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末年第170章 西進永寧,聞訊逃散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大明末年 >>大明末年最新章節列表 >> 第170章 西進永寧,聞訊逃散

第170章 西進永寧,聞訊逃散


更新時間:2016年03月16日  作者:昭陵秋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昭陵秋 | 大明末年 


等各部兵丁分配商議完畢,李璟總算能夠騰出手來,指著桌上太原府粗制的地圖道,“陽曲一時難以攻破,可是周邊府縣,此刻都是守備空虛,趁此良機分兵西取永寧州,東討平定州,各自發動民眾,壯大勢力對抗朝廷,諸位認為如何?”

幾人湊上來觀測一會,若取平定州,則定襄,忻縣可保無虞,再取永寧,則可與保德,岢嵐二州互為犄角,應付官軍來也是游刃有余,加上朝廷眼下無力征討,正好取了各州人力物力,壯大實力,也好增強自家勝算,故各個點頭,“自當如此。”

又遣人喚來李瑁,五人共同商議何人領兵之事,要說譚武是沒的提了,他一向苦活臟活干的多了,功勞也沒撈上幾分,這次第四旅整編之后,他所部必定選定一地建功立業,而趙默笙,鄭仁寶二人相互謙讓,也不似作偽,到叫李璟一錘定音。

正巧李瑁麾下有將陳達攻打過興縣,此去永寧州,故地重游,必然上手極快,加上有意栽培,李瑁趕緊答應下來,正好湊足兩個小旅各自出兵攻伐東西兩州,壯大實力,而這次,各地新攻取的州縣,李璟也不再將臨時任命權下發給各領兵大將。

而是牢牢握在自家手中,親衛之中,最是體己的,有不少勇武敢死之士,位卑而職低,且對李璟忠心耿耿,正好借此良機,將他們外放,一則平息他們迫切渴望上升的心愿,二則趁機壯大自家本隊直系的實力,借以平衡軍中勢力。

眼下這些人,就算表現的再親近,但畢竟領兵在外,即便多有封賞親近之舉,但事到緊急,指不定這些人如何盤算呢,若能有一支自家親信領兵的隊伍。也好過在緊急關頭能夠有個替自家擋刀的人。

等安排妥當,李璟稍微放松下來,又見各地守備營兵馬陸續入營,只給譚武分配其份額兵馬。又以趙默笙麾下已然升任參將一職的顧樸率一營兵馬監視北面,接替李瑁大軍位置,又調鄭仁寶全師移駐西面,趙默笙移駐東面,而自家大部兵馬留守南門。以鄭仁寶麾下李富貴移師西南,隨時準備接應。

而李瑁麾下本就只需調動職權,無須額外補充兵馬,故而領隊先行出發,直撲永寧州而去,而譚武則由于各部兵馬仍需從守備營中抽調,故而一時難以成行,仍舊與趙默笙一道,駐扎東門,只等編組完畢。便即刻東調。

陳達這些日子,是一日三驚,無所適從,自從在晉西北被李瑁強行虜來之后,硬塞了個校尉的職權,統率著五百兵丁,單獨領兵,沒有絲毫掣肘,全奈一番交情,這讓他十分感動。畢竟報效朝廷不成,反而在叛軍這里受到了重用,人心都是肉長的,說不感動是不可能的。

自打攻下嵐縣。他所部兵馬一再擴充,到如今已有千余兵馬,與李瑁東進陽曲之后,更是水漲船高,本來依照功勞,他在李璟軍中。畢竟是后進之士,若說一個參將職權,他是無論如何也混不上的,但是虧得李瑁推薦,他一躍從一介白丁,竟然直接擢升正兵營參將。

如今正經的參將牌子混上,麾下定額兩個正兵都一個預備都,算上親衛斥候,近一千一百人,而每月餉銀,也漲到了十兩銀子不說,逢年過節還有恩賜示下,一家老小,也叫送往淳縣好生照顧,徹底解除了后顧之憂,這下渾身上下說不出的舒坦。

此刻他騎馬走在李瑁身后,瞧著背影,是十分感激,如果沒有他,自家哪里能混上如此顯赫的身份啊,哪怕是個叛賊身份,也不是個常人隨便能夠混上的啊,加上眼觀情勢,說不得縱橫山西,叫朝廷束手無策,屆時即便招安,憑自家的身份,混個朝廷官職,也算光耀門楣了。

“怎的?嘴上不把門,心中有何樂事?”李瑁偶爾回頭,瞧見他這般模樣,都恨不得將心中的喜悅掛在臉上了,頓時面帶笑容說道,這些日子,他也是高興,畢竟一躍成為李璟麾下第五號人物,說不開心也是哄騙別人罷了。

“此番多虧了茂恩兄,啊,不,麾下多虧李副將提攜,才有今日啊!”陳達也算另一類實現飛黃騰達的轉變了,打心底里對李璟伸出一股認同感來,更別提一直對他照顧有加的李瑁了,哪怕眼下李瑁派他送死,估計他也不會多想了。

李瑁此刻心中滿足,見他自稱麾下,足見已然歸心,更是高興,不過嘴上仍舊說著客氣話,“靖安兄,你我結交一場,兄弟相稱,區區職務,何必介懷,只需跟在主公身側,建功立業,他日封侯拜相,并無不可啊!”

陳達不同于其他狡詐文人,心中還有股子血性在,加上熟讀史書,君君臣臣那一套早就牢記在心,加上家中父老不時耳提面命,他自然就生不出別的心思來了,“自然,陳某雖無甚大本事,但為人李副將你也知曉,一日為主,終身為主,承蒙不棄,跟隨左右,此生無憾也!”

“如此你我兄弟聯手,何處去不得?!”李瑁高聲說了一句,更是欣喜,不過客套之余,懂得他心中所想,索性直言開口,“靖安兄,軍中不同旁地,你又與我深交,日后少不得攜手同進,一通好生為主公效命。”

說了這句,算是結束客套,直接步入正題道,“不過眼下,主公命我等西進攻取永寧,而今朝廷兵馬已無多少駐扎,若星夜西進,必定一舉建功,故而我欲分兵各路,同時攻打各州各縣,你看如何?!”

陳達只思考片刻,卻是搖了搖頭,打馬并肩齊身,這才將心中所想說出,“將軍,前番攻破官軍大陣,俘獲無算,其中俘虜所言,乃是秦兵自神木而來,隸屬臨洮總兵官曹文詔麾下,我久在河曲,前番流賊破城,晉地官軍莫不敢戰。只有此人敢以孤軍而來,星夜平定。

賊寇無不畏懼其名聲,遠遠瞧見其部渡過黃河追擊,就聞訊遠遁。無人膽敢交戰,可見其麾下必有精兵良將,我部雖上陣見血,但畢竟不是百戰精銳,若是倉促被其側擊。則勢必難以保全自身,當日我曾登城墻,遠遠瞧見其部多為騎軍,可日行千里,此在平陽府石樓縣剿賊,若是永寧有危,其必來救,如何能戰?!”

不得不說,陳達還算是有兩把刷子的,不然李瑁也不會冒大不韙。舉薦一個戰功不足以服眾的人來做參將,故而也十分尊重他的意見,此刻聽他說完,思量片刻,這才沉聲道,“我正是心憂這部官軍北上,故而欲趁其不曾北上,便攻取各縣,依托城池防備,不然如何是他對手?!”

李瑁對自家麾下的戰斗力從不高估。在他看來,雖然日夜操練,但是轉戰千里不提,軍心疲憊之下。原有幾分戰力也發揮不出來,現在無非憑仗自家火炮弓弩之利,還能打打官軍缺乏戰備的軍戶兵,但要是與曹文詔作戰,恐怕主公麾下,無一人敢打包票說能打。

“將軍所慮雖成。但主公此次無非發炮二十門于我等,且無難以運輸的大將軍炮,盡是些虎蹲炮,射程又近,與官軍裝備恐怕差不離,若再分兵,恐怕各路皆不占什么優勢,還不如集中一處,我觀臨縣,正處其中關鍵,我前番以磨盤山區突入嵐縣,在其中走了一日,端的兇險。”

陳達好生言語,只為全軍謀劃,“再者永寧一州,畢竟地處秦晉交匯,重兵云集,我觀其不下數千能戰之兵,官軍若聞后路被斷,則勢必全軍而來,若主公大軍在此,自然無懼,可我等只有偏師一路,何不穩扎穩打,先取臨縣,興縣為根本,屯兵磨盤山區,坐擁地利,若官軍來攻,則以山區堅持,拖其騎軍,抵消戰力,無論周旋皆握有主動,如何?!”

“可如今咱們三千五百兵馬,若兵鋒直指一處,又有空缺浪費之嫌,我觀興縣在北,亦無朝廷大軍駐扎,我臨行前,主公授我臨機專斷之權,我欲命嵐縣精銳之兵西調,再以本部抽調五門炮銃北進,必能攻取興縣,如何?!”

李瑁是打心底不愿一城一池的計較,在他想來,官軍此刻還在平陽府鎮壓流賊,根本無暇北顧,若是趁機各路進犯,搶在官軍之前奪取整個永寧州,屆時發動民眾,得兵數萬,何懼區區一個曹文詔?!

如此,他又接著開口,“陳參將你兵一部,兵發臨縣,也與炮銃五門,取了臨縣之后,即就地駐扎,大軍深入村鎮,分發田土,廣收民軍,鞏固地方即是大功一件,我欲率兵沿河南下,直插永寧,只等破除州城,屆時即便朝廷大軍來援,又能拿我怎樣?!”

陳達思量一會,倒是覺得自家過于謹慎,況且李瑁乃一軍之主,貿然頂撞恐怕得吃排頭,干脆進言叫他小心防備便可,“若如此,將軍當廣施斥候,監視南面,官軍騎軍眾,可日行千里,晝夜可達,兼兵甲之盛,實難抵抗啊。”

“便依你言,到了前邊山口,你便領兵往北去,就此分過,等大獲全勝之時,再行慶功。”……

臨縣縣衙里,一個跑的焦急,連帽子也丟棄了的衙役班頭,沖入后衙,大聲嚷嚷道,“大人,可了不得啦,賊兵又至,這次,五水鋪子的巡視兵丁報告,流寇大軍裹挾亂民不提,還拉著炮,出了大山,直奔縣城而來了,這會可如何了得啊?!”

“什么?!哪里來的賊兵?!”那知縣本還等洗漱之后,尋機上堂理政,不想大清早的,就聽到這句,頓時驚的手足無措,這可怎么得了啊,“快,帶我上城頭瞧瞧。”

只一路疾奔,連平日好生顧及的官威也顧不得了,眼下還有什么比流賊暴亂來的急?只一路到了東城,瞧見守城的幾個兵丁各個焦急萬分,也問出個所以然來,不由大聲喝罵道,“賊人離城數里,爾等平日拿著糧餉,為何如此不堪?真是羞與爾等為伍!”

可惜那些個兵丁,哪有什么是非觀念,當兵吃餉就不提了,每月到手的,不就是兩分銀子嗎,他們這些苦哈哈,就看這點朝廷俸祿過活?那只怕早就餓死了,哪天不是靠著剝削敲詐下頭百姓過活?況且臨縣這地方,交通不便,背靠大山,又是兩省交界之處,地處荒僻。

哪有什么商戶來往?每月下來,機靈點的不過得錢糧些許,勉強湊合養活家人罷了,又不是當官的,每月還能額外有些進項,他們可全看每日進城的農民了,能得幾個銀子?為朝廷效命,嘴上說說就行,真要丟了性命,朝廷替他們養活家人?

故而聽到知縣怒罵,各個是陪著笑臉,就是站在原地不動,也沒人上城墻去戒備,更別提待會廝殺起來上陣了,反正愛誰去誰去,自家可那么傻,平白為朝廷賣命。

“爾等真是一幫飯桶,”那知縣只是這么罵了一句,見他們連個領頭的都沒,頓時又怒,沖手下衙役問道,“廉四呢?”

他問的是臨縣的一個駐扎總旗官馬廉四,平日無事,總見在自家眼前游蕩露個臉啥的,怎的今日有事,反而沒見了蹤跡?可憐知縣都沒瞧見他,這幾個衙役去哪里尋見,只是紛紛搖頭。

一個兵油子此刻聞言,不由笑笑,忍不住道,“別找了,知縣老爺,咱們頭早跑了。”

“什么,跑了?!”知縣頓時大驚失色,大敵當前,能個使喚人都沒有,自家又不通軍務,如何能戰?只是心中不信,怒聲道,“膽敢欺瞞,必叫打板子。”

“省著點吧,頭一聽說賊兵到了,早回城外的家中收拾財貨去了,這會指不定到了哪里躲避去了。”那兵丁此刻反正也是爛命一條,整個臨縣,把守的兵丁就一會工夫逃亡了一多半,剩下的都是無所去處的,說不定只等這賊兵到了,開門迎接呢,誰還管一個沒兵權的知縣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  大明末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