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609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9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第609章 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用戶名:密碼:記住

/秀才會武術/

c_t;廣袤的草原上,烏桓并非唯一的主人。(’)訪問:。[就上]

鮮卑、匈奴、羌人亦是難纏的角‘色’。

在幽州、并州,相對于日薄西山的匈奴,聚居西涼的羌人,烏桓與鮮卑是勢力最大的兩個族群。

烏桓部,自打蹋頓掌權以來,與鮮卑人的關系一直和多戰少。

并非蹋頓吃齋念佛,發了善心,而是因為鮮卑也很強大。

烏桓有雄心勃勃的蹋頓,鮮卑也有柯比能。

真正的歷史上,便是柯比能第二次統一了鮮卑,如此人物,自然不可小覷。

此時距離檀石槐第一次統一鮮卑已經過去了幾百年,強大的鮮卑分成三個部分,一是步度根集團,擁眾數萬,據有云中、雁‘門’一帶,二是軻比能集團,分布于代郡、上谷等地,三是原來聯盟“東部大人”所領屬的若干小集團,散布于遼西、右北平和漁陽塞外。其中軻比能集團勢力最強,影響大。

說起來,夫‘蒙’青冉所在的夫‘蒙’部便屬于東部聯盟reads;。

蹋頓掌權以來,一直侵占東北鮮卑的草地,甚至多有討伐,只是畏懼柯比能的聲勢,所以才不敢大開殺戒。

數百年前,夫‘蒙’部曾經強大過,可是,近年來早已經日薄西山,就連蹋頓都敵不過。

面對蹋頓的滋擾,夫‘蒙’部曾經向柯比能求援,然而,柯比能卻不置可否,并未明確派出援軍。

對于東部聯盟而言,夫‘蒙’部是曾經聯盟的核心,如今雖然自身難保,可是,在鮮卑人中依舊有不小的地位。

蹋頓侵擾夫‘蒙’部,柯比能樂見其成。

夫‘蒙’部的存在已經影響到柯比能的統一大業,蹋頓若是能夠將其消滅,對于柯比能而言甚至是一件好事。

柯比能甚至打好了算盤,只要夫‘蒙’部徹底消失,他便點齊兵馬,以復仇為名征討蹋頓!

到時候,既除去了對手,又牟取了人心,可謂一舉兩得。

鮮卑的內部矛盾,蹋頓早有耳聞,若非如此,他也不會一心征討夫‘蒙’部。

蹋頓所在的部落與夫‘蒙’部相距不遠,只有消滅夫‘蒙’部,蹋頓才能進一步強大。

近來,夫‘蒙’部得了青州的援助,實力大增,可是,烏桓卻不以為意,依舊咄咄‘逼’人。

若不是‘精’銳騎軍盡數南下,說不定烏桓人早已經滅了夫‘蒙’部。

建安元年冬,青、徐兩州刺史李賢上奏朝廷:烏桓不服教化,屢次叩邊,幽州、并州、冀州深受其害,青州軍不忍生靈涂炭,愿與酋虜決一雌雄。

奏書自然得到許可。

如今的劉協學乖了很多,他知道,在這種大事上,萬萬不可有半分拖延之意,否則的話,李賢一定會施展血腥的報復。

劉協忘不掉,月旬之前,自己仰仗的三千親衛一夜之間遁逃了五百人。

說是遁逃,可是,逃卒的尸首很快便被發現了。

毫無疑問,能夠將五百兵馬如此不動聲‘色’地干掉,這樣的人物,唯有李賢一人。

經此一役,李賢但有所求,劉協無敢不從。[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

詔書下達之后,青、徐青壯踴躍應募,李賢不費吹灰之力便募集一軍,增援冀州。

實際上,李賢與烏桓人的戰爭其實早已經開始了,只不過,一直以來李賢都沒有大義的名分。

如今奉旨征討,終于算是名正言順。

消息傳到兗州,曹‘操’很是意外,“征討烏桓?李賢的葫蘆里賣著什么‘藥’?”

郭嘉凝眉不展:“我聽說,李賢在冀州廣建軍堡,耗費極大,不過,此舉對付烏桓騎軍很是有效,下詔討賊?興許是李賢有了克敵制勝的手段”。

曹‘操’深以為然,李賢總是有些聞所未聞的手段,如今搞出這么大的動靜,定是有了必勝的把握。

想到軍中推廣的馬蹄鐵,曹‘操’對李賢的懼意深了。

原本壽命極短的戰馬,釘制馬蹄鐵之后,使用時間大為增加。

這等利器竟然出自李賢軍中,可以想象,李賢手中到底有多少殺手锏!

建安二年‘春’,太史慈親率大軍準備由濱海道進攻蹋頓的統治中心,柳城。

此時,涿郡已入太史慈之手,一萬騎軍、兩萬步卒整裝待發。

三萬兵馬看上去不多,卻都是武裝到牙齒的‘精’銳老卒。

野戰對敵,他們足以硬撼同等數量的騎軍,這就是李賢的底氣。

誰曾想,就在大軍啟程之際,一場大雨不期而至,濱海道無法通行。

這可如何是好?

無奈之下,太史慈只得求助于“地理通”田疇。

田疇諫言道:“尚有微徑可從”。

這條“微徑”就是從今天的河北喜峰口到冷口一線,古時也稱“盧龍塞”的‘交’通要道。

太史慈大喜過望,他使人在濱海道上豎碑刻字,佯稱因道路不通大軍已退。

消息傳到蹋頓耳中,這位烏桓首領信以為真,逐漸放松了警惕。

其實,這只是太史慈施出的一計。

實際上,趙云早已經統領騎軍從“盧龍塞”火速出關,一路急行軍直到白狼山附近。

白狼山距離烏桓柳城尚不足二百里,剛剛得知消息倉促趕來的烏桓軍,正與青州軍在此處狹路相逢。

青州軍以太史慈、趙云為代表,可謂猛將如云,而他們麾下,四千青州‘精’騎與六千各族騎軍組成的‘精’銳廝殺經驗豐富。

烏桓人數量極多,單兵作戰能力強,但他們缺乏戰略與戰術配合。

長途跋涉,青州騎軍與烏桓騎兵體力消耗極大。

不過,太史慈明白,必須早做決斷,否則的話,一旦烏桓來援,青州必敗。

破釜沉舟之下,太史慈與趙云身先士卒,猛攻敵陣。

萬人敵,沖鋒陷陣,不可阻擋。

哪怕烏桓騎將豁出了‘性’命,卻不能阻住趙云、太史慈分毫!

沖,沖沖!

烏桓騎軍的陣形不復存在,俱被沖散。

青州軍見狀,急忙發起猛攻。

數萬名兵馬廝殺作一團,關鍵時刻,青州步卒及時趕到。

戰場局勢由此一變,腥風血雨之中,青州軍越戰越勇,而烏桓人逐漸敗下陣來。

單于蹋頓當場被俘,為除后患,太史慈將其斬首。

蹋頓敗亡,烏桓人再無戰心。

太史慈趁‘亂’斬殺數名烏桓大將,余者四散潰逃。

經此一役,烏桓‘精’銳不復存在。

太史慈并未見好就收,而是長驅直入,直搗黃龍,占據烏桓重鎮柳城。

與此同時,征討各部的方略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幽州,涿郡以北四百里外,此處正是一處烏桓人的聚落。

這是一個寧靜的早晨,生機勃勃的陽光從地平線上騰空而起。

牛羊在木柵欄中哞哞地叫著,早起的孩子哼著歌兒,擠著馬‘奶’。

部落中強壯的漢子吃了幾塊‘肉’餅之后便驅趕著牛羊離開了家。

忽而,一陣急促地犬吠聲響起。

留守在部落中的‘婦’孺們遲疑地翹首相望,難道早起的牛羊又遇到了豺狼,要不然忠心的獵犬怎么會發出如此兇狠的叫聲?

“快,烏桓部的鄉親們,趕緊離開這里,漢人來了!”

一名部落中的好漢縱馬狂奔,他大呼小叫著,試圖讓同族的部眾離開,然而,上一次漢人來襲還是幾十年前的事情,多數部眾根本不相信這個漢子,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一個玩笑。

公孫瓚已經死了,袁氏對待烏桓很是友善,拉攏還來不及,怎么可能滋擾?

直到那漢子找到族長,由族長宣布舉族遷徙的消息之后,烏桓部落的部眾們還是有些將信將疑reads;。

溫順的漢人像牛羊一般,十多年來,他們的軍馬從未踏上這片茫茫無際的草原。

去歲,部落中的勇士在蹋頓的躥啜下加入了南下滋擾的行列,那一次,勇士們所獲頗豐。

據說,漢人們忙著占據遼東的土地,無暇顧及這里。

怎么一年不到,懦弱的漢人就敢出關了?

由于兀楊部落與蹋頓走的很近,之前更是與蹋頓部勾結強占了鮮卑人的草場,因而,青州軍將其作為報復的目標。

此番,聽聞漢軍列陣而來,兀楊的頭人當即明白了,漢人這是來報復了!他們擊敗了蹋頓的鐵騎,乘勝追擊而來。

雖說,開‘春’的時候兀楊并沒有派出軍馬跟隨蹋頓出征,可之前,兀楊部落畢竟做過蹋頓的幫兇,漢人找上‘門’來,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匆忙間,兀楊的頭領甚至連聚集兵馬與漢人決一雌雄的勇氣都沒有,在他想來,能夠打敗蹋頓的兵馬一定不是等閑之輩,況且,若是漢人勢弱,又怎么敢追殺出關外,追到這里來?

漢人定是有恃無恐!

兀楊的頭領不打算拿族人的‘性’命來冒險,反正漢人補給困難,他們早晚要回到城池,回到關內去,那時候,失去的草原依舊可以奪回來。

但是,倘若兀楊部落的與漢人廝殺,折損過多,那最后獲利的就可能是其它的部落了。

相對于漢人,兀楊的頭領覺得其他部落更加危險。

于是乎,在漢人的軍馬抵達之前,兀楊闔族上下五百戶人家便離開了。

攜老帶幼,又有眾多的牛羊做累贅,因而兀楊部落行進的十分緩慢。

據說,漢人的騎軍稀少,僅僅是些步卒。

對付步卒,兀楊的頭領更有心得,只要避其鋒芒就可以了,反正漢人無馬,追不上來reads;!

就這么北上行進了五十里路,一道蜿蜒盤旋的河流擋住了去路。

族人們累的緊了,余里耶覺得休整一下也無所謂,反正漢人還在幾十里開外。

原本行進當中,‘婦’孺老幼們還能挨受得住,此番,一經休整,眾人當即覺得疲倦涌上心頭。

有的人在嘆息那片來之不易的草場,有的人在懊惱什么物品拉在了家中……

忽而,一陣黑壓壓的箭矢騰空而來。

“敵襲!”

凄厲的叫聲響徹云霄。

余里耶驚回首,只見大隊大隊鮮卑人打扮的騎軍正渡水而來。

“怎么回事,鮮卑人怎么會跟漢人一道殺了過來,這是巧合嗎?”

“我是余里耶,不知道是哪位將軍在此?我們兀楊部落一向與鮮卑‘交’好,此番莫不是有了什么誤會?”

余里耶一開始還中氣十足,可慢慢地,當他看到鮮卑人身后飄揚的那面漢字大旗之后他完全驚訝了。

這他娘的什么情況?

鮮卑人怎么打起了漢人的旗幟?

“別他娘的廢話了,想活命的話,就讓你們部落的男丁們盡出出列,若是想作死,只管反抗,某家的大刀可是饑渴難耐的很”

說話的正是田楷,他領著一百名鮮卑騎兵堵住了兀楊部落的北上之路。

至于其他的鮮卑騎兵,全都是青州軍假扮的。

余里耶想破腦袋也不會想到,在他眼前的一千名鮮卑鐵騎完全是外強中干,他們當中的絕大多數人甚至剛剛學會起馬。

鮮卑人能征善戰,一千名騎軍,絕對是一股強大的力量reads;。

別的不說,只是五百騎軍就可以將兀楊部落屠個干凈了,即便部落的勇士們竭力反抗,也逃脫不了這個下場。

后有追兵,前有堵截。

怪不得漢人追的不緊不慢,原來他們早有準備。

雖說余里耶不明白為什么鮮卑人會跟漢人搞到一處,可眼下的形勢再明白不過。

投降,亦或者死。

余里耶不想死,他麾下的部眾們更不想死。

當整整三百六十名成年丁口被拘禁做一處的時候,余里耶知道,他必須征求漢人統領的原諒,這樣的話,他們的部落才有生存的希望。

三個時辰之后,兀楊部落在一千名青州軍卒的看押下進入了柳城。

擊殺蹋頓之后,太史慈將柳城據為己有,軍令、政令皆由此發出。

余里耶見到了太史慈,這位漢人中的赫赫有名的大將。

甫一見面,太史慈便開‘門’見山:“兀楊部落的生死存亡都在你的一念之間,我只問你,愿意歸降嗎?”

余里耶大聲叫道:“愿意歸降。”

太史慈微微輕笑:“既然愿意歸降,那你們部落的勇士們便要為大漢征戰,在此之前,你們的‘婦’孺們需要在我的視線之內,這么說,你明白嗎?”

余里耶臉‘色’大變,這就是拿整個部落的前途來威脅他呀。

除非余里耶打算放棄全部的妻‘女’,不然他只有為大漢賣力了。

許是看到了余里耶臉上的不忿之意,太史慈又解釋道:“使君有言在先,只要兀楊部落為我大漢征戰十年,十年之后,他便還你們自由”。

熱門小說推薦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