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傳奇第七百九十八章 并非聲東擊西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明末傳奇 >>明末傳奇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七百九十八章 并非聲東擊西

第七百九十八章 并非聲東擊西


更新時間:2015年12月26日  作者:風中的失落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風中的失落 | 明末傳奇 
超過萬名書友共聚,與您共享讀書的樂趣!


整治大運河的攻城,春節之前就開始了,具體負責這件事情的是南京吏部、南京戶部、南京工部、南京都察院和漕運總督府。

各部門的分工非常明確,吏部重點負責各級官府的調配事宜,戶部負責拿出來銀子,工部負責具體的整治事宜,都察院負責監督施工過程是否有貪墨等事宜,至于說漕運總督府,則成為了牽頭的部門。

鄭勛睿下了如此之大的決心,出乎了所有人的預料,要知道以前朝廷整治大運河,負責的無非是工部,加上地方各級官府,不過也有人看出來了,鄭勛睿是真正想著好好的疏通大運河了,這些年以來,大運河的淤堵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問題,漕運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一方面停止了漕運,一方面開始大規模治理大運河,而且集合了很大的力量,投入了兩百萬的白銀,看來是想著徹底整治大運河了。

不過此次整治的大運河,僅僅包括從浙江到山東這一段的距離,也就是從南面的杭州開始,到北面山東的德州,至于北直隸境內的大運河,暫時不會治理。

明眼人就能夠看出來,整治這一段大運河,得到好處的是南方大部分的地方,包括北方部分的地方,可北直隸與此次的整治沒有絲毫關系。

人員方面,被擒獲的流寇俘虜,全部加入其中,此外采取招募人員做工、給付工錢的方式,保證重點河段做工的人員充足。

整治河道與春耕生產有一定的沖突,最好的時間應該是在秋收季節之后,也有人建議在秋收之后整治大運河,但鄭勛睿不同意,他認為不能夠繼續耽誤時間了,越是朝著后面拖延,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就越多越大,到時候耗費的錢財也更多。

整修河道的人員以流寇的俘虜為主,只不過在某些特殊的工程段。為了保證工程進度,需要招募部分的百姓參與,這與春耕生產的沖突不是很大。

鄭勛睿很關心大運河的治理,親自過問。且全面負責大運河整治的并非是漕運總督曹馳,而是南京吏部尚書周延儒,畢竟曹馳的資歷不夠,沒有那么大的號召力。

就連徐望華等人,都有些看不懂了。要知道鄭勛睿的重點精力,應該是放在馬上就要到來的征伐事宜上面的,不管怎么說,浙江總兵黃得功麾下有近二十萬人,這是一股龐大的力量,再說鄭家軍征伐浙江總兵黃得功,這件事情需要找到充足的理由,否則很容易遭受到外界的猜忌和質疑。

徐望華等人也看出來了,鄭勛睿對鄭家軍的掌控是異常牢固的,不管是南京的六部等。還是各地的巡撫,都不得隨意調動鄭家軍的一兵一卒,除非是得到了授權,鄭家軍總兵力已經達到二十萬人,陜西駐扎五萬人,山東駐扎五萬人,湖廣駐扎一萬人,四川駐扎五千人,南直隸駐扎八萬余人,兵力的駐扎方面不是特別合理。但也是因為目前的實際情況造成的。

依照鄭家軍的實力,已經可以開始圖謀大明整個天下了。

鄭勛睿的意圖是首先徹底穩定南方,接著圖謀北方,這個決策無疑是正確的。如今的北方已經亂成一鍋粥,沒有必要攙和進去。

不管對鄭勛睿的決定是不是理解,徐望華等人都是要按照執行的。

周延儒等人的重點精力投入到大運河的治理之中,徐望華和鄭錦宏等人的主要精力投入到鄭家軍出征的籌備之中。

南直隸如此多的動作,引發的波動是很大的,特別是在裁撤南京京營、錦衣衛。將駐守南京的太監悉數都軟禁起來的措施,可謂是捅破天了,不過如此大的動作,沒有引發皇上和朝廷過激的動作,只是朝廷下了敕書,斥責鄭勛睿的做法有違祖制,不能夠得到承認,其余就沒有什么具體的措施了。

這不免讓人感覺到好笑,難不成鄭勛睿還會遵循什么祖制,人家在南直隸什么事情不敢做,早就不在乎什么祖制了。

鄭勛睿的一系列舉措,也讓南直隸和浙江等地的讀書人逐漸看清楚了。

大明讀書人最為集中的地方就是南直隸和浙江等地,這些地方的讀書人考中舉人和進士的也是最多的,朝廷之中的一半以上官員,都是出自于南直隸和浙江等地,所以說南直隸的士大夫勢力是最為強大的,這也就是為什么東林黨能夠在南直隸快速壯大起來。

鄭勛睿在南直隸的雷霆動作,曾經讓不少的士大夫反感,甚至暗地里做對,可惜的是鄭勛睿絲毫不在乎,人家有的是辦法應對,那就是拉攏一部分,狠狠的打擊一部分,不理睬觀望的那部分,結果沒有出現什么巨大的波動,也沒有出現傷筋動骨的事情,東林黨這個在南直隸影響非同一般的集團,頃刻之間土崩瓦解。

南直隸的士大夫乖乖的聽話了,他們知道自己不是對手,一味的反抗帶來的是悲慘結局。

隨著鄭勛睿的動作越來越多,不少的讀書人開始反思了,盡管他們的特權被剝奪了很多,特別是在繳納賦稅方面,與尋常老百姓沒有太大的區別了,不過南直隸越來越富庶,老百姓愈發的穩定,各級官府做事情也是盡心竭力,官吏的作風有了巨大的變化,一股從未有過的新風撲面而來。

這樣的一股新風,就是大明王朝徹底振興的希望。

讀書人開始慢慢的傾向于鄭勛睿,認為朝廷的確存在諸多的問題。

但這個轉變的速度是很慢的,很多的讀書人依舊堅持正統的思想,他們不認為皇上有什么問題,只是認為朝中的大人存在很大問題,他們甚至不認為鄭勛睿會真正的造反,只是在想辦法改善大明之狀況,讓大明更加的富庶。

讀書人的這些想法,鄭勛睿都是清楚的,調查署的力量已經滲透到方方面面,各方的情況鄭勛睿都是了解的。

時間轉眼到了三月初。

阿巴泰率領的后金韃子還在北直隸肆掠,但其動作與歷史上有所區別,那就是沒有進入到山東境內,要知道山東的大部分地方,已經是鄭家軍掌控,山東巡撫是馬祝葵,這是鄭勛睿的心腹,阿巴泰當然知道厲害,絕不會進入山東境內的。

李自成倒是沒有任何的動靜了,在占據了河南與山西大部分的地方之后,安靜下來,調查署多次搜集到的情報,表明李自成沒有任何的征伐廝殺,且李自成駐扎在山西太原府城,劉宗敏駐扎在河南開封府城。

朝廷大軍重點的力量,還是分布在北直隸,新上任的內閣次輔、兵部尚書楊嗣昌號稱有三十余萬的大軍,重點護衛京城,抵御后金韃子的侵襲。

南京兵部。

“看來,楊嗣昌大人的重點是明確的,那就是護衛京城、永平府和宣府等地,等候后金韃子自動撤離關內,說來也是,后金韃子在關內沒有根基,劫掠到足夠的人財物,就會離開的,到了那個時候,楊嗣昌可能會對李自成動手。”

“可惜啊,楊嗣昌能夠這樣想,李自成怕是也會這樣想,調查署經過了仔細的偵查,沒有發現李自成有任何的動作,這說明李自成開始集聚力量,想趁著北方大亂的時候,獲取到足夠的利益和資本。”

“還有一點,我認為楊嗣昌是不可能打敗李自成的,朝廷大軍已經沒有這樣的實力。”

“松山之戰的慘敗,皇上和朝廷損失的不僅僅是精銳的大軍以及遼東的錦州和寧遠等城池,損失的還有軍心和民心,接著阿巴泰率領的后金韃子橫掃北直隸,肆意的魚肉百姓,更是讓老百姓對朝廷絕望了。”

“河南與山西等地的情形,就能夠反應出來這等的變化,支持李自成的老百姓已經不少了,老百姓的要求就是過上安穩的日子,哪怕吃不飽穿不暖,不餓死就可以了,可惜如此之低的要求,朝廷都做不到。”

“朝廷大軍在北直隸等地也在逐漸失去支持,他們有些時候的行徑,比后金韃子還要殘暴,調查署得到的情報,在保定府和真定府等地,朝廷大軍殘殺百姓,劫掠錢財,燒殺劫掠,無惡不作,一旦得知后金韃子即將到來的消息,則是逃的遠遠的,只恨爹媽少生了兩只腿,這樣的軍隊,與土匪有什么區別。”

“楊嗣昌大人以為能夠力挽狂瀾,他錯了,后金韃子撤離北直隸的時候,就是他悲慘時刻的開始。”

“李自成可沒有睡覺,人家正在集聚實力,一旦朝廷大軍決定圍剿的時候,致命的打擊就會到來,承受這個致命打擊的就是楊嗣昌和朝廷大軍。”

眾人看著鄭勛睿,臉上的神色平靜,他們當然相信鄭勛睿做出的判斷。

“我們還是按照原來的部署執行,整治大運河的工程要抓緊,夏季馬上就要到來,必須在夏季到來之前完成所有的工程,否則漲水之后就無法施工了,鄭家軍已經準備完畢,三月下旬開始征伐黃得功,開啟徹底掌控南方的行動。”(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明末傳奇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