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169章 明為輪換,實乃制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69章 明為輪換,實乃制衡

第169章 明為輪換,實乃制衡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卻說朝堂實在太過于遙遠,即便一時做出反應,這遠在千里之外的山西鎮也不知曉,于是日子就這樣照常繼續過下去。

連官場都這樣,就更別提絲毫收不到風聲的李璟了,他此刻是一門心思撲在如何圍繞陽曲之戰做文章上了,這幾天朝廷各路援軍零星而來,他都以優勢主力兵馬各個擊破,先后在陽曲西南兩面,打敗了來援的朝廷四五路兵馬。

零星接戰中,倒叫他瞧出了朝廷山西鎮官兵的虛實來,每路來援的兵馬,頂多不過五六百人,少則只有一兩百人,雖然瞧著精銳,但畢竟兵少,實在叫李璟好生思量,怎的?朝廷這是無兵可調了嗎?

“主公,咱們圍城到今天已有四五日的工夫,雖團團圍困,四面攻打,但陽曲畢竟城高墻厚,先前那部突入城里打著尤字旗號的精兵,更是驍勇,我部打東門數次登城,都叫其反撲下來,立不住腳,反而傷亡上百弟兄,如此下去,恐怕不是辦法啊?!”

譚武此刻才沒李璟考慮的那么周全,他見趙默笙與鄭仁寶各自統轄大軍,雖自家也同被李璟列為旅帥,添作署領副將一職,但終歸署領二字,竟然與后進李瑁的地位在軍中同列,叫他心中憋著一股氣,就想要得些功勞,遲早叫自家在軍中揚眉吐氣,也不能讓人瞧扁了不是。

但無論如何,他本統帥李璟親衛營,后雖得分兵一偏部,總算也統率一方,但無奈兵少將寡,分領攻打的地方,也是貧瘠之地。沒甚油水,連苦哈哈的農民也相對較少,鼓動起來自然兵少。所部擴編之后,不過千人上下。而到了此地劃歸給他統一指揮的,也只是兩個新編的守備營。

單論起麾下精銳兵馬實力,他在五個旅中,甚至連李瑁都比不上,更別和其他三人相比了,故而他每次必定親自上陣,鼓舞士氣,但無奈麾下兵丁戰力不足。雖三次攻上城墻,但都被官軍反沖下來,平白折損一百多兵丁,但是寸功未立。

李璟此刻正埋頭查閱各地上報軍政要務,自從他率軍到了陽曲,就將軍中大營當作臨時辦公之所,各地的征兵湊餉之事,全由陽曲大營發出,此刻是忙的不可開交,聽聞譚武來問。念他是自家親信,頓時放下公文,好生勸慰起來。

“此事急不得。陽曲乃山西布政使司首府所在,更兼有精兵強將把守,若是攻城甚急,哪怕勉強打下,也是傷亡慘重,咱們弟兄,得來不易,再者前程遠大,何苦在此地消耗一空?”

這些日子。不斷學習繁體,總算能將公文看的個七七八八。但這么多一封一封看下來,仍舊忍不住頭昏眼花。眼睛酸疼難忍,但在忙也不能怠慢了他啊,遂起身下來,面帶笑容,坐在他身邊的椅子上,“怎么?心急了?”

譚武大大咧咧的,平日最是與李璟親近,“怎的不是?就提趙兄弟和鄭兄弟,哪個麾下不是小萬人的兵馬,就俺家只有零零散散的兩千人,再不得點功勞,他日見面難免燥得慌。”

又說,“也就是主公你爽利,這次擴軍,還給俺留著第四旅的旅帥一職,俺老譚這輩子,在官狗那邊,連個總旗都沒混上,這年月,居然還能干上旅帥,真真的好像做夢一樣啊。”

李璟聞言一笑,拍打他因興奮而伸出揮舞的雙手,“譚兄弟如何說這等話,但凡有我李璟飛黃騰達的一日,必叫諸位弟兄一同享福,況且譚兄弟有如今的地位,都是你自家一刀一槍在軍中打下來的,得個旅帥有何不可?”

“嘿嘿,”譚武聽到這話,頓時受用,他就是一直擔心自家的位置,被人嘲笑,畢竟他起兵之后,在五個旅帥之中功勞最低,此刻聽聞李璟的吹捧,頓時心安些,只是這樣,也不忘自家正事,“主公,這官狗仿佛瘋了一般,今日三百,明日五百,各來挑戰,陽曲不破,只怕遲早叫官狗湊夠人馬,如果來個三五千,咱們也就擋不住啦。”

“怕他作甚,官軍現今能湊出這么多人馬前來增援,早就在我的預料之中,但這也是其極限了,俘虜的官軍之中,有幾個投誠的,告訴咱們現在官軍在南面也沒多少兵丁了,大多都是湊數的軍戶兵,這軍戶兵你還不知?哪怕上來一兩萬,也就是給咱們送兵源罷了。”

李璟說著,不由輕笑出來,官軍的形勢,現在可比自家難受多了,這幾日來,雖然自家零星與官軍不斷接戰,但是也沒落下與正在臨汾平陽一帶鎮壓流寇的張宗衡書信來往,觀其書信上的用詞,是愈發的謹慎,似乎十分畏懼自家不惜一切攻破陽曲,只提但凡撤開包圍,一切可談。

不過這些,可騙不到自家,張宗衡的為人如何,自家不知,但是歷來官員所說的話,一般都是放屁,事后必不認賬,現在是局勢不可收拾時,對于救命稻草自然是百順百依,但是等到緩過勁來,可不定翻臉不認人呢,不過話雖如此,李璟還是與他推諉一番,好從書信上觀其虛實。

見他用詞越是謹慎,則說明官軍已到了無兵可調的地步,如今山西南邊,流寇聲勢浩大,今日攻取一鎮,明日便要圍攻一縣,極大的牽扯著官軍有限的兵力,其機動野戰兵馬,更是往來救援,片刻不得抽調,不然再丟幾座城池,恐怕都用不到自家繼續攻城,山西上下就叫問罪了。

正說話間,軍帳之外,突然響起親衛聲音,“主公,趙副將與鄭副將求見。”

“快請。”李璟聽聞,趕緊起身,就見趙鄭二人全副盔甲進來,先見了禮,落座之后,又瞧見譚武在,好一番敘舊之后,才由鄭仁寶開口道。“主公,前翻以我麾下兩個都奉命西調,兵力一時緊張。今日聽聞后方新調三個守備營上來,是否酌情安排補充一番?”

鄭仁寶說的是李璟前面下令。各軍趁著官軍兵力空虛,輪換增強戰力,擬調前線各部精銳兵馬,回調占領城池駐扎,防止陜西三邊精銳東進,然后以最快速度,命令神池,五寨。保德等各地守備營各自抽調兩個都由駐守署領參將親自率領,日夜兼程南下與自家匯合。

由于有充足的糧餉保證士氣,故而這個命令得到了完美的執行,各地八個守備營紛紛以各部主力拔營而來,李璟又以趙默笙,鄭仁寶麾下各自抽調混編主力兩個都,從自家親衛和李瑁麾下各自抽調一個主力都,再整編了兩個裝備精良都前去接任這些州縣的守備任務。

這樣,新老交替,地方的守備力量得到了加強。這批見過血,上過陣的兵丁,又有立下戰功的將領得以升遷。足以保障地方安寧,依托城池,哪怕陜西三邊精銳犯境,也能抵抗一二,為主力回援爭取時日。

而匯聚在陽曲城下的大軍總兵力不減,先前幾次三番的打敗官軍,如今已經徹底絕了城里兵馬里應外合的念想,官軍更是將四面城門全部用磚石堵了個嚴嚴實實,也不怕出城來挑戰了。

自家一面仍舊擁有大軍圍困。一面以新兵上陣見血,臨陣操練。如此反復,又得一部精兵。他日數萬精銳在手,只要銀錢跟的上,保障后勤忠誠,則朝廷又有何懼?!

不過這畢竟是大方向,實施起來,困難重重,起碼下邊的有些領兵將領就一時接受不了,況且來援的八個守備營十六個都三千二百多人,如何分配,也是個難題,畢竟趙鄭二人,麾下兵馬最多,即便被抽調一部分,仍舊超編。

以趙默笙為例,其部本有兵馬七千余人,除開鎮守五臺和定襄的,仍舊有六千多人,前邊歷次作戰,傷亡數百,又被李璟抽調兩個都八百人,但仍舊有五千多人,按照李璟給各部定額的兵馬,一個正兵旅轄三個營加上斥候,親兵等就五千之數,這樣看仍舊超標。

但話不能如此談,畢竟誰家不愿麾下兵馬多多益善,何況抽調走的,還都是些精銳骨干,此番過來,無非是想為自家爭取些補充些新兵罷了。

可李璟對于各部安排,早有預想,聽聞此言,索性想要扭轉二人觀想,遂道,“咱們如今,已不是昔日暴亂的亂民了,若想他日做一番大事,光宗耀祖,衣錦還鄉,則勢必行事必要章法不是?若是一盤散沙,各自只關心自家,則必強枝弱干。”

又怕他二人心存不滿,于是指責此刻聞言有些黑臉的譚武說道,“咱們弟兄,不說虛言,你們瞧瞧譚兄弟,麾下不過二千來人,所部缺額甚大,若是再與你二人補充,那將譚兄弟如何自處?!”

聽他這么一提,鄭仁寶頓時不好意思再開口了,畢竟譚武也是一旅,如今兵丁還未健全,而自家早就超額,幾人關系平日尚可,此刻哪里還好意思與他去爭,趙默笙就更別提了,他與譚武幾年的生死相依,過命的交情,這樣一說,頓時將自家心中那點小心思都丟了。

不過看見坐在椅子上一臉不發,生著悶氣的譚武,倒是會心一笑,湊上去笑嘻嘻的說道,“喲呵,譚兄弟這副小媳婦委屈狀,莫不是找主公訴苦來了?哈哈!”

轉念一想也對,自家等人打的順風順水,招募農民青壯容易,而譚武一直跟隨在主公身邊,沒個去處,單獨領兵時日尚短,不然依他的功勞,做個實署副將綽綽有余,眼下哪里還敢與他爭。

如此,見二人心服口服,不似作偽,李璟這才拋出自家早就謀劃的腹稿來,“這次來援的各地守備營,全部的署領參將充入正兵營任副參將,再者兼領正兵營一都校尉之職,而麾下守備營校尉,則為正兵營一都副校尉兼領隊率一職,完全融入正兵營中。

再者八個守備營主力,其中一半一千六百人劃歸譚武麾下,叫湊足三千五百人馬,先行編練三個小營,等日后再立新功,一應補足。而其余四個守備營并李瑁麾下一部單獨編練一個超編營頭號兩千人,由我親自暫時統帥,等他日則有功之士率領,你等可有異議啊?!”

說完,便看著諸位弟兄,只見三人均無異議,畢竟譚武得了實惠不提,自然不會埋怨,而趙默笙,鄭仁寶見李璟還朝自家族人李瑁軍中開刀,劃出一部分來單獨組建一個營頭,自然也不會出口反駁,此事就算暫時定下。

依照新編制,鄭仁寶,趙默笙,郭勝三人均高升副將,統率一旅精兵,各有五千兵馬,而譚武,李瑁各領署領副將,也統率一旅,但只有三千五百兵馬,而李璟親自率領自家親兵營和第六營兵馬約三千人馬,加上各地十個守備營也有六千兵馬,端的是兵強馬壯。

眼下確立編制,而李璟無心與朝廷撕破臉皮,若是攻陷了陽曲,一則朝廷震怒,未必肯善罷甘休,二則斷絕自家后路,還不如以陽曲城池為要挾,迫使朝廷承認現狀,冊封李璟為將,鎮守三關,依托三關并臨近州縣,養活全軍,坐視時局變幻。

依照李璟所知,大凌河一役,對明廷的影響,絕非普通的丟失城池,戰敗一場那么簡單,其戰明廷失利,丟失精銳骨干不提,更是徹底喪失在遼西之地的主動權,從此任由東奴縱橫,直到其入關兵占中原,明廷從此失去至關重要的戰略優勢,轉而全面落敗。

而大凌河之戰,至關重要的連帶影響,則是吳橋兵變,此事造成腹地重要的稅賦大省山東,霍亂了整整兩年之久,動用兵員五六個軍鎮數萬精兵,更有耗費無數,糜爛地方,其精銳火器兵馬的造反,更是雪上加霜,最終雖被平定。

但孔有德率軍民1萬6千人自鴨綠江投靠東奴,為東奴帶去了至關重要的火器生產技術,從此明軍不復火器之利,與東奴接戰,更是掣肘重重,一敗再敗,直至吳三桂開關迎賊,華夏沉淪三百載……(未完待續。)

ps:衷心謝謝白云過隙,紫風,橫豎撇那,暴牙豬,滿堂,默娘,大元帥癡迷,龍之海魂等書友的月票,謝謝北冥魚大大的打賞,嘻嘻,謝謝各位書友的訂閱支持,拜謝!

書友:

小說章節“”由(吧)轉載于網絡。

AllRightsRe色rved.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