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五六章 皇帝必備的基礎技能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六章 皇帝必備的基礎技能

第三五六章 皇帝必備的基礎技能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9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科幻


熱門

平叛令一出,國防軍與禁衛軍一亮相,讓王天二一家上上下下的所有人都完全失去了抵抗意志,乖乖的走出去投降了事。

能出現這種情況,其實也在意料之中,畢竟這是所謂的豪門,不是啥都沒有的赤貧造反分子,所以腦子大都比較活泛,不會那么一根筋。

反正對王家這種大戶人家來說,別看人口眾多,但大多數都是家丁仆役,而帝國法還算比較人性化,就算被打成叛亂,也主要是追究主犯跟當事人一家,至于家丁仆役什么的,只要別傻缺的玩什么忠心耿耿同進退,基本就不會有事兒。

至于那些王家的核心人員,他們雖然是主子,可人數最少,一旦失去了家丁仆役,尤其是那些武裝家丁的護衛,面對荷槍實彈的大軍,根本就沒有反抗能力。

再者說,就算能反抗,他們也不敢反抗,因為平叛令雖然貌似唬人,但這只是逮捕時候用的東西,就跟警察平時用的逮捕令是類似的東西,無非是力度更強而已。

但是,最終你能否被打成叛亂分子,還得過堂,也就是經過*院的審判才可以,沒有經過審判的,統統都是嫌疑人,還沒有最終定性。

因此,他們此時乖乖投降,只能是抓去看守所,算是叛亂嫌疑人,只有被審判之后,定了罪,才能根據法院的審判來算。

也就是說,在這期間,他們還有一定的操作空間,而他們的老爺。也就是整個府邸的頂梁柱王天二王大官人,此時并不在這里,而是提前去了上海,找太公,也就是王天重去求情了。所以這給了他們很大的希望。

可以這么說,像這種豪門大戶的人,不管是主子還是下人,絕對沒有一個是傻子,相反,他們知道的信息比一般老百姓要多。因此他們很清楚。現在的陣仗別看十分險惡,但只要乖乖聽話,別在抓捕期間因為反抗而妄送性命,未嘗沒有機會翻身。

應該是,他們的想法還是很好的。而這也符合這時代人的一貫想法,即什么都想找關系,以為只要關系到了,一切都不是問題。

如果是其他事情,或許還可以通融,畢竟法是死的,人是活的,尤其是沈世明當首相之后。搞所謂的人性執法,很多事情都是在執法階段就可以靈活變通的。

但很可惜,這次抓捕并非是一個單純的刑事案件。也不是一個單純的平叛事件,本質上,這是一個政治事件,這樣的話,情況就完全不同了。

果然,王家大院的人全部被抓捕之后。警察忙著查封王家大院的時候,聯合調查組的人則迅速把王家的上上下下所有人全部隔離。然后兩人一組,一共組成十九個審訊組。就在王家大院開始了連軸轉的審訊作業。

在審訊的同時,總數達一百二十人的查賬人員則人人拿著便攜性計算器跟記錄本,開始分工合作,迅速的展開了效率極高的查賬業務。

這一百二十人的查賬人大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主要是負責細查賬目,等他們查出細目,會匯總在一起,交給總共五人組成的核心查賬小組,最終得出自己想要的數據。

很明顯,以帝國目前的情況,能拿出這么大手筆的,絕對只有中央政府才能做出來,而且如果不是早有預謀,提前預備,也是很難拿出這種陣仗的,別的不說,那一百多使用計算器的查賬人員,就不多見。

要知道,便攜性計算器這種東西,如今還是處于保密狀態的高端貨色,并沒有向民間普及,所以民間算賬的時候,依舊是以算盤為主。

能使用計算器的,除了110特區的人以及禁衛軍里的人外,也就只有內務府的人擁有了,連國務院里面那極少數使用計算器的人,也都兼著內務府內務員的身份,并且身邊都有情報局的人在密切關注。

總之,便攜性計算器這種東西雖然不起眼,但因為功能的強大,如今依舊沒有脫敏,依舊是屬于嚴格管制的東西,保密級別也相當高,所以能一下子出現這么多使用計算器的人,絕對是內務府高調介入了。

事實上,如今的局面如果要做個類比的話,內務府更像是李永吉個人全權所有的私人公司,內務府的人則是他這個私人公司的私人雇員;中華帝國的國務院,則是李永吉控股的股份制公司,這里面李永吉是董事長,其他人則可以進來分潤利潤;至于那些打著皇親旗號的所謂皇產,則是依附李永吉私人企業生存的下游企業。

在這其中,皇產雖然頂了一個皇字,但實際上這些產業的利潤并沒有進李永吉的個人腰包,他們只是一些服務性下游產業罷了,而因為歷史原因,他們也沒有向國家繳稅的義務,所以他們也是一群有利于國家之外的特權階級。

可以這么說,內務府的產業也好,皇產也罷,他們都是不用向國庫繳稅的特權產業,區別只在于,內務府控制的產業的老板是皇帝,是整個國家的董事長,而那些皇產的老板么,則不是皇帝,他們只是跟皇帝沾親帶故,并為內務府的產業服務的下游產業而已。

由于李永吉掌握了時空交易系統,所出的貨物很多都是從現代社會弄來的高技術含量產品,或者是這邊代工的山寨產品,因此以這個時代的技術水平來說,從李永吉手中以及控制企業流出去的東西,都是名副其實的高附加值產品,因此在國內以及國際貿易中占據了強勢地位。

像抗菌消炎的特效藥,像優質鋼鐵等,這些都是大宗的硬通貨,而除此之外,其他像自產的香皂、香水、雪花膏、洗衣粉等日化洗化用品,還有各種不銹鋼日用品。鋁制日用品等奢侈品,在市面上都是搶手貨,且利潤不菲,只不過因為整個世界整體的消費水平在那擺著,所以為了獲取最大利潤。才沒有大批量的出貨,導致這些產品的總量較小,總體貿易額遠遠不如特效藥、鋼鐵等剛需的硬通貨。

除了這些,帝國的服裝業由于引進了現代的新型繅絲機跟紡織機等設備,棉布制品以及絲織品的技術含量也是越來越高,導致在國際市場上也是越來越搶手。

雖然因為時間還短。國內高質量的棉產量不足,中國商人的經驗也不足,加上中國內需太大,還有其他政治原因等,導致中國的高性價比布匹還沒有走向全世界。但到了1864年,整個中國傳統地域,加上朝鮮全部以及日本大部,還有越南緬甸等東南亞大部,中國布已經成了高端布的代名詞,反而是英國布與法國布,都是劣質布的代名詞。

換言之,在整個東亞地區。英國布只能走低端路線,而且銷量也是日益枯萎,眼看繼續下去的話。很快就要被中國布匹完全排斥出東亞市場。

事實上,如果不是中國的優質棉產量還太低,導致原材料不足,加上合格的棉紡工人十分缺乏,進而影響到布匹的產量,假以時日的話。別說占據東亞布匹市場的統治地位,就算占據全世界的統治地位也不是沒可能。這就是技術的優勢。

布匹這種人類必須的日常用品只是其中一個代表,其他日用品。比如絲織品,瓷器,玻璃器皿等,都因為技術進步的原因,在全面升級,產量也是節節增高。

再加上帝國強大的武力做后盾,又實行自由貿易政策,所以導致中國的貿易額呈現爆炸式的發展。

隨著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國家也因此占了很多好處,但因為稅收政策還比較落后,比如沒有征收大量增值稅等稅種,關稅也比較低,所以國庫收到的錢雖然多了,但完全抵消不了支出的巨大擴張。

反倒是那些打著皇家旗號的皇產,他們依托那些競爭力強大的特色產品,又因為歷史因素,不用向國庫繳納各種稅收,這兩年都是賺的盆滿缽滿,本來就引起了眾多人的眼紅,只不過他們打著皇親的旗號,這才讓大家有所顧忌。

這其中,李家還好,畢竟是皇帝的本家,加上他們本家的人相對來說人丁稀少,雖然李正祥后來找了各種李家族人過來充數,但終歸慢了一籌,很多蛋糕已經分不到了。

相反,皇帝的母親一家,也就是王家就不同了,這個家族本來就是人丁興旺,又搶占了先機,在皇帝起家期間就全力依附,并且成為早期為李永吉散貨收貨的直接服務商。

這樣一來,隨著李永吉的崛起,這個團體也越來越大,再加上王家的親戚朋友以及相關利益共同體,勾結起來就是一個龐大到讓人恐怖的數字。

實際上,就連王天重自己,也不清楚王家現在到底有多少人,反正光族譜記錄在案的在世王家族人,就超過三百人,而這三百人延伸出去的,何止萬人。

這么多人,當然不可能所有人都能拿到為李永吉私人服務的項目,不可能所有人都拿到那些特殊商品的代理權或者收購貢品(特指翡翠等現代高價物品)的權力,但是,他們因為沾親帶故,所以也可以用掛靠的名義,做生意不用向帝國繳稅。

只是一個不交稅,再加上一個皇商的身份,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競爭,他們很多人甚至都不需要本錢,只要把這個牌子一亮,就可以弄到大量的投資以及相關項目。

因此,正因為王家這些皇商擁有特權,加上這些人太過貪婪,到處濫發皇商的資格,導致兩年時間內,皇商的招牌已經遍布全國各個角落,根本說不清到底有多少打著皇商旗號的商號,而這些商號,全部都是不用交稅的特權商家!

所以說,一開始的話,大家還能容忍,可現在這群蝗蟲一樣的家伙已經讓太多人不滿,加上沈世明正好為財政問題發愁,自然而然的就盯上了這群打著皇產名號,實則是一群蝗蟲的家伙。

實際上,就在王家內部。也不是沒人看到這里面的危險,也有人提出過,要先內部精簡一番,去除一部分徒有虛名,實際上跟王家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換言之,就是去掉王家的一些水分。

可惜這些聲音太小,也太弱,根本就無法成為主流。

原因很簡單,皇商的旗號哪兒是那么容易放出去的,不是說你說跟王家沾親帶故。就是沾親帶故的,實際上,那么多的皇商招牌,也就是所謂的皇室梅花旗,大多數都是明碼實價的賣出去的。而買到的人呢,每年都要固定拿出一部分收入上繳王家。

換言之,如今的王家,更像是一個連鎖企業,他們大肆發賣皇家招牌,也就是梅花旗,購買到這些梅花旗的商號呢,可以憑著皇產的旗號免交各種稅收。但卻必須拿出一定的收入上繳到總號,也就是王家本家,即王天重一家。

當然。太公王天重也只是一個表面人物,真正的大后臺,或者說造成這一切的真正大老板,是當今太后!

沒錯,正是太后李王氏的授意,這種發賣皇室旗號的行為才開始在全國泛濫起來。在這之前,這種發賣皇室旗的行為根本就沒有!

在過去。李王氏也沒想過這么搞,他只想安穩的當他的太后。可后來自己老公外面有了女人,還有了孩子,她也不知道哪里不對,忽然就開始對金錢熱衷起來了。

從那以后,也就是知道自己老公跟別的女人生了孩子之后,她雖然表面上容忍了下來,但在背地里,她卻開始慢慢的插手商業上的事情,開始想方設法的撈錢,而她弄出來的辦法,就是賣皇室旗號,然后收取旗號費。

雖然太后搞出的這些東西,也有一套嚴格的審查制度,比如非有實力的商家不要,非底細清白的商家不要,跟王家八竿子打不著的外人不要。

前面兩個條件就罷了,最后一個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很多人為了能跟王家打上八竿子,大都用各種手段尋找王家的人通婚,導致王家很多破落戶都抖了起來。

不能不說,太后這個方法其實是一個昏招,有識之士都能看出這里面的危險,可惜太后畢竟出身小戶人家,見識又短,可現在的身份在那擺著,一旦這么搞,在皇帝發言之前,誰也不能不給面子。

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各方面的通融,太上皇不說了,不知道什么原因,居然默許了她這樣做,而沈世明呢,居然也是默許了她的這個做法,完全沒有任何的制止,甚至也沒有跟皇帝告狀。

沒錯,這么多年了,李永吉居然一直蒙在鼓里,哪怕他有那么多的情報人員,也沒有任何一個人跟他通報過這件事,再加上李永吉這段日子一直在北美,心思不在國內,詢問國內的事情總是問一些國家大事,以至于這個事兒慢慢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甚至是,沈世明決定對這批皇親動手的時候,對李永吉也只是輕描淡寫的說了點,并沒有說內幕,也沒有說這些皇親很多都是明碼實價賣掉的假皇親!

不是沈世明不想早說,而是他想等動手之后,再對皇帝說明這一切,這樣的話,就可以把這些看做是調查之后才知道的消息,并非是一早就知道。

這樣的話,最后李永吉知道結果,沈世明最多是個不查的罪名,相反,如果沈世明動手之前就把幕后主謀都給說出來,說明你提前就知道內幕,可現在事情搞大了才說,那才是居心叵測了。

其實呢,何止是沈世明,作為李永吉的老婆,太后的兒媳婦,內務府的代理掌控人殷素素,在這里面也占據了很重的角色,沒有她的首肯,內務府掌控的情報局不可能不向李永吉匯報這邊的情況。甚至都不需要情報局的人匯報,每次李永吉打電話過來跟她聊天的時候,她隨便說兩句,就能告訴李永吉實情。

可是,每次跟李永吉通話的時候,殷素素只是說家長里短,說孩子李青如何如何,就是不提半點這些事情。

因此,太后大肆倒賣皇家旗號的事情能夠成功,既是因勢利導,也是眾多勢力的合力,否則的話,以目前帝國內部的情況,是絕對不可能不讓皇帝知道的。

另外,從這個事情就可以看出來,哪怕有無線電通信,哪怕李永吉自認權威滔天,實際上他也不可能真的一手遮天,很多事情也不可能什么都知道。終歸到底,李永吉還是個人,不是神,還是需要下屬去做事,需要下屬代替他統治江山,不可能真的什么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別說他了,就算在后世21世紀,互聯網那么發達,高層領導人都不可能知道下面所有官員的情況,更何況在這個時代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王天二一家殺害國務院稅務人員的惡*件,只是一個開啟整治皇商行動的一個導火索,在這個導火索的背后,則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陰謀。

或者可以這么說,打擊王家,是符合很多人利益的,沈世明不過是因勢利導而已,歸根到底,是太后自己出了大昏招,不但惹了眾怒,也給了別人把柄!

現在,打擊王天二一家,只是個開始,哪怕他們的賬目清清白白,哪怕他們跟王家關系一般,也可以順著這個由頭慢慢牽扯出他們背后整個王家的脈絡,然后來個一網打盡!

這就是所謂的政治斗爭,玩的就是城府與權謀,玩的就是利益的權衡與取舍,并不是你身份夠高,就可以完全避免的。

比如說,在這件事中,其實連遠在北美的李永吉實際上也被算計進去了,因此,在權謀方面,李永吉還有太多東西要學。

當然了,李永吉或許一開始會蒙在鼓里,但只要事情發生了,慢慢的,他終究會明白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兒,到時候不需要他自己尋思過來,會有太多人會搶著跟他稟明一切。

到時候,他就會明白到,做一個高高在上的獨裁者,并不是只要掌握金錢與武力就可以的,人心權謀,也是皇帝必備的基礎技能。(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