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326章 自領三軍大都督,決裂!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326章 自領三軍大都督,決裂!

第326章 自領三軍大都督,決裂!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3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今朝廷無道,君臣失儀,致使奸.臣當道,霍亂朝綱,涂炭生靈,幾近置黎明百姓之悲慘境地于不顧,社稷蒼生苦楚,無處發泄,今總督秦晉兵馬大元帥李璟,在此告慰蒼天,克師北伐,鼎定中原,匡扶漢家雄風!”

李璟于崇禎五年六月十二,高舉匡扶漢人旗幟,親自領秦晉兵馬大元帥,起麾下馬步水陸等,虎狼之兵計十五萬大軍,稱八十萬,于山西代縣,高設旗幟。

并設炎黃二祖像,隨即領文武大臣等參拜,而后,在代縣預演稱王建制。

改乞活軍為天策軍,新設神策軍和羽林禁軍,李璟自領三軍大都督,加征西大將軍,節制山陜總督,實質上走到這個地步,已經開始列土封疆,與朝廷決裂無異。

這是李璟招來各處將官文臣,一道商議之后的結果,此刻高舉旗幟,與朝廷分庭抗禮,一則,

現在肆虐在宣大的韃子兵,堵住了朝廷朝東面調集京營和遼東兵馬主力的通道,至于從保定方面出兵,攻打山西,無異于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這是一條死路,現在的朝廷,生怕韃子兵從宣府直撲京師,那所謂的二十萬京營,能動彈的有幾個?

守得住京師附近的懷柔和密云等地,就算明王朝歷代祖宗燒高香了,還能抽調兵力平亂?李璟沒出偏師把京師給平定了,就算給崇禎和大明王朝,最后幾分薄面了,不過這也是遲早的事了。

而在中原地區,被李璟推波助瀾,虐的欲死欲生的河南府,就差指點鼻子狂吼,陛下啊,李璟這賊子,在山西剿匪不力,把數量高達一二十萬的流賊。都往河南府趕過來了。

此刻朝廷在河南府,西北是保定總兵麾下的兵丁,可是這部兵力,被原屬乞活軍。現改神策軍的兩個營死活給拖拽住了,想要南下平賊吧,又怕后路被神策軍給堵了,所以只能處于緊張的對峙之中,不敢有絲毫南下的意思了。

在河南府西南。是臨危受命的大名兵備道盧象升,帶著他匆匆召集起來的三千天雄軍的雛形部隊,趕赴前線,鎮壓流賊,但是他的后路,也處在流賊的時刻威脅下。

還有一部,就是被李璟逼得在山西站不住腳,敗退進入河南的山西巡撫許鼎臣帶的那支部隊,麾下以昌平副總兵左良玉為首,還有四五千人。但是這支部隊,沒臉見人啊!

領頭的叫山西巡撫,眼下都跑到河南府去作戰了,山西他是一刻也沒呆立住,丟人啊!朝廷不問罪,許鼎臣都有自己罷官去職的意思了,反正愛誰誰去吧,山西估摸著,這輩子他是回不去了。

在河南府的官軍,大致就是這三股了。地方或許還有些軍戶兵,但是起不了決定性的作用,天雄軍和昌平兵馬,這時候也在朝廷一道比一道嚴厲的斥責聲中。開始奮力的堵截流賊,但是想要決戰?那就是糊弄朝廷,把朝廷當泥菩薩對待了。

別以為現在的軍將,還是以往那些被文官節制,大氣都不敢出,受了委屈不敢說的武將了。朝廷不給餉銀,軍隊就不能開撥,勉強上陣,就是沖對面胡亂放幾槍,短兵相接是不用想了,反正給一分銀子,干一分的活。

還有朝廷的天使,敢下來逼迫軍將嗎?或許有,但是河南府這地方,你敢來,軍將就敢埋,反正幾十萬的軍隊和流賊混在一起,隨便找個機會把所謂的監軍坑死,簡直不要太容易,反正李璟的做法,惡果出來了,這些朝廷的將領,只要處在這種混亂的局勢里頭,就或多或少的被影響了。

所以,盧象升在稍微北部一點堵截流賊,三戰三捷,打的流賊幾支部隊抱頭鼠竄,又縮回河南山西交界處去了。

在中線,許鼎臣總算還有幾分朝廷巡撫的樣子,指揮麾下的猛如虎,李卑部三千余人,還是針對流賊狠狠的打了幾次,總算穩定了防線,沒讓流賊突入河南府東部肆虐。

但這兩部打的辛苦,架不住有隊友在背后賣隊友,打著打著,兩支部隊都發現身后也出現了大股的流賊,開始肆虐內地了,一探查,頓時傻了。

“潑皮的左賊,枉顧圣恩啊!”

當盧象升在自己的大營里,得知后方的大名府已經出現上萬的流賊時,才恍然大悟,他說怎么的,當面的流賊都沒什么動靜了呢,搞了半天,全跑到自己后頭去了。

沒法子,回師繼續追吧,等追到大名又打了一仗,可能流寇也沒想到他回師的速度這般快,觸不及防被他斬了八百,俘了上萬,叫的上字號的義軍首領也丟了三四個,等盧象升逮住幾個被俘的義軍首領一問,頓時氣的跳腳。

好家伙,他在彰德府前線,和幾萬的流寇打生打死,連軍餉都湊不齊,咬著牙硬是把流寇給頂了回去,結果呢,左良玉帶著他所謂的兩千昌平鎮主力精銳,在南線玩養寇自重。

要知道許鼎臣在懷慶和衛輝府,可是布下了重兵把守的,流寇往這里過,也夠嗆。

可是架不住左良玉賣隊友,守著河南府和開封府等地,就是不出來,任由大股的流賊向東,肆虐地方,流寇可不蠢,那動起來就如同潮水一般的。

原本以王自用,高迎祥和李自成,張獻忠,曹操,羅汝才等為首的流賊,在修武這個地方碰頭的時候,大伙都要絕望了。

背后的山西,是當時乞活軍整整一個旅的兵力,后續還不知道有多少的大軍,乞活軍可不同于一般的明朝軍隊,不僅擁有大規模的騎兵,可以迅速追擊作戰,還擁有更為精銳的步軍,那廝殺,一百個流寇,也不一定打得過。

既然打不贏,那就跑唄,可是跑到河南府一看,特么的盧象升好像打了雞血一樣,硬是在彰德打的他們潰不成軍,高迎祥還稍微好點,他選的是修武走衛輝府這條路,雖然和猛如虎這些人交過手,但是損失不大。

好歹也能湊合的過,但是這樣不行啊,他們加在一起,現在可是足足有二十幾萬人,沒吃的,遲早要崩潰玩完,怎么辦?搶唄,繼續向東,離開兩省的交界地帶,跳出官軍的包圍圈,才有活路。

可是許鼎臣也不是那么好打的,如果他們向東,肯定會被截擊,除非抱團走,讓官軍小心對付,也許還能闖過去。

但是等到南方來的流寇兄弟,告訴他們,在河南府和開封府周圍的榮陽,登封等地,駐扎的昌平鎮左良玉的兵馬,似乎在偷偷放水,他們一聽,頓時樂了,連準備工作都沒做,呼啦啦的一圈,就直接從修武南下,直奔榮陽去了,到時候取道鄭州和新鄭,去開封府討食總比在這里好。

而其中最精銳的部分之一,則在高迎祥和李自成的率領下,途徑新鄭,尉氏,直奔河南山東交界去了,這模樣,顯然是準備進入山東和南直隸去的。

天下的局勢,似乎在這一刻已經被徹底的扭轉了,風雨飄搖中的明王朝,似乎一下子走到了盡頭,明朝中央,一方面死盯著漕運的暢通,寄希望于入關的關寧軍和關門鐵騎,迅速擊敗孔有德,平定山東的遼兵之亂。

然后祈求在宣大一線作戰的韃子兵,最好能夠和李璟拼個你死我活,但是讓朝廷做出暗地里偏幫某一方的事,要都想都別想,最好一起死了拉倒。

六月十二,李璟于山西代州誓師北伐,驅除韃子兵的入寇。

建三軍,以三軍大都督,征西大將軍和山陜總督的名義,首先分封了諸將。

領平北將軍,暫代天策軍都督鄭仁寶。

領平東將軍,暫代神策軍都督趙默笙。

領鎮軍將軍,暫代羽林軍都督寧佑。

加平西將軍,第一鎮總兵郭勝。

加平南將軍,第五鎮總兵譚武。

加輔國將軍,第四鎮總兵李瑁。

加護軍將軍,親兵鎮總兵陳達。

加驍騎將軍,騎兵鎮總兵梁四九。

加陜甘提督,陜西留守司指揮使張二麻。

加三軍后勤司尚書郎李登高。

加山西巡撫魏伯安。

等各地文武大臣,事實上,官職已經任由李璟冊封,直接脫離了大明王朝的掌控了,在這個時候,雖然各軍已經開始**建軍,而各地也同時敞開了門戶招收兵丁,準備大舉東征西討了,但李璟仍舊維系著和大明朝廷的最后一絲聯絡。

而乞活軍大改之后,雖然遭受天下人的非議,但是大敵當前,也無人說三道四,最多就是無關緊要的說上幾句自家的看法,難不成暗地里的辱罵,還能叫李璟丟塊肉?

至于底下的黎民百姓,就更別提了,雖然心底將李璟算作半個亂臣賊子,但是一旦乞活軍在宣大一線,打敗了韃子的入寇,但情況就不同了,那是轄大勝之威,威逼天下的局勢了,朝廷一團亂,地方一團糟。

天下!有德者居之!何為德!兵精將廣,糧草充足,士氣高漲,所謂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也!(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