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饗)(cun)(小)(說)(網)免費提供閱讀凡是站在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給剝削階級服務,為剝削階級的出力的,就是我們的敵人!凡是站在被剝削階級的立場上,為勞苦大眾服務,為勞苦大眾出力的,就是我們的朋友!”
人們常說:“人過一萬,沒邊沒沿。”但是對于王書輝來說,一千多人的隊伍整整齊齊的站在他面前,他還是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畢竟對于任何一個現代人,這就是個縣級中學課間操的情況罷了。
因為已經在復興鎮和軍營里接受過廣播(農村大喇叭式廣播)的熏陶了。所以,大家對于王書輝能夠用一個奇特的大喇叭向大家講話這件事情,沒有什么特殊的感覺。倒是王書輝所說的內容,大家都在仔細的琢磨著。
就在王書輝在李家店(現代時空里的李家大屋)對大家進行思想動員的時候,距離他的位置并不是很遠的枝江縣城外,來自劉家廟村的劉斧頭,正在低著頭,努力的邁著雙腿向縣城行進。
劉斧頭現在的心中是充滿了悔恨的。他不停的埋怨自己,為什么沒有早一點背著自己的老母親到縣城來。要是早點出來,自己的母親應該肯能不會餓死。當然,他也這么想也沒有很足的底氣。
劉斧頭是劉家廟村的人。早在他祖父那一輩開始,劉家就失去了大部分的土地,開始以當木匠為生。劉斧頭的父親在他十六歲那年去世,之后劉斧頭就把自家的土地全部留給自己的弟弟,自己一個人到南海鎮上去謀生活。這一去,就是十年的功夫。
劉斧頭在南海鎮上的生活并不輕松。在古代,窮人家是消費不起家具的,而大戶人家往往都有自己的木匠。所以,在古代當一個手藝人,往往過得都是一種饑寒交迫半饑半飽的生活。比如劉斧頭吧,一般情況下,只有誰家要蓋房子了,誰家要修院子了之類的事情時候,木匠劉斧頭才有機會接活兒。但是,他干的一般都是那種半力工半技術工的工作。
作為一個年輕人,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一般來說都是要講一講面子比較好強的。身為家中長子的劉斧頭,當年就是因為不滿自己的母親偏向自己的弟弟,才把家業全留給了弟弟,自己跑出來拼搏的。所以,在還沒有取得什么成就的情況下,劉斧頭一直咬牙挺著,死活也不想回家去。
身為一個基本脫離了農業生產活動的手工業者。劉斧頭對于旱災的反應是比較遲鈍的。直到鎮子里的糧價越來也高,全鎮三分之一的居民開始不見蹤影的時候。劉斧頭才認識到,今年出現了不得了的大饑荒了。
等到他慌慌張張的跑回劉家廟村的時候,家里只剩下他弟弟一個人了。他的老母和弟妹已經先后餓死,他弟弟也只剩下一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