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608章 軍堡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08章 軍堡

第608章 軍堡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c_t;雙方各取所需,于是,在冀州,鮮卑部夫‘蒙’青冉與青州都尉太史慈的第一次正式會面圓滿結束了。[想看的書幾乎都有啊,比一般的站要穩定很多更新還快,全文字的沒有廣告。]。更多最新章節訪問:ww。

太史慈答應耶律青冉,會為其提供足量的米粟鹽粒,與此同時,為了確保第一次‘交’易成功達成,青州軍會派出兩千步卒護送這些財貨北上,直到夫‘蒙’部成功接收了這些貨物。

夫‘蒙’青冉也許諾,接收貨物之后,鮮卑夫‘蒙’部會為東萊軍籌備軍馬,以物易物,偵查敵情,必要時候甚至可以趕赴前線。

箭矢六千支、弓箭六百張、盾牌三百副、大刀兩百柄,這是軍械清單。

米粟一千斤、食鹽八百斤,這是生活物資清單。

由于時間倉促,夫‘蒙’部很是需要這批軍械財貨,于是,當太史慈把物資準備妥當之后,翌日一早夫‘蒙’青冉就出發了。

送走了夫‘蒙’青冉,冀州重新恢復了原來的軌跡。

不過,兩千步卒護送的軍械已經成為一個甘醇的‘誘’餌,不停地散發著香味。

自從那一次與烏桓人硬碰硬地對拼了一次,太史慈便意識到了騎軍的好處。

后來,趁著烏桓人麻痹大意,趙云率領青州軍夜襲大營,取得斬首八百,俘虜兩千的戰果。

蹋頓勃然大怒,意圖圍殲趙云,趙云卻避而不戰。

青州騎軍是太史慈麾下唯一一支機動力量,一旦損失慘重,青州軍在與烏桓人的對抗中便完全喪失了主動,這可不是太史慈想要的。

為了對付來去如風的烏桓騎軍,太史慈‘抽’調苦力,正在興建軍堡reads;。

步騎結合,步軍以軍堡為依托,騎軍圍繞軍堡活動偵查,兩者緊密配合,最大程度上壓縮了烏桓人的活動空間。

新的軍堡選址已經確定了,俘虜的烏桓騎卒成了最佳的苦力人選,在兩千名鄉民營青壯的監視下,烏桓人逐漸停止了逃竄的意圖。

之前,曾經有烏桓人試圖逃竄出去,然而,他們沒有一個人成功,失敗者都被砍下了頭顱,高高地懸掛到了木桿之上。

漸漸地,烏桓人也發現了,只要他們按時完成進度,漢人便不會多加責罵,而食物更是不曾短缺過。

這一來二去的,竟然有不少烏桓人萌生了不愿離開的意向。

要知道,烏桓人以游牧為生,一旦遇到寒凍災害,牲畜大量死亡,以家畜為身家‘性’命的烏桓人便損失慘重。

對烏桓人當中的貧者來說,****有飯吃已經是難得的好日子了。

至于出賣些力氣,只要能夠換些米粟果腹,又算得了什么?

青州、徐州,李賢創建的戰爭機器全面開動起來。

有了足量的鐵器補給,匠工營全力開工,箭矢、刀具、長槍,各式的冷兵器源源不斷地從作坊生產出來。

大片大片的土地開墾出來之后,一座座水車沿河而建,灌溉出了大片大片的良田。

冀州境內有多條河流,土地也很是‘肥’沃,之前,只是為了躲避戰‘亂’,所以百姓才四散而逃,現如今,太史慈憑借一座座軍堡將戰線一直往北推進,留在軍堡、縣城內的鄉民百姓們當即壯了膽‘色’,他們開墾荒地、畜牧養殖。

以軍堡為中心,方圓數十里的地方開墾出了連片的田地,到處都是欣欣向榮的景象。

省工省力的曲轅犁完全派上了用場。

太史慈采取的是類似于軍屯的方式,他將鄉民十戶編為一甲,五十甲編為一里,五十里編為一鄉,每一級設一頭領reads;。

開墾出來的田地按照人頭發放,完全免去了繁重的人頭稅。

這些日子,太史慈一直在苦思冥想,他在考慮究竟該如何擴充實力。

袁氏兄弟尚在茍延殘喘,冀州人心未附,即便太史慈有心征召本地鄉民入伍,只怕也車水杯薪,難以足數。

在這種情況下,太史慈只剩下了一個選擇,從少數民族當中征召騎卒。

李使君說的很清楚,以夷制夷!

不管是烏桓還是鮮卑,匈奴還是氐氏,只有能為我所用,那便大膽一用!

近年來,趙云麾下的外族騎軍大出風頭,立下了赫赫戰功,現在,太史慈決意借鑒一番,建立一支外族騎軍。

當然,俘虜的那些冀州軍、烏桓人太史慈也不想放過了,能夠廢物利用的話,何樂而不為?

這種事情一回生二回熟,有了第一次,很快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去掉了心理負擔,烏桓人會發現,原來做叛徒也并不是件困難的事情。

有了這打算,太史慈很快就動手著以實施,他讓陳宮動用錦衣營的力量,先期挑選出五十人的小隊作為試選。

如同日本人引‘誘’漢‘奸’那樣,太史慈會逐步提升這五十人的待遇,然而慢慢讓他們加入到巡護商隊、驅逐馬匪的戰事中去。

眾人患寡而不患均,區別對待之后,烏桓人自然會為自己鳴不平,那時候,太史慈便會采取分而化之的手段,根據烏桓人的反應采取相應的措施。

那些叫囂的最厲害的,多半是**十足,不容易滿足的家伙,只要給予足夠的好處,讓這些人改換‘門’庭是最簡單不過的事情;至于那些閉口不言,靜觀事變的家伙,要么是真的膽小鬼,要么便‘精’明過人有自己的算盤,當然,還有一部分忠于蹋頓的死硬分子存在。

太史慈相信,只要讓這些俘虜嘗試到跟隨青州軍的好處,那么,日后讓他們為大漢賣命,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冀州,中山國。

管寧沿著碎石鋪墊的大道,緩步前行,兩側俱是翻出來的田地。

已然到了冬季,將土地深挖翻種,可以凍死泥土中的害蟲,確保明年有個好收成。

由于是統一開墾、統一規劃,所以田地顯得很是齊整,。

在每塊田地的地頭都建有一道深深的溝渠,這是防旱保濕的水渠。

水渠的盡頭建有一輛高大的水車,水流沖刷著輪葉,發出“嘩嘩”的聲響,此時田地不需要太多水分,所以水車的閥‘門’并沒有開到最大。

每隔百丈之地,都會有一座高高的木臺,這是警戒望的崗哨。

一旦發現敵情,木臺會第一時間示警。

在木臺之旁,建有深井,青石、方磚堆砌的井壁之上有一座四角有棱的井亭,這是遮蔽風雨,保持井水清潔的必要措施。

后世里電視里經常出現的轆轱纏繞著粗粗的麻繩,可以節省提水的力氣。

管寧走上前去,親手打了桶水,井水清澈照人,嘗了口,極為甘甜,當下很是滿意。

無論在什么時候,水源都是確保田地豐腴、人丁興旺的不二物品。

在李賢的刻意要求下,太史慈負責青州軍事,而管寧、國淵督造農耕事宜。

耕戰是確保戰斗力的不二法寶。

現在來看,效果卻是極為顯著的。

以黃河為主干,密密麻麻的水渠像樹木的枝葉一般伸展開來。

初步的田地灌溉體系已經成型,放眼四望,到處都是密密麻麻的田壟。

忙碌的人群在各自甲長的統籌引導下秩序井然,間或有三兩個孩童在地頭耍鬧。

可以想象,只要擊潰烏桓人,來年一定是一個豐收年reads;。

在離鄉堡不過三里遠的地方,一群工匠正忙著建立祠堂。

祠堂后頭是一塊石碑,碑上篆刻著陣亡軍士的生平事跡。

死于此地的軍卒尸首遵從遺愿,要么運回青州,要么葬在此地。

先有墓志銘,后有供人祭拜的祠堂,這可是士紳權貴才有的待遇,然而在這李賢麾下,只要用心殺敵,等閑軍士便可以享受到了。

誰人不想名垂千古,流芳百世?

普通的軍漢雖然沒有太多家國的念頭,然而李賢這般敬重死者的作為無疑極大地收買了人心。

活著,有前所未見的俸祿待遇,若是奮勇殺敵,甚至還可以娶妻生子,死了,有碑有墓,跟著這樣的使君作戰,誰人不效死?

從高句麗、東瀛各地搜刮來的夷‘女’多數都分配給了軍漢,雖說言語不通,但這些夷人婆娘吃苦耐勞,倒是農作的上佳人選,而且,‘床’榻之間更是任君采擷。

冀州已經是囊中之物,憑借軍堡之策,太史慈穩占穩打,蹋頓雖然多次滋擾、挑釁,可是,卻極少占到上風。

天氣已然轉寒,騎軍的機動‘性’已經受到了極大影響。

寒冷的冬季是坐騎的殺手,缺乏耐寒的草料,用不了多久,烏桓人麾下的坐騎便會出現折損。

烏桓人中,不少頭領已經萌生了退意。

這一日,蹋頓召集眾人議事。

一眾頭領爭相表態。

“頭領,昨日我麾下又凍死了五匹馬,一個部眾,再這樣下去可步是辦法呀,漢人有軍堡擋風遮雨,我們可沒有”

“我手下坐騎也出現了傷亡,頭領,咱們退軍吧,等到明年開‘春’再來!”

“漢人有句話說的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咱們已經搶了這么多,何必滯留下來,與漢人硬碰硬?”

“我們烏桓人的家只能在草原上,難道頭領打算占據冀州不成?”

蹋頓瞇縫著雙眼,等到麾下發完了牢‘騷’,他才環顧四周,道:“說完了沒有?如果說完了,聽我說幾句reads;!”

眾人不敢多言。

“中原有數之不盡的金銀珠寶,布匹‘女’人,我之所以留在冀州,也是為明年做打算”,蹋頓緩了片刻,嘴里道:“你們都知道,袁紹已經完了,他的兩個兒子很不爭氣,面對太史慈的大軍,他們沒有一絲還手之力,如果我們堅守不退,太史慈便不敢輕舉妄動,而他們兄弟也可以茍延殘喘,可是,一旦我們北歸,袁氏兄弟絕對撐不過這個冬季!”

有頭領不以為然,“那又怎樣?漢人的廝殺與我們烏桓人又什么干系?”

蹋頓啐了一口,道:“蠢貨,如果沒有袁氏兄弟做擋箭牌,青州軍盡數北上,哪有我們烏桓人的活路?”

接連幾次對戰,烏桓人已經認識到了青州軍的過人之處。

太史慈麾下,俱是‘精’兵強將,即便是最狂妄的烏桓人也不敢小覷青州軍。

烏桓人中,魯莽之輩已經死了,剩下來的都是有些頭腦的家伙。

此時,聽得蹋頓喝斥,無人敢于反駁。

蹋頓又道:“據我所知,青州李賢很是厲害,若是讓他得了冀州,用不了多久,冀州便會成為鐵壁銅墻,那時候,烏桓人再想進來,只怕難上加難”。

“頭領言重了吧,李賢真有如此本領?”

蹋頓“哼”了一聲,道:“李賢若不厲害,我們又怎么會受困于軍堡?”

提起軍堡,烏桓人俱是恨得咬牙切齒。

不得不說,軍堡的存在確實威脅到了烏桓人。

軍堡面積不大,軍卒的數量也不多,可是,他們連綿成線,完全限制了烏桓人的一舉一動reads;。

一旦大軍出擊,烽煙四起。

這時候,趙云的青州騎軍便會游弋待命,一旦發現可乘之機,他們會依托軍堡,發出致命一擊。

小小的軍堡,對于烏桓人而言危害甚廣。

一開始,蹋頓并沒有將小小的堡壘放到心上,可是,等到他察覺到其中的危害,意圖破壞的時候,已經晚了。

青州軍憑借軍堡已經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防御體系,烏桓人攻打軍堡,除了葬送部眾‘性’命之外,一無所獲。

一來二去,烏桓人都將攻打軍堡視為噩夢。

蹋頓分析的很有道理,一旦烏桓人北撤,青州軍確實有可能干掉袁氏兄弟,吞并全境,可是,烏桓人的家鄉都在草原,他們多是目光短淺之輩,指望他們犧牲,顯然有些強人所難。

不過,適才蹋頓已經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如果無人反駁,只怕留守冀州已成必然。

關鍵時刻,一名頭領靈光一閃,道:“頭領還記得鮮卑的夫‘蒙’部嗎?”

蹋頓皺起眉頭:“記得,怎么了?”

“前些時日,一伙青州軍押運軍械、糧秣,目的地就是夫‘蒙’部,我們試圖劫殺搶糧,卻中了圈套”

蹋頓緩緩頜首,“夫‘蒙’部當真是不知死活,竟然敢跟漢人勾結到一起”。

“據說,夫‘蒙’部在草原大肆‘交’易馬匹貨物,牟取了不少好處”

“你的意思是?”

“羊兒養‘肥’了,是到了宰殺的時候了”

蹋頓頗為意動。

小說網

黔ICP備14006660號1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