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水行周第五百二十二章 就范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最新章節列表 >> 第五百二十二章 就范

第五百二十二章 就范


更新時間:2019年03月15日  作者:米糕羊  分類: 歷史 | 兩晉隋唐 | 米糕羊 | 逆水行周 


博多,港區一側,煤場里,黑色的煤炭堆成一座座小山,其間有數條鐵道縱橫,連接著碼頭,碼頭棧橋邊,靠泊著數艘機帆兩用火輪船。

大量苦力正在船邊忙碌,他們排起長隊,沿著一上一下兩個登船梯頻繁進出船艙,將船艙里的貨物運到岸上。

來自中原的火輪船,在倭國博多港靠泊,卸下大量中原貨物,又有帆船將其裝著運往倭國本島,在難波津靠岸、卸貨,然后運往京城及各地。

之所以要如此麻煩,是因為周國不想讓會噴煙、怒吼的火輪船嚇到倭國官民,而倭國朝廷也不希望這種“怪物”靠近本島,使得百姓受驚嚇之后,產生各種奇怪的想法。

奇怪的想法是什么?

什么都有,但朝廷最擔心百姓對大王為“天神之裔”的信仰動搖,所以,火輪船不可以進入倭國內海,只能在博多港靠泊。

博多是倭國的門戶,如此安排理所當然,昨日抵達博多的張魚,本來今天就要返回中原,但臨時決定額外逗留幾日,要給在博多駐守的周國人員敲敲“鼓”,免得出紕漏,影響兩國關系。

首先,他要提醒大家:這里是倭國的地盤,好歹給當地官府一些面子,行事不要太過分。

即便博多港專門設有“周坊”,讓寓居博多的周國人定居,周坊內的事務,倭國官府一般不介入,周國人若犯了事,自然有周坊里的周國管理機構處置。

但這不代表身處周坊里的周國人就可以有恃無恐,在博多橫行霸道。

倭國并不是周國的藩屬國,周國人員在博多長期居住,純屬貿易、經商需要,沒有必要也不應該在博多作威作福,進而對兩國關系造成干擾。

張魚要提醒大家:我們是買賣人,講的是和氣生財,若在博多和倭人發生矛盾,退一步海闊天空,不要仗著自己是天朝上國子民,就如螃蟹般在博多橫著走,強買強賣,到處惹是生非。

當然,不惹事不代表怕事,真要爆發嚴重沖突,該砍人就砍人,大不了事后賠錢。

其次,周坊的治安要做好,防火也要做好,不要三天兩頭失火搞得坊內濃煙滾滾,讓倭人看笑話。

最重要的,就是“安全生產”。

此刻,張魚站在煤場邊,看著堆積如山的煤炭,問陪同人員一些關于煤場安全管理方面的事情。

煤炭大量堆積后,風吹日曬,其內部溫度會慢慢升高,久而久之就會發生自燃,一旦堆積如山的煤炭發生自燃可不容易撲滅,處理起來還很麻煩。

煤場自燃的情況,在中原各煤炭集散地多有發生,有過許多經驗教訓,如今在博多港的煤場,周國北洋貿易公司的員工照搬中原各主要煤場的管理制度,將博多港煤場管理得井井有條。

張魚對于煤場的安全管理制度很了解,在煤場里轉了幾圈之后,對煤場現狀很滿意,現在一口氣問了許多問題,見管理人員答得干凈利落,心中一塊石頭算是落了地。

火輪船跨海航線的開通,使得周國和倭國之間的雙邊貿易往來更加方便,機帆兩用的火輪船速度很快,使得兩國之間的海運所需時間大幅縮短。

傳統帆船出海要看風信,若風向不對,即便天氣晴朗,船只也無法揚帆遠航,而機帆兩用的火輪船卻不同,只要海況允許,即便無風也能出航。

遇到順風就揚帆,遇到逆風就降帆,然后靠著螺旋槳推進繼續航行,不需要如傳統帆船那樣,逆風行船必須不停走之字形前進。

普通海況下,不考慮風向就能做到時速不低于四十里的火輪船,從博多啟航往西走,抵達兩千里外的揚州廣陵,不過耗時兩三天。

考慮到船只靠泊、補給、檢修以及船員休息的時間,一個來回,不過十日。

這是什么概念?

張魚記得,以前從襄陽到西陽,騎馬代步日行百里,都要花六七日時間。

從西陽步行去安陸,日行四十里,要花八九日。

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現,使得孤懸海外的倭國變得“近在咫尺”,因為跨海航行時間大大縮短,即便是在夏秋之際風暴多發季節,跑得快的火輪船依舊能夠在海上“來去自如”。

然而光有船沒有煤可不行,博多港煤場的存煤量,關系著許多到港的火輪船能否有足夠的燃料返回中原,因為跨海航線上必經的耽羅島沒有煤礦,所以火輪船只能在航線兩端加煤。

而博多周邊地區剛好有豐富的煤炭礦脈。

倭國官府組織人力物力在博多周邊地區開采煤礦,挖出來的黑色煤炭,成了倭國官府用來購買中原貨物的“硬通貨”,而周國(北洋貿易公司)也樂于從倭國博多官府那里買煤。

與此同時,周國還向倭國官府提供先進的采煤技術和礦井管理制度,使得博多周邊幾個煤礦的開采效率和礦井安全得到了保障。

隨著出煤量日益增多,博多港煤場的燃煤存儲量足以支撐起跨海的火輪船航線。

博多出產的大量煤炭,還可以運到耽羅島存儲,這就讓周國(北洋貿易公司)開展和百濟、新羅乃至高句麗的海上貿易愈發便利。

耽羅島作為東海海域的貿易中轉港,有了來自博多的煤炭供應,往返于中原沿海各港口和耽羅的火輪船跑起來十分方便,大量中原貨物在耽羅聚集,然后被新羅、百濟、高句麗的海商搶購一空。

這些國家海商帶來的貨物,同樣經由耽羅運往中原,所以,博多的煤炭,逐漸成為維持東海各國海貿的重要資源,張魚可不想博多港的煤山變成火焰山,導致等著回航的火輪船“饑腸轆轆”。

張魚在煤場待了差不多一個上午,就是要提醒有關人員,時刻把“安全生產”放在心上。

倭國國內對于火輪船這種“怪物”褒貶不一,對于博多港成為這種“怪物”的靠泊港頗多非議,所以,為了保持博多港作為火輪船靠泊港的地位,無論是火輪船還是煤場,最好都不要出事。

“我們的目標,就是和倭國做買賣,如何又快又好的做買賣,自然是公司的關注重點,確保博多煤場順利運轉,就能確保火輪船航運的正常運營,大家謹記在心。”

張魚一邊說,一邊指著靠泊碼頭的火輪船:“將來,海參崴也會通火輪船,所以博多會是重要的中轉港和煤炭供應港,你們要想辦法,協助倭國官府增加煤炭產量,畢竟,煤多了,他們賣煤的收入也會跟著增多。”

其實張魚還想說的是,盡快將博多地區的煤炭開采規模弄大,將來,若朝廷要對倭國用兵,就方便許多。

若官軍真要跨海遠征,必然乘坐火輪船,博多就是火輪船船隊最重要的靠泊港和煤炭補給港,有了博多煤炭的支撐,火輪船跨海運輸就有了保障。

屆時,即便是從中原運輸數十萬兵馬登陸倭國都不成問題。

這一點,張魚不信倭國君臣想不到,故而其國內反對火輪船靠泊博多、反對在博多開采煤礦的貴族不在少數,權臣蘇我馬子花了好一番功夫,才說動倭王同意在博多大規模開礦。

但是,即便蘇我馬子搞不定,對方遲早也得同意在博多開采煤礦,倭國君臣心中再糾結,最后還是得乖乖就范。

為什么?

因為產自中原的各類物美價廉產品,倭國已經用上癮,斷不掉了。

倭國能拿來買中原產品的“硬通貨”,主要是白銀和硫磺,其開采量逐年提升,提升的速度卻有限,而倭國對于中原產品的需求量增加得很快。

那么,博多地區豐富的煤炭,就成了倭國朝廷可以依賴的第三種“硬通貨”,有了這種量大易開采的“硬通貨”,就能可勁從中原海商手中購買更多的奢侈品、日用品。

甚至還有各類鐵制品,包括鐵鍋、鐵甲、鐵制兵器。

要知道,對于倭國來說,向周國買鐵制品,遠比自己開礦、冶煉、鑄造劃算得多。

有煤炭就有購買力,這就是天子的陽謀,即便倭國君臣百般不愿,最后還不是得乖乖就范?


上一章  |  逆水行周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