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第282章 崇禎十一年了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最新章節列表 >> 第282章 崇禎十一年了

第282章 崇禎十一年了


更新時間:2017年01月16日  作者:云下飛雪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云下飛雪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 
»歷史小說»»文/云下飛雪本章字數:5193:

282崇禎十一年了

(今天章節奉上,求收藏訂閱啊!)

聽到李子霄的命令后,石英應名,然后派鐵蛋回去傳遞命令。

對于造望遠鏡,李子霄也沒有急于一時,那玩意注定不容易造出來,慢慢來吧。

“李克,你們西方軍隊,現在除了裝備有火繩槍之外,是否開始裝備燧發槍了?”

“將軍連燧發槍都知道?”

李克聽到李子霄的詢問后,也是一陣驚訝道。

李子霄故作神秘的笑了笑,沒有解釋,他也無法解釋,只靜靜的等待李克的回答。

李克見李子霄沒打算解釋,也不敢深究,想了一下,然后答道:“我們西方各**隊現在使用的依舊是火繩槍。

但是,燧發槍我也聽說過,據說不用再在火槍上用點燃的火繩來發射了,是靠著一套復雜的機器,好像是叫轉輪打火槍。

那都是貴族們用的東西,倒是聽說普魯士的軍隊使用過,可是那種轉輪打火槍,造價非常昂貴,我們沒有使用。

只有少些軍官們手里的手銃,就是這種槍,我倒是曾經親眼見過一次。”

“這么說,燧發槍已經在你們那里出現了,只不過現在你們還未大批裝備,是不?”

李子霄繼續問道。

“是的,不過據說普魯士軍隊曾經用這種槍,在一次戰爭中,戰勝過高盧人,高盧人的軍隊,后來便也裝備了這種燧發槍。”

李克仔細回想了一下之后,對李子霄說道。

李子霄點了點頭,雖然他就知道此時西方,應該已經出現燧發槍了。

但西方各**隊,此時對于燧發槍這種新生事物,還沒有全部認識到它的優越性。

所以李克說此時西方各**隊中,還沒有大規模使用燧發槍,也是正常的事情。

李子霄最近正在自己動手,設計燧發槍的發射機構。

等找個適合的機會,講給鐵平良,孫通他們聽聽,或許可以讓他們盡快造出白龍軍自家的燧發槍。

以李子霄前世的機械知識,設計出合用的燧發槍點火機構,應該不是件很難的事情。

而且他也了解一些燧發槍的發展歷史,李克所說的轉輪打火槍,應該是燧發槍的雛形。

主要是依靠的類似鐘表發條,作為擊發機構,提供擊發的動力,那樣的轉輪打火槍確實結構很復雜,自然造價也會非常高了。

產量相對來說,也會很低,對于工匠們的要求,也會很高,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還是因為這種轉輪式打火槍,實在是太嬌病,故障率高居不下,同時激發率很低。

所以直到現在,西方也未能推廣裝備,所以李克沒見過,也不算奇怪。

也正是因為轉輪式打火槍,所存在的這些問題,所以后來才會出現撞擊式燧發槍。

而燧發槍在以后相當長的時間里,才是世界軍隊中步兵的重要武器,這種趨勢是不可逆轉的。

燧發槍具備的優勢,必將會把火繩槍,淘汰到歷史的垃圾堆中。

所以他以后必須要搞出這種燧發槍,否則的話一遇上下雨大風天,他的火槍手們便會失去應有的戰斗力。

而如果裝備了燧發槍,對于白龍軍來說,便基本上可以獲得全天候的戰斗力。

到時候不管是刮風,下雨天氣,白龍軍都能使用燧發槍擊殺敵人。

估計在戰場上,會給敵軍極大的震懾,輕易的便可以控制戰場的主動權。

燧發槍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可以裝備給騎兵,使騎兵起碼在臨敵之前,比敵軍多一次遠程打擊敵軍的機會,大大加強騎兵的戰斗力。

所以燧發槍白龍軍日后肯定是要裝備的,不過眼下飯要一口一口吃,不可能一步登天。

李子霄也無法直接搞出這種燧發槍,而且單憑他自己也造不出來,他只能一點點的給鐵平良他們提示。

讓這些專業的人去忙活,逐步發展,估計用不了多久,應該就能搞出白龍軍自己的燧發槍的,欲速則不達的道理,李子霄也懂。

等李子霄帶著李克抵達白虎寨的時候,孫通,鐵平良都出來迎接。

而且孫通早就收到李子霄的命令,已經為李克準備好了新的鑄炮作坊,工匠也挑選好了,事情安排的很妥當。

李子霄便安排李克到鑄炮作坊熟悉一下,同時見見那十幾個人工匠,符合不符合他的要求。

李子霄也沒急著讓李克立即開工,他們還需要將那些銅器重新熔爐,獲取到青銅。

李克便開始忙碌起來,而李子霄便在白虎寨巡視了一番,此時的白龍寨幾十個鑄造兵甲,武器的作坊,足有幾百個工匠。

白虎寨也成了白龍軍最主要的武器制造中心,每天這里的工匠們,都會打造成不少兵甲,新式鳥銃,虎蹲炮等等犀利的武器。

在白虎寨里,各項工程也都在按部就班的,朝前飛速的推進著。

李子霄留不留在這里,基本上都起不到太大的作用,他的到來,至多給那些工匠起一個激勵的作用罷了。

所以李子霄也不在這里干等下去,稍微吩咐一下之后,他便帶上親隨們直接出了白虎寨。

也不讓人送行,輕車簡從的便直奔北固鎮,不多時便進入到了北固鎮之內。

而這里比起他上一次來的時候,又熱鬧了許多,負責煉鐵的人比起年前他第一次來的時候,又多了一倍多。

而這里同白蛇寨還有白虎寨一樣,過年都沒有歇下來,各個鐵爐照樣在熱火朝天的加班加點的煉鐵。

原因無他,這年頭雖然人們重視過年。

但是在這樣的年景下,一個個都窮的是叮當響,如果不是白龍軍提供糧食,給這里的人吃的話。

他們別說過年了,就算是吃頓有肉有菜的年夜飯,恐怕也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所以負責這里的老爐頭心中感激,李子霄給他們帶來的生活變化,大年剛過,就立馬帶人開工煉鐵。

老爐頭不說停工,此時北固鎮的其他匠人們,也不敢停工過年去。

更何況了,白龍軍在三十和大年初一,都給北固鎮的百姓送去了些豬肉,讓他們改善伙食,犒勞這里的工匠們。

工匠們能吃飽,而且還見了葷腥,還有什么可埋怨的呢?

過年能吃上一口肉,比什么都強,這在他們心目中,這個年過的非常舒服。

所以工匠們也沒什么怨言,就奔著白龍軍對他們的恩惠,他們一個個也都毫不停歇的,繼續加班加點的干了起來。

老爐頭更是帶著一幫挑出來的手下,將鎮中所有的殘舊鐵爐,都給檢查了一遍,選出了其中可以修復,重新投入生產的鐵爐。

開始加以修復,使之可以盡快的恢復生產。

如此一來,老爐頭在年前,這兩個月的時間里,一共修復兩座中型鐵爐和七八做小型鐵爐。

而新建造的新式鐵料也進展順利,還有一座新建的中型鐵料,已經投入使用了。

北固鎮上的那些爐匠們,也都開始分班,加班加點的煉鐵,這里的鐵的產量,短短半個月時間之內,便又提高了幾成。

各種所產的鐵,也被收集起來,然后等待白虎寨來人來車,把這些鐵運至白虎寨,送入那些兵工作坊使用去了。

老爐頭一聽李子霄又來這里巡視,便趕緊過來接他,李子霄和老爐頭一邊走一邊聊了起來。

“將軍,老漢我可是一會兒都沒敢歇啊,您瞧瞧,我手下這些人可是都忙著呢!

經過我們幾天的修復,這又有一座鐵爐,就快修好了,后天便又能投料點火了,到時候煉鐵的速度。就會更快了。

將軍可還算滿意?”

老爐頭現在看到李子霄也已經不怎么緊張了,知道李子霄不難為他們這些工匠們,于是笑呵呵的跟李子霄說道。

“不錯,我很滿意,你們倒是辛苦了。”

李子霄笑瞇瞇的,一邊看一邊對老爐頭說道,北固鎮此時看起來,確實比他上次來多出了,更多在使用生產的爐子。

“將軍仁義,不但管我們吃管我們喝的,過年還給我們這些爐匠們發了米,肉,布。

讓我們過了一個好年,還能給孩子扯了一塊布,做了兩件新衣服,那些小子們差點樂開花。

要不是將軍的話,我們北固鎮估計會越來越荒涼,最后恐怕我們這幫人真的就要背井離鄉,外出乞討了!

將軍對我們這么仁義,我們這些人沒啥好回報將軍的,所以也只能賣命多干活了!”老爐頭背著手,跟著李子霄說道。

聽完老爐頭的話后,李子霄心中微微嘆了一聲。

這個時代,大明朝廷的老百姓,大多數人都是淳樸厚道的,只要你對他們一點好,他們便能看在眼里。

你對他們的恩惠,他們會十倍的報答。

李子霄點點頭道:“你們不必謝我,這是你們該得的,以后大家伙的日子會過的越來越好的。

你們給我李某人干活,我就絕不會讓大家伙,再過以前的那種苦日子的。”

說話間,他們便在鎮中幾個新修好的鐵爐轉了一圈。

這里的人對李子霄既敬又怕,一看到李子霄一行人過來,便各個都賣了命一般的大干了起來。

李子霄停下腳步,對老爐頭說道:“看來你們這段時間,確實出了大力氣了,短短時間內,就多出了這么多能夠使用的鐵爐。

但,光修這些舊爐子也不是辦法,終歸還是小打小鬧,遠遠趕不上各礦點出礦的速度。

所以咱們接下來,還要新建更大的鐵爐,爭取建起一個日產千斤以上的大爐子。

建一個這樣的大型豎爐,便抵得上這么一群小爐子,那樣的話既節省了礦石,還節省了人力,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所以這件事,還要老爐頭你費心才行,而且我們不能光煉這種生鐵,還要想辦法多產熟鐵。”

老爐頭皺起眉頭道:“將軍說的有理,只是這種日產千斤的大爐子,很不好建,會用不少人,還要費不少力氣。

我根據之前將軍給我看的那張圖紙,修建的新鐵爐,現在已經修建了一半,等完工后,或許可以達到日產千斤鐵的。”

“很好,這里讓我很滿意,你只管放心大膽的干,缺什么便告訴我,我負責給你解決,不管是人力物力,都不是問題。”

李子霄十分看重北固鎮,這里也是目前白龍軍手里唯一的出鐵地了,是李子霄要建立的第一處鋼鐵基地。

隨著李子霄接下來,要大規模鑄炮,還有繼續生產新式鳥銃,長槍,盾牌等等武器,都需要海量的鐵。

所以,李子霄才如此看重北固鎮,這里產出的鐵,現在可以說供給著整個白虎宅兵工坊工匠使用的。

新年過去了,此時已經進入到崇禎十一年了,也是從這一年開始,風雨飄搖的大明朝正式進入了最后滅亡階段。

李子霄知道,今年將要發生一件大事,那就是在九個月后,清軍就要開始第四次入關掃蕩了。

清軍的第四次入塞,是由睿親王多爾袞、貝勒岳托統帥清軍。

從沈陽出發,繞道蒙古,從密云東面的墻子嶺、喜峰口東面的青山口,突破長城要塞。

沿著運河,往南直到濟南,俘獲了人畜四十六萬,朝廷急調遼東前鋒總兵祖大壽入援。

而盧象升拼死奮戰,彈盡糧絕,最后戰死。

最后,清軍在崇禎十二年(1639年)三月初八日至十一日,從青山口出長城北歸。

這一次,清軍在大明京師附近,可是足足轉悠了半年多的時間,掠走人口幾十萬,牛羊牲畜無數,至于金銀更是裝滿了大車。

可是,明軍也調集了幾十萬大軍,卻眼睜睜的看著清軍燒殺搶掠之后,從容離開,那時的大明已經露出了亡國之相。

而很快,國內李自成和張獻忠為首的亂軍,將會重新崛起,那時候他們將成為大明王朝的掘墓人。

對于今年即將到來的清軍第四次入塞搶掠,李子霄可沒打算袖手旁觀。

此時他手下兵強馬壯,不去找那些韃子玩玩,他養這么多人馬,有什么用。

但李子霄從不打無把握的仗,他要趕在九月到來之前,做好充足的準備,到時候他才有底氣,北上找韃子拼命去。

其實,糧草,武器裝備,這些都是最關鍵的,現在白虎寨也同樣大過年的都在加班加點,打造鳥銃,兵甲。

真要是到了戰時,他們手里儲備著大量的武器裝備,才能支撐李子霄率軍北上打韃子。

“將軍放心,只要人力物力能跟上,最遲再有兩個月,我便能建起一個大鐵爐給將軍。”老爐頭保證的說道。

“好,那就有勞老爐頭你了。”李子霄聽罷之后,便笑了起來。

李子霄在北固鎮停留了兩天,在離開了北固鎮之后,李子霄橫豎閑著沒事,他于是便帶人朝著錢廣元負責管理的,永城縣那些村子。

txt下載地址:

手機閱讀:


上一章  |  穿越明末之重鑄帝國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