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610章 初見成效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610章 初見成效

第610章 初見成效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19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快捷翻頁→鍵



熱門、、、、、、、、、

c_t;自由?

草原上弱‘肉’強食,弱小的部落必須依附于強者,只有這樣,他們才可以在惡劣的環境中存活下來。[看本書最新章節請到]訪問:。

此時,漢人擊敗蹋頓的消息已經傳來,能夠擊殺烏桓中的最強者,這說明漢人實力驚人,依附這樣的實力,兀楊部落沒有任何抵觸心理。

太史慈恩威并施,進一步打消了兀楊部的戒心,“使君已經訂下了規矩,只要兀楊部肯為大漢出戰,你們所得的戰利品,青州只取一半,剩下來全部歸你們自己所有,而且,劫掠過來的人丁你們可以自由分配,為奴為婢,悉聽尊便,若是可以,你們甚至可以驅使奴隸為你們征戰,戰功不菲者,可在幽州、冀州獲田百畝。”

一半的戰利品!百畝良田!相對于刻薄的蹋頓,漢人顯得很是慷慨。

即便心中覺得不妥,可是,對于財富、人丁的貪婪還是戰勝了那份謹慎,當然了,眼下的余里耶根本沒有選擇的余地。

“愿意為大將軍效勞”

效力十年,聽上去并不長久,可是,對于草原部落而言,這幾乎是一代人的黃巾歲月。

十年之后,部落中的男丁還不知道能夠剩下幾個人,余里耶心中黯然,不過想到太史慈許諾的‘誘’餌,他又有些蠢蠢‘欲’動。

人丁、財富,這都是族丁部眾們夢寐以求的東西,之前,只是缺少武器盔甲,所以才收斂很多,若是有漢人的軍械相助,只要不是與鮮卑的大部落敵對,余里耶有信心取勝。

成功收編了第一支烏桓部落,太史慈顯得很是開心。

這才叫以夷制夷!

眼下,李賢雖然貴為州牧,麾下更掌控三州,然而手中可供驅使的兵馬卻有限。

各地的郡兵雖說也有近萬人,可勢力‘混’雜,李賢懶得去糾纏reads;。

與其爭奪那些郡兵的指揮權,倒不如另起爐灶,建立自己的嫡系人馬。

八旗制度,用在游牧民族身上可謂再合適不過了。

李賢明白,只要確保己身勢力不斷壯大,縱使外族生出異心也干擾不了大局。

有了兀楊部落,可謂成功踏出了第一步。

接下來,只要讓余里耶領著人馬在外廝殺,太史慈就可以坐享其成。

不過,倘若遇上硬仗,青州軍也需要攻堅克難,顯示一下超凡的戰斗力,否則的話,不足以服眾。

半個月之后,當夫‘蒙’部的貨物回轉涿郡的時候,余里耶已經帶著武裝到牙齒的族人劫掠了兩個部落。

由于妻‘女’都在青州軍控制的城池之中,所以余里耶麾下的部眾顯得無所顧忌,他們不再擔憂對方的報復,因而,下起手來顯得很是兇狠。

沒有妻兒老小的牽絆,烏桓勇士骨子里的悍勇被完全開掘出來,他們喜歡這種縱馬如飛,百步之外飛箭取人‘性’命的生活。

如同漢人喜歡男耕‘女’織的生活一般,烏桓人生來就是在馬背上的,若是把他們圈養起來,那才真正是活之無味。

十年,只要堅持十年,到時候,烏桓部落便可以攜帶巨大的財富回歸草原,那時候,幸福才剛剛開始。

半個月的時間,兀楊部擄獲丁口八百人,其中,成年壯丁四百人,‘女’人兩百人,牛羊九百頭,馬匹三百八十三匹,可謂是所獲頗豐。

按照之前太史慈許諾的分配方式,兀楊部落一下子增加了不少財貨。

原本在塞外平原上還不覺得漢人的城池有什么好的,可只在城內住了半個月,兀楊部落的‘女’丁們就喜歡上了這種安寧祥和的生活。

只要有錢糧,美味的酒‘肉’、漂亮的衣物應有盡有。

況且,家中的活兒都有那些奴隸們去做,辛苦慣了的‘女’主人們一下子空閑下來。

由儉入奢易,男丁們回到家中,感受到妻兒發自內心的喜悅之后,也不禁感慨,之前的那番辛苦也是值得的。

在太史慈的大力支持下,兀楊部落的裝備都是上上之選。

正所謂千金買馬骨,只要兀楊部落過的越來越好,那么,一定會有更多部落成為李賢手中的刀!

見識到兀楊部落的轉變之后,夫‘蒙’青冉陷入了沉思當中。

顯然,漢人是將兀楊部落當作刀槍來驅使的,他們眼下的風光,都是拿自己的身家‘性’命拼搏出來的。

夫‘蒙’部難道也得這么做?

這一切值得嗎?

不過,夫‘蒙’部還有選擇嗎?

蹋頓雖然死了,可是,烏桓各部還有著不弱的實力,再者,鮮卑步杜根等人絕不會坐視夫‘蒙’部恢復壯大,他們一定會出手!

夫‘蒙’青冉明白,有了兀楊部落的榜樣在先,很快就會有第二個、第三個甘為漢人驅使的部落,那時候,倘若夫‘蒙’部依舊固步自封,不肯就范,豈不是將自己陷入了極其危險的境地?

這一次,夫‘蒙’青冉在將貨物‘交’割完畢之后便匆匆地離開了。

畢竟是干系到部落生存的大事,夫‘蒙’青冉必須與族人商議一番再做決定。

這一次‘交’易,太史慈用糧粟、盔甲、鹽粒換來了八百匹良馬reads;。

夫‘蒙’部本身沒有這么多馬匹,他們也是拿著鹽粒以物易物,才換取了足數的良馬出來。

不談夫‘蒙’部自身‘交’易的收獲,單是這種轉手倒騰的生意就為他們賺取了大量的利益。

原本夫‘蒙’部的權貴們還在盤算著,類似的‘交’易若是多做上幾筆,部落很快就可以強盛起來。

誰知道,匆匆而返的夫‘蒙’青冉帶來了一個令人驚恐的消息:“這是漢人與我們的最后一次‘交’易了。”

夫‘蒙’部的族長,夫‘蒙’青冉的哥哥夫‘蒙’懷遠大驚失‘色’:“這是怎么回事?八百匹良馬,我們已經是傾其所有了呀,當時漢人不是只要求七百匹就可以的嗎?我們多‘交’付了一百匹,難道他們還不曾滿意?可惡的漢人,實在是太過貪婪!”

夫‘蒙’青冉搖頭低語:“不是貨物的原因,兄長,不知道你是否聽說了兀楊部落的事情?”

夫‘蒙’懷遠皺起眉頭:“就是妻兒為漢人脅迫,完全喪失了尊嚴的烏桓人?怎么了?”

夫‘蒙’青冉嘆了口氣,自家的兄長明明從漢人手中牟取了天大的好處,可心底卻依舊不曾認可漢人,由此可見,舉族投奔漢人的決定是無論如何不可能成行的。

不過,為了闔族上下近萬丁口,夫‘蒙’青冉還是說出了心中所想:“兄長沒有去過涿郡,不知道這漢人的都尉是個厲害人物,他麾下的兵馬實在以一當十的‘精’兵強將,一個小小的都尉況且如此,他身后的州牧李賢又是怎樣的豪杰?”

夫‘蒙’懷遠嗤之以鼻:“漢人若是厲害,何必要烏桓人自相殘殺?他們自己解決便是!”

夫‘蒙’青冉一陣無言,這種驅使他人廝殺的手段‘陰’狠毒辣,比簡單粗暴的拼殺高明了無數倍。

有心繼續勸阻,可是,夫‘蒙’青冉明白,自家兄長依舊沉寂在恢復草原王者的夢境之中,讓他向漢人屈膝納降,實在是太過艱難了。

夏末秋初,草原上正是羊‘肥’馬壯的季節,每年的這個時候,烏桓、鮮卑、契丹等游牧部落都會南下劫掠reads;。

然而,今年卻有些不同了。

烏桓人的王者蹋頓在冀州敗的灰頭土臉,連‘性’命都丟了。

一個蹋頓并不足以震懾部落的貪婪之心,可是,誰曾想,漢人竟然拉攏收買了一群烏桓人,這伙烏桓人劫掠,殺人,可謂窮兇極惡。

兩個月的時間,草原上便掀起了腥風血雨。

原本磨刀霍霍向漢人的游牧民族反過來竟然成了他人劫掠的對象,這讓人情何以堪。

鮮卑、烏桓這些游牧民族不同與漢人,他們部落與部落間的聯系很是薄弱。

這種分散的局面給兀楊部落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沒了‘婦’孺老幼的牽絆,兀楊部落的五百騎軍來去如風,他們不懼怕報復,草原之大,卻沒有一個部落是他們的敵手。

甫一開始,烏桓的幾個部落還沒有將兀楊的騎軍放到眼里,他們認為,不過是幾百騎軍,算不得什么。

草原上,部眾在五千開外的部落還有幾十個呢,其中,鮮卑、烏桓能挽強弓的部眾更是早過了一百之數。

距離涿郡稍遠一些的部落更是抱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念頭。

以往的歲月,為了爭奪‘肥’美的草場,部落與部落間的廝殺多不勝數,要是天天緊張過度,那部落的頭人早已經憔悴致死了。

在所有人看來,兀楊部落頂多會猖狂一陣子,等他們折損完畢,也就消停了。

然而,誰也沒想到,武藝部落竟然像瘋了一樣,除卻運送戰利品的時間,他們幾乎馬不停息地尋釁、殺戮。

兀楊部落自身雖有折損,可是,在太史慈的許可下,他們開始征召奴兵上陣。

于是,兀楊部落的實力不減反增。

要知道,所謂的奴兵便是敗于兀楊部落之手蠻人,為了活命,他們不惜出賣自己reads;!

短短兩個月的時間,涿郡以北三百里的草原上竟然再也沒有一個部落存在。

那些反應遲鈍,自持有步杜根部作后臺的家伙根本沒把兀楊部落放在眼里。

結果,無非是為兀楊部落增加不少戰利品罷了。

烏桓人、鮮卑人,只要不肯歸順,兀楊人都會予以懲戒。

誰都擔心自己成為兀楊部落的下一個目標,一時之間,人人自危,他們急忙串連起來,希望團結互助,聯合圍剿背叛了祖宗的兀楊部落。

在各部落頭人的躥啜下,一支規模超過五千人的部落聯合軍出現了。

如果兀楊騎軍不明情況,說不定會一頭撞入陷阱當中,那時候,即便太史慈想‘抽’手救援也只能是鞭長莫及了。

這時候,好在夫‘蒙’部及時將情報透漏出來。

正是借著夫‘蒙’部與暗衛的情報,兀楊人才避過了圍剿。

反正烏桓人沒有膽子殺往涿郡,這樣的話,兀楊人在暗,聯軍在明。

自古以來只有千日做賊沒有千日防賊的道理。

聯軍不可能長久地在一起,他們總會有分開的時候。

一旦分開,兀楊部落就有各個擊破的機會。

借著部落聯合的機會,鮮卑人在草原上的風頭大漲,甚至有徹底蓋過烏桓人的跡象。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部落聯合軍真的大獲全勝了,那鮮卑人在草原上的地位將更加鞏固。

夫‘蒙’部雖是鮮卑人,卻一直被步杜根等實力部落排擠在外。

此番部落聯合,夫‘蒙’部依舊屬于打醬油的角‘色’。

只有攪‘亂’部落聯合軍的好事,這樣的話,夫‘蒙’部才能牟取最大的好處。

部落與部落間勾心斗角的事情多不勝數,時間短的話,在漢人以及兀楊部落的壓力下,眾人還能勉強壓制住,可若是時間一長,那些早有世仇的部落早晚會鬧出事來。

廝殺了兩個月,兀楊部眾終于空閑下來。

長時間的辛苦,回報也是可觀的。

除卻上繳到太史慈手中的那份,每一名兀楊部眾都有了八到二十名奴隸,家中的牛羊更是增加了十倍。

事先,誰能夠想到兀楊部落會有今日?

作為部落頭領,余里耶一直頂著罵名,直到今日,他才顯得志得意滿。試想,昔日若不是余里耶作出了明智的選擇,只怕兀楊部早已經滅絕了!

放眼天下,除了兀楊部,誰能這般起死回生?

不過,要不是青州都尉體貼入微,用銀錢、布帛、鹽糧換取了多余了牛羊,要不然,不能到草原上放牧的兀楊人還真的不知道該如何處置這些戰利品。

涿郡,太史慈正在與一名目光深邃的中年人‘交’談。

中年人頭纏著發髻,指關節粗大,一看上去就知道是善‘射’的勇士。

這是被太史慈俘虜的烏桓人。

之前的幾番大戰,統共有四千多名烏桓人成了俘虜。

在太史慈驅使兀楊人征伐作戰的時候,五百名烏桓人也經過了長時間的考驗,有資格拿著武器,跨上良馬,他們不再是奴隸,而是享有俸祿的兵馬!

與之相應的,酒‘肉’、銀錢之類的待遇更是大幅提升了。

這五百人雖說不可能完全相信,但太史慈認為,只要假以時日,讓這些烏桓人嘗到甜頭之后,只怕他們會樂不思蜀。

小說網

推薦本章到:

.版權所有.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