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之亂臣賊子第145章 孔融的顧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三國之亂臣賊子 >>三國之亂臣賊子最新章節列表 >> 第145章 孔融的顧慮

第145章 孔融的顧慮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1日  作者:秀才會武術  分類: 歷史 | 秦漢三國 | 秀才會武術 | 三國之亂臣賊子 
其他網友正在看:

第一百四十五章

c_t;初平年四月,董卓被義呂布殺死,五月,江東梟雄孫堅死于黃祖手下,六月,董卓舊部李催、郭汜等人攻破長安城,呂布出逃武關。(棉花糖)

與此同時,黑山賊于毒、白繞、眭固等十馀萬眾掠魏郡、東郡,東郡守王肱抵擋不住,曹操引兵直入東郡,在濮陽大破白繞。

遠在河北的袁紹上表,奏請曹操為東郡守。

曹操當仁不讓,終于名正言順地掌管一郡大權。

在夷安的得知這一消息之后,心里面不知道是喜還是憂。

曹操畢竟是曹操,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夠降龍伏虎,成就不世之功。

反觀李賢,經過一年的發展,他也只不過在夷安站穩了腳跟,將麾下的兵馬精簡了一番而已。

跟曹****起來,李賢所取得的成就不值得一提。

六月,青州黃巾連破兗州多縣,陣斬兗州刺史劉岱。

消息傳出,天下震驚reads;。

北海國隸屬于青州郡,聽聞青州黃巾如此猖狂,北海相孔融勃然大怒。

要知道,自打李賢將境內黃巾清掃一空之后,北海國內的姓很是過上了一年的安穩日。

如今,乍一聽聞臨近郡縣的遭遇,孔融很有些同情。

同情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有心出兵征伐黃巾,可聽說何儀等人麾下足足有人馬近萬,萬一引火燒身,僅靠李賢的那幾千兵馬肯定是無濟于事的。()

就在孔融糾結于出兵與否的時候,東郡郡守曹操在濟北相鮑信的迎接下自領兗州牧。

什么叫自領?就是說,曹操在沒有任何朝廷任命的情況下在兗州占山為王,對著天下人說,這兗州是我曹操的了,誰他娘的也別動,誰動我就砍死誰!

向來惟朝廷馬首是瞻的孔融得知之后自然痛罵曹操,說其是朝之奸賊。

為此,孔融特意把李賢從夷安喚到都昌,詢計問策。

“維中啊,青州黃巾囂張跋扈,肆意妄為,連刺史劉岱都葬身賊手,我打算派兵剿匪,不知道你意欲何為呀?”

“黃巾號稱萬,不過,據我所知,可戰之兵不過成,北海若是有心剿寇,只要派一大將小心行事,區區黃巾根本不足為懼”

“維中似乎話中有話,有什么顧慮不妨一并說來”

李賢微微頜首,嘴里道:“據我所知,東郡郡守曹操曹孟德自領兗州牧,濟北相鮑信等人大為擁戴,而袁紹與曹操為至交好友,如果我們貿然出兵,怕是會同時得罪這兩位呀”。

孔融明白李賢的意思,眼下曹操正在與黃巾軍浴血搏殺,如果這時候北海軍出擊,很有些摘桃、撿便宜的嫌疑,單單一個曹操也就罷了,偏偏河北的袁紹也不是個善茬,倘若過了黃河,北海軍就要直面袁紹兵鋒了。

那時候,向來不以軍力見長的北海國拿什么抵擋袁紹與曹操的兩面夾擊?

指望徐州的陶謙?

孔融嘆了口氣,道:“天大權旁落,各地州牧名為朝廷官吏,實際卻是地方上的土皇帝,我孔融枉為圣人嫡親,卻不能為君上分憂,實在有辱門風呀”reads;。

“使君何處此言,正所謂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使君身居廟堂之遠,能夠竭力為民謀利,這已經算是難得的忠臣了,若是天下州牧人人如此,姓安居樂業,黃巾又怎么會番兩次剿而復起?”

孔融深深地看了李賢一眼,嘴里道:“維中,那按照你的意思,我只能看著賊猖狂、亂臣無道,卻無能為力?”

李賢連連搖頭,笑道:“我有一計,可使得使君無需一兵一卒便可收取青州民心!”

孔融好名,但凡是有利于自己聲望的事情,他都顯得為熱忱。

此時,聽說李賢有妙計獻出,孔融大喜,嘴里道:“快快說來!”

“敢問使君,我北海郡內可有余糧?”

孔融皺起眉頭,嘴里道:“除卻黃巾滋擾那一次,我北海國向來平安無事,糧秣自然是有的”。

“若是救濟十萬流民,可以堅持多久?”

流民向來為官府忌諱,只因為他們時時刻刻掙扎在死亡線上,早已經漠視了國法律法,只要有可能,他們便會為了一絲生機去搏殺,去劫掠。

這樣一顆隨時可能引燃的炸彈,誰也不想放在自己身邊。

便是自詡愛民如的孔融都不想過多招惹流民,畢竟,付出與收獲所要承擔的風險實在是過懸殊。

孔融雖然是個書生,卻也知道不可好高騖遠,而且聽李賢這語氣,好像人數還在十萬開外!

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整個北海國內也不過有人口六十萬而已。

真要是涌來十萬流民,那放到什么地方安置?誰來管理他們?

在孔融心目中,北海國內歌舞升平,姓安居樂業,已經是一處難得的人間樂土了,他可不想讓一幫外來流民壞了這樣的大好局面。

救濟流民?幾名幾千名也就罷了,真要是超過了一萬之數,絕對是一件令人頭痛至的事情。

如果是其他人,孔融早就大聲呵斥,把他驅逐出去了,可面對李賢,他卻不好發火,“我北海國內糧秣有的是,除卻姓日常所用的糧秣之外,別說是十萬人,就算是二十萬人都足夠食用個一年半載的,不過,流民一事事關重大,須得思而后行”。

李賢看穿了,這位孔北海就是典型的有賊心沒賊膽,既想要名聲,又不想付出代價。

世上哪有這么便宜的事情。

在平年月也就罷了,憑借孔夫積攢的聲望,興許沒有人會刻意的針對孔融。

可在這兵荒馬亂的日,所謂的名門望族都抵不上兵強馬壯來的實在。

真正到了刀劍相向的戰場上,誰去在意你的身份?

后世里,曹操要是在意孔融的名望,就不會逼死他,袁紹要是避諱孔融的聲望,又怎么會攻伐他的北海國?

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自古皆然。

李賢深吁了口氣,平整一番思緒,嘴里道:“使君寬心,如果不到萬不得已,鄉民們不會背井離鄉,而且,據我所知,青州黃巾多數為本地姓,剩下來謹守本分的鄉民少之又少,只要使君一紙書傳檄天下,名利雙收之事唾手可得!”

李賢已經說的夠明白了,孔融不是蠢人,自然了解其中的意思,他遲疑一番過后,嘴里道:“倘若流民蜂擁而至,那又該如何是好?”

李賢挺起胸膛,嘴里道:“如果使君信得過我,可以把安置流民的事情交給我!”

“你?”

李賢頜首,道:“不錯,我愿立下軍令狀!”

孔融陷入了沉思。

其他網友正在看...


上一章  |  三國之亂臣賊子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