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078章 黃袍加身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78章 黃袍加身

第1078章 黃袍加身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3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百官走出唐王宮,望著外面數百萬的勸進的百姓,這番盛況一定會被史大書特書。更新最快而自己,能夠追隨這樣一位英主開國,也一定會被載入史。

因此,百官心里那叫一個喜滋滋,就連之前唐王拒絕登基時的失落,都消散了,彼此鼓勁道:“這是第二次,下一次再來,大王一定會答應的。”

軍機處。兩次勸說沒成事,軍機大臣們又開始開會了。

徐茂公首先開口道:“大王二辭,那么我們開始準備三請吧。”

諸葛亮點點頭,說道:“第三次一定要更加鄭重,因為大王一定會答應稱帝的。所以,需要軍隊也出面勸進,如何?”

眾人一想,若是沒有象征唐王武力的軍隊出面,實在是一個遺憾。

郭嘉笑道:“孔明心思縝密。”

頓了頓,郭嘉又說道:“茂公,這是第三次勸進,按照常理,大王一定會答應的。但是為了以防萬一,還需要做一些準備,您是否入宮覲見,先跟大王溝通一下?”

徐茂公點頭道:“奉孝想的周到,你們繼續準備,我這就去覲見大王。”

唐王宮外,數以百萬的百姓匯聚,帳篷鋪天蓋地,密密麻麻到處都是,請求唐王登基的唿聲不斷。各路游學士子,紛紛用筆墨記錄下這番盛況。真是曠古爍今,非三皇五帝時不能比。

作為當事人,李翊十分欣慰,心說自己勵精圖治,如今終于有了回報,有百姓的支持,還怕什么?

這時候,徐茂公走了進來,拜道:“大王。”

李翊道:“茂公,你找本王所為何事?”

“是這樣的……”徐茂公道出了第三次勸進的準備事項,并隱隱詢問李翊是否會答應。

李翊當然是要答應的,不過雖然是私下里商討這件事情,李翊也不愿在自己首席軍師面前流露自己已經開始迫切的心情,于是說道:“此事不要再提。”

“這是什么情況?”徐茂公懵了,直到出宮,也沒有弄沒明白李翊到底是啥意思,“難道大王真的不愿意登基?”

當徐茂公把李翊的話轉達給幾位軍機大臣的時候,大家也同樣是迷茫了。

賈詡眼珠一轉,像是想到了什么,他說道:“咱們如此這般,一顆恒心兩手準備,三日后咱們就請大王登臺,百萬百姓面前,務必要讓大王登基,如何?”

“這恐怕不好吧?”正直的田豐說道。

賈詡撫須道:“或許我們都理解錯了,或許是大王愛惜羽毛,大王一定是認為時機沒到。那么咱們作為臣子的,就要為主分憂,擔待更多一些,以便為我王創造一個時機,罪過老夫一力承當。”

司馬懿聽到后,立刻不干了,心說大王登基稱帝是肯定的,這第三次勸進的責任你一力承當,那么后世史書就會說,在賈詡的力爭下,唐王終于答應登基稱帝。憑大王的英明神武,偉業一定蓋過三皇五帝。到那時候,勸大王登基的就是大功臣,合著擁戴的功勞,全被你一個人得去了?這不行!

軍機處的其它軍機大臣們也都是人精,見到賈詡這個出了名的老滑頭竟然破天荒的表示要當出頭的椽子,頓時也明白了很多東西,紛紛表示事關重大,大家必須共進退,怎么能讓賈詡這個老家伙獨自擔責呢。

眾人紛紛行動了起來。

這天晚上,在薊城中的文武百官鬧哄哄的擁到唐王宮外。

一直等到天色發白,李翊起床來到門外,還沒來得及說話,岳飛、關羽、趙云和張飛幾個人把早已準備好的一件黃袍,七手八腳的被在李翊身上。

隨后,大伙跪倒在地上磕了幾個頭,高唿“萬歲”。

隨著文武大臣們的跪拜,宮外早已經列陣候著的親衛軍團兩萬大軍齊齊單膝跪地,高唿“萬歲”,隨后,薊城內的百姓,以及薊城外的軍民亦是紛紛跪地,口唿“萬歲”。

在這個清秋的早晨,“萬歲”的聲音響徹冀北的天空。

這一天是東漢建安十一年的九月二十日。史載這一天,唐王麾下文武發動“政變”,黃袍加身,逼迫李翊登基稱帝。

由于之前漢帝劉協已經宣讀遜位詔書,李翊這次“被迫稱帝”,也算是水到渠成。

李翊黃袍加身,登基稱帝,很快就召開了第一次朝會,商討開國大典的事情。

最終,在李翊的力主之下,確定十月一日舉行開國大典。

本來,很多大臣不知道李翊心中存在的一些執念,對于這個日子都有些異議,畢竟現在都已經是九月二十了,十天之后就舉行開國大典,顯得太匆忙了一些。而且,這么匆匆忙忙的舉行開國大典,顯得太著急了一些,恐怕被一些心懷叵測之人非議。

李翊不方便將自己心中的真實想法說出來,不過他也有很好的說辭。他告訴大臣們,如果能夠讓云集京城的五十余萬大軍以及數百萬百姓一起參加開國大典,那將是多么激動人心的事情啊,這可比準備的再好的開國大典都要有意義。

但是,現在正是秋收秋播的時間,雖然來京城的百姓,每家都只有一人,但大部分都是家中頂梁柱,時間長了,肯定也會影響許多家庭的秋收秋播,因此開國大典不宜推遲。

李翊這兩條理由一擺出來,對于十月一日舉行開國大典的決定,文武大臣再無異議。

隨后,又確定了李翊的年號以及國號,國號自然被李翊確定為“唐”,而年號,則是被李翊定位武德。這是他想到了后世開啟了唐朝盛世的高祖李淵了。

李翊登基稱帝,自然是要入住皇宮紫禁城的。而遷入紫禁城,先要祭祖。

武德元年九月二十八日,李翊率領百官來到太廟祭祖。

古代祭祖繁瑣,皇室更是繁瑣百倍。

“母親、父親,你們一定依舊在后世生活。兒子祭拜先祖,讓李家列祖列宗保佑你們,保佑兒子的江山,保佑華夏的子孫們。”李翊祭拜之時,如此默默念叨著。

一個時辰后,繁瑣的祭祖儀式完畢。

按照禮制,這個時候,李翊需要接受百姓的朝拜。于是,武德皇帝李翊來到承天門。

承天寓意“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是紫禁城的正門。

承天門的主體建筑分為上下兩層,上層是重檐歇山式,琉璃瓦頂的城樓,東西有九間大屋那么寬,南北有五間大屋那么深,取“九五”之數,象征武德皇帝的尊嚴。下面一層則是高達15米的城臺。

城樓下有五個拱形城門洞,中間的城門洞最大,高九米,寬五米,坐落在鄴都紫禁城中軸線上,唯有大秦皇帝可以進出。城樓前的護城河賜名御水河,河上在城樓對應的方向有七座漢白玉欄柱的石橋。中間最寬闊的只有皇帝能夠通過。兩旁兩座專供皇親國戚過往,再兩旁的兩座供千石以上的官員通行,其余人只能走最外側的兩座。

承天門外,則是能夠容納五六萬人的廣場。

李翊在百官的擁簇下,通過左側長達百階的城樓梯道來到承天門上。

城門樓正面有三十二扇,雕花網格的門窗。基座周圍則是漢白玉欄桿,五十六根包漿巨柱整齊排列,雕刻著玉龍等珍奇鳥獸圖案。

李翊就在城樓正門外,承天門正門上站定。百官則在城門樓邊緣的兩側列隊。文官在左邊,武將在右邊。

這時,由親衛軍團指引數以萬計的百姓來到承天門外的廣場上。這些百姓早已經按耐不住迫切的心情,他們炙熱的眼神,望著承天門上的身影。那身影包裹在一團金色的光華中。正是這個人,為天下帶來了全新的氣象,讓數以千萬計的百姓,過上了安寧幸福的日子。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來到廣場上的百姓拜倒在地,自內心的喜悅,令他們的唿聲充滿了真切。

李翊的心情難以用言詞表達,他站在城門上頻頻揮手。他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自己的人民。正是因為如此,人民才會支持他。

得到人民支持的人,不會失敗。

百姓朝拜結束,李翊又在百官的擁簇下返回太和殿。再次接受百官朝拜后,遷宮的典禮就算結束了。

入住紫禁城的第一天晚上,干清宮中,正在琢磨皇妃們的事情,他對宮里的品級沒有研究,于是就對著新擔任他的貼身女官的辛毗之女辛憲英問道:“憲英啊,你過來坐,來給朕講講,這前朝妃子名位的事情。”

十六歲的辛憲英來到李翊身邊的席塌上,端莊跪坐好,說道:“西漢初立的時候,皇帝之妻稱皇后,妾皆稱夫人。一共有八個品級: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到了漢武帝的時候,增加了婕妤、經娥、容華、充依,各有爵位。到了漢元帝時又設立了昭儀,僅次于皇后,從那時候起,后宮嬪妃就達到了三千人。”(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rw

,歡迎訪問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