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大捷,讓久被胡人欺負的漢人看到了我大漢軍隊對夷狄作戰也能打勝仗。
這次的出征,與其說是趙家的崛起,不如說是士子集團的陰謀而已,只不過老謀深算的楊賜也認為亂世將至,順勢推上位。
別看劉宏和宦官集團合謀,對士子集團舉起屠刀殺得那是一個歡快。
可是對真正有大名聲的士人,他們雙方都是不敢加害的,大不了貶斥而已。
很奇怪的一種現象,文武分家乃至文人壓倒武人,是從有漢一代開始的。
自從董仲舒提出“擺出百家獨尊儒術”以來,文人的地位莫名其妙就高漲起來。
在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每每說“**************”,是形容武人和市井之人的忠義。
但是漢代以后,漸漸形成所謂文人的氣節、風骨之類,難不成武人就沒有么?
想想看,不說別人,就是的兩位岳父,荀爽一氣之下撂挑子不干,公然跑到漢水之濱去著書立說,離著雒陽并不遠,也沒看到皇帝把他怎么的。
后來,眼看舊日同僚一個個離職的離職,被殺的被殺,老大人灰心之下,在族學的基礎之上,發展成為潁川書院,反而贏得偌大的名聲。
其中,皇室沒有啥舉動,不贊成也不反對,士子集團看來,就是文人的勝利。推波助瀾之下,潁川書院儼然成為學子的圣地,甚至是和太學掰腕子的地方。
可以說,凡是從書院出來的學子,到太學只是鍍鍍金,想辦法家里使點錢整一個孝廉出來,那就是妥妥的編制官員。
蔡邕那老頭更是一塊硬骨頭,別看他整天埋頭編寫《熹平石經》,里面的貓膩多著呢。
宦官集團本身就在和士子集團斗爭著,雙方應該說到了你死我活的臨界點。
自古文人相輕,也可以說,大漢就毀在文人及其身后的世家手中。
到了這樣的關頭,士子集團內部猶自扯皮不休,今日跑到蔡邕跟前說我家的學說是正確的,明日要么明著要么暗中賄賂,就是想讓自家的理論被編入石經里面。
不僅如此,有些還和宦官勾結起來,那可是在朝堂上廝殺得刀刀見血的政敵,也聯合向蔡邕施加壓力,讓他采用相關的派別。
可是,這老頭不,對知識的求證精益求精,惹毛了雙方的人物。
那又如何?靈帝不過是讓他流放,后面有一些捕風捉影,說宦官集團要來殘害蔡邕的謠言甚囂塵上,害得通過流浪知道生命艱難的蔡老頭一溜煙跑到揚州躲了起來。
其中,要沒有皇帝的寬容,就是你跑到涼州和幽州的苦寒之地,也會把你逮回洛陽抄斬。
趙家麒麟兒是文人還是武人,京中的世家們已然開始爭論不休,靈帝害怕其武力值太高,不想這孩子留在自己身邊。
試想下,那小子乃是二皇子的老師,惹毛了會不會攛掇著學生弒父篡位?
劉協還在襁褓中,萬一等在雒**深蒂固了,天知道有沒這可能性?
幾方的角逐,讓他成為武人,四鎮將軍都不算武人什么才算?
至于鴻都門學博士,對不起,那是昨日黃花,今后他就是武將,為大漢開疆拓土。
朝中的波詭云譎,你即便立下了不世之功,雒陽朝堂上給你的賞賜那不是你能操心的。
也知道這是一個坑,卻也心甘情愿往里面跳。
江南看上去風平浪靜,有長江之險,輕而易舉就和江北隔開。
原本軌跡中的東吳和巴蜀,就是這么發展起來的。
他此去征戰,不僅要完成靈帝征伐南越的任務,還要在荊州揚州甚至益州的世家門閥手中拿到足夠的糧草,才能保證南征的順利進行。
哪怕是如此,世家們也趨之若鶩。家族除了繼承人以外,嫡系的還有多少人想出頭?簡直不計其數。文臣這邊走不通,武將那里也要爭取一番。
趙家多厲害?連兇猛的鮮卑人都被打趴下。要不是朝中怕他們功高震主,其實是他們沒有得到好處,估計現在大草原已經納入大漢的版圖,至少大家是這么認為的。
長城以北或者西域的少數民族,才有資格被叫成胡人,而境內的或者南越之地,中原人往往稱呼他們為蠻夷。
連胡人都能打敗,何況是不值一提的南越呢?京里的家族一個個摩拳擦掌,都想在其中分潤功勞,走一趟就能成功,何樂而不為?
其實真有那么簡單嗎?始皇帝雄才大略,遣趙家先祖趙佗攻南越,直到他死后都還沒平定,只不過把路給修好了。
因此,南征盡管還沒有在皇帝面前誓師,已經有不下三十多家大豪門前來拜訪。
那些不入流的,直接在門房登個記,連門都不讓進的家族,不知道有多少。
這么多的家族前來,趙滿囤就算跟著趙孟父子北征,眼界也不是很廣,能認識一些世家門閥就已經很不錯了,自然拒絕了不少實力強勁的家族。
再說,哪怕能成功見面的,又有幾個人真正得償所愿了?
連都不清楚,他被沒見著的人給算計了,領頭的竟然是劉表,沒錯,就是那個歷史中出名的荊州牧被曹操稱為“虛名無實”的人。
真實情況又如何?
不妨想想看,在既定的軌跡中,劉景升匹馬單槍,只身入荊州。
他聯合世家,娶蔡家之女為妻,誅宗賊,讓三國還沒開啟大幕的時候,荊襄之地成為一方凈土,各方人才紛紛來投。
東邊的孫家父子三人,被稱為江東猛虎的孫堅被他給殺了,孫策名號小霸王,可曾有一天為他父親報了仇?
就連蓋世名將周瑜也束手無策,梟雄曹操嘴上說人家,不也等他去世了才敢興兵么?
這樣一個人物,因為他也姓劉,受到黨錮之禍的牽連馬上就跑了,此時覺得是一個契機洗白,到南征軍中混一下,搖身一變成為功臣就可以免罪。
劉表被時人譽為八顧或者是八及之一,一下子就成為那些同樣沒得到機會的人的首領。
此時,眾人聚會,他左手邊一個十多歲的青年嘴邊剛剛長出絨毛,大聲笑道:“趙家小兒,不過寫一兩篇文章,趙家趁著檀石槐衰敗之際前去攻伐獲勝。”
“諸位,或許你們都以為真定趙家能征善戰,那樣的戰陣,任誰去統帥都能打贏。”
“及至袁本初率軍,直指鮮卑王庭,胡人群起而攻之,焉能不敗?”
“立也曾在荊州揚州游歷過,有幸結識了景升公。諸位可能不知荊南、南越之險,道路崎嶇,不下于蜀道。”
“此次陛下召此子為帥,乃一大敗筆,待我到誓師之日罵他!”
頓時群情激憤,恨不得南征之日早些到來,把罵個狗血淋頭。(未完待續。)u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