繞道六盤山下?在橫嶺的東西,分別是洛河河谷和馬蓮河河谷。胡人南下侵犯中原地區,一般都是取道河谷。而當時洛河河谷和馬蓮河河谷都沒有受到騷擾,這又是什么原因?推究其實際情況,正是橫嶺上增添了一條直道,使得匈奴人不能不有所顧慮。他們雖然暫時控制了河套地,也不敢長期盤踞。當時匈奴左賢王曾一度占據陰山和河套地區,但不久又復撤走,就是這個緣故。”

魏延聽賈詡這樣一說,重視起對直道的防御,便傳令給留守河套的徐晃,讓他速派人馬占領橫嶺一帶。

賈詡凝視著地圖上的橫嶺,感嘆道:“前漢時期,元封元年,武帝自泰山復東至海上,至碣石,自遼西歷北邊九原,歸于甘泉,所走的正是直道。這次巡幸,司馬遷曾經隨行,故而能將直道的起訖地點明確記載下來,還說,行觀蒙恬所為筑長城亭障,塹山堙谷,通直道,固輕百姓力矣,對秦人開辟直道的利弊得失進行了總結。

前漢不僅積極利用秦時所修的直道防御匈奴南犯,而且對于直道的維護也曾有所著力,在北地郡新增了直路縣和除道縣,這兩縣正分別設在子午嶺段直道的南北兩端,加強了對直道的控制。反觀今朝,消極防御,毫無作為,大好直道,淪落至斯,讓人扼腕嘆息。”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頂點手機版閱讀網址:m.dd逼quge

相關、、、、、、、、、、、、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