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之我主沉浮第55章 大明的未來(三)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玄幻>> 晚明之我主沉浮 >>晚明之我主沉浮最新章節列表 >> 第55章 大明的未來(三)

第55章 大明的未來(三)


更新時間:2015年08月04日  作者:藍盔十九  分類: 歷史軍事 | 穿越歷史 | 藍盔十九 | 晚明之我主沉浮 
第55章大明的未來三

第55章大明的未來三

“李大人,臺灣自古就是我漢人的土地。李大人熟讀經史,應該知道,三國時孫權就曾派人登島,宣示主權;前元也曾經管理過臺灣;現在臺灣島上的居民,絕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子孫,他們是標準的漢人。本朝由于北方一直有蒙古的邊患,精力放在北方,才忽略了對臺灣的管理。盡管如此,成祖年間,鄭和的船隊也曾到過臺灣,宣揚大明國威,安撫當地百姓,臺灣與漢民族一直有千絲萬縷的聯系。李大人,臺灣離大明的福建、廣東太近,以西夷的海軍實力,如果臺灣被他們占據,必然時時威脅大明的海疆。那時,大明北方邊患未除,又增加南方海患,大明能承擔得起嗎?”朱由檢只好給李春燁上起政治課,這種理由在國際上肯定站不住腳,不過沒關系,只要在李春燁的心里站住腳就行,朱由檢也沒打算到國際上和誰說理去,現在還沒有聯合國,沒有解決國際糾紛的渠道,國家之間,靠的就是實力,誰的實力強,誰就是老大,就可以分配國際資源。

李春燁果然瞇著眼睛,在慢慢回味著朱由檢的話,就好像是在反芻的老牛,完全忘記了外界的存在。過了好久,似乎朱由檢的理由真的在他心中站穩了腳跟,他沒再提出反對臺灣的意見,“殿下,西夷真的會入侵大明嗎?”

“西夷已經占領臺灣,連大明陸地上的壕鏡都被占領了。李大人,西夷的海軍都是由海盜組成的,有哪個海盜登上大明的陸地后,對大明豐富的財物、美麗的女子不動心?”朱由檢被迫采用忽悠戰術,他將現在的荷蘭、葡萄牙和將來的英國、法國混為一談了。

現在的歐洲諸國還真沒有入侵大明的膽量。

荷蘭人占領的臺灣,實際上是大明白送的。荷蘭人要與日本、朝#鮮進行海上貿易,需要經過臺灣海域。

荷蘭人最先看中的是澎湖諸島,但澎湖諸島是大明的領土,雙方發生了激烈的戰爭。經過海戰,荷蘭人無法承受戰爭的損失,主動派人和大明福建的官員和談,希望大明能在澎湖劃一塊土地,讓他們進行轉口貿易,福建的官員不敢答應,就讓他們去更外面的臺灣找落腳的地方。

但荷蘭人年更喜歡開化程度較高的澎湖,便借口不認識去臺灣的路,不肯離開澎湖。

結果福建的官員派人給他們帶路,將他們送上臺灣島。

葡萄牙占領的壕鏡,就是后來的澳門,也不是采用軍事手段強行奪取的。

在占領壕鏡之前,葡萄牙已經有大量的傳教士來到大明傳教,對大明的強大和廣闊有著清醒的認識,所以葡萄牙根本不敢和大明進行戰爭。

他們來到東方自身為了求財,于是在熟悉大明制度的傳教士指點下,他們賄賂了廣東的地方官員,以每年五百兩銀子的稅款,取得了在壕鏡的獨占權。

壕鏡一地,只許葡萄牙人貿易,不許其它西洋諸國進入,連當地的漢人也是必須接受葡萄牙人管理。

“那大明要怎樣和西夷開戰?”李春燁逐漸跟上了朱由檢的思路,如果大明要收回臺灣、壕鏡,幫助南洋諸國,一定和西夷有一場戰爭。

“這是大明的第二戰。和西夷開戰,主要靠海軍。先收復臺灣,將戰場移到南洋,盡量減少大明的損失。南洋離大明很近,大明海軍有陸地依靠。而西洋海軍雖然在南洋有據點,但他們的軍艦、彈藥、槍炮的補給遠在萬里之外,一旦船只槍炮彈藥損失,難以及時補給。大明獲勝所依靠的就是地利、人多。”

“難道還有第三戰?”李春燁暗暗心驚,這年青的王爺,到底要將大明帶入何方?

“李大一定還記得萬歷年間大明與緬甸的戰爭吧?大明軍事上并沒有失利,卻是將云南的孟養、木邦、緬甸、八百大甸等軍民宣慰使司丟盡,這是大明的恥辱,連小小的莽應龍都搞不定。此處在南洋和西洋之間,如果大明能收回,并在此駐扎海軍,就是在南洋和西洋之間打下一顆釘子,也有利于大明鞏固在南洋的軍事成果。換句話說,即使大明在南洋軍事不利,有了緬甸,西洋也不敢對大明不利,這兒是扼守他們回家的路。”朱由檢收復緬甸,實際上是為大明尋找印度洋的出海口,在后世,中央王朝為了繞過馬六甲航線,花了巨大的國家投資,才取得一定的交通權。

但李春燁不可能看得懂出海口的意義,所以朱由檢只是強調緬甸曾經是大明的藩屬國,緬甸的北部曾經是大明控制的領土。“不過,緬甸國家比較小,軍力比較弱,這第三戰的規模不會太大。”

“可是殿下,緬甸與大明交界的地方,山勢雄厚,交通不便,軍隊進入緬甸后,補給怕是不易。而且,南方叢林瘴氣彌漫,不適合大明士兵行進。”李春燁在兵部工作多年,對本朝的歷史還是很清楚的,要想忽悠他,還真不容易。

“修路。李大人可見到京師東直門外的水泥路?如果將這種寬闊、平坦的大道修到云南、修到緬甸邊境,則大明的軍隊在緬甸的行動就會勢如破竹。而且,對緬甸的戰爭,不用調北方的軍隊,就近調云南的軍隊就行。云南和緬甸的地形相似,云南的士兵更容易適應緬甸的環境。”

大明的地域廣闊的優勢要充分發揮,打建奴、蒙古,要用北方的軍隊,他們比南方的軍隊更適應北方的嚴寒,而打緬甸,則需要云南、廣東的軍隊,他們更能適應南方悶熱的叢林氣候。

地大物博,不是掛在嘴上,要充分發揮它的優勢,地大物博才有實際的用處。

“殿下,云南交通復雜不便,人口更是稀少,哪有大量的人丁修路?”李春燁的懷疑不是沒有道理,云南的人口不用與南北直隸、浙江比,就是常常受到蒙古騷擾的陜西、山西,也比云南的人口多得多。而且云南還沒有改土歸流,很多地方的人口還沒有歸化。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


上一章  |  晚明之我主沉浮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