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一七六、沒有說出全部真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一七六、沒有說出全部真相

一七六、沒有說出全部真相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類別:穿越小說

作者:

書名:__

周銓笑瞇瞇地聽著這些人大叫,其中有兩位,還是他安排的托。全文字閱讀

等眾人安靜些之后,周銓開始說起自己的詳細計劃。

“棉布商社!”

這是一個土得掉渣的名字,由各家共同出資來建成,起步之時,每家出資可以不等,最少出資一萬貫,多則沒有上限。會集眾股,建成這個棉布商社。

然后將全國各路按人口與富庶程度進行區分,由各家出資多少,來確認各自可以獲得哪一路的包銷權。

若是資本不足或者又不愿意在此項目上投入太多,那也無妨,周銓說了,允許各家合買一股,共分一路,他甚至鼓勵這種情形發生,很是露骨地說道:“一路之下,不少州府,大伙再根據各自所出金額,去瓜分州府份額。”

具體到出錢,眾人沉默下來,沒有急著說什么。

周銓便又開始將自己在海州的計劃拋出來:這筆錢中,只有一部分,約是十五分之一直接給周銓,充當他的織布機、紡紗機的使用費用,其余部分,由商會各家派出賬房,共同監督其使用。

一整套的監督措施被周銓拿了出來,眾人看完之后,都有些不敢相信。

這一套制度之下,周銓自己幾乎沒有拿到什么好處,若說有,那就是他獲得了棉布的海外諸國專銷權。

此時大宋權貴豪商們,并不在乎海外諸國的貿易,在他們看來,風高浪急的大海,絕不是什么好去處。

“榷城棉布的專銷權,是算在河北東路,還是算在海外諸國?”就是這樣,還有人提出疑問。

自榷城設立之后,誰都知道,遼國也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咳咳,我覺得,榷城之事,關系重大,須得官家親自過問才是。”周銓很含蓄地道。

眾人恍然大悟,都會意地笑了起來。

榷城這塊面餅,是留給趙佶的,想想也是,雖然在座眾人背后勢力聚攏來,足以決定大宋內外大政,但若將皇帝也拉進來,豈不更好。

他們七嘴八舌,不少人還離開位置,與向來交好的人在一起低聲商議。原本君子不言利,可來的人里,大多數都是商人,象秦梓這樣的門客都少見,他們之間的交流,要直接得多。

“我們商議了一下,這棉布商社之事,我們愿意去做!”好一會兒之后,有人大聲開口,眾人聽得他說話,也都安靜下來:“只是有一件事情不解,周大郎,你聽了莫怪我。”

“請說。”

“周大郎拉大伙一起發財的原因,大伙都清楚,但算來算去,大郎在此事上,似乎賺得不多啊。”那人笑道。

“哈哈哈哈……周某豈是愿意吃虧之輩?”周銓也笑了。

笑了一會兒之后,周銓拍了拍手,只見幾個少年上來,將蓋在那案幾上的布掀開。

“這是……”

陽光正好照在案幾上,因此眾人看到的是一片晶瑩剔透。

窯場中隱藏的秘密玻璃窯,在周銓離開的這段時間里,終于能夠穩定地燒制出玻璃來。再請最為手巧靈活的工匠,采用吹制法,制成了如今這些器具。

六個玻璃碗,十二個玻璃杯子,再加上九件玻璃飾品、十五個玻璃掛件。

雖然這些玻璃中還是有點雜質,并不是絕對純凈,可是在陽光之下,這點雜質泛出異樣的光彩,反而讓這些器具更顯得華美。

“這是……”

“這是自大食而來的玻璃,想來大伙應當不陌生。”周銓緩緩說道。

西方的玻璃器具,通過絲綢之路傳入中國,數量雖然稀少,可在場的眾人即使未曾親眼見過,也有過耳聞。

“我在海州請辦船場,募集天下能工巧匠,造可遠行天涯的大舟,便是準備去海外貿易。我將棉布、絲綢、瓷器販至大食諸國,甚至更西的泰西諸地,然后將玻璃、香料、象牙、犀角等諸多海外奇珍運回國內,其間利益,諸位可以想想看!”

眾人一片哂然。

雖然玻璃器具讓大伙都心動,可是誰都知道,海上煙波浩渺風急浪高,出海一次就是賭一回生死,既然能在國內安穩賺大錢,誰還愿意去海外謀那相差無幾的利益。

事實上,大宋航海技藝,此時冠絕天下,但卻未能走到大航海時代,重要原因之一就在于大宋太過富庶,華夏太過富有。那些富有進取精神之人,只要在自己國內,通過努力就可以賺取個人的富貴,自然不會將視線投向更為危險的海外。

除非有更大的利益,能夠誘使他們出手。

秦梓也在哂笑,他才不認為,周銓會為了玻璃、香料帶來的利益去往海外冒險,這背后,肯定還有他所不知的東西。

就在這時,他聽得有竊竊私語聲響起。

“衙內在說謊!”

“噓,也不算說謊,衙內只是沒有說出全部真相罷了!”

兩人的聲音壓得很低,因為眾人在哂笑,所以除了附近幾人隱約聽到之外,別人都沒有注意到。

秦梓用眼角余光望了望,說話的人他認識,乃是利國監三十六冶的兩位冶主,據說跟周銓一起辦水泥窯,這小半年頗賺了些小錢。

他沒有回頭,卻豎起耳朵聽了起來。

“你覺得衙內上回說的是真是假?”

“雪糖,水泥,玻璃……這些都是真的,那么衙內所說的當然也是真的!”

秦梓心里一驚。

或許是周銓推出賺錢的東西多了,大伙有些習慣,故此沒有去深思,可現在,他再仔細一想,包括冰和自行車,周銓弄出的這些名堂,實在是有些不對勁。

他一個京師市井小兒,沒有讀過多少書,也沒有多少游歷,哪來的這些見識聰慧?

那個傳聞又浮在秦梓心中。

周銓曾救一明州來京師者,此人得海外番商指點,感周銓救命之恩,便將雪糖、水泥諸術,轉授予周銓。

最初聽到這個傳聞時,秦梓根本不相信,如果真有這樣的番商,他不借此讓自己發財,怎么還會教別人。

可現在,秦梓又有別的想法了。

身后那兩人在竊竊私語,聲音壓得更低,但秦梓還是聽到了無意流露出來的一個詞。

“仙人”!

如果周銓遇到的不是一個明州人,而是一位仙人,得到那仙人所授……

秦梓覺得自己這個想法有些無聊,他周銓何德何能,可以得到仙人傳授?

但這個想法一產生后,就讓他生出強烈的好奇心,周銓為何執著于出海,甚至為了出海,不惜放出那么多的利益。

莫非是出海求仙?

他在思忖此事,和他一般同樣思考這件事情的還有不少,一時之間,人群沉寂下來。后面的兩人此時也不再說什么,周銓見大伙都不再問話,便笑道:“這棉布商社之事,大伙若是想辦,今日下午便可報名,對于具體章程,若還有什么修改意見,待報名之后,咱們聚攏來好生商議,爭取將此事做成來!”

他示意眾人可以離座商議,于是眾人紛紛從食堂中走了出來,三三兩兩,聚在院間議論。

秦梓盯著孟廣與申胖子二人,他總覺得,這二人應當知道更多的東西。

然后他發現,和他一樣盯著這二人的,還有別的人。

孟廣和申胖子似乎是想到一個角落里繼續嘀咕,結果身邊始終跟著三個人,他們非常尷尬,半晌沒有說話,到后來準備離開時,秦梓突然開口道:“孟員外,申員外,我從京師中來,是奉隱相之命來此助周郎君一臂之力的。”

“隱相?”孟廣與申胖子都臉露驚容。

“剛才我聽你們二位似乎說,周郎君曾經遇仙?這倒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不妨說與我們聽聽,我回去之后,沒準隱相將此事說與官家聽,你二人也可以得份功勞。”

看起來是拿梁師成誘惑這二人,實際上,秦梓是在警告他們。

孟、申二人都是聰明人,他們對望了一眼,梁師成或許不會尋周銓麻煩,可真要找他們二人麻煩的話,他們身后那小小的靠山,還真保不住他們。

反正也不是什么不能說的事情,因此孟廣推了申胖子一把,申胖子滿臉無奈:“這只是我二人私下猜測,周衙內賺錢的本領,可不象是學來的,若非仙人指點,他哪里學來的雪糖、水泥和自行車制造之法?我二人也曾問過周衙內,他卻不承認……不過有一回,我二人打聽他為何去海外,他曾說過,海外仙山雖然難求,但是金山銀山銅山,卻不難求……”

“金山銀山銅山!”旁邊一人低呼了句。

秦梓不滿地望去,卻是石軒,這讓秦梓神情微凜。

這石軒看是奉蔡行之命來的,實際上誰都知道,他背后是蔡京。

如今大宋銅錢不足,金銀也遠遠達不到流通所城的充裕,蔡京為此傷透腦筋,甚至不得不弄出當十錢之類的手段來。

蔡京哪里不知,這種手段肯定是要挨罵的,但沒有辦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足夠的貴金屬,他也變不出錢來。

至于會子、交鈔之類,他也想過,可連當十錢的銅錢都被罵,更何況是一張紙。

石軒身為蔡攸的親信,自然也知道這事情,因此,周銓一說海外有金山、銀山和銅山,他立刻將兩件事情聯系在一起。

若有足夠的金銀和銅……這得是多大的功勞!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