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七年四七六 搭建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崇禎七年 >>崇禎七年最新章節列表 >> 四七六 搭建

四七六 搭建


更新時間:2015年03月25日  作者:竹下梨  分類: 歷史 | 兩宋元明 | 竹下梨 | 崇禎七年 
·斯時何時?戰亂之時!

劉大庫心思靈透,便先緩過勁兒來,趕緊滿臉笑容奉承道:“大人起的這個名字,當真是有氣勢!里頭學問也深,又是七十二,又是大庫,人家一聽心下便是覺得,咱們這兒定然是極大,物資極為豐盈的。�”

蘇大成也跟著說,只是他拙于言辭,嘴里也沒什么新鮮話兒。

董策淡淡一笑,擺擺手道:“除了這個,還有一件事兒。”

“這兒本官也來了不少次了,卻瞧著你們這兒庫丁似乎少了些。”

“可不是么!”一說這個,兩人倒是異口同聲的叫苦,劉大庫道:“這七十二府庫初建的時候,東西也少,地面兒也小,手底下十來個人也盡可以照看的過來了,只是現下東西比之當初多了何止十倍?需要的人手便是大大增加。只是我等手底下,卻還是只有當初招募的那十來個人,整日忙的腳后跟打后腦勺,根本就照應不過來。咱們早就想招一些人手過來了,只是現如今磐石堡能干活兒,有氣力的青壯年漢子基本上都當了兵,剩下的也都在工坊當學徒學手藝,哪里還能招得人來?”

蘇大成等劉大庫說完,聲音低低的補充了一句:“用外頭的人,俺又覺得不放心。”

董策贊許的看了他一眼:“有這心思,是對的。這七十二府庫里頭存的東西,都是磐石堡的機密,尤其是其中一些,更是見不得光的,所以用的人手,不但得中心,更得是咱們的自己人才成。光忠心都沒有,財帛動人心,只靠著忠心終歸也是能被收買的,但是他們是自己人,他們的家人都在咱們手上,那他們想要背叛的時候,就得好生思量思量了,這就是其中的道理。”

兩人連聲稱是。

當著他們,董策也不避諱什么,反正這七十二府庫里頭有什么,他們兩個最清楚不過自己要隱瞞也瞞不住,隱瞞也沒什么意思。相反,卻是得跟他們把道理講透說明白,如此一來他們才好行事。

“這樣,你們兩個商量商量,拿出個章程來,也給本官上個條陳。”董策停了下來,點了點他們兩個,道:“以后,本官擬每個小庫都任命一名管事,沒有品級,但是每個月的月銀可不少。大致相當于你們倆現在的水平。每個管事下面,各自統領幾個庫丁。而所有的管事,都歸你們這兩個倉大使和倉副使統領。當然,你們兩個的月銀,也會漲上不少。你們先把條陳遞上來,需要多少管事,每個管事手底下的庫丁需要幾個,多了多少,少了多少,都寫得詳細一些。到時候咱們磐石堡再收攬流民的時候,本官便把人給你們送來。”

“是,屬下明白。”

兩人都是趕緊應下,心里卻是又驚又喜。

喜得是看來大人對咱們這七十二府庫還真是挺重視,對這等事都是如此的上心,顯然是深思熟慮過的。而且這樣改制之后,兩人手底下能管著的人手跟多了,權勢無形中便也增大了。更別提,月俸銀子也會增長不少。

驚得則是,不知道這些管事職位的設立,會對自家的權威和權力產生多大的影響,和庫丁之間多了這么一層,會不會分薄了自己的權力?

董策自然是不會理會他們的想法,他帶著家丁們直接去了外城西北角的丁區。按照當初建城時候的規劃,在磐石堡四個角兒上的這四個直角三角形區域,東北角的甲區是糧倉、草料場,東南角的乙區是武庫,西南角的丙區是匠戶區,西北角的丁區則是馬場馬圈。

七十二府庫所在的乙區和丁區正好是打了一個對角,距離頗遠,眾人便是騎著馬,也是走了好一會兒才到。

中間董策打發了兩個家丁回去,一個是去自己府上去取那一桿發現于安鄉墩,保存的極為完好的大抬槍,另外一個則是去了工坊區,去招杜建河過來相見,順便再找幾個熱兵器組試射魯密銃最多的的匠人一起來。

丁區的外面兒圍了一圈兒圍墻,都是嚴格按照設計磐石堡時候的規制來的,下面是大青石頭砌成的地基,堅硬的地面深挖進去三尺深,大青石地基上面則是以青磚壘砌的墻體。雖然只有六尺高,但卻是厚重結實,若是真要開展巷戰的話,會起到相當大的作用。

沖著東南方向的圍墻上留了一個缺口,卻沒有門樓門洞,至于門板更別說了,只是墻體少了那么一塊兒,其實要門也沒用——董策等人策馬進去,只看到了一片荒涼。

這丁區當初規劃的作用是馬場馬圈,但是現在董策手下的戰馬基本上都養在安鄉墩,至于馬場,安鄉墩周圍那片廣袤的原野就是馬場。是以這里根本就沒有上,一直就荒廢著,不過等以后戰馬多了,這里肯定就要動用了。

這里位于磐石堡的西北角,距離城后的青鋒山直線距離不過是一百來米而已,抬眼就能看的真切。地面崎嶇不平,而且土層似乎不厚,到處都是大大小小的石頭,在石頭縫兒里,薄薄的土層上,長長的茅草鉆出來,在冬末呈現出一種枯黃破敗的景象。

不過這個樣子,卻是正合了董策的心思。

董勇振指了指北邊兒,道:“老爺,屬下昨日來瞧的時候,便在那邊瞧到了幾堵土坯墻,黑燈瞎火的看不真切,不過確定是土坯做的無疑,屬下還從上面摳了一塊兒土下來。”

董策笑道:“你那手勁兒,怕是石頭都能攥出油來,扣下塊兒土來克不算什么。”

幾個家丁便是陪著笑。

幾個人打馬往前走去,果然,走了沒多遠,便是看到了幾堵土坯墻立在地面上,這里原來應該是有一座破敗的土屋,四周都是荒草。想來是不知道經過多少雨雪風霜的摧殘打擊,屋頂子早就已經不見了,幾堵土墻也是只剩下了不到一人高,上面都是大大小小的窟窿,也不知道是長蟲鉆的還是被雨水給侵蝕的,有的還少了半截,上面也生了不少雜草。只有西墻,保存的還算是完好。

董策打馬走了一圈兒,這堵墻距離丁區的西墻差不多有一百米左右的距離,這個距離剛剛好。

家丁們都不知道老爺找這么一堵破墻是要干嘛,不過董策的命令他們可是不打折扣的聽從。

在那堵破墻那里眾人都下馬,董策下來繞著墻走了兩圈兒,手在上摁了摁,推了推,還挺結實,沒有什么松動的跡象。

董策點了點頭,心下頗為滿意。

到了地頭,把裝盛著大抬槍的木頭匣子放在地上,家丁們便是把背上背著的東西都解了下去。

這東西從他們出了董府的時候便背著,卻是昨日董策回來之后吩咐木匠工坊那邊連夜趕工做好,今兒個一大早送來的。

這是一塊塊的木板。

大約有三寸左右的厚度,相當之厚實,上部分是三尺高,差不多兩尺寬的木板,下面則是一根底部削尖了的長木樁。在董策的指導下,家丁們用錘子把這幾塊木板都給楔進了地里,尖木樁釘進去很深,只露出三尺高的木板在地面上。

一共是五塊木板,在土墻邊兒上一字排開。

等把木板給敲好之后,派出去的家丁都回來了,把抬槍和杜建河一干人也都帶了來。

這桿大抬槍比后面發現的這些保存的都要完好的多,而且很漂亮,修長的槍管后面是厚重結實粗大的黃銅槍托,足有三尺來長,前端筆直,后部彎曲,形成一個優美的弧度,上面還鑄造了幾道防滑紋,端在手中很舒服,極有質感。

董策對這個也是寶貝的很,不用的時候,從來都是擦上保護油放在當初盛放它的那個大盒子里頭,放在自己家中,時不時的還拿出來把玩一番。這種迥異于后世槍械,但偏偏又威力巨大,形體粗壯,充滿了暴力美學的東西,董策是很喜歡的。

杜建河以及熱兵器組的四個工匠一起來了,他們趕緊過來給董策見禮,心里卻是忐忑,不知道董策把他們叫來有什么事兒。

董策卻并未多說什么,只是吩咐他們跟家丁一起,在土墻的北邊兒再壘一道石墻。他對這石墻的要求并不高,并不要多么精致,只要跟土墻一樣高,一樣厚就成,也不需要中間抹灰修葺,但是有一條,至少得夠堅固才成。這不是什么難事兒,這里大大小小的石頭都有,都是現成的,根本不用專門的泥瓦匠,這些基本上都是莊稼漢子出身的壯勞力就能解決。他們搬來一塊塊石頭,最大的那等壘在最下面當地基,此等大小的便是一塊塊往上頭壘砌,有些小石片兒之類的則是塞到大石頭的縫隙里面,用以加固和平衡。對于后世人來說,不用石灰水泥進行加固或許是很不可思議之事,但是在這個年代,則是完全不用擔心。通體由石頭建成卻不用任何粘合劑的建筑有的是,更何況是壘一堵墻而已。

如果您中途有事離開,請按CTRLD鍵保存當前頁面至收藏夾,以便以后接著觀看![]

Copyright(C)20122015版權所有


上一章  |  崇禎七年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