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正文
碧云哪里知道,這是海棠發自肺腑的聲音。
老天給了她再來一次的機會,她將這重生的兩年過得比上輩子的十七年更加精彩。她收獲了秦琰的愛,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加珍貴?
沉沉睡去的時候,已是后半夜,秦琰走進了海棠的夢里,二人走在洛水河畔,望著河中過往船只的點點燈火,突然一艘秀美的畫舫徐徐靠岸,一個剛會走路的小孩兒掀了簾子,沖著海棠喊“娘”。
那小孩兒生得肌膚雪白,臉蛋如紅蘋果一般好看,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漆黑發亮,好像年畫上走下來的孩子。
海棠心里一喜,這是我們的孩子?轉頭問秦琰:“殿下,這么好看的孩子,是我們的孩子呢?”
頓時,她歡喜得從夢中醒來。
這種愉悅的夢,最好永遠不要醒來,海棠輕撫著高高隆起的腹部,祈禱著,希望我的孩子真的能像夢里那般粉雕玉琢、天真活潑。
第二日,楚瀠進宮了。
她在宮里呆過,知道規矩,進來的時候跟在太監后頭,垂首低眉,連呼吸都不敢有一點點大聲。
太監一走,整個屋子的人都忍不住了,楚瀠大喊:“海棠姐!”迫不及待地就沖了過來。
沖到她跟前又急停:“哎,不行,您的肚子好大,我都不敢過來了!”
海棠上前拉了她的手:“我都多久沒見著你了,快來讓我瞧瞧。”
“來吧,海棠姐想瞧什么,盡管瞧。”楚瀠笑嘻嘻的。
“這么久沒見,還是這樣開開心心的,真好。”
楚瀠道:“今兒一早,太子殿下就遣人去惠民藥局接我進宮,說是來給海棠姐做個伴兒。”
海棠這才發現楚瀠臂彎里挎著一只小包裹,奇道:“作伴兒?你不是進宮來給我調理的?”
“不是啊。”楚瀠道,“太子殿下說,宮里非常時期,您又快生了,需要個懂醫的在旁照料,讓我過來照顧您。”
海棠欣喜,這當然好啊。楚瀠雖是醫女,而非可以獨擋一面的太醫,但這點兒差別并不在醫術上,而在身份上。
一個既值得依賴、又出手不凡、而且還能與自己交心的好閨蜜,能陪伴自己渡過最難熬的時光,還有什么比這個更讓人欣慰嗎?
田嬤嬤趕緊去收拾了一間輔房出來,玉明殿人少地盤大,屋子是管夠,碧云又將自己的用度勻了一些出來給楚瀠,田嬤嬤又報了清單讓碧霞去內府務支領東西。
楚瀠有些不好意思:“我素來在惠民藥局也是這么住的,來這兒倒叫大家都跟著忙亂,真正過意不去。”
海棠道:“你又不是宮女,就是撇開你與我的私交,醫女進宮來照料嬪妃,也該好好對待才是。更何況我這玉明殿又能有啥了不得的東西給你享受?不過是她們也想盡點兒心意罷了。”
楚瀠點頭,扶著海棠從輔房走回正殿,道:“姐姐身邊的人,都和姐姐一樣是心善不尖利的。”
海棠何嘗不覺得自己運氣好。宮女們心思歹毒或者吃里扒外的,多了去了,可田嬤嬤和碧云碧霞三個,從凝暉閣一直跟到玉明殿,卻一只都忠心耿耿。她們并不笨,她們只是心存善念。
“說起來,我也是真正幸運,太子殿下對我關懷備至,身邊的嬤嬤丫鬟也都一心一意,不小心認識個你,竟然還有一手的好醫術,上輩子我這是拯救了誰啊,這輩子這么好的運氣?”
“也是姐姐你為人好,才能讓別人也對你好。若是個尖酸難相處的,你看這些人還會不會對你好。”
好吧,這個理由海棠接受。
到了晌午,劉太醫照例過來巡診。宮里的巡診也有講究,時間排得越早,就說明這個人越重要,像海棠這種拖到晌午的,基本也就是將旁人緊急的事兒都給處理得妥妥的了,這邊兒晚來些也不會有比較大的意見,俗稱“看人下菜”的意思。
見楚瀠一身醫女打扮,劉太醫也是有些意外,問道:“宮里給側妃配了醫女么?卑職倒是第一次知道。”
楚瀠很為自己的醫女身份驕傲,趕緊解釋:“我是京城惠民藥局的楚醫女,奉太子之命進宮,務必照料側妃直至生產。”
劉太醫點點頭:“看來太子著實是緊張側妃,緊張側妃的肚子啊。”
海棠只微微扯了扯嘴唇,也算是笑過。心里也感激秦琰的這番苦心安排。
“放心吧,側妃身子比尋常孕婦要強健,胎兒目前看來很健康,只要側妃繼續保持良好的心情,適當運動,一切都沒有問題。”
太醫院的那些老家伙們,向來說話都是滴水不漏,不過劉太醫說的也是實情,宮里的女人不知是自身原因還是環境原因,懷個孩子總是如臨大敵,很少有像海棠這樣少忌諱的。
等劉太醫一走,楚瀠道:“宮里果然是臥虎藏龍,這位劉太醫我以前見過。”
“咦,你怎么會見過?”海棠好奇。
楚瀠道:“前年我正在醫女營受訓,這位劉太醫曾經當過我們骨傷科的導師。”
“骨傷科?”
“是啊,所以剛剛我還真有點好奇。當時介紹劉太醫,說是骨傷科最好的大夫,讓大伙兒好好將他所教盡數學會了,往后出去就算不去專攻骨傷科,憑著劉太醫所授,醫女用用是足夠了。”
海棠笑道:“看來宮里果然一團亂。聽說,太醫院的太醫們不實在分不過來,人人身兼數職,幸好太子將你送至玉明殿,咱有了你,就可以不去給太醫們添亂了。”
自從楚瀠來了玉明殿,玉明殿果然是熱鬧多了。
她剛從宮外來,知道外頭的事更多,比關在玉明殿的幾個人眼界卻要開闊得多了。
第七日的時候,正衡帝的靈柩從京城的西邊城門運出,全城百姓不管是出于真心的愛戴,還是熱心的圍觀,紛紛送到西邊城門外很遠很遠的地方。
太子殿下只送到城門口,守陵的楚郡王在城門口帶著一大撥的人馬,如成熟穩重的成人一般坐在馬上,又接了正衡帝的靈柩,帶領眾人,浩浩湯湯地往城郊的陵寢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