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離開講武堂揚州司務處時,與紅鸞同乘李云天的那輛黑色四輪馬車上的紫鵑清晰地感覺到了坐在對面的紅鸞心境發生了截然不同的變化,先前愁眉緊鎖、心事重重的紅鸞現在嘴角竟然一直掛著淡淡的笑容,眼神萌動地望著車窗外,展現出了小女兒的嬌柔一面來。
紫鵑對此是感到萬分驚訝,她不清楚紅鸞今天這是怎么了,自從進入講武堂揚州司務處后好像就沒有正常過,變得有些神神叨叨,令她是一頭霧水。
很顯然,紫鵑不會詢問紅鸞發生了什么,因為以她與紅鸞之間的關系即便是她開了口紅鸞也不會告訴她實情的,她省得自討沒趣兒。
在紫鵑的通風報信下,陳光宗當天晚上就得知了李云天要去揚州游覽的消息,心中禁不住松了一口氣,看來兩淮鹽道的案子終于要落下帷幕了。
陳光宗對李云天十分忌憚,李云天不僅文武兼備、智勇雙全,更為重要的是有著與他背后那些勢力相抗衡的力量,即便是他老爹陳侍郎見到李云天也要禮讓三分。
因此,一旦李云天拿定主意要徹查兩淮鹽道,兩淮鹽道那些見不得人的東西十有**會被李云天給翻出來,屆時就算李云天因為這件事情受到重創,恐怕兩淮鹽道的官吏和鹽商總會的鹽商也會被連根拔起。
這種兩敗俱傷的事情絕對不是陳光宗所希望看見的事情,在他看來兩淮鹽道與講武堂井水不犯河水,以李云天這么精明的人應該不會做出那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蠢事。
不過李云天行事向來出人意料,當年江西九江府湖口縣白水鎮受到水匪頭子王三襲擾,一番燒殺搶掠后損失慎重,本來九江府當時的同知韓安玉想要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豈料李云天卻如實上報,并且主動攬下了罪責,給永樂皇帝上了請罪的奏章,堂堂的一個二甲進士竟然提出了投筆從戎,馬革裹尸,著實令外界大跌眼鏡。
后來,李云天兩送遺詔,又在平定漢王叛亂中立下首功,并且一力剿滅了氣勢洶洶的交趾叛軍,單單其中的一件事情就足以讓人刮目相看,李云天豈能不使得陳光宗忌憚?
陳光宗能得以執掌兩淮鹽道的私鹽買賣,自然有其獨到之處,否則豈會令鹽商總會的那些人以其馬首是瞻,他雖然自負,但與李云天相比還是認為自己稍遜一籌。
原因很簡單,兩淮鹽道的私鹽買賣如果交給李云天來打理的話肯定也會井井有條,而且還會比他打理得更好,因為李云天的商業才華令他嘆服,在他看來大明除了李云天外無人能創立足以與鹽商總會相抗衡的九州商會。
故而,從紫鵑那里得知了李云天要下杭州的消息后陳光宗并沒有真的安心,而是加派人手進行打探,以驗證李云天是否真的決定結束兩淮鹽道的案子。
雖然李云天那邊沒有什么特別的消息,謝恒和韓亮依舊有條不紊地查辦著趙文舉一案,但有一件事情引起了陳光宗的注意,那就是參加了李云天酒宴的陸德忠不再躲在家里,而是開始在揚州城里走動,參與九州商會的事務。
陸德忠的這一舉動令陳光宗心里又安穩了不少,在他看來如果不是李云天準備結案返京的話,行事謹慎的陸德忠肯定不會這個時候蹦出來。
兩天后的上午,一艘雙層大船駛離了揚州碼頭,沿著運河順流直下直奔杭州。
這艘船上并沒有懸掛任何表明身份旗子的大船看似普通,但甲板上立著的那些身材精壯的挎刀大漢卻表明其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大船上傳來了美妙的琴聲,引得沿途經過船只上的人紛紛探頭張望,然后相互間交頭接耳地議論一番,暗自猜測著船上人的背景。
二層船艙內,李云天一手拿著酒杯品著杯中的美酒,一手在桌面上打著拍子,饒有興致地望著在屋里翩翩起舞的紅鸞,紫鵑坐在一側含笑撫琴。
說起來,這次去杭州紫鵑最為開心,李云天的那輛四輪馬車就在大船的貨倉里,只要到了杭州她就能乘坐它回家炫耀一番。
李云天身為兩淮鹽道巡鹽正使,這次去杭州自然是打著查案的旗號,只不過行事低調,并沒有張揚。
“婷姐,李大哥不會被那兩個狐媚給迷上了吧,這一路上竟與她們在那里飲酒作樂,絲毫也不理正事。”大船一層的一間廂房里,女扮男裝、一身護衛裝扮的趙欣月抬頭望了一眼上層傳來樂曲的房間,嘟著嘴向坐在對面翻閱著一本書的雷婷抱怨道。
“相公已經查完了揚州的事情,也該去杭州輕松一下了,紅鸞姑娘和紫鵑姑娘才藝雙絕,有她們陪著相公咱們可省心不少。”雷婷自然也是護衛裝扮,聽趙欣月稱呼紅鸞和紫鵑狐媚,不由得抬頭望了她一眼,笑著說道。
“她們這種青樓女子就喜歡攀附富貴,一定會想方設法地討好李大哥,你就不怕李大哥被她們給迷住了?”趙欣月聞言柳眉望向一翹,望著雷婷說道。
“欣月妹妹,這種話以后可不能說了,要是讓你沈姐姐聽見了肯定要不高興了。”聽聞此言,雷婷不由得放下了書,微笑著提醒趙欣月,她口中的沈姐姐自然指的是憐香了,憐香就是青樓女子出身。
趙欣月也意識到她先前的話不妥,于是調皮地吐了吐舌頭,剛才一激動竟然忘了如此重要的事情,一不留神就給憐香給得罪了。
雷婷見狀笑了笑,她跟在李云天身邊這么久了,早已經學會了察言觀色,豈會不清楚趙欣月這小丫頭的心思,小丫頭以逃婚的名義從濟寧一路跟來揚州,一點也不顧忌與李云天男女授受不親,擺明了就是對李云天有意思,否則也不會如此緊張紅鸞和紫鵑。
只不過李云天好像拿趙欣月當妹妹一樣看待,絲毫也沒有別的心思,因此雷婷也不好說些什么,這種事情還是順其自然的好。
李云天要來杭州查案的消息已經被人提前快馬通傳了浙江布政使司,因此當雙層大船來到杭州碼頭時,一群衣著華貴的便裝男子已經等在那里,領頭是一個身形有些消瘦的中年人――浙江巡撫趙倫。
趙倫是兩榜進士出身,原為兵部郎中,兵部并入軍閣時調任軍閣,后來農部從戶部分出后又改任農部郎中,今年奉宣德帝御命掛戶部右侍郎銜巡撫浙江,屬于六部陣營的官員,與李云天私交不錯。
雖說趙倫被宣德帝派來巡撫浙江,但由于巡撫此時并非朝廷定制的官職,在杭州府并沒有辦公的衙門,因此行事時未免受到浙江三司和巡按御史的掣肘,其權威遠遠比不上李云天這個已經在交趾設立總督府的廣西、交趾總督。
而且,浙江三司的官吏對李云天也頗為敬畏,言語中充滿了恭敬。
如果不是浙江巡按御史去巡視地方事務,其必然也會前來迎接李云天,因為巡按浙江的御史是李云天在都察院的同僚、湖廣道監察御史魯忠。
在李云天看來這恐怕是魯忠最后一次巡按地方,魯忠現在可謂是都察院資歷最深厚的監察御史,按照慣例他也應該外放為官,至少也是南北直隸或者江南繁華富庶地區的一個知府,又或者進入地方布政使司衙門擔任左右參政這樣的高官。
由于李云天此次前來杭州十分低調,故而給李云天接風洗塵的酒宴設在了浙江布政使司衙門的后院,眾人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與在揚州時一樣,李云天住在了講武堂杭州司務處,第二天就在紅鸞和紫鵑的引領下饒有興致地逛起了西湖,至于查案一事交給了隨行來的幾個官吏,調查杭州城一些與趙文舉一案涉案嫌犯有過生意往來的商人。
由于李云天名聲在外,那些被喊去協助調查的商人無不戰戰兢兢,忙不迭地與趙文舉的案子劃清界限,生怕被牽扯進去。
揚州距離杭州不算太遠,而且有運河連通交通非常便利,趙文舉一案由鬧得這么大早已經傳到了杭州,那些商人知道趙文舉這次是必死無疑誰也不想沾惹上它。
一連幾天李云天都在西湖上泛舟游玩,興致顯得頗高,不僅聽了杭州的小曲,更是品嘗了當地的美食。
為了確保李云天的安全,浙江布政使司特意派了兩艘船尾隨保護,湖中的船只見狀紛紛閃避。
與此同時,揚州城,一棟普通的民宅內。
鹽商總會執事以上的齊聚一堂,三五成群地聚集在客廳里說著話,現在已經臨近九月,如果他們手里的私鹽再不往外發的話,十有**會誤了地方上交貨的時間,進而使得地方上出現鹽荒。
雖然鹽商們心中暗自著急,但由于沒有陳光宗的指令誰也不敢私自運鹽,以免撞到了李云天的槍口上。
“大公子到!”就在人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的時候,門外傳來了一個聲音,陳光宗在楊慕恩和魏德光等人的陪同下大步走了進來。
見此情形,屋子里的人呼啦一下就涌了過去,一個個神情關切地望著陳光宗,都想知道究竟要等到什么時候才能把今年的私鹽給運出去,由于形勢逼人他們再也等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