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大唐第一百二十三章 科舉只是敲門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文科大唐 >>文科大唐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二十三章 科舉只是敲門磚

第一百二十三章 科舉只是敲門磚


更新時間:2016年09月26日  作者:包大海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包大海 | 文科大唐 
選擇:

正文

時不凡作為大學講師,也是從一層層學校走上來的,他能不知道在那學生嘴里的一句俗話嗎?這些學生的行為,以為老師不知道,其實老師非常清楚。學生各種所謂的作弊,所謂的手段,他們以為老師不知道,其實殊不知老師接受過的學生比起他們多多了。甚至其實很多老師自己當年也是這么走過來的,他們清楚很多。什么考試不作弊來年當學弟,什么寧可沒人格,不可不及格的話其實老師都是知道的。一般人故意躲著老師說,其實是沒有用的。甚至當年老師也是這么走過來的,都是千年的狐貍,玩什么聊齋啊!

可是,時不凡這話,在古代是絕對不會被說出口的。考試不作弊,來年當學弟這話居然出自于一個師傅的嘴巴,這樣簡直是不可思議。時不凡居然勸說自己的學生去作弊,這樣簡直是太毀三觀了,哪怕獨孤大雪和秦嘉瑞也都差點吐血了。有這么當師傅的嗎?

“師傅,作弊?”辛茂將有些不理解。

時不凡直接說:“你們去找唐儉,也就是禮部尚書唐儉。你們就說是我的學生,然后讓他在將明年的科舉照顧一下你們,這樣你們中舉肯定沒有問題,只是名次前后而已!”

“……”任雅相和辛茂將無語。

“師傅,這個……”辛茂將還是有些要臉皮的,顯然非常猶豫。

“去不去,你們不要這個機會,我給別人了!反正我大唐科舉考試,不就是公開的作弊嗎?如果不作弊,你們是考不上去的!”時不凡說道。

任雅相和辛茂將臉色尷尬,這樣顯然是對于大唐初期的科舉吐槽不已。

時不凡別的不清楚,可是對于科舉制度的演變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研究課題。科舉起源于隋朝,在唐朝得到了完善,宋朝達到了巔峰。可是在唐朝時期,前期中期后期的科舉,可是不一樣的。有些人傻乎乎的以為科舉制也就是給寒門一條出路,可是事實上在唐朝初期,科舉制并不完美,甚至只是一個樣子貨而已。唐朝初期的科舉制,可是沒有糊名的。所謂糊名,也就是把考生的名字給遮蓋起來,不讓改卷的人看。可是唐朝時期考生的名字和資料是明擺著讓改卷的人看到的,這樣還能夠保證多少公正性,這個非常的令人感覺懷疑。

后世那些防作弊手段,在唐朝幾乎是一樣都沒有,可想而知作弊是多么猖獗。甚至這種作弊,已經不是普通考生的事情,是一個朝廷大佬也都親自參加的事情。

唐朝初期負責科舉考試的不過是一個吏部考功員外郎,一個六品小官而已!一個六品小官看起來權力不膽小,可是這個是一個國家每年一次的選拔人才,居然只是派出了一個六品小官主持,這樣朝廷對于這個科舉有多么重視,這個是可想而知了。

更可怕的是這個當朝權貴一句話,都可以改變考生的名次。當年一個唐朝著名詩人準備參加科舉考試,他的詩作得到了某一個權貴的贊賞,那個權貴幫忙說項,可是居然那個負責主考的主考官說前三名已經被預定了,這個著名詩人想要名次也就是第四名以后了。

雖然不論那個權貴欣賞那個詩人的詩作,愿意幫他去說項獲得好名次,這個表面上看起來是重視人才,可是這樣骨子里面卻改變不了這個是作弊的行為。可是作弊也就罷了,前三名都被預定了,這種事情簡直是荒唐。這種事情都堂而皇之的寫到了史書里面,這樣足以說明唐朝初年的科舉,那完全是沒有公正沒有什么公平的,比的是誰的作弊手段更厲害。

所以在唐朝初期,有一個行為叫做“行卷”,也就是把自己的作品和一些詩作言論方向等等寫成文字,然后扔到那些達官貴人的院子里面,然后達官貴人看到了之后可以幫你在科舉時候說項。甚至很多達官貴人都認為自己是在提拔人才,是在重用人才。

時不凡對于這種人,簡直是嗤之以鼻。哪怕他們選出來的人才是真正的人才,可是也別用破壞考試規則的手段來提拔人才啊!這種雖然選出來的也許是真正的人才,可是骨子里面卻改變不了這個是在作弊的事實。這個科舉制度初期,居然把那些真正有才華的人逼迫到了作弊的地步,可想而知這個唐朝初年科舉制度是多么扭曲變態的。

“你們不用為此感覺羞恥,是這個世界不給你們一個展現自己才華,發展自己的舞臺。所以你們不用為這個作弊而感覺到羞恥,因為這個考試本來也就是在比的是誰的作弊手段更好,而并非是真正的才華。如果這個科舉是公平的,我自然會建議你們去公平的參加科舉。可是這個科舉考的不是才華,而是作弊手段,那我自然建議你們去作弊。因為科舉靠的才華,那我無話可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家怎么要求你們也就這么做,那我有什么好生氣的?”時不凡說道。

“謝師傅!”任雅相和辛茂將一起說道,然后馬上離開了。

時不凡不認為自己是錯了,如果考試是真正公正的,那時不凡自然不會建議他們去作弊。可是唐朝初期的科舉作弊如此猖獗,都被記載到了史書里面,那時不凡能說什么?在一個本質上是作弊的考試,你堂堂正正的去考試,那你只能夠被吃掉。唐朝的科舉不是后世的高考,是公平的。唐朝的科舉,那本質上是一個作弊者的游戲,那時不凡為什么還要建議他們去堂堂正正的考試?時不凡并不迂腐。

“夫君,你這么做,不是在教壞學生嗎?”秦嘉瑞也都有些忍不住問道。

時不凡反而說:“我是在因材施教而已!”

“因材施教?”獨孤大雪卻感覺奇怪。

“很簡單,如果對于是普通的小孩子,那我自然會建議他們去學習真善美。如果面對是一個專研學術的,我也都會告訴他們我的心學,還有讓他們去精研學術。可是這個任雅相和辛茂將不是這種人,他們是政客。因為他們立志于成為政客,那我也就告訴他們不用在乎手段,只要能夠達到目的,為了自己階級的利益,可以不折手段。可能怪我嗎?這個科舉本來也就不是在比拼才華,是在比拼作弊手段和靠山,那我能夠有什么好說的?”時不凡說道。

“可是,他們的才華,到時候能夠進入仕途,能夠幫到你嗎?”秦嘉瑞急忙問道。

“哼,才華?才華這個東西說重要也重要,說不重要也不重要。如果官場里面徹底是能者上庸者下,那這個世界早就沒有亂世了。說到底,科舉只是一個敲門磚,代表了你又這個資格而已。至于學習什么,并不重要。為官的知識,是從課本里面學不到的,并非是專業就能學會的。他們的才華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混進官場。混進了官場之后怎么發揮,那也就是修行在個人了!其實科舉考什么,并不重要。作為政治家的思維,并不會因為他所學的是什么專業,考試的是什么專業而產生影響。真正能夠產生影響到,只有他們背后的利益集團而已。”時不凡說道。

時不凡并不認為科舉考試是有問題的,甚至他不認為所謂的八股文或者是各種考試內容都會對于一個政治家有有太多影響。也許很多后人把中國古代衰落和各種文人不愿意去開疆拓土,歸咎于某一個學說或者是八股文禁錮思想。其實這個并非會是如此,因為作為官員,作為政治家,作為政客,都有自己所代表的階級和利益集團。他們要為自己的利益集團牟利,如果當開疆拓土對于那個利益集團有利,那他們自然會毫不猶豫的去開疆拓土。

可是當開疆拓土對外開放對于這個利益集團沒有利益,反而有害,那作為代言人自然會反對。說到底某一個學說,對于從政者自己也都影響很低,自己出身于某一個學說,是如何進入官場的,這個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他代表都是哪一個利益集團。什么八股文,什么考試內容,這些都不重要。至于說什么八股文禁錮思想,這個時不凡卻不認同的。

被八股文禁錮思想的,只是那些書呆子。可是這個世界上書呆子能占多少?反而朝廷官員,一個能混到頂層的官員,絕對不是書呆子。影視劇和各種文學作品里面把那些書呆子給夸張了,讓人以為所有人都是書呆子。可是事實上政客和書呆子,并不是一回事。政客永遠不會是書呆子,有些只不過是假裝自己是書呆子,扮豬吃虎而已。

所以時不凡并不相信科舉考試內容會對于一個政治家有絕對的影響力,真有影響力的是背后的利益集團和他自己的執政理念而已。那些頑固認為是八股文什么禁錮了思想,這才造成了中國有如此后果的,那是拍腦袋也就隨便想出來的,完全是沒有真正研究分析的結果。也不看看明清時期那些官員分別代表了哪些利益集團和階級,也就完全把罪責歸咎于考試內容,這個顯然是不公平的。

“夫君,你這么做,值得嗎?把這個唐儉尚書欠你的人情用在他們身上,這樣值得嗎?如果你用了這次,那唐儉以后也都不欠你什么了你這么做值得嗎?這個可是一個尚書的人情,你用在了他們紳士,這樣是否值得?”獨孤大雪問。

獨孤大雪所說的人情,也就是唐儉當時占了時不凡的名聲的功勞。這次和突厥簽署那個雙方交易的條約,主要條約簽字的人是唐儉,以后歷史所記載到人也是唐儉,時不凡只是作為一個“翻譯”而已。所以唐儉占了時不凡青史留名的名聲,那他自然要還了人情。這個可是一個尚書的人情,可是被時不凡用在了這兩個家伙身上,是不是太浪費了?

時不凡點頭說:“不浪費,關于唐儉的人情,還是盡快用掉為好。現在不用掉這個人情,過兩年唐儉也就不是尚書了。唐儉已經成為了跛腳鴨,我們不盡快用人情那以后恐怕想要用也都沒有機會了。至于指望唐儉的兒子?哼哼!”

時不凡知道別人欠了你的人情,那你要盡快給對方一個還人情的機會。一旦一個人情欠了太久,那欠人情的一方往往心態也都會變化。古人都說久負大恩變成仇,當別人有恩于你的時候,可是這個時候別人去把這個恩情遲遲不讓你歸還,反而當做了一個籌碼來和你談條件,這樣你會是什么感覺?一個遲遲無法得到報恩,這樣反而會久了之后會造成心態變化的,本來是好事,最后反而變成了仇人。

時不凡不希望拖延太久才讓唐儉報恩,因為唐儉在高官位置上混不了太久了,他多半也是要面臨被明升暗降,解除權力的結果。唐儉不下去,那別人怎么上來?如果時不凡記憶不差,那接替唐儉的好像是李孝恭這個李唐的王爺。

到時候,人家李孝恭沒有欠人情,自己難道去找那個已經被明升暗降的唐儉去索要人情報答?到時候,哪怕人家想要還,也是有心無力了。所以不盡快把利益最大化,那趕緊用掉,這樣才是最好的。趕緊用掉,不但時不凡可以獲得最大利益,唐儉也多可以盡快的還人情,解決心里面的負擔,這樣對于雙方都是有好處的。不然那個時候,雙方都是沒有好處,那時不凡和唐儉也都尷尬了。

為了避免尷尬,不如主動盡快用掉人情,這樣才是最好的。

“明天,明天我也就要去上任了。幸好這個萬年縣的縣衙也是在長安里面,這樣我們一家還是可以在一起的,不至于要分開!”時不凡說道。

(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文科大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