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戰騎狂潮第三十二章 拜訪蔡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漢末戰騎狂潮 >>漢末戰騎狂潮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十二章 拜訪蔡邕

第三十二章 拜訪蔡邕


更新時間:2015年09月10日  作者:度方  分類: 歷史 | 架空歷史 | 度方 | 漢末戰騎狂潮 
章節正文


初平三年,八月二十五,張山率部于梓潼大破劉焉余部,擊潰蜀中將領張任所率的近十余萬兵馬。

當初張任率領五萬蠻兵北上梓潼,合著趙韙潰逃到梓潼是一兩萬余殘兵,計有近七萬人馬。

張任大軍甫一到梓潼,張山麾下眾將便群起請戰,卻被張山按捺下來。

張山和徐晃都認為要再等一等,畢竟,劍門關、葭萌關這兩處還有六七萬益州大軍不能忽略,須得全盤考慮,才能保證萬無一失。再則,不論是張山還是徐晃,真正的目的是畢其功于一役。

卻不過兩三天,張山便接到密報,知道了劍門關守將泠苞、葭萌關守將劉璝投誠的具體消息,于是大喜之下,召集眾將商議,準備立刻擊破梓潼,進兵成都。

然則徐晃卻仍建議暫且按捺。

徐晃的理由很簡單,既然要做到畢其功于一役,何不再等一等?想必那劉焉得知調動不了劍門關和葭萌關的兵馬的時候,一定會孤注一擲,將南部諸郡縣的兵馬,盡皆調到梓潼,做最后一搏。

這樣一來,只要再等一些時間,自可將益州大軍一網打盡。

到時候益州再無兵力可用,自能勢如破竹。

張山深以為然,于是采納了徐晃的建議,并同時暗中派遣人手,宣揚劍門關、葭萌關兩部兵馬投誠之事。

益州人心惶惶,劉焉果然如徐晃所料的一樣,心急火燎,立刻將南部諸郡縣的兵馬糾合起來,合計有四五萬兵力,一股腦兒打包派到了梓潼,并嚴令張任許勝不許敗,要孤注一擲。

在張山大軍緊守營寨等待時機之際,張任卻逐漸放開了膽子,竟然連連派遣人馬出城搦戰。

尤其是五萬蠻兵,被張任派出城來,散布在城外周邊的山林之中,時時偷襲,也讓張山稍稍頭疼了幾天。

不過面對涼州軍精良的弓弩,蠻兵的偷襲也只是笑話。任你多少兵馬,任你是硬來還是夜襲,只管一頓箭雨招呼,反正大軍不出營門,按兵不動。

這反倒給了張任信心,覺得傳說中威震四方的涼州軍,也不過如此,竟然更加放肆。使得張山麾下群情激奮,無不憋著一口氣。

一直到八月二十五這天,終于,劉焉最后一支拿得出手的兵力,也盡皆集中到了梓潼。通過藍翔鳥看到具體情況之后,張山立刻召集麾下部將,分派任務,趁夜出擊。先以金翼虎騎吸引梓潼守軍的注意力,然后使食礦獸挖塌了梓潼城墻,瞬即引兵入城,大破益州軍,并俘虜了主將張任!

張任剛烈,不愿降服,大肆辱罵李錚,被張山斬殺。

梓潼既破,益州便是剝光了衣服的女人,予取予求。次日,張山揮兵南下,一路上郡縣望風而降,于天黑之前,抵達了成都!

成都僅有萬余兵馬駐守,若是攻城,轉眼即破。但有趙韙等人傳訊,只道是能勸劉焉主動開城投降。張山又考慮到劉焉畢竟是李錚名義上的老丈人,于是答應寬限一日。

翌日清早,成了孤家寡人的劉焉,終于在趙韙、黃權等人的勸說之下,開城投降,獻上了降表。

至此,益州乃下!

張山當即通過藍翔鳥,將這個好消息傳給了李錚。

這時候,李錚卻正在招待那些被抓進大牢的朝臣們,在得知益州戰況之后,大喜過望,一邊傳訊張山,令其肅清益州隱患,整編益州兵馬,建立益州各地防區防線,一邊又傳訊回靈州,讓荀攸將拿下益州、攻取關中的消息散播出去,以提升涼州民心士氣,并讓荀攸準備南下益州,掌理益州政務。

八月二十七,未央殿中。

李錚端坐在原本天子的位子上,俯視著陛階下那些梳洗一新,但仍氣息奄奄的文武群臣,忽然覺得,這些面孔也不是那么討厭,臉上喜色是怎么也掩飾不住。

關中拿下了,益州也拿下了,能不令人高興?!

“哈哈哈...”

李錚大笑起來,洪亮的聲音回蕩在大殿之中,讓殿下的群臣是面面相覷。

“雖然諸位可能不樂意,不過本將軍這里,仍然想跟你們分享一個好消息!”李錚笑瞇瞇的看著他們,道:“益州拿下了!”

群臣默然無語,很多人都灰心喪氣,覺得眼前一片茫然。

看著李錚,他們的高傲分毫無存。就是這個人,當著他們的面否定了大漢王朝的繼續存在,從實際上奪了他們的名爵,讓他們憎恨,厭惡。

然而,這個人現在,卻勢力龐大到了讓人害怕的地步。

涼州、關中、益州,還有一大半并州,都成了他的領地。半壁江山啊!這可是半壁江山!

有涼州為后盾,再打下了關中和益州,奪取天下,還不指日可待?!

這個人得了天下,還有他們的好處在嗎?

王允面色灰敗,垂著頭,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錚目光掃視了一圈,最終落到了王允這些為首的人身上,神色一正,道:“想必諸位都知道了本將軍的條件!”

虎目灼灼,李錚話音一頓,又道:“已經給了諸位時間考慮,如何抉擇,應該有了打算才是。”

他們能從大牢中出來,自然是因為楊彪、皇甫嵩等人已經應下了李錚的條件的緣故。

“在本將軍這里,你們有三條路可走。”

李錚道:“第一,聽從我的安排,該怎么做就怎么做!”

“第二,自己將家族遷走吧,不愿意呆在關中,就去關東,去江東,去冀州,都行。但只能帶走家眷,一干家奴、佃戶,是決不允許帶走的!我涼州已經廢除家奴、佃戶制度,從今往后,再無家奴、佃戶!”

“第三,頑抗,等著本將軍的揮動屠刀!”

“好了,”說完這幾句,李錚意興闌珊的擺了擺手,道:“走吧,都走吧,該怎么選擇,爾等自己區處。”

下午,李錚發布招賢令。

不論出身,不論家世,不論文武工匠,不論信仰教派,唯才是舉!

次日,一干原本大漢朝的朝臣,除了極少數的一部分留在了長安,余者盡皆拖家帶口而走。

李錚渾不在意。

不可否認,這些人中,有很多都有才華,若是用到刀刃上,肯定能起到不小的作用。但他們的思想,他們根深蒂固的眼界和階級意識,卻是一大阻礙。

若要啟用這些人,李錚還真不太放心。

走了也好,若是離了李錚的領地,那就讓他們去禍害其他的諸侯吧。若是回鄉之后,想要亂來,那李錚就名正言順的舉起屠刀。

招賢令下達之后,李錚心生期待。

這關中乃是天下精華所在,雖然經過董卓荼毒,但畢竟還有根基,各方面在野的能人,肯定不在少數。

既然是能人,想必能看清楚眼下的局勢,李錚自然是他們最好的選擇。

想必此番招賢,一定能有巨大的收獲才是!

下午,李錚處理完一些政務,便換了一身常服,帶了幾個親衛,施施然出了皇宮。

長安原是漢庭首都,在兩漢交替的過程中,幾乎毀于戰火。近兩百年來,逐漸恢復元氣,雖無兩百年前的鼎盛,卻仍然不容小覷,是這個時代最為龐大的城市,沒有之一,因為洛陽已經成了廢墟,再無任何一座城市,能與長安相較。

即便是涼州治下,也仍然沒有在規模方面,能夠比擬長安的城市。雖然天河城極其壯觀宏大,但在面積和人口等各個方面,還遠不如長安。

行走在長安寬闊的大街上,穿過熙熙攘攘的人流,李錚來到一幢清凈的府邸門前。

這座府邸看起來,已經顯得有些陳舊。門外有兩顆長青古柏,大門上的漆斑駁雜然,好似老樹的皮。門上的匾額上書有兩個略顯暗淡的大字‘蔡府’。

沒錯,這里就是原左中郎將蔡邕的府邸,里面住著一個讓李錚心動的女人。

李錚緩步上前,輕叩門環,片刻之后,一個老仆打開了門。

“你是?”

那老仆打量了李錚一番,問道:“不知小哥找誰?”

“這里是伯喈公府上吧?”李錚問道。

“正是。”

“在下慕名前來拜訪伯喈公,還望長者通稟一番。”李錚禮數周全,彬彬有禮。

老仆笑了笑,道:“那好,小哥且少待,老朽先進去通稟一聲。”

蔡邕因董卓的緣故,被排斥在士人階層之外,所以此番并沒有離開長安。蔡邕雖不是政治家,但畢竟是大學者,也是聰明人,自然能看出來長安或者李錚治下,才是這天下最安全的地方。

自從前些天因為蔡琰,早早就放了出來,蔡邕便一直呆在府中,讀讀書,做做學問,外界的事一干不予理會,一時間是悠然自得。

這時候,蔡邕正在后花園中,喝著茶,微瞇著眼,傾聽自家愛女的天籟琴音。

老仆到了后花園,悄然走到蔡邕身旁,低聲道:“老爺,有客人拜訪。”

蔡邕張開眼,面露奇色:“老夫這府上,還有客人拜訪?”

也不怪蔡邕如此,自從他倒向董卓之后,這府上,就很久沒有客人來過了。這么長時間,幾乎都已經習慣了,眼下這種情況竟然還有客人來訪,由不得他不驚奇。

“阿祿,你去把客人引到偏廳,奉上茶水,老夫這便去洗漱一番,然后見見這位客人。”

“是,老爺。”

老仆離開之后,蔡邕緩緩起身,清癯的面孔,一片舒適之色。那對面不遠的花叢之中,一張焦尾古琴橫放在低矮的石桌上,一個素面朝天的成熟女子端坐桌后,旁側,還有一個二八年華的嬌俏少女。


上一章  |  漢末戰騎狂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