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喚之三國霸業第1079章 開國大典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召喚之三國霸業 >>召喚之三國霸業最新章節列表 >> 第1079章 開國大典

第1079章 開國大典


更新時間:2017年03月31日  作者:雪戀1988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雪戀1988 | 召喚之三國霸業 
正文


辛憲英告訴李翊,皇后之外,以下皇帝嬪妃有十四等:昭儀職比丞相,爵比諸侯王;婕妤視為上卿,爵比二十等爵的列侯;經娥職比二千石,爵比十九等的關內侯;到容華這里的爵位就掉的比較厲害了,視為十六等的大上造;而其后的美人視二千石,爵比十五等的少上造。57xs

隨后有“八子”、“七子”、“良人”、“長使”、“少使”、“五官”、“順常”,最后還有無涓、共和、娛靈、保林、良使、夜者,均視百石。

顯然,排名靠前的,無論是居住的宮殿、日常用度、侍從的數量、乃至日常衣著飾品都是不同的。弘武皇帝的皇妃們,生恐排到了后面。

通過辛憲英的介紹,李翊發現,后世電視劇里面,多有錯誤。大內侍衛只在正殿和外城巡邏,內城后宮是沒有任何侍衛存在的。凡是與外城有接觸的事情,嬪妃不得參加,就算是宮女也不能參加,全是太監來做這件事情。比如運水,送菜送飯,采購物資等。

簡單點說,宮城外城沒有女人,內城后宮除了皇帝沒有男人。后宮的女人,沒有皇帝的命令,一輩子都走不出后宮半步。

那么有人就問了,病了怎么辦,御醫可是男人。

有制度,全程有直屬皇帝嫡系的太監宮女陪同,并且還有妃子本宮的全部太監宮女在場,全程不得有一人離開。看病都有簾子幔帳擋著,若是進宮之前不認識,一輩子御醫都不知道皇妃啥摸樣。

什么妃子一揮手,宮殿里太監宮女全走了,那都是扯淡。直屬陛下的太監宮女根本不會離開,并且會立刻傳到皇帝那里。皇帝一怒,祖宗十八代所有的事情都能給你丫翻出來,天子怒,立刻就是腥風血雨。

武德元年,十月初一,大唐帝國迎來了最盛大、最隆重的典禮:武德皇帝的登基大典,同時也是大唐帝國的開國大典。

薊城外的天壇,數百萬軍民來到了這里,同時大唐帝國各州也有觀禮朝拜的隊伍到來,一時間方圓十余里匯聚了千萬觀禮朝拜的軍民。那真是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彩旗招展,人山人海。

百姓們自發匯聚到了這里,昭示著大唐武德朝的盛世初顯。

天上臉盆子大的太陽公公大喜過望,球型虎軀巨震,撒發出秋季里最最熱烈的光芒。

天壇四周,二十萬唐軍將士拱衛,天壇直通薊城的大道兩側,十萬唐軍警戒。威武的將士個個盔甲鮮亮,手中刀槍如林泛著鋒芒。雄糾糾氣昂昂,向天下展示著大唐帝國的武運昌隆。

卯時的時候,李翊便起駕出宮,百官擁簇著龍攆,數千人的儀仗隊,華蓋、旌旗在官道上綿延出去十余里,一眼望不到邊。

李翊所過之處,唐軍將士與百姓如浪頭般拜倒在地,山呼萬歲。

李翊就站在龍攆上,接受著萬民的朝拜,他奮斗了這么多年,終于,他迎來了這一天。

辰時的時候,李翊來到了天壇前。

李翊登上天壇的時候,四周立刻靜了下來。

首先是祭拜天地。

加上基座,幾乎有三十丈的天壇大殿,曠古爍今十分宏偉。李翊通過大殿前的丹橋進入殿旁一側的祭天神壇內,當他來到壇內后,文武百官并司儀人員,一路小快步,從丹橋兩側的臺階進入壇內。

這時,六十四名手執羽扇,身穿儒衫的青年才俊來到大殿前的廣場左側列隊。同時,咔咔的腳步聲響起,六十四名精煉鎧甲的魁梧勇士,右手提著開山大斧,左手持著虎紋大盾,來到大殿前的廣場右側列隊。

兩陣縱橫各式八列。

羽扇儒衫者,代表著大唐帝國的文治才盛之氣象。

武士者,代表著大唐帝國將士,追隨武德皇帝李翊征伐天下的威武雄姿。

祭天神壇兩側設置著諸神神位,按照統屬關系分為七組,每一組都有青色幔帳搭成神幄,兩側六組一邊三組。拱衛中間的一組,這一組有正主位:天帝的神牌。兩側則是從神位,掌握日月星辰,風雨雷電等等神牌位。

每個神牌位前,都有三牲和美酒,鮮果,佳肴等大量供品。只是存放祭品的器物、禮器就高達一千余件。

神壇西南有檀香大鼎,東南有火柱天燈,檀香成霧色,將神壇籠罩如煙云飄渺之狀,而燭火搖動期間,給人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祭天神壇前,李翊雙手疊加環在胸前,兩個大拇指遙遙相對,鄭重拜在正中的金色蒲團上。

這時,有司儀跪呈香柱。

李翊把那香拿在手中,這一刻高擎拜香的武德皇帝李翊,他便代表著普天之下億兆子民,請求皇天上帝為新興的大唐帝國帶來福祉。

他由衷祈禱上天:“保佑朕的江山永固,國泰民安!”

武德皇帝李翊洪亮的聲音傳到了壇外四周的時候,天壇外的樂師團奏起莊嚴的樂聲。

早就等待在廣場上的羽扇儒衫方陣跳起文德舞,魁梧的勇士一手拿斧頭,一手執盾牌跳起武德舞。有節奏的舞步,表達了大唐帝國對上天的崇敬,同時又是對美好生活的期盼。

而這時,祭天神壇前的武德皇帝李翊起身,拿起壇上的明黃詔書展開。

徐茂公、岳飛等文武百官雙手疊加放在地上,額頭拜在手背上不動。他們微微顫動的身軀,昭示著心中的激蕩。

李翊開始大聲宣讀祭天文:“奉天承運,臣開大唐國帝位,當承三皇五帝之志,體恤華夏百姓之疾苦。治四季五行之氣,藝五谷耕種,撫萬民,度四方,開山通路接連天下。”

“昔日,天下大亂,百姓民不聊生,在此中華危難之際,賴天帝與四方神靈之護佑,助臣北服外族,南平叛逆。于是才有了今日大唐國之太平盛世。更賴四季變化之神明,更替有序。和風細雨,應時而至。天不言而有信,地無語而物成。于是,這才有了我華夏大地,我大唐國五谷豐登,六畜蕃盛。百姓無饑寒之苦,國內無兵火之災,此皆天帝諸神之所賜也。”

“今日,臣開國繼位,為報答皇天諸神護佑之恩,臣特于此舉行祭天大典。敬獻玉璧、金圭、三牲六畜、清酒及五谷之實等各色祭品。乞皇天諸神共饗,護佑我大唐國泰民安!”

百官頓首拜道:“乞皇天諸神共饗,護佑我大唐國泰民安!”

祭天至此完畢。

有親衛軍大將典韋帶人抬出黃金龍椅,設置在三十丈高大的天壇主殿殿門處,面南擺放。

至此,祭天完畢,登基大典開始。

徐茂公和岳飛率文武百官,山呼拜道:“告祭天地禮成,請繼皇帝位!”

李翊表情莊重,但心里十分激蕩。只見他這邊剛剛放下祭天的祭文,后面百官呼啦啦全上來了。徐茂公托著李翊的左臂,岳飛托著李翊的右臂,其余百官都跟在側后,眾人擁簇李翊來到主殿前。

百官擁簇著李翊來到龍椅上坐下,之后這才走下臺階,就在階前依照品級排班。

這時,華歆高舉著一張金案來到李翊面前跪地放好,只見金案上是明黃色的龍袍。

隨后,又有王朗激動的牙齒打顫,高舉一張寶案,跪呈到李翊面前,只見這寶案上,放置著華麗的冕冠。

李翊就只能是莊重的端坐在龍椅上,目視前方。空洞洞看到啥神秘秘東西的眼神,心里卻是在琢磨,這古代的禮節真是繁瑣,若按照朕的想法,薊城城頭上念念開國禮文也就成了。

然而,古時候皇權凌駕于一切之上。億兆子民之上,只有李翊一人。所以,要彰顯皇家威儀,能有多隆重就要有多隆重,能有多少程序就要有多少程序,程序越多越隆重,越能彰顯帝王的威儀。

所以,當華歆、王朗等人跪著退回去后。文武之前的徐茂公和岳飛對視一眼,躬身重新上了臺階。徐茂公跪在金案旁邊,岳飛跪在寶案旁邊。

徐茂公取來龍袍加在李翊的身上。岳飛捧著冕冠,小心翼翼為李翊帶好。

望著這兩位身邊的重臣,李翊十分欣慰。

而徐茂公和岳飛可不敢去看李翊,那樣就是大不敬。兩人下了臺階入班后,負責司儀的官員唱道:“排班!”

百官站位,捧著朝板列成文武兩班,首先鞠躬。

嗚嗚沉重的號角聲響起后,百官立刻改鞠躬為跪拜,三拜道:“吾皇萬歲萬萬歲!”

這時,龍袍冕冠加身的李翊微抬手道:“平身。”

號角聲停下,百官平身后,司儀又開始唱諾,于是群臣三跪九叩再來一遍。

禮畢,司儀引徐茂公來到李翊的龍座前,唱道:“跪。”

于是,徐茂公就跪在李翊面前,又將手中朝板往腰間一插。

司儀傳唱眾官皆又跪拜。

這時候司儀捧出寶盒,打開取出里面的玉璽,授給徐茂公。

徐茂公急忙雙手捧心狀接過,又呈獻給李翊,進言道:“陛下登大位,臣等謹上玉璽”。

李翊坐著都已經累的不行了,也不知古代這些人為什么這么能折騰。但為了皇帝的威儀,李翊還需堅持下去。

于是,李翊拿過徐茂公呈獻的玉璽。


上一章  |  召喚之三國霸業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