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二七五、吾子如何(感謝武陽打賞加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二七五、吾子如何(感謝武陽打賞加更)

二七五、吾子如何(感謝武陽打賞加更)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1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正文


類別:都市言情作者:圣者晨雷本章:

出了大殿,耶律大石抹了抹汗水,整個人仿佛蒼老了十歲。

他看著與自己同時出來的周銓,苦笑道:“駙馬當真狠心!”

周銓不以為然:“兩國之爭,豈可循私情,換了你是我,只怕比我更狠心十倍那夏國國主,難道就不是貴國女婿么?”

耶律大石微微點頭,無法再說什么。

遼國君臣,也不盡是無能之輩,耶律大石只是稍作點醒,他們就意識到,這次去宋國索要遼東,將會遇到非常艱難的談判。

宋國肯定會乘機起價,索要燕云十六州,遼國的底線,是可以割其一二,不可盡與。

但宋國胃口不只以一二州之地,宋國不可能善罷干休,這種情形下,遼國就必須再加籌碼。

于是他們把目標對準了夏國。

遼夏歷史上也不只一次發生過戰爭,因此,夏國在與宋國交戰的同時,其實也在與遼國的邊境上駐有不少軍隊。

但現在的夏國國王李乾順,迫于大宋的壓力,娶了遼國的“公主”為妃,但對遼國還是懷有警惕,可這兩年大宋開始伐夏,特別是今年,老將劉法、劉延慶、新銳折彥質、姚平仲皆立戰功,迫于這些人的壓力,李乾順不得不抽掉防御遼國的兵力。

故此,哪怕遼國剛經歷了一場戰敗,卻還是很從容地渡過黃河,進入了河套。

黃河百害,唯利一套,河套之地,向來有塞外江南之稱,但是宋國忙著攻取興慶,哪里能夠經過大漠去取河套,于是便讓遼國輕而易舉,撿了這個便宜。

這塊地盤,也就被遼人拿出來,作為籌碼同宋國交易。

耶律大石拿出河套時,周銓確實沒有想到這點,趙佶也有些迷糊,但有一人卻對此早有準備。

蔡京。

蔡京毫不猶豫,將屬于遼國的兩軍一州也劃了來,還一口咬在了朔州,這恰好在遼國君臣的底線之上。

雖然耶律大石百般努力,最后,不得不答應將半個朔州割與大宋,雙方在朔州以長城為界。這也就意味著,大宋獲得了一個屏障,同時打開了通往遼國西京大同府的通道。

耶律大石總算領教到大宋這位奸相的老辣之處了。

“公主殿下何在,不知何時能返回封邑?”耶律大石又問。

“余里衍還在遼陽。”周銓道。

她什么時候返回封邑,周銓卻沒有說,耶律大石猶豫了一會兒,卻只能長嘆,然后在館伴使的陪同之下,返回到自己的驛館中去。

周銓回頭望了一眼延壽宮,然后長長舒了口氣。

他正待離開,卻見一個內監在向他招手。周銓有些訝然,走了過去,卻見那內監笑瞇瞇地向他施禮:“官家說了,請制置先莫走,待太師他們走了之后,官家還要見制置。”

周銓心里有些奇怪,他已經沒事了,趙佶還要見他做什么。

等了沒多久,那內監又出來了,不過沒有帶他去正殿,卻是繞了一圈,至一個側門,進了一座園子。

周銓也算是延壽宮的常客,走了幾步之后,覺得不對,停住腳步道:“這是往何處去?”

“周制置只管隨咱家走就是,咱家難道還會害你不成!”那內監尖聲笑了兩句。

周銓卻不肯邁步了,那內監說的比唱的好聽,可內苑之中,如何能亂走,又不比當初高麗國王的行宮,萬一他闖到趙佶的后宮之內,這筆賬找誰來算?

就在此時,他看到梁師成笑吟吟走了過來,向他一拱手:“周制置,你只管隨他去就是。”

周銓只能跟著那內監往里走,再過兩進屋子,終于看到了趙佶。

只不過這個時候的趙佶,換了一身常服,看起來不象是個皇帝,倒象是個中年學者。見周銓見來,微微一笑:“你倒還是謹慎,在我這宮中,難道還有人敢害你不成?”

周銓苦笑了一下,哪里不知道,這全是趙佶的安排。

若他不謹慎,只怕趙佶要猜忌他跋扈了。

“見過官家。”

“免禮大郎,帶著兄弟們與周郎見禮,此地不論君臣,只敘年齒,周郎比你們大,你們呼之為兄吧!”

必須承認,趙佶雖然是個昏君,卻絕非蠢人,對周銓這種人物,他很清楚,應該從哪里下手籠絡,所以一開口來,便以私誼來套取周銓的情感。

雖然耶律大石稱周銓是兒最無情,可僅僅是為了一個余里衍,就敢冒奇險參與到遼與金的戰事中去,這怎么算是無情?

在趙佶看來,這簡直是多情了。

他雖然客氣,周銓卻不能當真,當下和諸王見禮。

大郎就是當今太子趙桓,諸弟則是趙佶的第三子趙楷、第五子趙樞、第六子趙杞、第七子趙栩和第九子趙構。趙佶別的本事姑且不說,生兒子的本領,卻是趙家少有的,他還有十余子,只不過年紀較并未在此。

“你們不是想聽聽活班超的故事么,今日我就請周卿來此,給你們說說,他是如何揚威于異國的!”趙佶笑道。

周銓只得將自己如何參與到遼金之戰的事情說了一遍,他說的當然是有選擇的,比如他不能說東海商會如今可以調動的兵力近萬,若是一說,只怕就別想出皇宮了。

他說自己聞知遼國叛亂的消息,便到了遼國蘇州,與余里衍的部下耶律馬哥會合,得其信任,調動遼**隊北上,先破高永昌,再戰女真人。至于大炮之事,他也故意隱瞞下來,只說用發石機擾亂敵陣。

他一邊說,一邊在觀察這些皇子。

太子趙桓聽得很仔細,但周銓從他雙瞳焦距不在自己身上判斷出,他其實心不在焉,甚至有些不以為然。

老三趙楷也是強打精神,對此分明沒有多少興趣,不過因為趙佶的看重,所以才裝作很有興趣的模樣。

其余諸子,倒是頗有興趣,而且趙佶的這些兒子們都相當聰明,周銓前后說話,稍有出入之處,他們都能找出來,至于域外風土,異邦人情,他們也往往可以引經據典,進行討論。

唯有九子趙構,周銓注意他時,他向周銓露出一個和善的笑容。

看起來倒是人畜無害,但當別人都積極討論時,他卻沉默不語,既不表現自己,也不讓自己顯得孤僻。

若不是知道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宋高宗,周銓只會將他當成諸位王子中比較平庸的一個。

說了一番遼國情形和女真人習俗之后,趙佶輕輕咳了一聲,這些王子們頓時安靜下來。趙佶揮了揮手:“你們去讀書去吧,朕還有事要與周卿商議。”

太子趙桓和三王趙楷,都稍稍流露出歡欣之色,顯然,他們對和周銓說話并無多少興趣。

倒是趙構,離開時還向周銓行了一禮,然后回頭問趙佶:“父皇,兒臣覺得周制置甚為親近,父皇何時再請周制置為我們講講海外之事吧?”

趙佶笑道:“難得你對海外之事有興趣,好,好,隔兩再請他來。”

打發走了這些王子,趙佶神情微肅,又擺了擺手,那些內監近侍,也紛紛離開,就連在旁為他捶背的宮女,也施禮后無聲退下。

頓時這座偏殿之中,只剩余趙佶與周銓。

周銓心中一凜,趙佶擺出這模樣,看來是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了。

“周卿見過遼主,覺得此人如何?”趙佶問道。

“遼主性好游獵,不喜政務,處事昏聵,偏聽偏信,為人又易怒耳軟,實無英主之相。”

“與朕相比呢?”趙佶笑了起來。

周銓簡直有些無語了,自己已經將耶律延禧貶到了這般地步,趙佶還想去和他比?

他很想說“你們是阿大莫笑阿二”,話到嘴邊,卻變成了:“官家博學多才,讀書過目不望,琴棋書畫無不精絕,豈是遼主可比!”

這倒不是恭維,趙佶如果不是個皇帝,當一個藝術家,絕對是第一流的,當一個書法家,那是超一流的。

“那依卿之眼光,朕這些孩兒,又如何呢?”

周銓頓時感覺到背上冷汗冒出來了。

趙桓早就被立為太子,儲君之位已定,可趙佶卻先做鋪墊,然后問出這樣的問題來,只證明一件事情。

他想易儲!

自古以來,易儲之事,干系國本,都是要鬧得血雨腥風。他周銓又不是真的忠心耿耿為趙家辦事,哪里愿意介入這種事情?

想到這里,周銓笑道:“官家問我,卻是問錯人了。”

“哦,何出此言?”

“臣出自市井,喜歡的又是商賈之事,就連讀書都讀不進去,要被學堂里的先生趕出來,哪里有識人之明?官家的朝堂之上,朱紫滿堂,哪個不比臣眼光出眾?臣若有他們那種識人眼光,臣也早就混上一身紫衣,哪里還是現在這身?”

趙佶聽得哈哈一笑:“滑頭!”

周銓沒有說,但什么都說了。

若周銓想要支持太子趙桓,直接就該說趙桓仁厚,最有人君之相。但周銓卻打岔錯開此事,分明他也覺得,趙桓不太靠譜。

頓了一頓,趙佶道:“你放心,一件朱衣,朕還不吝嗇,此次你所立功勞,也可謂開邊,況且又得半個朔州朕方才和蔡元長說了,一個開國子是少不得的,銀魚袋定是有的,你父親總不能比你低了,開國伯如何?朕知道你不愿意留在京師,東海事務,暫時還離不得你,故此不授實職差遣,你還想要什么,只管向朕說!”

說到這,趙佶又是一笑:“自然,向朕要錢除外,朕又要伐夏,又要建艮岳,已經窮得叮當響了,須得向你這財主化緣才是!”未完待續。

,,,內容來源于互聯網或由網友上傳。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