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宰大明第148章 意想不到(一更)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執宰大明 >>執宰大明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8章 意想不到(一更)

第148章 意想不到(一更)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6日  作者:小黑醉酒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小黑醉酒 | 執宰大明 
《》全文閱讀

作者:


李云天有些詫異地望著那名內侍,一時間沒有反應過來,如果他沒有猜錯的話永樂帝應該已經駕崩了才對,否則孟萬春豈會被擋在御帳之外?

“李御史,皇上傳你。”孟萬春見李云天有些失神,于是開口提醒他,心中暗自羨慕李云天有如此的恩寵,竟然能參與軍國大事。

李云天回過神來,沖著孟萬春訕笑了一聲,急匆匆地跟著那名內侍離開。

幾名內侍面無表情地守在御帳門口,見到李云天來了,伸手掀開了帳簾。

進入帳內后,李云天見三個人正圍聚在一起低聲商量著什么,他認識這三人,皇上身邊的貼身內侍馬云、文淵閣大學士楊榮和文淵閣大學士金幼孜。

床榻上,永樂帝安靜地躺在了那里,猶如睡著了一般,由于隔著幔帳,所以看不清他的樣子。

“皇上!”李云天見狀心中頓時涌起一股復雜的情感,雙膝一屈跪在了地上,以頭觸地,給永樂帝行大禮,誰能想到僅僅一夜之隔永樂帝竟然駕崩,這段時間來他跟永樂帝相處得非常開心。

楊榮三人頗為驚訝地望著李云天,誰也沒有想到李云天竟然會猜出永樂帝駕崩,今天早上馬云前來伺候的時候才發現永樂帝已經在睡夢中大行。

這個時候,馬云做出了一個重要的決定,那就是通知楊榮和金幼孜來商議永樂帝的后事,瞞住了其他人。

“李御史,你可知道為何你會來此地?”楊榮沉吟了一下,神情嚴肅地望著李云天,李云天一眼看出永樂帝駕崩,很顯然是個非常聰明的人。

“請大人明示。”李云天抬起頭,眼眶通紅,雙目含悲地問道。

“皇上大行之前留有諭旨,如有不測,命你回京向太子傳遺詔。”楊榮沒有回答他,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馬云,馬云不動聲色地說道。

“臣一定不負皇上諭命,即使赴湯蹈火,也會把旨意送到太子手中。”李云天再度給永樂帝磕了一個頭,神情堅毅地說道。

“李御史,此事事關重大,萬萬不可泄露出去。”金幼孜有些不放心,沉聲囑咐李云天。

他和楊榮都不太明白,永樂帝為何要選李云天回京傳詔,雖然李云天是進士出身沒錯,但他是忠勇侯的女婿,而忠勇侯可是不折不扣的靖難勛貴,萬一他有了異心那么后果不堪設想。

“金大人放心,下官知道這件事情的輕重,絕對不會向外透露半句。”李云天知道金幼孜信不過自己,沖著他一拱手,沉聲說道。

“李御史,老夫離京之前曾經問過士奇,他說你老成持重,可堪大任,這次的事情就托付給你了。”楊榮一躬身,鄭重其事地向李云天拱了一下手,他口中的士奇自然就是楊士奇。

說實話,由于永樂帝駕崩得太過突然,楊榮手邊并沒有合適的回京傳詔的人選,天知道漢王和趙王在北征大軍里安插了多少耳目眼線,一旦行差踏錯的話廄將掀起一場腥風血雨。

尤為重要的是,從榆木川到廄,要經過山西和河北兩地,山西都司有9衛、9個千戶所,河北都司有23衛、8個千戶所,這兩地都司都歸后軍都督府統轄,而后軍都督府的左右都督素來與漢王來往密切。

現在是非常時期,誰都知道永樂帝身體不好,漢王和趙王肯定都盯著北征大軍的一舉一動。

因此,傳詔之人路上肯定會受到沿途衛所的嚴格盤查,因此不僅要對永樂帝忠誠,而且還要智勇雙全。

不成想,這個棘手的問題已經被永樂帝給解決了,已然在大行之前就對此事做了安排,給馬云留下了諭旨,選中李云天回廄給太子傳遺詔,讓太子登基。

在把李云天喊來之前,楊榮、馬云和金幼孜已經對李云天回京傳詔一事進行了商討,馬云肯定是遵從永樂帝的諭旨,金幼孜持否定的態度,認為李云天與忠勇侯的關系太過親近。

最后是楊榮拍板,決定信任李云天,因為永樂帝很顯然已經考慮過李云天的身份,既然永樂帝選擇了李云天,那么作為臣下的理應遵從永樂帝的諭旨行事。

況且,李云天久居地方,來廄不過寥寥兩三月而已,跟廄的各方勢力都沒有糾葛,再加上官位低微在北征大軍里不引人注意,故而可謂是最佳的報信人選。

永樂帝自然不可能預料到自己駕崩的日子,所謂的給太子傳遺詔,就是把永樂帝駕崩的消息以圣旨的方式告訴太子,讓太子登基,承襲大統。

當然了,這個圣旨不可能在永樂帝駕崩前就寫好的,那樣的話可就犯了忌諱。

因此,給太子的這道遺詔由楊榮執筆,楊榮是文淵閣大學士,又是內閣首輔,這么重要的事情非他莫屬。

圣旨寫好后,馬云加蓋了永樂帝的御寶,如此一來就有了法律效力,太子可以以此登基。

“楊大人,能否把卷軸去掉。”等蓋完御寶,李云天不動聲色地向楊榮說道。

“為何?”楊榮聞言有些不解地望向了他。

“大人,此去路途顛簸,為了穩妥起見下官想把它縫在衣服里。”李云天向楊榮一拱手,委婉地說道。

“此舉甚好。”楊榮點了點頭,雙目閃過一絲欣賞的神色,看來永樂帝果然沒有選錯人,李云天心思縝密,行事穩重。

就在這時,一名守在外面的內侍步走了進來,湊在馬云的耳旁低聲說了幾句,馬云的眉頭頓時微微一蹙。

“怎么回事?”金幼孜感覺有有事發生,沉聲問道。

“英國公剛才想見皇上,被雜家的手下擋了回去。”馬云皺著眉頭說道。

“從今天起,以皇上身體不適為由禁止任何人見皇上。”楊榮的臉色變得嚴肅,沉吟了一下,迅速做出了決定,面無表情地向馬云說道,“一日三餐照舊。”

“大學士放心,雜家明白。”馬云點了點頭,按照慣例,如果君王在外駕崩,那么為了廄的穩定,一概秘不發喪。

李云天已經聽出來了,楊榮和金幼孜、馬云是在防備著英國公張輔。

按理說張輔才是此次北征中跟永樂帝關系最近的人,就在昨天晚上永樂帝還把張輔招入御帳中寒暄。

不過,張輔的身份非常特殊,不僅他是靖難的功勛,后來因為征安南有功而榮封英國公,他爹張玉更是在靖難中為救永樂帝力戰而死,追封為榮國公,賜謚忠顯,故而深得永樂帝信賴,也因此與漢王關系密切。

所以現在楊榮和金幼孜、馬云對張輔不得不防,要是張輔知道永樂帝駕崩,進而把消息傳給漢王,那么后果不堪設想,恐怕不等北征大軍回京,廄里就已經血流成河。

無論是李云天還是楊榮,都清楚隱瞞永樂帝駕崩的事情只是權宜之計,北征大軍里不知道有多少人盯著永樂帝,一旦永樂帝忽然之間不見眾臣,那么大家肯定能預感到永樂帝出了不測,能伴駕出征的人又有幾個會是傻子?

因此秘不發喪只能拖延幾天,永樂帝駕崩的事情遲早會被人發現,這就需要李云天要趕在消息傳到漢王和趙王耳中之前回到廄,把圣旨給太子,讓太子登基。

相對太子,漢王的消息渠道更為靈通,山西都司和河北都司都養有專門傳遞消息的信鴿,只要李云天所攜帶的永樂帝駕崩的圣旨不到,那么太子就不能登基,而漢王則能從容地在廄發動一場政變,取太子而代之。

故而,除了李云天去廄送圣旨之外,另外還要想辦法穩住漢王或者趙王,使得兩人不致于在得知永樂帝駕崩的消息后對太子下手。

“兩位大人,臣覺得可以效漢之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楊榮和金幼孜商量了半天也沒有想出一條切實可行的應對之策,在一旁旁聽了良久的李云天聞言,不由得開口插了一句。

“何為明修棧道,暗渡陳倉?”金幼孜覺得有些意外,轉身看向了李云天。

“下官先行一步,兩位大人屆時可以再派人回京給太子傳詔。”李云天沖著楊榮和金幼孜一躬身,沉聲說道。

“一明一暗,虛虛實實。”楊榮聞言頓時微微頷首,望向李云天的目光中充滿了欣賞。

永樂帝駕崩的消息遲早瞞不住,不如過幾天就向隨行的大臣們挑明此事,然后派人大張旗鼓地回京傳旨。

如此一來的話,廄里那些人的目光肯定就會集中在了第二波傳旨的人身上,因為第二波傳詔的人肯定帶著永樂帝駕崩的圣旨,然后太子就能以此為依據登位。

但是換句話來說,第二波傳旨的人也可以給廄帶去一份讓漢王或者趙王登基的詔書,太子畢竟只是儲君而已,還不是真正的帝王,永樂帝如果最后一刻想要廢了太子,那么太子也只能乖乖地被廢。

廄里的親軍都護府有二十二個親衛,這些人雖然戰斗力不如京衛,但是卻忠于皇家,漢王和趙王很難拉攏他們,因此只能依靠駐扎在廄內外的那些京衛。

而在這種關鍵時刻,誰也無法保證廄的那些勛貴們會做何種選擇,一些與漢王關系密切的勛貴肯定會追隨漢王,等漢王登基后他們可就是從龍的功臣,日后肯定會受到更多的優待。

不過,廄里還有一些勛貴私下里與趙王有染,想要推舉趙王一承大統,再加上那些忠于永樂帝的勛貴態度不明朗。

屆時廄的局勢完全就是一團亂麻,真要是打起了的話,鹿死誰手還很難說。

可要是第二波進京的人帶去的是讓漢王或者趙王繼位的詔書,那么事情就會簡單很多,漢王或者趙王就站在了正統大義的地位,登基也就顯得名正言順,誰要是反對就是造反。

李云天之所以想出了這么一招,正是針對廄里波譎云詭的復雜形勢,現在太子和漢王在廄的實力不相上下,在加上一旁虎視眈眈的趙王,真要是打起來的話誰也沒有必勝的把握。

故而,永樂帝駕崩后送到廄的詔書,勢必成為三方勢力爭奪的焦點,而他也就能趁亂潛進廄,把遺詔交給太子,助太子登基。一




上一章  |  執宰大明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