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之門第796章 793悲催的皇帝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都市>> 時光之門 >>時光之門最新章節列表 >> 第796章 793悲催的皇帝

第796章 793悲催的皇帝


更新時間:2015年10月20日  作者:微笑面對世界  分類: 都市 | 異術超能 | 微笑面對世界 | 時光之門 
歡迎訪問舞若,!


作者:微笑面對世界

看到鄧謙要講話,吳名怎么可能給他這個機會呢,又滔滔不絕的講開了:“剛才說到了農業稅收,現在咱們再談談崇禎在其他方面的荒謬。開國初期,朝廷在陜甘一地設馬政,專門劃出草場用以養馬以備軍用,到現在陜西馬政在紙面上應該有戰馬、挽馬五十七萬匹,但事實上連一具馬骨都沒有,草場也早已經退化消失。”

“萬歷朝期間,軍馬主要靠礦稅的收入來購買,東林黨人廢除了礦稅后,老農出身的魏忠賢不敢在貧苦的農民身上打主意,所以就密令東廠偵查文武百官誰家有錢,然后通過賜給紫禁城騎馬的方法,收錢用以購買馬匹。”

“打倒了萬惡的魏忠賢后,東林君子立刻將這條不得人心地法令廢除,可是剮了魏忠賢并不能在陜西憑空造出五十七萬匹馬來,九邊軍鎮依然還需要馬匹供應。于是東林內閣首先把馬政荒廢的責任推給了魏忠賢,然后告訴皇帝,現在之所以養不了馬,乃是因為馬場都被陜西一地的“刁民”霸占去種田了,所以他們建議皇帝按一條鞭例,再增加陜西每畝土地五錢銀來買馬,昏頭昏腦的崇禎又一次準了這份票擬。”

“下面我們再說一說宗室,早在張居正為相時期,明朝地宗室人數就已經大大增加,張居正為了省錢就只給額定供給的八成。等到了萬歷親政后,部分宗室他只肯給五成甚至更少,而且萬歷皇帝還創造性的發明了,宗室生下的孩子皇帝不賜名,不給錢的辦法減少開支。萬歷年間,有些明朝遠房宗室一輩子都得不到正式賜名,所以也吃不到皇糧。后來崇禎登基后,東林黨為了博取名聲,建議用加賦的辦法來補上部分宗室所需,被東林黨吹捧的暈暈乎乎的崇禎同意了這個票擬,陜西因此又多了一份加賦。”

“崇禎在東林黨的蠱惑下,一系列‘天才’的理財政策實施后,朝廷再也沒有錢賑災也沒有錢給軍戶發兵餉。前幾年年景好一點還無所謂,老百姓能活下去誰愿意造反,可是這兩年天下大旱,于是百姓紛紛揭竿而起,軍隊頻頻發生嘩變,主動走上了通往梁山的不歸路。在這種情況下,官府不僅不賑濟反而又加了什么遼響,老百姓沒有了活路,他們不反又干什么?”

“可是面對越演越烈的匪患,朝廷又做了些什么呢?不得不承認,崇禎對反賊這些人觀感一直很好,大明朝自朱元璋起的歷代皇帝都認為,人民都是善良的,老百姓造反肯定是官吏逼的,于是每次崇禎都強調“流寇亦朕赤子也”,表示只要流賊肯招安就必須免罪,連燒了朱家祖廟的張獻忠也不例外,因為崇禎也知道農民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但是,另一個問題又出現了,招安這些人同樣需要錢,于是,在發現招安之后也只能像以前一樣餓肚子之后,李自成,張獻忠紛紛玩起來打輸了就投降,投降了再起義這個把戲,以至于流寇越來越多,于是就只好繼續剿下去了。令皇帝郁悶的是,剿滅這些流賊同樣需要錢,而且是更多的錢,在把萬歷和天啟留下的那點家底掏空之后,中原的烽火越撲越旺。當哪里去找銀子呢,東林黨再一次拋出了另一個命題皇宮內庫肯定還有錢!”

“東林黨人認為,天子不可能沒有錢,如果沒有錢天子還是天子么,所以你必須有錢、一定有錢、沒有錢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想象的。于是,所有的大臣,特別是那些出鎮遼東和清剿“流寇”的官員們,無不獅子大開口,想從紫禁城里榨出點油水來。”

“以遼西為例,袁崇煥聲言沒有軍餉便有兵變之虞,一口氣從崇禎手中要了幾十萬副盔甲和幾百萬兩軍餉,他的要求得到了滿足之后,其他的大將們就有樣學樣,一個挨著一個的朝皇帝要錢,不止一個、不止一次地威脅崇禎,如果不給餉就要給朝廷好看!其中祖大壽甚至揚言一個月內軍餉不到,他就要去滿清那邊了。而且更過分的是,這些人拿了錢之后,仍然不干活。”

“崇禎四年,大凌河之戰前,山海關總兵吳襄執掌的十五個野戰營加上輔兵共有八萬兵,這八萬關寧鐵騎一年的軍餉是一百四十萬兩銀子。崇禎皇帝曾把吳襄找來,要他出兵去救祖大壽,崇禎皇帝覺得八萬人不少了,比后金的男丁都要多。但是吳將軍立刻就忘記了他領的是八萬兵的餉,極力爭辯說戰兵只有十五個營,所以是三萬而不是八萬關寧鐵騎。崇禎說三萬也不少了,也能干很多事情了。于是吳將軍又連忙補充,其中真正能戰的只有三千家丁,那三萬戰兵只能種種地。最后實在沒辦法了,被崇禎逼上前線后,吳家父子就很無恥的拋下友軍逃走了。”

“為了籌措軍餉,崇禎把皇宮里的金銀器皿、甚至大殿里的銅壺都當掉了,宮女不夠也不敢招,整日節衣縮食,袖口磨破了就補補再穿,皇帝當到這份上了,可真夠了悲催的。”

“武將不干活,文官也撂挑子。崇禎元年,吏科給事中韓一良大概是想出把風頭,專門寫了封奏章響應皇帝懲貪的號召,還煞有其事地分析說:“如今何處不是用錢之地?哪位官員不是愛錢之人?本來就是靠錢弄到的官位,怎么能不花錢償還呢?……有數的那點薪水,上司要打點,來往的客人要招待,晉級考核、上京朝覲的費用,總要數千兩銀子。這銀子不會從天上掉下來,也不會從地里冒出來,想要郡守縣令們廉潔,辦得到么?我這兩個月,就辭卻了別人送我的五百兩銀子,我交往少尚且如此,其余的可以推想了。”

“崇禎見到折子之后大喜,認為深得要領,于是就讓韓一良在朝會上大聲朗讀本章,還說:“韓一良所奏,大破情面,忠鯁可嘉”,就要升韓的官。而吏部尚書王永光不陰不陽的請求皇帝,讓韓一良點出送他500兩銀子的具體人來,韓一良當場就汗流浹背,支吾說得自風聞,崇禎連續追問了幾天,韓一良無奈之下只好抓出兩個魏黨死狗來充數。當崇禎再讓韓一良念本章時,韓一良早就沒有了第一次朗讀的神氣。年輕的皇帝只好自己給他念了一遍,念到“此金非從天降,非從地出”這兩句時,不禁掩卷而嘆。”

“當時的內閣首輔周道登,一次崇禎問他“宰相須用讀書人,當作何解”,結果他瞠目結舌,回答不出來,呆了半晌才說“容臣等到閣中查明回奏”。這時崇禎已經頗為不滿,接著又微笑的問他“近來諸臣奏內多有‘情面’二字,何謂情面?”結果此人還是答不上來,但又不好意思再說“查明回奏”,只得把情面二字顛倒,‘情面者面情之謂也””

“這樣的大臣,說句不厚道的話,如果崇禎不把他們趕回家去,那才是真的腦袋發昏了。皇上也不是沒有看出東林黨人的齷蹉,好幾次曾怒不可遏地當面斥責大臣:你們每每上疏求舉行召對文華商榷,猶然事事如故,召對俱屬虛文,何曾做得一件實事來!朕自即位以來,孜孜以求,以為卿等當有嘉謀奇策,召對商榷時,朕有未及周知者,悉以入告。乃俱推諉不知,朕又何從知之?”

“更令崇禎憤怒的是,東林黨把天啟年前輩的光榮傳統發揚光大,屢屢把不太糟糕的事情干到極其糟糕甚至不可收拾的地步。比如鑄錢。崇禎一朝的錢幣就是大明有史以來最差的一批,鑄造的銅錢號稱比鉛還黑,比紙還薄。在連續的嚴重拒收事件發生后,東林黨還采用國家暴力機構逼商人認購“真”錢,以致當時一聽說朝廷又鑄錢了,兩京的商人就會蜂擁逃出城去,直到風聲過去后再回來經營買賣。”

“更為奇葩的是,就是在江南這富庶之地,東林黨人還是不肯放過朝廷身上撈油水。當時告老還鄉或者居喪的官員們,充分發揚了“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作風,不僅屢屢上書諫止皇帝重開商稅,還幫助富商們大肆偷稅漏稅,以至于朝廷的稅款屢屢拖欠,按照書面上大明一年賦稅兩千余萬兩,實際能到京城只有數百萬兩!”

說到了這里,吳名提高的聲音:“國家沒錢,不能賑災****反,不能發餉則兵變,而民反兵變則需要更多的銀子去清剿,所以我斷定,如果不改革朝政,大明朝不出十年,就會在這惡性循環中不可避免的走向滅亡。”

版權聲明版權所有舞若皖ICP備11027355號1


上一章  |  時光之門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