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五百二十四章 時機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四章 時機

第五百二十四章 時機


更新時間:2019年03月17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遼東,撫順,出巡至此的宇文溫,身處露天煤礦礦區,看著礦區內忙碌的人影,聽著機器的轟鳴聲,又看著煤場堆積如山的煤炭,只覺心曠神怡。

他頭戴“安全盔”,身著工作服,腳穿“勞保靴”,宛若尋常礦井職工一般,站在礦區高臺,俯視著宛若臉盆的露天煤礦礦區,時不時問陪同參觀的技術人員一些問題。

撫順為漢時玄菟故地之一,后為高句麗所占,自遼東之役后,重歸中原朝廷管轄,宇文溫知道后世大名鼎鼎的“撫順煤礦”,于是將這里改名撫順,然后投入人力物力勘探煤炭礦脈,然后進行大規模開采。

因為是“照著答案答題”,而煤礦的開采技術、管理制度,和葉城平頂山煤礦相同,所以撫順的煤礦開采進度很快。

如今是明德十九年,八年時間過去,撫順的露天煤礦已經初具規模,礦區的運煤軌道上,現在已經有了小火車在運轉。

夏天才在中原鄂州試運行成功的火車,其技術很快便推廣到全國各主要煤、鐵礦區,各礦區的蒸汽機技術人員根據技術原理,用礦區現有的蒸汽鍋爐、蒸汽機配件,自制拉礦小火車,直接就在礦區現有軌道上跑起來。

這種自制小火車雖然有些簡陋,但性能基本堪用,能在正常坡度的運礦軌道上,拉著平日里得許多匹馬分組拖曳的礦車一起動,以時速二十里的速度(上坡)往出口走。

煤礦不缺煤,所以有了這種新式的運輸工具后,礦區節省了大量人力、馬力,不僅運煤速度快了許多,而且還能投入更多的人力開采煤礦,增加日開采量。

當然,這種小火車還可以拉人,礦工們乘坐小火車下礦、出礦,省力又省時,同樣可以提升采礦效率。

宇文溫看著行走在蜿蜒軌道上的運礦小火車,聽著小火車的轟鳴聲,仿佛聽到了時代的脈搏。

鐵路,是工業社會的血管,火車的轟鳴聲,就是工業社會的脈搏,沿著鐵路布設的電報線,宛若神經,而充足的煤炭供應,就是支撐工業社會的糧食。

這幾樣,如今在宇文溫的努力下都有了,雖然當今社會距離工業社會還遠得很,但他親自種下的種子已經長成幼苗,總有一天會長成參天大樹。

中原是這樣,遼東也會如此。

有了蒸汽機的幫助,荒廢多年的遼東,很快就會變成一方熱土,人們用蒸汽抽水機排干沼澤,用蒸汽機抽水機澆灌農田,用鐵制農具開墾土地,讓無數荒地變良田。

有了土地和糧食,還有安全的定居點,就會吸引更多的百姓到遼東定居,隨著大量中原百姓涌入遼東定居,拿著火銃、火炮守衛家園、開辟定居點,遼東再也不會出現什么渤海國。

這一切的前提,就是蒸汽機械大規模在遼東普及,而要讓蒸汽機械運轉起來,就得有充足的煤炭供應。

所以,撫順煤礦及時出現了。

這個露天煤礦的煤品質不錯,礦脈很大,所以將來的開采規模會越來越大,出產的煤炭就近走水路往上、下游地區輸送。

有了撫順的煤炭供應,加上火輪船作為運輸工具,遼水及其主要支流地區沿岸城池就不會缺煤,到處轟鳴著的蒸汽機械,宛若一個個心臟起搏器,讓遼東的“心跳”越來越快,越來越有力。

宇文溫在高臺處待了一個多小時,對礦區的現狀很滿意,但他不急著走,而是轉到礦區辦公室,和技術人員們座談。

撫順煤礦是在中原采礦技術人員的幫助下建立起來的,這些來自中原的技術人員之中,有許多來自鄂州大冶,也有許多來自葉城平頂山煤礦,大多是從事采礦多年的老手。

大冶地區的鐵礦、煤礦,是在宇文溫當年地方官任下得到大規模發展,后來有一批人調到葉城平頂山去開采煤礦,所以如今在撫順煤礦主持工作的技術人員,有許多人算是宇文溫當年的老部下。

老部下遠離家鄉,來到遙遠的遼東開礦、定居(支邊),宇文溫既然出巡遼東至此,自然要召集老部下座談,噓寒問暖,聽聽大家的心聲。

問大家在遼東是否住得慣,過冬情況如何,和家鄉通郵方不方便等等。

宇文溫做過多年地方官,所以對于實務很熟悉,問的問題都是和技術人員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聽得大家說在遼東過得很好,宇文溫很滿意。

隨后又問那些年輕的技術人員們,東海婢如何。

東海婢,是來自東海百濟、新羅以及高句麗、倭國的婢女,統稱“東海婢”。

中原的商人,從東海諸國商人手中購買這些窮苦人家出身的婢女,好吃好喝調養,然后教漢語、禮儀,轉賣給中原有錢人,這樣的買賣已經成規模。

如今東海婢和昆侖奴并稱,在中原大受歡迎。

在大庭廣眾下問這個問題,確實有點那什么,更何況是天子親口問,宇文溫自己卻無所謂,畢竟這也算是關心臣子,然而在場年輕的技術員們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一個個面紅耳赤,尷尬得不行。

幾個年長的技術員見著如此情形,趕緊出來救場:“陛下,東海婢能做家務,能體貼人,能暖榻,好得很。”

“那就好,家里就是得有人操持。”宇文溫點點頭,對于這些年輕人的尷尬很理解,“大家白日里上班,在礦區累死累活,總不能回到家,還得自己做事。”

“男人嘛,總是要成家的,然后有了兒女,才好對父母、對祖宗有個交代,不然大家千里迢迢來到遼東支援大開發,結果奔波多年依舊孤零零一個人,這像什么話?”

宇文溫是男人,當然理解男人的需求,雖然“支邊青年”們不一定真的找不到媳婦,但朝廷適當給予“幫助”,解決個人需求,這也是“人性化執政措施”。

中原的年輕男女比例還沒到失調的地步,但對于“支邊青年”(支援邊疆開發的有為年青人)來說,愿意跟著他“支邊”的女子未必好找。

所以,表現出色、年終考核優秀的人,官府以婢女進行獎賞的做法,很能調動人員的積極性,至于獎賞的婢女是普通婢女還是東海婢,其實都沒什么。

而在遼東,東海婢成了官府獎勵表現出色吏員、技術人員的“獎品”,讓許多遠離中原家鄉到遼東為朝廷效命的人員有了生活伴侶。

至于這“生活伴侶”會成為正妻還是小妾,那是“獲獎者”自己的事情。

實際上,朝廷就是用這種辦法解決“支邊青年”的婚姻問題,讓這些人身邊有個伴,有人伺候著,那么日子就不會難熬。

對于宇文溫來說,這就是一石二鳥的手段,一來向國內引入年輕女性,解決“支邊青年”的婚姻問題,二來釜底抽薪,讓百濟、新羅乃至高句麗損失大量年輕女性,進而影響國內人口增長速度。

雖然東海婢的來源都是各國窮苦女子,其國內貴族、豪族們不會缺女人,但年輕女性的大量流失,會讓普通百姓的成婚率下降,每年的新生兒減少,持續個二三十年,負面效果就出來了:

作為國家稅基(實物稅、勞役)的普通平民,其總人數增長緩慢,意味著國力的增長放慢,若國家連年征戰導致大量青壯損失,想要恢復人口就會變得越來越困難。

半島三國:高句麗、百濟、新羅連年征戰,國內百姓苦不堪言,許多農民紛紛破產,要么淪為佃農,要么賣身為奴,而賣女兒當“東海婢”,就成了許多人家的無奈選擇。

隨著大量年輕女性的流失,越來越多的貧窮青年找不到老婆,又面臨越來越嚴酷的壓迫和剝削,于是偷渡之風愈演愈烈。

這就是宇文溫的渾水摸魚之策,挑動半島三國混戰,但三國之中任何一國卻無法突破僵局,就這么干耗著,然后他偷偷在后面挖墻腳,用經濟手段導致各國人口流失。

雖然這樣做的效果有限,但終歸是有效果的,三國混戰,只會越來越虛弱,與此同時周國和三國做買賣賺錢,抓緊時間開發遼東,讓遼東地區的實力快速增長。

此消彼長之下,徹底解決高句麗乃的時機就會漸漸成熟。

撫順城內,權做行宮的驛館里,燕王宇文維翰向父親宇文溫匯報此次東巡鴨綠水的情況,夏初,他作為觀察使抵達遼東之東的鴨綠水流域,巡視各地駐軍和定居點,聽取軍民的心聲,如今匯總后上呈御覽。

“父親,因為有了火輪船,還有各地的支援,鴨綠水一線的要塞、城池,日子都過得不錯,軍屯、商屯都發展起來了,許多地方已經開始自給自足。”

“鴨綠水的修船場已經投入使用,借助中原送來的備件,能夠對各類火輪船進行大修,如此一來,可以確保鴨綠水航運,支撐起鴨綠水炮船隊,隨時支援沿岸堡壘,對來犯之敵進行反擊。”

“鴨綠水南岸,軍屯、商屯也做得有聲有色,官軍的前沿堡壘群已成體系,即便高句麗騎兵襲擾,也很難滲透官軍的數道防線。”

“再過得數年,鴨綠水南岸各堡壘就能基本實現自給自足,朝廷的負擔減輕,待得遼東真正發展起來,靠著就近轉運遼東糧草,足以支撐朝廷收復并控制漢四郡故地。”

漢四郡故地,只要朝廷有能力,那就必須收復,這是宇文溫的信念,也是他不斷向兒子們灌輸的信念,實行起來卻要講究策略。

收復漢四郡,就得把高句麗乃至百濟滅掉,這在軍事上不算難,因為原本歷史里,唐朝就做到了這一點。

問題是馬上打江山,不能馬上治江山,軍事上雖然收復了漢四郡,但要守住漢四郡故地,卻不能一味靠打仗。

唐朝收復漢四郡,還設州縣、安東都督府進行直接統治,結果呢?

朝廷財力無法支撐大量駐軍駐守半島,加上西面要對突厥、吐蕃用兵,迫使唐廷將軍隊主力投入西線,于是新羅開始搞事。

趁著唐軍主力回國,挑唆高句麗、百濟遺民造反,趁著唐軍平叛自顧不暇之際,直接派兵襲擾唐境。

等到唐軍主力東進,新羅趕緊收縮兵力,然后遣使求和。

一來二往,唐廷承受不了反復調兵東進平叛、退敵的開銷,只能漸漸收縮國境,以至于新羅最后奸計得逞,將鴨綠水以南高句麗、百濟故地悉數收入囊中。

唐朝辛辛苦苦干掉高句麗、百濟,結果到頭來好處全給新羅拿去了。

宇文溫可不想重蹈如此覆轍,他覺得既然要做事,那就得把事做好,不留任何后患。

他放下手中資料,問兒子:“大郎,依你之見,時機到了么?”

宇文維翰答道:“父親,時機未到,最好再等上數年。”

“哦?為何?”

“父親,遼東開發歷時近八年,好不容易打開局面,越來越多的中原百姓開始闖遼東,如果東征戰事起,恐怕百姓會有疑慮,擔心到了遼東后被官府征發隨軍出征,于是紛紛打消念頭,若真如此,那可不好。”

“滅高句麗之后,百濟必然敵意大增,所以皇朝遲早要滅百濟,如此一來必然連年用兵,若等中原的電報線路鋪設完畢,直達鴨綠水畔,屆時官軍水、陸并進,協同作戰,如虎添翼。”

“其次,北司如今正張羅著‘東海婢’買賣,還變著法子鼓勵百濟、新羅乃至高句麗國內貧苦青壯偷渡,此事初見成效,但要達到預期效果,還需要時間。”

“那些偷渡耽羅乃至中原的三國貧苦青年,只要皇朝好好籠絡、加以培養、利用,將來官軍橫掃半島,他們就是最好的通事、向導和協從軍。”

“將來朝廷在漢四郡故地設州縣,委任這些人坐鎮地方,他們必然害怕三國舊貴族、豪族反撲,所以會相對忠于朝廷忠誠。”

“但培養協從軍也需要時間,而時間在皇朝這邊,所以孩兒以為,滅高句麗的時機從總體而言還不成熟,朝廷不用急。”

兒子所說,正符宇文溫心意,他知道周國的國力日新月異,所以對于完全收復漢四郡一事,根本就不需要急。

漢四郡故地不僅要收復,還要能夠完全“消化”,不然一旦消化不良,遲早被迫“吐”出來。

李唐滅高句麗、百濟,赫赫武功之后,卻是渤海國出現、新羅漁翁得利,這又是何苦來哉?

前車之鑒,絕不能重蹈覆轍。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