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25章 戰死沙場,傳令三軍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5章 戰死沙場,傳令三軍

第325章 戰死沙場,傳令三軍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2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最新章節,,


類別:科幻小說作者:昭陵秋本章:

正所謂戰局突變,有得必有失,乞活軍騎兵鎮,前出大同鎮的五個騎兵營,凡屬第一,二,四,七營四個營頭,戰之全勝,殲滅韃子并蒙古阿哈軍計千人以上。

可謂大獲全功,上述四個營接戰了,剩下的一個兵出應州和渾源州中間的,整編騎兵第五營,也同時撞上了韃子的前鋒兵馬,可惜這一次,卻沒有那樣好的運氣了。

“營正,快走!”

第五營營正趙人杰,此刻已經要瘋狂了,可惜他卻沒有絲毫的辦法去反敗為勝。

整整四百弟兄啊,就因為他的貪功冒進,結果迎面撞上了韃子的主力,一朝被咬死,現在他身后,還足足跟著七八十個韃子的騎兵,緊追不舍,顯然也發現他是一條大魚。

他原本在應州東北處,截殺韃子的前鋒,結果部署到位之后,一番苦戰,殲滅韃子兵三十多人,其余蒙古騎兵百來人,但是由于部下倉促上陣,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讓一個韃子馬甲帶著兩個白甲沖出了包圍圈。

后頭還跟著十幾個蒙古韃子和阿哈,他就直接帶一整個都緊緊追趕,可惜追了十幾里地,竟然碰到了滿洲薩哈廉親自率領的四個滿洲牛錄主力,剛一接戰,就迅速崩潰下來。

一路連趕帶跑,麾下的騎兵越戰越少,可是韃子卻緊緊追趕,不肯松口,還有些許蒙古騎兵,已經繞道他的先頭,去圍追堵截去了。

“我昔日乃一介大頭兵,得主公起于微末,提拔簡進,今日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后有追兵。前有堵截,何苦拖累弟兄!”

趙人杰是知道韃子兵看中了自己這個所謂的大將,必定是不肯放過的。而身邊緊緊跟隨的三十多騎,奔走到此時。已經人仰馬翻,不能繼續逃了,跟著自己,就注定只有死路一條了。

于是等過了山丘,尋了一地竟然直接翻身下馬,然后沖身后驚愕萬分的部下狂吼道,“為主公盡忠,就在近日。我趙人杰位列大軍統帥,拖累三軍,罪該萬死,請諸位弟兄替我帶個話給我主,我甘愿受死,請主公善待我的家人!”

于是,又怕他身邊那些親兵上來拉扯,耽誤時間,又看自己胸膛一側,被弓弩射穿的傷口。慘笑了一聲之后,遙望南面,口中凄苦的嘆息了幾聲。然后舉刀架于脖頸之處,狂吼道,“休要我這等罪人,各自逃命去吧,韃子要的是我!”

那些親隨騎兵,眼見他竟然如此做派,紛紛動容,可是一個領頭的隊正,翻身下馬卻被趙人杰逼退。心知他已經必存死志,于是回頭看著麻木的三十余騎。已經各個麾下戰馬踹息不止,若折一人活三十人。他也知道該如何決斷了。

于是大手一揮,“爾等只管回去報信,我在此與諸位弟兄阻敵!”

也拿著刀上來,站立在趙人杰五步之外,臉上竟然還帶著笑。

“爾等快走,不然我愿自戮于此!”

趙人杰心知他也存了死志,于是跟著笑了一陣,才對剩下的騎兵狂吼一聲,那些個騎兵,若說不感激,必定是假的,可是有心想留下一起全忠義之禮節的,卻被趙人杰一個個盯著不敢下馬。

“營正保重!”

下頭一個排正,心知多說無益了,就忍住心頭的悲憤,狂吼了一聲之后,卻不再看他,只是臉上被煙霧熏的漆黑,兩道清晰可見的淚痕,止不住的滑落下來。

“你我兄弟,今日要在此戰死了,得乞活軍選中,此生何其幸運,愿我主他日問鼎江山,匡扶社稷,不再叫天下人受苦受難矣!”

趙人杰目送這些騎兵離開之后,沖著留下的親兵隊正笑了笑,然后搖了搖頭,嘆息了一聲,以刀駐地,支撐著往山丘坡頂上來。

那隊正眼見他走的踉蹌,于是趕緊上來扶住他,一道往山丘上走。

女真韃子前鋒,追的甚急,不過一會的功夫,就奔走到山丘近處不足百步的距離上,眼見兩人居于山丘之上,于是驚訝,怎的南蠻子不跑了?

轉念一想,此必困獸猶斗,曰三十人馬,拼殺起來,也必有傷亡,于是不敢怠慢,于原地駐守,并呼喚周遭企圖包圍的蒙古騎兵慢慢上來。

但見蒙古韃子丟了其余三十多騎,只往這邊來,趙人杰心知自己走到最后一步了,于是哈哈大笑一聲,于原地突然出刀,自戮脖頸處而死。

那親兵隊正,眼見如此,亦無落淚傷感,只是嘆息一聲之后,以刀刃加身,亦隨營正身側倒地而亡。

明崇禎五年六月初十,乞活軍騎兵鎮第五營營正趙人杰并親兵隊正趙井田,于應州東北一處未知名的小山丘處英勇就義,時年三十有二,同樣,他也是乞活軍在這場戰役中,損失的第一位營正以上的將官。

“第五營去一大將也。”

當回到雁門關,負責指揮協調關內剩余的五個騎兵營的梁四九,接快馬來報時,忍不住嘆息了一聲,第五營這一戰,算是丟掉了精氣神了,不僅最精銳的一個都被打殘了,陣亡了一百三十人,傷了九十幾個,還一口氣丟了一位營正和一個都校尉。

其余隊正,排正,什長等十余人,這等損失,乃是乞活軍騎兵鎮建軍以來,頭一遭一個王牌主力都,被徹底打垮的例子。

“交代縣,呈給主公過目吧。”

眼下李璟坐鎮代縣,負責指揮前線作戰,他不敢將這種消息隱瞞,于是差人先行上報。

只等了一日,李璟文書就到了,許第五營殘部匯合第七營,走小石口入關休整,以第七營副營正趙普,暫代第五營營正一職。

“韃子的主力,已經云集到應州一代了,根據各堡壘傳遞的消息,有真韃子8000人以上,蒙古韃子約一萬五千人,其余阿哈隨從等各萬人上下。”

李登高卸任寧武總兵官,重新擔任李璟身邊的乞活軍都督,專職負責錢糧和情報等后勤工作,魏小寶和劉天文,亦由他直接統轄,如今,在代縣的乞活軍駐地之中,往來的文書參議,絡繹不絕,不時就有新的情報送來。

李璟更是打起了精神,連新婚的蘇婉,也被他拋棄在淳縣,并一度有將蘇婉和李采薇等家眷往岢嵐州送的打算,可是擔心影響三軍士氣,倒一時沒有成行。

“韃子損失不起的,這三次前哨接戰,雖然咱們也丟不少人馬,但是韃子的傷亡,計千人上下,哼!我倒要看看,韃子能承受多少這種損失!”

李璟心煩第五營突然的損失,可是又無可奈何,要是他的部隊整訓完畢,裝備了新式的武器裝備,改良了大炮,還怕什么韃子,還守什么雁門關,早就直接帶著大軍出關迎戰去了。

“對了,孫元化如今可曾愿意出門造炮了?”

“回稟主公,他被朝廷錦衣衛送來之后,一時不肯開口說話,亦不見人,但是聞韃子兵入寇之后,倒還正常了些,眼下正指揮岢嵐州工匠,摸索鑄炮,只是一時難以成型,咱們派去南方的人馬,也未歸來,只怕要耽擱下來,趕不上與韃子的作戰了。”

李登高事事都要記在心里,以防李璟發問。

“無妨,此乃長久之計,非一日之圖,只要他肯住持鑄炮,便是一大功勞,往后用他的時候可不會短少。”

李璟點著頭,突然看見桌上的一封奏本,遂冷笑一聲,“怎樣,朝廷還未給予明確答復么?”

他問的是自個在五月底,向朝廷上奏的一道奏本,大意是韃子入侵宣大,兵鋒直指山西,他愿起麾下十萬將士,北上抗敵,但請朝廷冊封,給予名義上節制宣大的名義,這名義,自然就是直指宣大總督了。

“未有絲毫動靜,咱們在京里的暗線,也無回報。”

李登高苦笑一聲,本朝開國以來,除了那些勛貴們,到后來,有哪個武將是通過一路戰功升遷一任總督的?聞所未聞啊,他寧愿相信李璟自立為王,也不愿相信朝廷會答應這個條件。

“不肯?”

李璟冷笑著,隨意翻了翻奏本,

“保定總兵麾下整整一個正兵營,囤積在阜平,既不北上打韃子,又不西進來增援咱們,我看就是朝廷的一手棋子,準備隨時和韃子剿殺我們吧。”

又氣憤的說道,“但凡建軍以來,朝廷每日便落后半步,一不許我錢糧,二不許我官職,真乃欺人太甚也!”

李登高摸準了他的脈絡,加上下邊人天長日久的鼓噪,于是乘機上來進言道,“主公!今天下兵馬,居于主公一人之手,兼山陜秦晉之地,俯視中原,更得三軍用命,無不感恩戴德,地方安居樂業,皆是主公雨露恩德!”

說完之后,他身后的那些參議文官和駐守武將,皆懂!

于是各將各官無不跪倒在地,口呼主公之后,無不勸進。

李璟這次可不再任由朝廷戲弄,于是傳令三軍,只擊退韃子之后,克日稱王建制,兵鋒遙指京師!(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