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終武道第一百零四章 劉若水稱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武俠>> 最終武道 >>最終武道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百零四章 劉若水稱帝

第一百零四章 劉若水稱帝


更新時間:2016年04月28日  作者:武不凡  分類: 武俠 | 新派武俠 | 武不凡 | 最終武道 
選擇:

正文

“洞房深,空悄悄,虛抱身心生寂廖。↗,待來時,須祈求,休戀狂花年少。

淡勻妝,周旋少,只為五陵正渺渺。胸上雪,從君咬,恐犯千金買笑。“

樂聲倏止。

隔了好半晌后,全場才發出如雷掌聲,不自覺地紛致頌贊歡辭。

在歌聲停歇的那一瞬間,劉若水原本空洞無比的眼睛中多出了幾分神彩。

所有人都為在贊嘆尚秀芳的歌聲,贊嘆她那無雙的曲藝。但沒有人知道,就在剛剛那一剎那,發生了何等驚天動地的戰斗。

事實上,在當今天下的武者中,夠理解這場戰斗本質的武者,恐怕都是屈指可數。

在劉若水見過的人之中,向雨田無疑是修為最高的一位。

按照佛家的說法,天魔的層次,已經相當于佛門的羅漢,相當于道家的真仙。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

他的幻境,真的達到虛實難辨的境界了。劉若水甚至有一種詭異的念頭。

自己是不是依然身處于幻境之中,是不是還沒有勘破虛實

進一步講,劉若水這些年所經歷的,是不是都是幻境?他此時不過是在渡劫。他所謂的第二世,第三世,其實都是他幻想出來的?

真是可怕啊!

劉若水并不清楚,向雨田是否在自己的身上留下了什么后手。但他可以確定,自己在心境上面,出現了很大的漏洞。如果這樣繼續下去,他終有一日,會因為做火入魔而死。

自己,應該早日登基為皇了。

雖然。向雨田給劉若水的建議可能包含禍心,但以帝道統領八方武道的思路卻不可能是假的。

畢竟,對于這條道路,劉若水早就謹慎思考過,就算沒有向雨田的出現,劉若水也會選擇這條道路。

不過。向雨田傳給他的“九五至尊功”,劉若水卻沒有修煉的心思。雖然在向雨田的幻境中,劉若水的修行乃是“一帆風順”,成功的用帝道壓制住了八方武道,形成了平衡。

但劉若水若是真的在現實中修煉。

嘿嘿,若是不練出個走火入魔,那反而是咄咄怪事了。

天魔,可不是什么可以信賴的存在。

身為天魔的向雨田,他明知道若是能夠幫劉若水破碎虛空。他的收益會是現在的千百倍,但他依然抑制不住本心的貪婪。

盡管劉若水再一次和向雨田達成了協議,但是對于這個協議的可靠性,那就只能呵呵了。

劉若水自然明白,向雨田雖然會盡力幫自己奪取天下。但與此同時,他也會時時刻刻注視著自己,試圖把自己變成他的“糧食”。

當然,對于這個合作。劉若水也沒有什么意見。因為這個合作,只是向雨田單方面的付出。而劉若水根本什么也不必做。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

向雨田之所以能用幻術瞞過劉若水,一是因為向雨田的魔功已經到了一個“非人”的境界。第二,卻是向雨田其實是用“真實”來欺騙劉若水的。

劉若水和向雨田重新立下約定之后,向雨田便如約幫劉若水平定天下。所經所歷,一如幻境推演,幾乎并無二致。不過三個月的功夫。劉若水便占據了半壁江山,走到了幻境中他原本要計劃中的最后一步。

“稱帝”。

正所謂名正而言順,劉若水走到了這個地步,稱帝已經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在以虛行之。杜如晦,李靖等文武百官的再三請求下,劉若水終于稱帝,定都洛陽,國號為“明”。

這其中蘊含的意味,自然不必多言。

稱帝自然不是小事。從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可以說是天底下最大的事,自然不可草率。更何況,劉若水本就要因此來體會帝王豪情,因此依據一定,都要嚴格依照古禮進行。

劉若水延續的乃是秦時傳下的舊例,要在祭天臺封禪,然后選擇吉時登基為皇。

千五百御衛,身披鐵甲,外罩錦袍,旌旗如云,劉若水換上了帝服,帝十二旒冕冠,絲帶系頷,允耳低垂,身披冕服,白色鑲黃上衣、朱色下裳,其上繪有各類古老的章紋,踏赤、著蔽膝、戴佩綬。

劉若水瞑目在車架之中,不言不動,一旦吉時已到,頓時大鐘響徹城內,而幾乎同時,下面禮官揚聲高喝:“起駕!”

頓時,五樂齊奏,各種各樣的旗幟飛揚。

也就是這時,一聲聲“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的聲浪,直撲而來。。

劉若水瞑目不動,仔細體會著這種感覺,從今日開始,他就是傳說中的“真龍天子”。

在統治力量下,儀隊沿路的百姓,早已經受了號令。不論賢愚老幼,愿或不愿,皆鮮花香案擺放于門前,全家老幼盡出,遠遠見了劉若水儀衛過來,盡皆山呼萬歲,跪拜不休。

祭天臺臨近,更是近衛重重,上萬軍兵團團而立,上千弩弓,五千騎兵,數百高手,全部準備。那種沉凝如實質的王者威嚴,令人咋舌,讓人敬畏。

祭天臺,經過一個月的建造,已經完成,高九丈九尺,下面是黃土,上面是白色大理石所建,望之光滑如鏡。而文武百官按官職爵位分列兩側,躬身迎駕。

乘輿落地。劉若水負手而出,頓時,鐘鳴不絕,禮官高聲應和,群臣跪伏。

劉若水步上三十六階,直上祭壇,祭壇上,直望青天。在這一瞬間,一切地雜念都消失了,劉若水的心神,和這個天地,這個萬眾合而一。

冥冥之中,劉若水體會到了一種力量,一種來自于終生的力量。

只可惜,劉若水雖然感覺到了那種偉力,但卻好似隔了一層膜一般,無法真正掌握那股力量。

似乎,他還差了一點火候。

不過劉若水并沒有失望,只是定了定神,開始祭天登基,這祭文是先預備好的,當下念著,然后等祭文念完,由劉若水領頭,向上天,三跪九叩禮。

等他一起身,頓時所有群臣,所有軍民,全部跪伏在地,高呼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若水略掃一下眼下的數百名文官武將,便開始封爵封官。

“今我大明已建,我封虛行之為執政平章事,杜如晦、魏征、魯妙子三人為參政平章事,卿等為內閣之人,當坐而論道,協理陰陽。”

“臣等受旨謝恩。”當下,這四人就跪拜如儀,立刻就有人送上了宰相的禮服,當是當場穿上,然后,就由虛行之以第一宰相的身份,又喝令著:“奉王上旨意,大封群臣!”

然后,就一一念著,每一個被念到地人,都出來跪下謝恩,然后雜吏佐使,一一將準備好的任命狀、印信、新制官服、佩劍,一體下發。

官服以顏色區別品級。定制,宰相朱紫鑲黃,三品以上朱紫,五品以上服綠,九品以上服青,并且人人皆佩劍。

“五品以上臣工,皆可上朝受宴!”等官職說完,已經就是中午了,這時,諸人才心頭落地,就有侍衛宣讀旨意。

當下,軍民又浩蕩的回到洛陽皇宮,在皇宮大殿上,雖然大家都餓了,但是沒有誰想到這個,興奮中的群臣,又進行第一次上朝。

劉若水坐到了龍椅上,雖然早已有心理準備,但是心中仍是一片迷糊,這個龍椅,又寬又高,足可坐三個人,端坐中間,居高臨下,真是俯視眾生。

“寡人受天承運,崛起襄陽,敬天法祖、仁愛御下。如今天下未平,是以定年號為洪武,你等如忠事于寡人,佐寡人統一天下,治理天下,使寡人為一代開國令主,寡人也必不負爾等?不吝爵土之賜。”

這就是登基宣言了,眾臣連忙俯首山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在眾臣跪拜的那一瞬間,劉若水終于再次感知到了那股冥冥中的力量。但這一次,劉若水再非霧里看花,而是真正捕捉到了那股來自天地眾生的偉力。

“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齊國、泰山為刃,以晉、衛兩國為背,以周、宋兩國為劍環,以韓、魏兩國為把,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勃海,系以恒山,制以五行,論以刑德,開以陰陽,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舉之無上,按之無下,揮之無旁。上決浮云,下絕地維。此劍一出,匡正諸侯,威加四海,德服天下。此即我所謂天子劍也。”

在這一刻,劉若水忽然體悟到傳說中的劍道最高境界——天子之劍,一時之間,心中不由得充滿了豪情。

在劉若水手中,一道無形的劍氣緩緩凝聚成型,竟然好似凝成了實物一般。不僅有自己的“重量”,而且重若泰山。

劉若水沒有試劍,因為他雖然領悟了“天子之劍”,卻也明白,“天子之劍”并不能輕出。一旦出手,便是山河變色,江山易主。

這一劍若是真正出手,絕對是真正的舉世無敵。哪怕是已經蛻變為“自在天魔”的向雨田當面,也必會被這一劍砍的身死道消。

畢竟,面對這個天下的重量,又有孰能夠扛得住?哪怕是天界之人下凡,也不可能抗住這一劍。

到了這一刻,帝道,成矣。(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最終武道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