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種子三國第407章 【魔族羯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魏延的種子三國 >>魏延的種子三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407章 【魔族羯人】

第407章 【魔族羯人】


更新時間:2017年10月04日  作者:常歡歡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常歡歡 | 魏延的種子三國 
第407章魔族羯人

第407章魔族羯人

賈詡繼續嘆息道:“遙想當年大將軍竇憲,以執金吾耿秉為副,遣精騎萬余大破北匈奴于稽落山,北單于逃走。竇憲大將軍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刻石紀功,命中護軍班固作銘。隨后竇憲大將軍又遣左校尉耿夔等出居延塞,大敗北匈奴于金微山,北單于奔逃,下落不明,北匈奴從此破散。當時大漢何其雄哉!

后來為何衰敗至此,便是因袁安等世家大臣把持朝政,挑撥外戚與內廷爭斗所致。

隨后的梁冀、何進與內廷宦官本來都是皇帝對抗外官的左膀右臂,卻被世家大臣巧施計謀,挑撥他們自相殘殺,世家乘機坐大,尾大不掉,到后來雖然桓帝、靈帝覺察到世家做大威脅皇權,已經無力鏟除。

因為汝南袁家、弘農楊家等世家把持朝政,搬弄是非,挑撥外戚、內監爭斗,大漢忙于內斗,無力圖外,竇憲大將軍時期的積極防御遂一去不復返,漸變成后來的消極防御,原本歸附塞內不敢妄動的南匈奴、烏桓、羌胡都轉而依附跟從鮮卑為禍邊境,甚至入寇司隸關中,大漢淪落至斯,若非主公您力挽狂瀾,大漢命運堪憂!”

魏延淡淡一笑道:“那些世家大臣飽食終日不履邊塞,自然不知我們百姓的疾苦。”

賈詡聽主公這么一說,心里暖暖的,同時也慶幸于自己的選擇,自己出身武威,常年居于北地郡,在羌胡人年年叛亂劫掠之下,雖然自己有保身之道,但自己的很多親友都被羌胡人所殺,自己對胡人恨之入骨,可若是自己找個世家人物做主公,恐怕這輩子都不能為那些死于胡人之手的親友報仇,還好自己跟隨了魏延為主公,主公對胡人強力徹底的漢化很讓自己欽服,這輩子能跟著一個跟自己志同道合的主公,為其奔走,不虛此生!

魏延說了剛才那句話,忽然想到后世培養領導人有個不成文的規矩,都要有艱苦地方工作的經驗,最好是有邊塞胡人雜居地方工作的經驗,而最近幾十年為什么大漢對胡人危害認識不足,就因為當政的世家大臣幾乎都沒有在幽州、并州、涼州等邊塞地方工作過,像汝南袁家歷代三公都是在司隸、豫州、冀州、兗州等中原地區轉來轉去。

魏延騎在馬上,回頭對賈詡說道:“設下制度,庶族子弟必須先外放邊疆五年以上,每年考核他治下漢化水平,完成的越好,就能越早提拔。”

至于那些世家子弟,反正是放在位高權輕的地方養豬,就無所謂了,但那些庶族子弟都要有基層工作經驗,也有對付胡人的經驗,也要沾染點血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派往邊疆做實際工作。五年之內看不出這些庶族子弟的厲害,五年之后十年之后,這些在邊疆飽經風霜殺氣騰騰的寒庶子弟入得朝廷,必定把那些沒有實際治政經驗只懂得坐而論道的大部分世家子弟斗得人仰馬翻!魏延期待那一天的到來。

魏延回到義陽后,待河套地那些城池修繕略盡,便動議將河套地立為朔州。

魏延這個動議的前提是,他收回了河套。漢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置“朔方刺史部”,州治在朔方縣,東漢建武十一年(45年),因為放棄了河套地區,朔方刺史部名存實亡,便省朔方刺史部入并州,魏延收回了河套地以后,便又有了設立朔州的基礎。

魏延之所以把河套地設立的州命名為朔州,既是取朔方的朔字,又是因為在歷史上這塊地方就曾被設為朔州。北魏太武帝置朔州,治盛樂城,轄境約今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鄂爾多斯市東勝區及和林格爾、清水河、托克托等縣,準格爾、達拉特、杭錦等旗地,正光五年改為云州。北魏正光五年以懷朔鎮置,時六鎮起義軍已占領懷朔鎮,孝昌中乃寄治并州界,東魏又僑置于介休縣界,又稱南朔州,北周廢。北齊天保六年置,治新城縣,又稱北朔州。天保八年徙治馬邑城,另置招遠縣,轄境約后世山西朔州市一帶。隋大業初改為代郡,后改為馬邑郡,唐武德四年復為朔州,天寶元年又改為馬邑郡,乾元初仍改為朔州。

新立的朔州轄有朔方郡、九原郡、上郡、北地郡、,以及武威郡黃河以東部分地區、西河郡在黃河以西部分地區,新任的朔州刺史由雁門郡太守郭缊擔任,郭缊雖然才兼文武,在演義上并不出名,但他有一個有名的兒子郭淮。

郭淮現年只有十歲,看起來呆頭呆腦的,除魏延之外,誰能料想歷史上的郭淮,竟然能做到曹魏的大將軍。

郭淮在歷史上,以擅于謀劃且行事精密而著稱,早年曾任夏侯淵軍的司馬,夏侯淵戰死時郭淮收集殘兵,推張郃為主將而得以穩定局勢,后來一直留在魏國西方負責防守西部邊境,并且多次平定羌胡的叛亂。在諸葛亮北伐及姜維北伐初期,郭淮參加了幾乎所有的對蜀的抵御戰爭,諸葛亮伐魏時,郭淮料敵準確,立下戰功。后來郭淮打退姜維,升任左將軍、前將軍,最后受命總督雍、涼兩州軍事,官位升至車騎將軍,死后被追封為大將軍。

郭缊雖然是大司農郭全之子,算是世家子弟,但他久居邊塞,跟常年廝混在司隸洛陽的世家人物并不親近,反倒是對大破胡人的魏延異常佩服。

郭缊前來許都拜見天子的時候,得知魏延準備舉薦他為新建的朔州刺史,欣然領命,并自愿提出把兒子送入義陽新城,這自然是一種變相的質子,以求取魏延對他的信任。

此后,在趙云、太史慈等優秀的騎兵將領統帥下,魏軍的數萬騎兵橫掃河套草原西部,敢于放抗的羌人部落的小羌王均被滅族,那些普通羌人被強制漢化。

有些見勢不妙的羌人部落只得逃亡到武威郡求羌漢混血兒馬騰收留,魏延暫時沒有心思奪取荒涼的涼州,只向馬騰發了一個措辭嚴厲的文書完事。

雖然暫時沒有心思奪取荒涼的涼州,但魏延卻對打擊涼州那里的若干胡人部落很有興趣,屢次派出數萬騎兵,以練兵演習為名,突襲那里的胡人部落,提前報五胡亂華之仇。

魏延這個人的缺點十分明顯,他對傷害過自己、傷害過自己所出身的民族的人與民族都沒有一丁點的寬恕之心,他只有滿腔的報復之心。

后世那個憤青的靈魂占據一半以上,他又怎么能淡忘了大漢民族的仇恨呢。

他梳理過他記憶里五胡亂華的相關史料,想從中知道他在東漢末年想要消除的對大漢有致命隱患的胡人部落。

五胡亂華,對大漢民族來說,可以算是歷史上最黑暗的時期,甚至超過滿清入關,野蠻的胡人對華夏文明造成了巨大的破壞,華夏文明和中國處于生死存亡的歷史關頭,幸得有民族英雄冉閔屠胡挽救了中國。

西晉時,秦、雍、并三州膏腴之地已為羌、氐、匈奴所聚居,羌族及雜胡居涇水及渭水下游以北,氐族居渭水中游兩岸及下游南岸,匈奴族則居汾水中下游,羯族居蜀漳河上游。晉惠帝時期的八王之亂以后,晉室分裂,國力空虛,民生凋敝,晉朝軍事力量迅速衰退,再加上當時晉朝統治者對于統治區胡人的軟弱,胡人趁機起兵,侵擾中原,于是中原大亂,在百余年間先后由胡人及中國人建立數十個強弱不等、大小各異的政權,入主中原的五個主要部族即匈奴、羯、鮮卑、氐、羌,史稱“五胡亂華”。

鮮卑魏末年的史官崔鴻著有《十六國春秋》一書,該書將具代表性的十六個政權獨立記錄,故又有將此一時期稱為“五胡十六國”,即西晉永興年建立的成(巴氐)、漢(匈奴),西晉亡后建立的前趙(匈奴)、后趙(羯)、前涼(漢)、前燕(鮮卑)、前秦(氐)、后秦(羌)、后燕(鮮卑)、西秦(鮮卑)、后涼(氐)、北涼(匈奴)、南涼(鮮卑)、南燕(鮮卑)、西涼(漢)、夏(匈奴)、北燕(漢)。

匈奴人,內遷中原的南匈奴在五胡十六國時期在中原建立前趙、北涼和夏等國家,為禍秦漢數百年還將繼續為禍大漢一百多年的匈奴人,終于完結在魏延手里,一百多萬匈奴人被強行繳去兵器、戰馬,從此只能放牧牛羊,只能轉為漢人耕種,他們被強行消除一切匈奴風俗,一切風俗都從漢風,取漢名,說漢話,寫漢字,穿漢服,遵循漢人一切習慣,數十年后,匈奴人將徹底消除在歷史舞臺,因為匈奴人的最親近的后裔是蒙古族,所有危害宋明的蒙古人也將消失在歷史舞臺。

羯人,這個種族對漢人威脅最大,羯人石勒先投靠匈奴人建立的前趙,然后鳩占鵲巢,建立了后趙,他實行“胡漢分治”,禁說“胡”字,稱羯人為國人,稱漢人為漢人,縱容羯人欺壓異族,漢特別是他侄子石虎當政以后,對漢族實行過系統的大屠殺,使中原漢族人口從1200萬左右下降到400萬左右。

石虎發男女十六萬,運土筑華林苑及長墻于鄴城,時逢暴雨,漳水水漲,死者數萬人;他已有多處宮殿,還不滿足,又驅漢丁四十余萬營洛陽、長安二宮,造成尸積原野;修林苑甲兵,五十萬人造甲,十七萬人造船,死亡超過三分之二;奪漢女五萬入后宮肆意變態凌殺污辱之行,其間由于負婦義夫的反抗,死者不計其數;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成漢的使者見到沿途樹上掛滿上吊自殺的人,城墻上掛滿漢人人頭,尸骨則被做成尸觀,恐嚇世人,數萬反抗將士的尸體被棄之荒野喂獸;人口的大量減少,土地的大量荒蕪,傍之虎狼等野獸成群出現繁殖。石虎將邯鄲以南中原地區,數萬平方公里土地劃為其狩獵圍場,規定漢人不得向野獸投一塊石子者,否則即是“犯獸”,將處以死罪,被殺或被野獸吃掉的人不計其數,漢人的地位竟連野獸都不如。

最終羯人制造的深重民族矛盾被冉閔點燃,冉閔即位前夕發布殺胡令,基本消滅了匈奴和羯族的主力,拯救了漢族。冉閔發起屠胡后,北方各地漢人群起響應,消滅大量胡族,迫使其它胡族離開中原。羯趙內亂時之機,冉家軍陣斬羯族軍士三萬,又坑殺四萬羯兵,山西南部的羯人也被報復的漢人殺盡。

只有一支不到一萬人的羯族部族,向北投奔鮮卑人,后來鮮卑人幫他們報仇殺了冉閔,滅冉魏。鮮卑入主中原后,這支羯人一直在鮮卑的統治下以打仗為業。不過蜜月關系沒過多久,鮮卑內戰時變態地殺著鮮卑人,差點把鮮卑整族給滅了,其后在鮮卑人復仇性的打擊下,這個部族殘余的幾千人在侯景帶領下跑到南方梁朝,被好心的梁朝接納,提供他們美食。

這支不到萬人的胡族在侯景帶領下,對江南漢人實施血腥的種族滅絕政策,使原本人口眾多千里沃土的江南變成赤地千里,白骨遍地,野獸出沒的不毛之地,僅屠建康城就將全城四萬戶約二十萬人殺絕,這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侯景之亂!

直到南梁將領陳霸先帶珠江流域的兩廣軍隊北伐江南,花了很大代價才滅掉這支萬人不到的惡魔族,這一種族才真正從地球上消失。

五胡亂華里面,魏延最痛恨的就是羯人和殺害冉閔的慕容鮮卑,慕容鮮卑遠在遼東,中間隔著公孫瓚、公孫度、劉虞,暫時無法消滅慕容鮮卑,而羯人原先依附于匈奴,生活在上黨郡、河西郡一帶,他們的形貌是深目、高鼻、多須,體貌特征類似于高加索人,跟尋常匈奴人很不相同,非常容易認得出來。


上一章  |  魏延的種子三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