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五五章 最高級別的大罪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五章 最高級別的大罪

第三五五章 最高級別的大罪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8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莊不易

沈世明雖然是文官,可卻很明白兵貴神速的道理,所以說服了張威之后,也不磨蹭,立刻就當著張威的面給南京去了電話,讓由國務院跟內務府人員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在一支國防軍的護送下,連夜向揚州進發,準備去抄王天二的家。

與此同時,他還讓各地的警察局與國防軍駐軍,立刻執行一級警備,看住事先標注的王家各個商號,尤其是上海的精武鏢局總部,更是重中之重。

張威呢,也是個果斷的人,看到沈世明如此調兵遣將,知道已經是箭在弦上,所以相當干脆,竟然一下就點了一個團的禁衛軍給沈世明,講明了是一切聽從首相大人的指揮。

這讓沈世明大喜過望,要知道他原本只是希望能有一個連的人就不錯了,起碼也可以拉出去震懾一下,現在有了一個團,他的底氣就更足了。

沈世明也不客氣,直接讓這個團自己去揚州,到了揚州再跟聯合調查組的人匯合,至于指揮權問題,也讓他全權聽從聯合調查組的組長左宗棠的命令。

沒看錯,這個聯合調查組的組長,正是一代名臣左宗棠,他也步了李鴻章的后塵,投奔了沈世明,并最終憑著過往的名聲以及本身的能力,很快得到了沈世明的賞識。

事實證明<,那些曾經在歷史留過大名的人,都不是一般人,就算時代變遷,朝代更替,他們也往往能夠脫穎而出。而在這個時代的中國,要論能力,左宗棠跟李鴻章之流,的確是個中翹楚,不管是放在哪里,都是那么耀眼。只要他們自己不心灰意冷,出頭是早晚的事情。

相比而言,那些在歷史上也默默無聞的家伙,就算有些人能因緣際會,但總體而言,發展潛力往往不如這些曾經出過大名的人。

或許可以這么說,能夠青史留名的人,大都是大浪淘沙出來的精英,這些人,比那些默默無聞的人。出頭的可能性要大的多。這種情況不但在政治上如此,軍隊體系上也是一樣。

不說別的,就說現在的帝國軍隊體系吧,張威王三武等人算是位高權重的軍中重臣了,但他們更多是資歷夠老,如果真要細算軍事素養,他們比很多投降過來的將軍要差的遠。

比如石達開,比如陳玉成,比如李鶴章等等等等。這些人都有豐富的戰場經驗,年齡也夠小,他們過去的失敗,只是擺在武器不如人。兵員素質不如人而已,但就學習能力,戰場敏銳度以及總體大局觀而言,他們都是這個時代的翹楚。

一旦他們學會了帝國軍那套把戲。開始帶領帝國軍的部隊,那么他們的能力肯定要比沒什么經驗的張威王三武之流要強的多。

或許正是因為如此,李永吉帶兵去北美干涉美國內戰的時候。才沒有帶自己的老部下,而是帶了石達開陳玉成等人,看重的就是他們的作戰經驗以及戰場敏銳度。

換言之,帶兵打仗這種事,有些東西是學不來的,尤其是戰術能力,能否學以致用,關鍵還是看個人的天賦。

一般來說,物質豐富的部隊,是很難誕生將星的,比如歷史上的二戰美軍,他們嚴格說沒有什么名將,因為美軍打仗主要靠拿物資砸人,技戰術方面沒啥出彩的,更多靠的是美軍的組織能力跟后勤保障能力。

相反,二戰時的日軍跟德軍,那都是在劣勢中作戰,所以誕生了眾多的名將。

再簡單點說,只有在劣勢情況下,才需要謹慎的使用自己的力量,把自己的每一分力量都用在對的地方,并且還要關注其他天時地利等因素,要靈活借用外力,來彌補自身的先天不足。

相反,那些先天太好的家伙,根本就不需要玩什么技巧,只要小心一點,別陷入陷阱,然后橫沖直撞的砸過去,基本就可以了。因此,先天太好的部隊里面的將軍,他們沒有機會面對比自己強的對手,自然也就不會去考慮如何在劣勢情況下作戰這種情況。

總之,由于帝國建立太快,人才嚴重不足,所以隨著帝國建立時間的越來越長,有能力的新人正在迅速填補帝國的方方面面,相反,老一輩的人越來越孤立,或許這也是王家之所以越來越抱團,越來越容不得外人插手的原因之一吧。

因此,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沈世明對王家的打擊,從大方面看也可以看成是新人對舊人的一次沖擊,一次爭權奪利的沖擊。

得益于江南一帶優良的交通跟通信,南京的聯合調查組與蘇州的禁衛軍幾乎是同一時間抵達揚州,總共只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這在過去是很難想像的,因為在沒有更快的船舶以及更好的道路之前,要想從蘇州或者南京抵達揚州,就算騎馬,最快也要兩天時間才成。

但是,因為有了更好的道路,更好的蒸汽船,更好的無線電通信系統,所有人全部騎馬的話,一天時間抵達揚州,就不算什么事情了。

南京的人馬與蘇州趕來的禁衛軍在揚州城外匯合之后,很快就制定好了一個方案,那就是直奔王天二的府邸,不管他們反抗還是不反抗,先把人全部抓起來再說。

如今的聯合調查組,不但兵強馬壯,而且還有國務院與內務府聯合下發的正式平叛令!換言之,王天二一家的罪名,不是一般的小事兒,而是最高級的,也是最讓人驚悚的叛亂!

根據帝國的法律,對待地方的鎮壓力度,是分四級的,最初的是官民沖突,高一級是動亂,再高一級是造反,最高級則是叛亂。

不同級別,出動的鎮壓力度是不同的,比如官民沖突一般就是警察,動亂跟造反可以出動國防軍,叛亂則可以出動禁衛軍。

所以說,叛亂是最高級的鎮壓標準,也只有這個標準,才可以出動禁衛軍。否則的話,那就是名不正言不順,是違法。

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王天二一家是攤上大事了,還不是一般的大事,因為這個平叛令是不會輕易下發的,一旦下發,就意味著是最高的鎮壓力度,絕對不會空手而回。

所以說。不管將來王家的核心成員如何,至少王天二一家老小是不會有什么好結果了。

這也是獨裁政權的獨特之處,那就是只要上面定了性,下面行動起來就能夠相當迅速,根本不用什么審判,也不用什么證據,說你叛亂,你就是叛亂。

當國防軍與禁衛軍沐浴著夕陽,一起橫沖直撞的來到王天二家大門口的時候。原先那些被挑在竹竿上示眾的稅務人員的尸體已經不見了,原因么,則是王天二醒來知道這件事之后,連忙讓人給撤了下來。并且連夜讓人給這些人準備最上好的棺木,還不顧傷痛,連夜去了上海,專門找老祖宗。也就是王天重求情,寄希望與王天重,也就是皇帝陛下的外公。能出面把這件事給圓過去。

也就是說,王天二當時雖然知道自己老婆闖了大禍,但潛意識里不覺得這件事有多嚴重,最多是個囂張跋扈,然后誤殺而已,到時候賠點錢,道個歉,再推出幾個替罪羊,這事兒估計就過去了,反正他自己是這么想的。

可惜,他是這么想的,可別人不這么想。

果然,當揚州警察領著國防軍與禁衛軍趕到王天二府邸之后,二話不說,直接把他們的府邸一圍,許進不許出,又當眾派人宣布王天二家的罪狀,直接把王家打成了反賊,要里面的人在一分鐘內立刻乖乖的出來投降,否則的話,視同武裝叛亂,一分鐘后大兵壓進,全府上下玉石俱焚!

這一番話,都是用擴音器反復的宣講,配合后面殺氣騰騰的禁衛軍與國防軍,擺明了不是開玩笑。

像帝國法律這種東西,或許一般老百姓不知道,但王天二一家身為當地一霸,又怎么會不知道一些帝國法律?就算不知道詳情,肯定知道帝國關于鎮壓叛亂跟動亂的等級對待法。

一般來說,普通的官民沖突或者動亂,以王天二家的權勢,還比較容易對付過去,但如果被打成了造反跟叛亂,那就不是開玩笑了,誰來也不成。

尤其是,圍困自己的不但有警察跟國防軍,還有最讓人恐怖的禁衛軍,這性質就完全不同了,說明這是皇帝的旨意,畢竟對普通人來說,他們搞不明白那么多花活,只知道禁衛軍就是皇帝的親軍,是御林軍,只聽皇帝一個人的命令,其他單位都調動不了!

就這一下子,所有人都蒙了,這可是叛亂啊,是帝國最高級別的大罪!要按照以前算,那就是十惡不赦誅九族的大罪!

至于真假,這不會有假,因為別的都可以假,但禁衛軍是假不來的,也只有叛亂這種最高的大罪,才會出動禁衛軍,否則的話,國防軍就到頭了。

有反應快的,連忙一邊高舉雙手跑了出來,一邊高呼投降饒命,然后國防軍與禁衛軍的士兵也不動,依舊保持進攻姿態,反倒是那些警察,惡狠狠的拿著提前準備好的手銬腳銬,一個個的按倒在地,兇狠利索的把這些人全部捆好拉去一邊。

這些警察之所以這么賣力,除了要有在這種情況下所表現外,也有出一口氣的因素。畢竟之前揚州的警察部隊進攻王家大院的時候,死傷可是不小,連他們的局長大人都不幸中彈陣亡了,這讓他們都覺得十分憋屈。

可沒有辦法,警察只有很微弱的武裝,面對王天二家那些全部制式裝備,還有大炮的家丁,他們根本不是對手,所以抓捕不順利后,只能灰溜溜的回警察局。

雖然事后王天二一家沒有繼續搗亂,反而還派人過來賠罪,但揚州的警察局上上下下都能感受到一種巨大的恥辱,同時也感到整個揚州城似乎都對他們感到不屑,覺得他們連一個大戶都對付不了,那還維持什么治安?什么?之前嚴打的時候抓了不少江湖中人?哼哼,那只是欺軟怕硬罷了。

總之,與王天二一家的貿然對抗,讓揚州警察的權威跟地位一落千丈,大家都知道他們在面對豪門大戶的時候根本不管用。所以這些揚州警察是最渴望讓王天二一家倒臺的。

現在好了,國防軍跟禁衛軍都過來了,而且還把對方定性成了叛亂,這就讓揚州警察感到大快人心,畢竟不說別的,只是這個叛亂的罪名,就足夠橫掃一切了。

所有人都知道,帝國的暴力機關是如何的強大,不觸動還好,一旦觸動了這個暴力機關。尤其是觸動了禁衛軍的話,那么任何團體和個人都是無法對抗的,因為那是在對抗整個體制!

因此,當那些揚州警察一覺醒來,發覺國防軍跟禁衛軍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并且知道王天二一家被打成叛亂之后,可以說心情大定,比吃了十萬個人參果還舒暢。

既然明知道對方完蛋了,而且中央還派了聯合調查組。說白了就是欽差,那他們還不賣力一點?萬一能被人入了發言,跟皇帝陛下匯報的時候稍微提上一句,未來可就不可限量啊。

沒錯。在這些警察看來,這次行動陣仗這么大,尤其是還有那么多的禁衛軍,明顯不是一般人能做出來的。肯定是皇上龍顏大怒才行,要不然,國防軍就罷了。誰還能調動這些坐在云端上的禁衛軍呢?

警察都這么想,那些普通的家丁護院就更是如此了,他們在看到禁衛軍的那一刻起,就扔下了一切的幻想,因為禁衛軍這個招牌比什么都管用,甚至比圣旨都有用。

為什么說比圣旨還有用呢?因為帝國建立之后,很少下圣旨,就算下圣旨,也往往是獎勵性質的,從來沒聽說下圣旨抓人之類的。

反倒是造反與叛亂這幾個罪名,從來沒聽說皇帝出過什么圣旨,一般都是直接派兵,然后當中要求對方立刻投降,根本就不跟你說什么旨意。

這種簡單粗暴化的對策,以前很多人還贊不絕口,覺得這代表了皇家的自信,因為面對造反或者叛亂人員,帝國從來只有一個對策,那就是武裝剿滅!

所以說,一旦你打算造反,或者打算叛亂,做之前就要仔細想清楚了,一旦做出來,別指望招安,還是趁早投降為妙,早點投降,還能根據你的態度跟實際罪行的輕重減個刑什么的。

相反,如果你竟敢對抗,據不投降,希望最后能得到個招安之類的,那就趁早放棄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因為根據帝國法,對付造反人員,一旦到了出動國防軍的地步,就只有投降一條路,任何反抗行為,哪怕只是口頭上的,都被視為放棄投降,頑抗到底,一旦這么做了,只有當場擊斃一條路,沒有第二條路。

說實話,這個只能投降,不能反抗的政策,并非是李永吉搞出來的,他當初的確搞了個鎮壓地方的等級劃分,比如騷亂如何處理,動亂如何處理等,最高的造反,也有相應的處置辦法。

但是,李永吉當初搞的那個東西,比較多簡單化,只是一個大概,所以具體細分的話,還有很多手腳可動。

后來沈世明上臺當了首相后,他為了讓各地國防軍能有點事兒干,同時也為了盡快掃平各地的叛匪強盜,就把這個政策的解讀條例略微一改,改成了只要出兵,就必須無條件投降,一旦不投降,甚至投降慢了,都被視作放棄投降,要面對大軍的鎮壓。

別說,自從這個策略出來后,一開始的確很多地方的叛匪都不服氣,結果就被派去鎮壓的國防軍給橫掃了,最終不但讓國防軍獲得了軍功值,還撈到了不少的油水,國務院因此權威更盛,當地老百姓也獲得了安寧,算是皆大歡喜。

要是被打成反賊的人僥幸逃跑,那就更好了,國防軍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四處圍追堵截,正好玩一個大拉練。

國防軍在各地都有駐軍,每一個駐軍都有無線電通信系統,加上舉報的獎勵也夠豐富,擁有人民群眾的擁戴,所以逃竄的叛賊通常根本跑不了多遠,很快就會被十倍甚至二十倍以上的國防軍大軍圍住,最終走投無路下,要么自殺,要么被殺,反正很少有能逃出生天的。

這么幾次大規模的拉網式圍剿行動之后,不但各地的國防軍威名大漲,當地百姓也對帝國政府十分敬服,而一些土匪強盜更是受到了震懾,不用費什么勁兒,他們自己就散了,再也不敢聚眾作亂了,至少大規模的聚眾作亂行為是大大減少。

各地減少了作亂的土匪強盜,大大改善了治安,尤其是道路治安,這變相的促進了商業繁華,尤其是實力不強,雇不起保鏢護院的中小商人。

再加上各大城市也在開戰嚴打行動,四處打擊有組織犯罪,因此僅僅兩年過去,帝國的治安情況就大大好轉,雖然不敢說夜不閉戶,但也相差不大了。

也正因為那兩年的嚴打,讓百姓見識到政府的決心,也見識到國防軍的力量,同時也算是給全民普了一次法,至少讓他們知道帝國的鎮壓力度是如何分級的。

比如說,什么情況是官民沖突,什么情況是動亂,什么情況是造反,什么情況又是叛亂。

通常而言,大家見到最多的就是官民沖突,至于聽說么,最高也就聽說某某地方有人造反,但叛亂這個級別的,至今還沒聽說過。

其實,按照大家正常理解,或者單純從詞義來說,似乎造反比叛亂的罪名更大才對。

但實際上,一般造反的,大都是普通民眾,他們多是散兵游勇,或者單純腦袋一熱,在帝國整體運行良好的情況下,形不成什么氣候。

叛亂就不同了,一般來說,叛亂者是指那些有一定實力的,原本依附于帝國中樞的集團,尤其是軍隊!他們如果心懷不軌,造成的傷害更大,影響更壞。

換言之,當初之所以這么定,是因為相對于那些明目張膽造反的家伙,李永吉更討厭叛徒,所以就把叛亂定為最高的鎮壓級別。

中華帝國成立至今,造反的或許有不少,但打成叛亂的,還一個都沒有,因此王天二一家被打成叛亂,這可以說是帝國成立以來的第一次,完全是可以載入史冊的事情。(未完待續……)R1292

書書屋最快更新,請

下頁→

本內容出自《》,莊不易出品,。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