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077章 二辭帝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77章 二辭帝位

第1077章 二辭帝位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30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選擇:

正文


少頃,九位軍機處軍機大臣帶隊,百官來到了唐王宮正殿。

二十四位各軍團統帥,十一州二都護府的刺史都護,這些各地文武大員,獲得唐王詔準進京述職后,難得匯聚在了一起。再加上留在薊城的大員,真正是人才濟濟,氣勢壯闊。

徐茂公作為首席軍機大臣,自然是被眾人重點關注的,大家圍住他,七嘴八舌的問道:“茂公,大王的意思如何?”

徐茂公笑道:“大王不會拒絕的。”

眾人心里也是這么想的,試問這天下,誰能夠抵擋稱帝的誘*惑?

百官們各找熟悉之人議論,得到的結論也是如此。

一會后,唐王親衛大將典韋到了,喊道:“唐王駕到。”

唐王府并沒有太監這種生物,而侍奉兩位王妃和諸位夫人的,也都是從民間挑選的身家清白的女官。所以,典韋在充當李翊貼身親衛大將的同時,還充當著大內總管的角色。

隨著典韋的這一嗓子,原本嗡嗡的大殿,頓時只剩下腳步聲。文臣以徐茂公為首,武將以岳飛為首站位后,殿中針落可聞。

腳步聲再次響起,李翊匆匆的趕了過來,百官一起行肅拜之禮,道:“唐王千歲,千歲,千千歲。”

漢朝的時候,上朝沒有行跪禮的規定,李翊在稱王之后,朝會時依然規定不用行跪拜之禮。李翊認為,正是因為跪禮的盛行,讓漢人的骨頭軟了,這也就有了蒙滿二族的入主中原。李翊不希望這樣的事情出現,所以他明文規定,除了祭拜天地以及祖先等特殊情況,禁止行跪禮。

李翊走上寶座王臺高坐,望下去的時候,右側有岳飛、關羽、趙云、張飛、張郃、李靖、呂布、太史慈、徐達、常遇春這樣的大將,左側有徐茂公、劉伯溫、賈詡、荀彧、寇準、田豐、郭嘉、荀攸、司馬懿、諸葛亮這樣的名臣,國家氣象極盛。

他不禁回想過往,直如一場夢,愣了一會神后,這才道:“都起來吧。”

百官起身,文臣第一的徐茂公出班奏道:“天命不于常,惟歸有德。漢道崩殂,世失其序。大王登位以來,德布四方,仁濟萬物。今有百官請命,萬民上書,請求大王能夠順大禮,饗萬國以肅承天命。”

徐茂公說完勸李翊登基稱帝的進表后,百官又一次齊呼道:“請大王順天命,登基稱帝!”

李翊十分欣慰,他這么多年兢兢業業,勵精圖治沒有白費。如今萬民來朝,百官歸心。

來到東漢,李翊最大的夢想就是有朝一日面南稱帝,此刻心里美滋滋的。然而,李翊不是從長輩手中繼承皇位,而是被天下萬民推舉。古有周禮,按照禮制,被推舉的人必須要拒絕來表達自己的謙虛。

如今,雖然劉協還在漢室天子的位置上,但是漢室的威嚴已經喪盡,帝位對于李翊來說已經唾手可得。

既然已經沒有了任何障礙,那么為什么不拒絕一番,表達自己的謙虛呢?

于是,李翊起身道:“圣人云:天命有常,惟有德者居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故天命又是無常,惟眷有德之人……”

李翊表述了自己的想法,大致意思是說:你們勸孤王稱帝,孤王十分欣慰。然而,孤王在如今的位置上,做起事情來已經十分勉強了,有些力不從心。若是登基稱帝,恐怕不稱職。你們應該挑選一個更加有德才之人,孤王一定會盡心輔佐他,為天下帶來太平,讓國家繁榮昌盛。

朝會結束后,百官便將軍機處主事的軍機大臣們圍了起來。

對于李翊拒絕,徐茂公是有準備的,看百官中有人心浮氣躁,便說道:“大王推辭,我們可以再一次勸進。你們回去等待消息,軍機處會再一次發布號召,那時候我們再一起勸說大王登基。你們這一段時間不要心浮氣躁,好好完成手中的工作,為大王登基帶來好的氣象。”

百官聞言放下心來,各個回去工作了。

徐茂公又對岳飛、關羽、趙云和張飛等人說道:“四位將軍,各部兵將的事情需要你們來負責,我們互通有無,保證大王登基的過程中一切順利。”

四人聞言抱拳道:“請軍師放心,百萬唐軍,只為大王而戰!”

徐茂公等人聞言皆點頭,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軍隊對李翊的忠心,就像他們從來沒有懷疑過自己的忠心一樣。便是天塌下來,他們也會站在李翊的身后,跟他一起逆天。

回到軍機處后,徐茂公召集諸位軍師開會。

徐茂公首先說道:“大王拒絕,我們也是考慮到了的。三日后,我們再一次聯合百官入宮勸進,諸位以為如何?”

劉伯溫、荀彧、荀攸、田豐、郭嘉、寇準、司馬懿和諸葛亮等人紛紛表示贊同。三辭然后接受,天下人就會知曉唐王的謙德,這對一位帝王的聲望是很好的事情。

賈詡琢磨了一番,道:“我王英武、睿智,萬民真心敬仰,千古不曾有。也只有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才能與我王的聲望相提并論。咱們只是簡單的朝會勸進,恐怕配不上我王在百姓心中的威望。”

大家聞言思索起來。

賈詡摸了摸花白的胡子,眼底滿是笑意,又說道:“我王登基實屬必然,憑我王的賢明,武治一定能夠恢復漢武時候的聲威,文治一定能夠恢復文景之時的繁榮。不……一定比漢武,文景時期更加強盛。將來史書上一定會留下我王光輝的一筆,而那時候,只是記錄我們簡單的勸進,反而是有損我王的英明。”

田豐性子比較急,忍不住問道:“賈詡軍師,既然您已經提了出來,那么,您是否已經有了一個主張?”

賈詡始終站著,摸了摸胡子后,語氣急促的說道:“各州刺史都在,可以讓他們回去一次,號召各州的百姓前來薊城,咱們一起勸進。”

寇準說道:“對,就是如此。萬民來朝,一起勸進,古不曾有。也只有這樣大規模的勸進,才能夠彰顯我王的圣賢。”

荀彧點了點頭,說道:“不錯,百姓們實心實意而來,大王一定會聽從天命民意,順利登基稱帝。”

郭嘉十分佩服的說道:“賈詡軍師所想真是周到,非賈詡軍師所言,差一點誤了大事。”

荀攸也說道:“那么我們趕快起草一份檄文,傳于天下萬民。”

眾人的文采那絕對沒得說,合眾人之智謀,小半個時辰后,一篇勵志激昂的號召檄文就一揮而就。

諸葛亮說道:“我這就去命人找來各州刺史,將檄文傳于天下。”

泉州,李翊的龍興之地。

一位村里的老里正在自己家中召集來各戶的戶主,老人家歲數很大的,但十分有精氣神,說道:“沒有唐王,有我們現在的安寧生活嗎?”

各戶齊聲道:“沒有!”

老里正又來到家里的糧倉前,打開門后指著里面一囤囤的糧食,大聲道:“從什么時候開始,咱們這家里竟然有余糧了!咱們這些被大戶稱為泥腿子的人,能夠吃飽肚子了!”

各戶激動了起來,喊道:“唐王成為泉州之主的時候!”

老里正有拉過自己的小孫孫,大聲道:“是誰讓我們識字,給了我們這些泥腿子希望?”

小孫孫和他的小伙伴們揮舞著小拳頭,聲嘶力竭的喊道:“是偉大的唐王!沒有唐王就沒有新生活!”

這么一來,百姓們的情緒就被帶動起來了,紛紛喊道:“只有偉大的唐王,才是天下真正的皇帝,這就去薊城,勸唐王登基!”

老里正道:“眼下正是秋收時分,唐王諭令不可誤了農時,我等不可違抗,因此各戶出一個人,咱們一起湊齊一路上的用度,代表咱們村去薊城!”

于是,各家各戶行動了起來。

整個泉州縣,十萬多戶人,足足出動了十萬多人,大家紛紛自備糧食和帳篷棉被,前去薊城。

不只是泉州縣如此,其他地方的百姓也是聞風而動,如今唐王治下的各州郡,飛鴿傳書系統已經很成熟了,僅僅是兩天時間,這份檄文就傳遍了十一州二都護府,各地百姓自發的組織起來,扶老攜幼來到薊城。

半個月的時間,距離薊城較遠的州郡的百姓,還沒有趕到薊城,但是靠近薊城的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和兗州等地的百姓,卻是差不多都到了,足足匯聚了五百多萬人。密密麻麻的帳篷,圍滿了灅水河邊。百姓揚言,若是唐王不登基稱帝,他們就不走了。

李翊被數百萬人包圍了,頓時傻眼了。

更重要的是,在這個時候,漢帝劉協終于承受不住來自老百姓的呼聲的壓力,讓楊彪拿出了他早已經擬好的遜位詔書,當眾對數以百萬計的老百姓宣布。

劉協的做法,讓他在老百姓們的心目中留下了一定的好印象,人們紛紛稱贊他識大體顧大局。

有了漢帝劉協的遜位詔書,在數以百萬的百姓的震天高呼聲中,徐茂公等人又一次來到唐王宮勸說李翊登基稱帝。

然而,李翊又一次拒絕了。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