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第一帝國497:資本的誘惑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中華第一帝國 >>中華第一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497:資本的誘惑

497:資本的誘惑


更新時間:2016年12月12日  作者:末日游俠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末日游俠 | 中華第一帝國 


類別:歷史軍事作者:末日游俠本章:

作為一名官員,盛宣懷是成功的,但也是失敗的,189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對于盛宣懷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打擊,也是在同一年,盛宣懷向清廷提出了辭官請求,但是被拒絕,無奈之下只好繼續憋屈的繼續過下去。

1900年,隨著八國聯軍的到來,清廷開始進入了名存實亡的階段,而在剛開始的時候,根本就沒有人注意到清廷已經失去了統治權力,而清廷的權力,則是悄無聲息的轉移到了當今皇上王思銳手中。

于是,在1902年的時候,發覺了這一情況的盛宣懷,再一次的上奏請求辭官,而這一次的辭官結果,倒是與盛宣懷的猜測差不多,上面很快的便同意了他的辭官請求。

自此之后,盛宣懷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實業當中,一舉創辦了偌大的家業。而在1904年開始,隨著中華帝國的成立,國家對于工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雖然當時還不像現在這樣開放,但是比起幾年前,已經算是開放的夠多了。

而盛宣懷也正是抓住了這次機遇,將自己的產業開始擴大規模,現如今,又一個七年的時間過去了,盛宣懷也早已不是當初的那個盛宣懷,雖然他已經由一名成功的官員轉變為了一名成功的商人,但他畢竟不是一個完美的人,只要是人,終歸是不可能十全十美的。

在國家開放汽車行業的時候,盛宣懷意識到了卡車對于工業的重要性,但是盛宣懷又不太確定,加上這是個全新的玩意兒,年紀越來越大的盛宣懷,也早已失去了當年的那股闖勁兒,所以,他只訂購了二十臺卡車用于工廠自用,以此來節約運輸成本。

但是讓盛宣懷遠遠沒有想到的是,他訂購的卡車才剛剛開回來,帝國日報上便爆出了這樣一條新聞,而且已經有人走到了他的前列,并且獲得了皇上的欣賞。

不過,在看完皇上的專訪之后,盛宣懷便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運通公司最缺少的,便是資金。盡管他的五個股東看起來很有實力,能夠從銀行貸出二百萬的巨款,但是對于一家重資產企業來說,這點錢根本就不夠看的。

而且,雖然這家公司才剛剛開業不久,可實際上他們已經到了發展的瓶頸,除非短時間內有大量的資金注入,否則的話,只有等到一年以后,他們才能夠重新獲得發展的機遇。這就是為什么成功的商人,他們只會越來越成功,而一個草根創業的人,所面臨的問題只會越來越難的原因。

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手中的資本實力,有錢,你就可以用錢去砸破這個發展的枷鎖,沒錢,你就只能用時間去累積資本,然后等著別人去超越你。

盛宣懷打聽了一下運通公司的情況,所以他判斷出了運通公司其實已經距離瓶頸期不遠了,按照這個發展勢頭,可能最多一兩個月就會進入瓶頸期。按理說,這時候盛宣懷應該自己創建一家公司,然后趁機去搶占市場才是最好的選擇。

但是盛宣懷卻并不這么認為,的確如同劉大力所言的那樣,盛宣懷是看上了運通公司的品牌效應。這個在近年來愈來愈重要的無形資產,唯一一個讓皇帝親自視察的私人企業,就是憑借著這個噱頭,這家公司以后的生意就不會太差,而皇帝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公信力,連皇帝都視察了他們,那么在以后的生意中,他們也會比較容易取得別人的信任。

做生意,最重要的便是信任,一旦沒有了信任,那么生意距離破產也就不遠了。

盛宣懷并沒有后悔自己入場晚了,這不是一個優秀的商人該干的事情,一個優秀的商人,他只會去想盡辦法彌補自己的過錯,而不是去怨天尤人。運通公司的問題,恰好是盛宣懷的機遇,或許其他人還沒看出運通公司潛在的問題,但是盛宣懷卻信心滿滿。

而經過這幾年的資本積累,盛宣懷手中也累積了不少的財富,資產總額甚至已經超過了五千萬,就是手中可以動用的現金流,也有一千多萬。他的生意更是遍布全國,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盛宣懷也同樣陷入了發展的瓶頸,他也需要這樣一個機遇,去讓自己的企業突破這個瓶頸。

所以,盛宣懷大手一揮,讓人給運通公司拍去了一封電報,四百萬元,全資收購運通公司,并且承擔運通公司的債務。如果他們同意的話,這也就意味著,孫浩晟等五位股東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賺到了四百萬的凈利潤,即便繳納百分之十的個人所得稅,他們也還有三百六十萬,平均每人凈賺七十二萬。

這個報價,已經足夠的顯示出盛宣懷的誠意了,相信任何一個人,都無法拒絕這樣的報價,而國內除了盛宣懷以外,也沒有任何人會給他們這個報價。

但是,讓盛宣懷遠遠沒有想到的是,運通公司在五個小時后便給予了回復,他們沒有考慮過要出售公司的打算,他們拒絕了,拒絕了四百萬的利潤,這讓盛宣懷大吃一驚,不過也并沒有失望,而是讓人繼續頂著運通公司,然后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再度出手,而等他再度出手的時候,十有八九會成功的拿下運通公司。

開封發展區,其實就是中京鐵路以東的那塊區域,因為距離開封有近百公里的路程,所以被命名為了發展區。

還是運通公司的那間會議室內,參會人員改為了五位股東,事關公司未來的命運,作為運營人,劉大力是沒有資格參與這次的會議的,但是在這場會議結束之后,他們也要將劉大力喊過來,將股東們商議的結果告訴他,讓他做好準備。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那種破釜沉舟的魄力的,事實上,在盛宣懷的四百萬報價拍過來之后,五位股東中已經有兩位有了出讓股份的意思,但最終還是被孫浩晟給勸了下來。但是這個結論并不保險,盛宣懷的報價是在太高了,五位股東中的老錢和老李很有可能經不住誘惑而私下出售股份。

而老李則是可以拿著這筆錢訂購卡車,用于他的煤炭事業,這個要比使用運輸公司的卡車更加劃算,也更加省事。老錢則是計劃擴建工廠,但是因為工廠已經抵押給了銀行,資金什么的需要經過銀行的審批,老錢的步子邁的有些大,所以銀行并沒有審批通過。

兩人如果成功出售股份,那么他們的債務也相應的轉移到了盛宣懷的身上,這樣他們不僅可以拿回自己的企業,還有一大筆錢可以發展自己的企業,畢竟運輸公司目前的這點利潤,遠不及他們企業自身所產生的利潤。

“公司很快將會進入發展瓶頸期,如果我們有所懈怠的話,將有很大可能被其他人趁虛而入,我考慮了很久,所以,我有個想法,雖然不能夠一下子解決我們的問題,但是也能夠相應的緩解一些,同樣的能夠讓公司穩步發展下去。”孫浩晟表情有些凝重道,他知道,一旦自己說出這個方法,老錢和老李將很有可能選擇退出,但是沒辦法,他必須要這么做。

“什么辦法?難道還能繼續貸款不成?”

“貸款不大可能,如果以運通公司去貸款的話,這屬于重復貸款,是不會被審批通過的。現在我們唯一的辦法只有兩個,二選一,第一個,由我們按照各自所占股份比例進行注資,以這些注資來獲得發展,按照大力的計劃,我們如果能有五百臺卡車的話,應該暫時的可以保證省內的覆蓋度。第二個辦法是三年內我們不進行分紅,所得利潤除去運營所需之外,其余的全部用于采購卡車,這個月我們大概會有十萬左右的利潤,但限于運力影響,即便改制過后,最多也不會超過十五萬,也就是說,這是一種細水長流的方法,我們每個月可以增加大約十二到十九臺卡車,一年內應該可以占領省內市場,兩年內占領周邊市場,三年內開始對更遠的省份進行擴張。”

“我不同意,我們現在資金本就有限,哪還有錢拿來投資?就連陛下也都說了,我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而這段路到底要走多久我們還都不知道,難道要十年以后才能盈利嗎?”

“對,不要忘了,我們做這個企業是為了賺錢的,前期這么大的投入,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回本?”

老錢和老李二人紛紛出言反對,開始的時候,他們是被孫浩晟許以的利益給勸動的,事實上也見到了利益,一年回本,之后凈賺,這屬于很不錯的投資,但是現在竟然要讓他們不拿分紅,全力的去投資,而且還要拿自己企業的利潤去還賬,這他娘的是讓富豪家庭瞬間變成普通老百姓啊,再說了,四百萬加上債務轉移,這么好的條件都要拒絕,難道腦子壞透了嗎?

“老孫,生意歸生意,但是作為朋友,我不得不勸你一句,不要賭的太大,小心把自己給折進去。另外作為朋友,我也不想瞞著你什么,我和老李已經決定了要將股份轉讓給盛宣懷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  中華第一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