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第283章 對話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3章 對話

第283章 對話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17日  作者:云下飛雪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下飛雪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283對話

(今天的章節奉上,求求收藏和訂閱!!)

李子霄此時手下有白龍軍十幾個營,近萬人的隊伍,手下掌控著永城縣,以及夏邑和宿州半個縣。

按說,以這點地盤根本不可能養活的了,李子霄此時手下這么一支龐大的隊伍。

也幸好,王子睿斂財有術,在禍害完永城本地的那些地主老財后,又跑到揚州狠撈了一筆。

正是憑借他四處搜刮的這些銀子,他才能支撐手下這支龐大隊伍的開銷。

不過,這時候,白龍軍的規模也已經到了李子霄承受的極限了,在沒有獲得新的地盤之前,他已經不打算再招募士兵了。

李子霄總攬白龍軍的軍務,但卻將管理永城縣的政務,丟給了錢廣元。

此時,錢廣元名為永城縣丞,但實際上卻行駛著縣令的作用,永城縣令王永反而成了他的副手。

好在,王永這個老人精,知道審時度勢,也比較配合錢廣元,日常事務都以錢廣元為首。

這大半年里,錢廣元將永城縣打理的很不錯,所以流民安置工作完成,夏收,秋收都還算順利。

今年永城一帶的雨水一般,但好歹還不是干旱之年,糧食收成也不錯,即便是交完稅賦。

永城縣的百姓,今年依舊有足夠糧食過年。

錢廣元也是時刻沒有休息,李子霄離開白蛇寨,他便也立即離開了白蛇寨,趕赴永城縣衙處理事務。

他要處理的事情很多,比如有很多流民,在寒冬來臨前,又瘋狂涌入永城這一帶,很顯然他們也是聽說了白龍軍的存在。

錢廣元和幾十個手下也都沒歇,他們將百姓開出的一塊塊荒地丈量出來,然后標定記號,記錄所開墾者名字。

他們還要不斷的將一些小村子合并起來,使得老百姓們可以聚集在一起。

在這個時代,人多好辦事,耕田也是這樣,人集中起來,不但可以相互幫忙,而且也可以充分的利用現有的土地。

使得土地的利用率提高,更有利于在開春之后,墾荒一結束,便重修這里的水渠之類的水利設施。

這些老百姓所謂的搬家,實在是簡單極了。

本來他們就沒多少財產,甚至連像樣的農具都沒有,帶上僅有的鍋碗瓢盆,再有幾床破爛不堪的被褥,扛上便算是搬完家了。

至于他們的房子,白龍軍幫他們建房。

今年,永城縣百姓,感覺日子好起來,大冬天的手里還有糧食,心中也不慌了,更不用背井離鄉,托兒帶口的舉家逃荒了。

每個人對于未來,都充滿了憧憬,同時又對白龍軍的人充滿了感激。

這一切變化,都是在白龍軍來了之后,白龍軍兌現了率諾,確確實實的將田地分給他們,這日子總算是都覺得有了盼頭。

李子霄從北固鎮出來后,就一邊走,一邊審視著道路兩旁的田地。

這里的田地,只有極少數種上了冬小麥,但是大部分還都荒蕪著,那些剛剛開墾出的荒地,沒來得及種上冬小麥。

本來這里不少的荒地就是良田,只是因為這些年鬧旱災,加上官兵和匪眾們來來往往的不斷的禍害。

以至于使得不好良田,都荒蕪了下來,現在白龍軍來了之后,組織人手重新開荒出來,都是一些好田,產糧不成問題。

李子霄下了馬,走到一處田地里面,蹲下身看了看這里的土質。

他不是農民出身,所以對種田的事情不是很精通。

但是他手下的石英,以及眾多親衛,卻各個都是農民出身,對這東西了解不少,紛紛涌到地里面看這里的土質。

“怎么樣?這田地里面的土,還算是可以吧?”李子霄對著石英問道、。

石英指尖捏著一撮土,看了看,永遠板著一張臉,說道:“基本上還可以,稱不上太好,但是比起我們家以前的田,可好的太多了。

這十畝地一年下來,要是只打一季糧食的話,起碼養活個三四個人是沒問題的。

要是一年能打兩季糧食的話,起碼能養活一家八九口子。”

李子霄點點頭,這個時代的糧食產量,他也是了解過的,實在是無力吐槽,簡直低得可憐。

這個時代一畝地一年的糧食產量,甚至趕不上后世兩三畝地,一年的糧食產量。

不過,這個時代沒有化肥,農民搞不到高產良種,糧食相比后世低產,也是情有可原的。

而且華夏自古以來,就缺少那種高產物種,比如后世大家都知道的高產物種,土豆,番薯,玉米,華夏一個都沒有。

華夏古代一般北方是種小麥和粟,南方種水稻,但這種物種都太受氣候的影響。

一旦哪天老天爺不高興,出現個大旱,大澇之年,糧食大幅減產,百姓可就苦了。

在明末時期,正值小冰河時代,氣候格外的低,北方連年大旱,農民一年下來,弄個顆粒無收,你說這還讓人怎么活。

再加上,地主老財的剝削,朝廷征收的稅賦,這簡直就是不給農民們活路啊!

好在,今年永城縣隨著白龍軍掌控之后,在打掉那些地主,將土地分給各村百姓,百姓有了自己的田地,爆發了極大的勞動熱情。

再有大股流民的涌入,白龍軍組織流民們大肆開墾荒地,為他們準備的牛,農具,保證春夏正常耕種。

讓今年一年下來,永城縣的糧食產量,闖下了二十年來最高,比以前雨水豐沛的年份,產糧都多。

就在這個時候,遠處李子下就看到一個老頭,顫巍巍的從遠處緩緩的走過來,不斷的在荒田之中找尋著什么。

他身后還跟著一個小姑娘,看樣子像是祖孫兩人,小姑娘身上穿著一件新的棉襖,凍得小臉紅撲撲的,煞是可愛。

至于老頭,那就邋遢多了,一身上下雖然也穿的是一件棉襖。

可是那棉襖破爛不堪,又舊又臟,很多地方都破了,露出里面烏黑的棉花,一看就不知穿了多少年了。

于是李子霄也起身,朝著他們走了過去。

老漢一見到李子霄和他的手下,顯得很是驚慌,一看李子霄及其身后士卒的穿著,就知道不是一般人。

老漢趕緊跪在了地上,給李子霄磕頭,還按著他帶著的那個小孫女,也給李子霄磕頭。

李子霄也不嫌他們祖孫二人臟,伸手將他們攙起來,然后對石英使了個眼色。

石英立即便令人回到路上的戰馬那里,從他們隨身攜帶的糧袋里面,取出幾張他們路上吃的餅子,還有幾小塊肉干拿了回來。

李子霄將幾個餅子,塞到了老漢和這個小姑娘的手中,對他們說道:“你們不要怕我,我也是白龍軍的人,不會禍害你們的,這幾個餅子你們拿上吃吧。”

讓李子霄驚奇的是,這老頭一聽李子霄說自己是白龍軍的人,頓時對他們親熱多了,可是卻不肯收下他們送的餅子和肉干。

“大人好意,小老兒心領了,但這面餅和肉干,小老兒卻不能收,我們這里的百姓已經受了你們太多的好處了,你們白龍軍的東西,我們不能白拿。”

李子霄沒想到,這個小老頭竟然這么有個性。

“老伯,不如這樣,我看你孫女很可愛,想讓她叫我聲叔叔,這些餅子和肉干,算我送給您孫女的見面禮,這您不能拒絕了吧。”

“這……”

柳老漢沒想到李子霄會這么說,一時不知如何回答,最后李子霄已經將餅子和肉干塞進小姑娘手里,老漢感覺對李子霄道謝。

“謝謝叔叔。”小姑娘看起去,得有七八歲了,對著李子霄脆聲喊道。

“哈哈,真乖。”

李子霄拉著老漢坐在了地上,對老漢問道:“這位老伯,你們是哪兒的人?這大冷天的,剛過完年,你帶著您孫女出來做什么呢?”

老漢小心翼翼的答道:“回好大人的話,小老兒就是前面的柳村的人,這不閑著沒事,帶著孫女出來,挖點草根什么的帶回去吃!”

李子霄聽完老伯的話后,臉色一沉,他之前聽錢廣元的匯報,說今年永城縣絕不會餓死一人,除去他們收上來的三成糧食的稅賦外。

留在百姓手里的余糧,足夠他們撐到明年的夏收的。

可是此時李子霄聽老伯說出來挖草根,臉色就不好看了,以為是錢廣元欺瞞他,其實永城縣百姓過的,沒他說的那么好。

“老伯,怎么,你們家里沒有糧食了?你還出來挖草根?”

“不,不,大人誤會了,小老兒家里今年第一次有那么多余糧,這全得益于,今年白龍軍分給我們家的七十畝地。

這一年下來,我們打了不少糧食,交給白龍軍三成之后,我們手里還有很多糧食,足夠我們全家吃的。

小老兒是在家里閑不住,帶孫女出來走走,順便挖些草根回去,給大人吃。

我們這些老不死的,吃那么好的面餅都糟蹋了,留給小老兒的孫子、孫女多吃,讓他們長高個。

你看看,昨天俺大兒子給二丫扯新布做的花衣服,可漂亮可暖和了。”

老漢身子骨很硬朗,說起話來滔滔不絕,尤其是在說白龍軍的時候,更是老眼放光。

李子霄聽完老漢的話后,臉色才好看了許多。

“那么您兒子們都去哪兒了?大過年的沒在家陪你們嘛?”李子霄接著對老漢問道。

老漢也不敢怠慢,趕緊答道:“回大人的話,俺本來有四個兒子,倆女兒,前年我大兒子被土匪抓走了,到現在也沒什么消息,估計是沒了。

剩下了老二,老三和老四,老二和老三一個月前上古固鎮干活去了,那里過年也要干活,不過管吃管住,還有銀子拿,我那倆兒子怎么可能回來。

老四,那小子從小就犯渾,到處打架,惹是生非,不過現在這小子可比他兩個哥哥有出現,老四現在可是在白龍軍里當兵呢。

半個月前,老四還給家里送回一筆錢,老四在白龍軍當兵,拿的銀子比他兩個哥哥都多,小老兒這兩天正琢磨著,給俺家老四找媳婦呢。”

李子霄聽著老漢的話,頓時覺得錢廣元這一年來確實干得很不錯,剛才他不應該懷疑他的。

老漢很健談,看得出李子霄長得英武不凡,就說道:“大人在你們你們白龍軍一定也是當大官的吧!”

“哈哈,是,我在白龍軍里面有點身份。”李子霄笑呵呵的回道。

“那你一定天天能見到你李將軍吧,你們李將軍可是好人啊!知道我們這些老百姓的苦處。

不僅幫俺們把那些禍害們給趕走,又給俺們分田分地,俺們知足了。

您是不知道吧,在俺們村,全村各家都給李將軍立了長生牌位,就盼著你們能以后都留在這兒不走了。

那俺們這些老百姓就算是有福了呀!”老漢嘆息說道。

李子霄也是一陣感慨,他知道老漢說的是實在話,沒有奉承他們白龍軍,這個時代的百姓就是這么淳樸,你對他們好一點,他會記你一輩子。

“老伯放心,我們將軍說了,這里從今往后都是我們白龍軍的地盤,我們白龍軍不會走的。”李子霄接著問。

“真的嗎?那可太好了,等我回去跟大家伙說說。”老漢一臉的激動,說道。

“老伯今年多大年齡了呀?我看您身子骨還真硬朗呢!”李子霄笑著對老漢問道。

“不敢當呀!我是個老不死的,今年都六十了,還在活著糟蹋糧食,我們村像我活這么大歲數的,也就俺和另外一個老不死的倆人了。

要不是白龍軍來了,本來俺和那老不死的都說好,今冬天一起離家出走的。

家里少了我們這些老不死的,還能省出幾口糧食給孩子們吃,大不了就凍死在外面,實在是不想拖累孩子們。”

老漢嘆息著說道。

“那么說老伯也是種了一輩子地了?”

李子霄心酸歸心酸,但是還是發現了寶貝,于是立即對老漢問道。

俗話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人們一輩子積累下的經驗,是寶貴的財富。

而從這個老漢身上,李子霄搞不好能了解到更多,有關這個時代農業的一些東西,也好為他下一步糧食新計劃做參考。

相關、、、、、、、、、

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偷香www.touxiang.la

閩ICP備16029616號1


上一章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