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風華一七五、狄丘訪客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宋風華 >>大宋風華最新章節列表 >> 一七五、狄丘訪客

一七五、狄丘訪客


更新時間:2016年08月01日  作者:圣者晨雷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圣者晨雷 | 大宋風華 


這幾日,經過徐州到狄丘的人越來越多。

除了象過去一樣,跑到狄丘看“水泥路”的當地人,外地來購買水泥、鐵料的商賈,還有一群來自京師的豪客。

這些人不但出手大方,而且隨從眾多,他們雖然未在彭城多作停留,可是還給劫后余燼中的彭城,帶來了一縷財富的氣息。

“以往覺得我們這些人算是豪富了,今日才知,和京師真正的富豪相比,我們不值一提啊。”

狄丘鎮的碼頭上,笑得臉上肌肉都僵硬了的申胖子向孟廣抱怨道。

京師來的這些豪客們,有個共同特點,就是都用鼻孔看人,他們打賞都是用銀錁子金錁子的,將申胖子與孟廣等,視為鄉下的土包子。

“嘖嘖,可是你看這些人,一聽說我們是衙內派來迎接的,他們頓時是什么態度!”孟廣笑道。

利國監兩位冶主對這些京師豪客來說,只是門客走卒一般的人物,但周銓派來的迎儐,則完全有資格和他們平起平座了。這些眼睛長在額頭上、專用鼻孔看人的家伙,那神態轉變之快,讓孟廣和申胖子都自嘆不如。

“又來人了……咦,竟然是咱們的穆班頭!”

看到穆琦,孟廣與申胖子相視一眼,都帶著一絲輕蔑。

這人全無骨氣,又沒有什么本領,若不是會見機行事,只怕根本落不入周銓眼中。

見他二人在此,穆琦小跑著過來:“兩位員外當真是好興致,在這看船呢?”

“誰說看船,看人呢,奉衙內之命,在此迎接京師來的豪客,倒是你,不在彭城侍候好太守老爺,跑我們這小地方來做什么?”

“唉呀我的天爺,我寧可在這里給衙內當個走卒,也不愿意去侍候那位太守……你們可知道,他做了件什么事情?”

“哦,何事?”孟、申二人好奇地問道。

穆琦左右看看,壓低了聲音:“他拓了兩千余份黃樓賦碑,然后將原碑砸了,現在正向京師來的豪客高價兜售呢。聽聞蘇學士的碑刻拓本,在京師可以賣一百貫錢,這兩千份就是二十萬貫……賺錢的本領,也就只差衙內了。”

孟廣與申胖子聽得目瞪口呆,他們知道當官的都貪財好利,卻不曾想,竟然還有當官的比他們這些商人更精于算計,知曉如何發財。

兩人自嘆不如。

“莫說我們,就是衙內,只怕也自嘆不如,衙內可總是說,凡事要細水長流,不可竭澤而漁,這位倒好,他不是竭澤,而是干脆將河澤都填了!”

眾人都吃吃笑了起來,穆琦也笑了會兒,然后問道:“衙內現在在哪,那苗仲先遣我來,是看看衙內這邊請京師豪客來做什么事情,此事我總得向衙內稟報一番。”

周銓自然是在龍川別業,此時他正陪著一人說話。

京師來的豪客,他都一一見過,但單獨陪著的,卻是秦梓。

“隱相說了,你既然問他想不想發更多更大的財,那必是有了一些把握,便讓我來此,隨船還帶了兩萬貫銅錢——莫看我,我也不愿意裝著幾萬斤銅滿運河跑,只是如今京中金銀較少,不堪使用,只能帶銅錢了,除非你愿意收會鈔!”秦梓笑嘻嘻地道。

“會鈔那玩意是不能收的,不過錢不足用,倒是一件傷腦筋的事情,蔡太師不會又想著要行當十文的大錢吧?”周銓吃了一驚。

大宋如今商業發達,特別是京師,匯聚四方財富,但是因為銅不足的緣故,所以銅錢出現短缺,不足以應付如此發達的商品經濟。再加上大宋對外貿易中,質優通行的大宋銅錢,是周圍各國搶著收的硬通貨,大量的銅錢外流。這兩個原因,使得大宋發行的貨幣量完全不能滿足經濟運行需要。

而蔡京也欲借改變貨幣政策來聚斂財富,故此曾經發行一文當十文的大錢,整個大宋的經濟,因此出現嚴重動蕩。

若蔡京又想推行大錢,對周銓的影響絕不會小。

“暫時是不會,遼國無物可賣,銅也向我大宋出售了,倒是不無小補……周郎,你榷城之策,果然見效。”秦梓哈哈大笑。

二人聊了一番京師中發生的事情,秦梓又問道:“你這次究竟是在弄什么名堂?”

“放心,此事必不會讓梁公吃虧,你且等著就是!”周銓笑道。

這一等,就是兩天,兩天之后,秦梓被人從寓所中請來,直接帶到了龍川別業。

其實這兩天里,秦梓已經不只一次來龍川別業看了,但每來一次,他都有不同的感受。

他還看到了來人之中,除了京中的豪商派來親信掌柜,還有不少是他這樣,京師某位權貴的門客。比如說楊戩、童貫、何執中、鄭居中、高俅等都派有人來。蔡京雖然沒有直接派人來,但利國監三十六冶中的姚家,與蔡家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想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蔡家。

“周銓這廝,究竟是要做什么名堂,竟然……把這么多人召了來,關鍵是,他竟然能夠把這么多人召來!”

看到坐在這間大廳中的大約三十余人,幾乎將大半京師權貴豪商的代表都請了來,秦梓心里頗為嘆服。哪怕是梁師成,恐怕都沒有這樣的號召力,只是一封書信,問是否愿意一起發財,便召集這么多人。

正思忖間,卻見周儻笑吟吟地走了過來。

眾人紛紛上前見禮,不過周儻心里快活之余,又有幾分惆悵,因為大伙見禮可不是因為他這位利國監知事,而是因為他是周衙內老爹。

好吧,兒子有成就,也確實讓人欣慰,就是壓力大了些。

“諸位,時辰已至,諸位且隨我來。”

今天對于周家來說是個關鍵的日子,所以周儻來給兒子打下手,專門專招這些客人。

將眾人引入龍川別業的大食堂中,這座食堂可以同時容納五百人進食,算得上是現在別業中一座標志建筑了。眾人入內之后,因為高處開的窗子全部打開,所以不覺得陰暗。

此時一道陽光,從偏東南的窗子處照了進來,大食堂內顯得非常亮堂。

在眾人面前,放著一個大案幾,案幾上的東西,被布蒙蓋著,因此看不清是什么。

將眾人領進來之后,周儻告了個罪,便閃到了后面,將大食堂中的一切都交給了兒子。

周銓站在那案幾邊上,待眾人紛紛落座之后,他笑著道:“諸位賞臉來狄丘,實在是讓區區萬分榮幸,我不多說廢話,邀諸位來,是請大伙與我一起發財的!”

他說完之后,有人上前來,將一匹匹布呈在眾人面前。

“吉貝布?”

對眾人來說,這些布并不是太稀罕的事情,畢竟在座之人,都是見多識廣之輩。

“棉布,以新織機織成,一熟練婦人在家紡織,每日可織十二尺布,僅以端布、沂布為價,市值即是三百五十文。”周銓緩緩說道。

眾人頓時騷動起來。

“棉布輕柔保暖,更勝過麻布,棉布只要價格不高于麻布,必大行于世。而且棉布尚可為襖,諸位可以試試。”

于是又一件棉襖呈上來,這其實只是件小夾背,不過穿在身上,還是讓眾人感覺到暖和。

此時冬日御寒,有錢的穿皮裘,沒錢的麻衣中塞蘆絮,棉襖確實比起麻衣要保暖得多。

周銓給眾人算了一筆賬,這是一個每年可以高達數萬萬貫的市場,其利潤哪怕僅是十分之一,也有千萬貫的收益。

“據我所知,此布在儋州一帶黎人中盛行,故此又稱黎布……周郎,黎人那兒產棉,咱們這不產棉啊。”

“我已與海州蘇太守約定,在海州先試種棉十萬畝……實不相瞞,大伙都知道我是個愛發財的,但是要想讓百姓種這十萬畝棉,非我一人之力能及……我要組建商社,集眾人之力而行之!”

周銓的意思很明確,第一年種棉花的百姓,由商社出面,給他們口糧供應,以每畝一百五十斤計算,種一畝棉花,無論收成如何,就可以先得到一百五十斤糧食。

然后,第一年棉花收購,也是由商社包銷,每斤棉花,可以換錢若干,這筆錢,等到棉花收獲時由商社支出。

整個過程中,官府只起監督作用,由商社直接面向農戶,盡可能減少中間的盤剝,讓農戶見到實利。

“請諸位來此,便是要成立商社,共同促成棉布之事。凡入商社者,便可得包銷州府甚至一路棉布之利!”

眾人聽到這里,呼吸猛地停頓了一下。

周銓描繪的情形太誘人了,這里三十余家權貴、豪商,千萬貫的利潤哪怕平均分下來,每家每年也有三四十萬貫!這不是一錘子的買賣,而是長期的收益。

更何況大伙心中都有桿秤,若真能做到周銓所言,一年利潤何止千萬貫!

而包銷一路之利……

“京師和京畿路,我家要了!”不知是誰,突然吼了起來。

“河東路歸我家……”又有人大叫。

多虧了周銓一向的聲譽,越來越多的人叫了起來,仿佛真在瓜分大宋棉布市場一般。

新書、、、、、、、、、、、


上一章  |  大宋風華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