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620:收割中國人生命的防線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620:收割中國人生命的防線

620:收割中國人生命的防線


更新時間:2017年02月07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作者:末日游俠書名:類別:歷史軍事更新時間:2017/02/0618:02:39字數:3780

6月4日清晨,太陽剛剛升起,遠處的天邊,紅白相間的火燒云正在迅速的發生著蛻變,日本九州島的南部地區,阿久根附近的登陸場。

日軍已經在此準備了兩個師團的兵力,一個師團被部署在一條長約兩公里的海灘海岸線上,這里是九州島最適合登陸的場所之一,長達兩公里的沙灘,背后是阿久根和和泉兩座平原城市,地勢一覽無余,幾乎沒有任何的山川河流,敵軍在此登陸之后,便于迅速的展開部隊進行攻擊。

阿久根附近的這座海灘平日里是日本百姓休閑娛樂的場所,金黃色的沙灘,感受著東海北上的海流沖刷的力道。不少談情說愛的青年情侶,中年夫婦,甚至是老年人,總是喜歡到這里來來散步,感受著潮起潮落,朝陽升又落。

但是最近一個多月,這座海灘卻被封鎖了起來,大量的日本陸軍進駐于此,他們在灘頭上修建了大量的防御工事,永久性的工事就不要想了,日本很缺少這些材料,也壓根沒有足夠的時間來讓他們準備這些永久性的工事。

所以這些灘頭陣地依舊是以土木結構為主,但是日軍深知中國人火力的強大,所以在工事上面可是一點也不敢偷懶。

與以往的土木工事相比較,阿久根灘頭陣地的這些土木工事稍微有些特殊,從外表上來看,基本上看不到任何的工事痕跡。

日本人近期動用了大量的平民投入到工事的構建當中,不過這一次,日軍的準備還算是稍微的有些充足。而最大的功勞,還要歸功于中國人臨時改變了登陸場,所以才讓這里的日軍得到了長達一個月的時間去修筑這里的工事。

在兩個師團,四萬多名日軍,以及動員了二十萬百姓,共二十四余萬人的努力之下,經過一個月多一點的努力,他們終于在三天前完成了這里的工事。

灘頭陣地主要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就是比灘頭的地方高出大約三米左右的第一道陣地,這一道高達三米的陣地是日軍一點點堆積起來的,所用的泥土,全部來自于陣地后方大約三百米左右的平地。

第二道陣地位于第一道陣地的后方,大約十米左右的位置,但是高度要比第一道陣地高了大約三米。

這兩道陣地總共高約六米,寬約二十米,對于日本人來說,這樣的一個龐大的工程,可不是個小項目,整整二十四萬人,沒日沒夜的干了差不多三十七天的時間才剛剛完工。而在完工的那一刻,幾乎所有的日本人都松了口氣。

如果中國人敢在這里進行登陸的話,那么他們一定會為此而感到后悔的。

沒錯,這里的環境的確很適合登陸,沒有比這里更加適合的了,因為只要能夠擊潰灘頭的日軍,他們就可以迅速的向九州島的內部進行推進,而一旦登陸,他們只需要向東南方向推進不足一百公里,那里就是鹿兒島軍港,占領了那里,也就意味著他們已經取得了整個戰役初期的勝利。

但是日本人又何嘗不知?但是同樣的,深知如此的日本人,也并沒有選擇放棄,因為他們已經無路可退。于是,這才有了目前的這道防線,被日本人稱之為收割中國人生命的防線。

一前一后,一高一低,兩道防線位于一座主體上面,就是用泥土一點點的去堆積,然后用夯木砸實,在三米的高度上,開始制作一個長約三米的斜坡,并且在中間混雜了大量的碎石用于固定主體的硬度。

然后整個平臺就是平整的地面,所有的射擊孔,全部被木頭制作而成的正方形射擊孔所充當,上面覆蓋有半米厚的泥土,同樣是夯實了的,即便是迫擊炮砸在上面,也不一定能夠破開日軍的防御。

在后方六七米左右的位置,開始出現了第二道相對陡峭的斜坡,依舊是夯實的泥土,在第一道陣地后方十米,高三米的位置,以同樣的方式組成了第二道防御陣地,兩道陣地一前一后,形成了一座巨大的立體交叉火力。

雖然射界因為工事而受到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其實影響也并不大,當敵人離開射界的時候,日軍就會放棄這個射擊孔,轉而轉移到陣地的上方,臥倒在那里繼續射擊,而這個時候敵人的炮火基本上也已經失去了作用,除非他們不怕干掉自己人。

而兩個師團,近四十挺重機槍的火力,全部都集中在了這兩道防線上,平均每五十米就有一挺機槍,而且一高一低,相互交錯,一旦讓這四十挺機槍發起瘋來,下面就是有再多的部隊也難以施展開。

雖然比起中國陸軍的機槍而言,日本的這點機槍數量就有些不夠看了,但是要考慮到,這是在一條寬約兩公里左右的登陸場上,四十挺機槍雖然不多,但是也不少。

而敢讓日軍將這里稱之為收割中國人生命的防線,僅僅只是依靠這點東西還是遠遠不夠的,而且經過這么長時間的交戰,加上北海道那邊打的那么慘,日軍現在也很有自知之明。

所以,他們為接下來可能會進攻這里的中國人準備了更多的禮物。

比如說目前這道陣地的主體,所用的泥土全部是從后方三百米左右的位置挖出來的,那么相對應的,后面的位置一定會出現一個比這個主體更寬,更深的溝壑,而溝壑的一端,連接著的是一條連接著東海的河流的入海口處。

此時此刻,這條河流距離這條溝壑之間,只有一道約五米寬的泥土阻擋著,而且在這里,也被日軍布置了大量的炸藥,絕對可以保證一次性炸開這個缺口。

一旦中國人成功的突破了陣地,當他們打算從坡度并不陡峭的溝壑中越過去的時候,日本人就會將這里引爆,用水來干掉這些中國人。

除此之外,陣地的北側,有一個拐回來的小山,那里距離最近的沙灘只有三百多米,也就是說,日本人只需要在那里布置上幾挺機槍,那么等到中國人離開登陸艇,正在朝著灘頭陣地進攻的時候,這幾挺被部署在他們身后的機槍,就可以與灘頭陣地上的機槍進行前后夾擊。

而這個位置幾乎可以攻擊到整個灘頭地區,稍微遠一些的地方也不要緊,他們可以在南部地區也部署幾挺機槍。

至于機槍從哪來,自然是從其他的師團那里搞過來了。灘頭防守是重中之重,一旦丟了灘頭,日軍想依靠自身的力量根本不可能擊敗中國人。

所以,兩個師團的四十挺重機槍被部署在了兩道防線上,一個師團的二十挺機槍,被分別以十四和六部署在了北部和南部的側后方,用于攻擊登陸的敵軍。

另外還有一個師團的二十挺機槍被部署在更遠一些的地方,那是為了防止敵軍突破之后,日軍出現潰敗的。其實也就是打算依靠這些火力稍稍的阻擊一下敵軍,不要讓他們推進的太快。

兩公里的防線上,被布置了整整一個師團的兵力,一萬六千名戰斗兵,一萬五千多條步槍,外加四十挺重機槍,北側則是部署了一個大隊的兵力以及十四挺機槍,南部同樣是一個大隊的兵力以及四挺機槍,剩余的一個師團則待在那道溝壑中。

一旦敵人沖了上去,需要進行肉搏戰的時候,他們可以在三分鐘以內支援上去,盡可能的快速將敵軍趕下海。

中國人的裝備是很先進,但此戰他們是登陸作戰,一次性投放的部隊人數是有限制的,這也就是日本人的優勢所在。

所以,這里的日軍根本就不怕,甚至他們恨不得敵軍能夠選擇他們這里作為登陸地點,也好讓中國人好好的嘗試一下被打敗的滋味。

當然了,日本人既然已經開始擺正了他們的姿態,那么像之前的一些高傲的態度自然就不會在出現了。

即便是日本海軍,現在也依舊將自己的位置擺的很低。

既然陸軍已經修建了如此完善的工事,那么海軍提前阻攔似乎已經失去了效果。于是乎,海軍也是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戰斗方案。

即海軍提前出港,在登陸場附近進行游戈,但是不提前參戰,等到敵人投放兩到三批登陸部隊的時候,由岸上對他們發出訊號,然后海軍在強行突襲敵軍艦隊。

反正日本海軍數量少,敵人的艦隊肯定會很龐大,日本海軍這次也沒指望能干掉幾艘中國人的主力戰艦,他們只希望炮火能夠盡可能的多干掉一些運兵艦就行了。

只要能夠確保中國人這次無法登陸,并且最終以失敗而告終就可以了。對于日本來說,只要能夠阻止中國人在九州島登陸,那么用同樣的方式,他們也可以阻止北海道的敵人在這里登陸。

東京給大島義昌堅守一個月的命令,其實就是在等中國人在九州島登陸,只要確定那里的登陸是失敗的,東京就會立即放棄北海道,到時候能撤的都撤回來,撤不回來的就留在那里打游擊,騷擾敵人。

總之,拖的時間越久,日軍的實力就會相對應的越強。至于外部資源無法入***部資源也被斬斷大半這種情況,日本人不是沒有考慮,而是沒有辦法。

新書、、、、、、、、、、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