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五四章 三方聯手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四章 三方聯手

第三五四章 三方聯手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7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一開始,張威是很不愿意的,不是沈世明說讓你派兵意思意思,他就乖乖派兵意思意思的。

沈世明雖然是首相,在國內表面上看也是權勢滔天,但說到底,他只是行政方面的大拿,跟直屬皇帝的禁衛軍是沒有直接關系的,張威完全可以不鳥沈世明。

因此,說服張威的工作,很是廢了沈世明一番口舌,但真正打動張威的,其實是另有其人,這個人,就是沈世明帶去的副手——胡雪巖!

剛開始,沈世明只是一個勁的說皇親產業的危害,但這絲毫不能打動張威,因為在張威看來,不管是皇帝私有的私庫也好,還是他那票不知道從哪兒冒出來的親自把持的皇產也罷,那都是皇家的私事兒,他這個下屬隨便摻和進去,那就是找不自在。

雖然這次沈世明只是對付王家的外圍,也就是太后一系的親屬,但這依然讓張威感到很頭疼,如果不是沈世明的身份在那,他當場就要趕對方出去了。

看到張威端起了茶,打算端茶送客的時候,關鍵時刻,胡雪巖忽然站出來了,他沒有說那么多大義,而是一上來就危言聳聽,說將軍大人如果不這么做,那將來就危險了。

聽他這么說,張威只是淡然一笑,然后就問對方,危險在何處?

當時張威的語氣身份,明顯是在看對方的笑話,因為張威不同于別人,那可是當初跟隨皇帝陛下打天下的老人,而且如今也是位高權重,是帝國三大上將之一,封伯爵位,這樣的人,又怎么可能有什么危險。

然后胡雪巖就說了,您現在是位高權重不假。可比起其他人來,您最大的問題是沒有太大的后臺,這既是威脅,也是機遇!

按照胡雪巖的說法,帝國如今的三大上將,就是三大軍區的司令官的背景各不相同。

王三武不說了,是皇帝的親舅舅,先天就親近,至于周達,他娶了松江王家的女子為正妻。那個女子按照族譜來算,是王三武的侄女,也算皇帝陛下的遠房表妹,因此從理論上說,周達跟皇帝陛下也是親戚。

現在么,三大上將就剩下張威一個人跟皇帝陛下沒有任何親屬關系了,而且家族也不強大,這其實就無形當中把他排斥在外。

另外,周達跟王三武如今都在北方。且都是統帥一方,自由度相當的高,而張威雖然在最繁華的江南,可也因為是在中樞。其實限制了張威的發揮,無法獲得更多的戰功。

帝國的升遷系統有別于以往,除了資歷外,最重要的是看戰功。如今其他兩個上將都在不斷的獲得戰功。又靠的那么近,關系也好,假以時日。您這個三大上將之一肯定就會被越拋越遠。

如果只是這樣,也還罷了,但您掌握著帝國三大王牌軍區之一,又是坐鎮中樞,有沒有想過這是為什么呢?

或者說,為什么讓您這個跟陛下沒有什么親屬關系的人坐鎮帝國中樞這個最重要的地方,而讓跟陛下有親戚關系的其他兩個人獨自統領一方呢?

別說,前面的話,張威也就是聽聽,但最后那個問話,的確勾起了張威的疑惑。

也是啊,王三武跟周達的確都跟皇帝沾親帶故,為什么不讓他們其中之一坐鎮京城地區,而讓他這個跟皇上沒什么關系的人坐鎮呢?

王三武也就罷了,那性格估計是不成,但周達可是沒問題的,他坐鎮京城應該是更好才對,反倒是自己,自認經營能力比周達更強,去經營大東北不是更好么?

看到王三武皺起眉,對這個話題感興趣之后,胡雪巖微微一笑,很快就給出了答案:很簡單,就是因為您跟王家沒有親戚關系,所以皇上才要重用你,才要讓你坐鎮江南啊!

按照胡雪巖的說法,皇帝別看年紀小,但能這么年輕就打下這么大的天下,做出這么大的事業,豈是平常人?

而且,自古帝王皆寂寞,陛下之前還沒打下天下的時候,或許還會念舊,可如今身份地位與過去完全不同,是不可能再繼續念舊下去了。

或許一開始他還會念舊,可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利益的沖突,陛下肯定會對那些吸附在國家身上吸血的皇親國戚下手。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皇帝陛下是個有位的君主,是個把國家民族看的更重的人,也是個看不得貪污腐敗的人,這樣的人,怎么會容忍那些蛀蟲吸血而不作為呢?

或許皇帝陛下對外公一家還會比較親一點,但對外公的族人,就未必多親了,可現在那些自稱王家的人已經形成了一股龐大的勢力,而且是最大的一股皇親,別說陛下了,義王以及太上皇老人家,未必沒有別的想法。

所以,您跟王家沒關系,看似是被排斥,但其實反而獲得了皇帝的青睞,他放您在江南,就是信任你,相信你會秉公處理,幫助看好陛下的老巢。

現在,首相大人既然要對王家外圍開刀,那是得到了陛下的首肯的,否則也不可能搞這些,而您如果不配合,這就說明您怕了王家,不肯得罪權貴,我們倒無所謂,可將來陛下知道了,又會怎么想呢?

說白了,陛下早有心對付那些攀附皇家的家伙了,只不過不好下手而已,所以我們這些做臣子的,才需要挺身而出啊。

所以說,說您將來危險,最大的危險不是其他人,而是陛下的看法,一旦陛下認為您沒有擔當,不肯為了陛下得罪人,那您的前途,可就真的堪憂了,甚至因為您位高權重,正所謂站得高,摔的狠,很可能下場比普通人更慘。

就是這一番話,把本就疑心重的張威嚇出了一身冷汗。

的確,張威想了想,清理皇產這么大的事兒,沈世明不可能不請示皇帝陛下。而沒有皇帝陛下的首肯,他也絕對不敢下手。那么,既然沈世明要下手了,說明這真的是陛下的意思,是陛下要對王家開刀了。

至于為什么皇帝不跟自己打招呼,很可能也是借機觀察,看看手下都是什么心思,是不是都跟王家有關系,如果……

想到這里,張威感到不寒而栗。

因為他知道。禁衛軍是皇帝一手帶出來的,再加上有無線電,下面的人也可以直接跟皇帝通話,所以理論上說,要造反是不太可能的。

但什么事都有意外,雖然陛下跟下面有無線電可以通信,但掌握無線電的是人,只要是人,就可以被拉攏腐蝕。

如今三大軍區里面。兩大軍區都跟王家有關,而且天高皇帝遠,王家又因為人數眾多,掌握了大量不用交稅的重要產業。等于說控制著龐大的金錢,是目前除了陛下私庫之外,最有錢的一個商團。

這有錢又有權,同家族的人數又多。簡直就是帝王之資,換了他是皇帝,他也要擔心篡權問題。就算不擔心篡權,也要擔心被架空。

反倒是自己,跟王家沒什么直接往來,所以皇帝才讓自己坐鎮中樞,這擺明了就是更放心自己啊,只不過沒明說罷了。

畢竟相對其他幾個軍區,江南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帝國大部分的財稅以及工業,都在江南地區,尤其是軍火,離開了江南的軍火供應,其他地方的軍隊很快就會失去補給,根本就玩不轉。

所以讓自己坐鎮江南,看起來沒有其他兩個軍區機會多,但其實這里才是真正的重中之重啊,只要守好了,就是大功一件!

現在,既然皇帝要對王家動手,自己要是袖手旁觀,那肯定會引起皇帝的猜疑,至少也是一個無能的評價。

胡雪巖很會察言觀色,發覺張威有所觸動之后,立刻再次開口道,而且,這次行動是皇后娘娘親自關注并參與的,也就是說不但有國務院的人出馬,內務府的人也會出動,這代表了什么,您明白這里面的意思么?

此時的張威,腦袋一團亂,越想越復雜,所以聽對方這么說,干脆就問到底是什么意思。

胡雪巖就說,如果不明白,那我就給您提示一點。皇后陛下現在可是生了太子的,到目前為止,皇帝陛下只有這一位皇子。

皇帝陛下現在遠在北美征戰,雖然陛下洪福齊天,不會有事,不過這兵危戰兇,保不住有個萬一,所以萬一陛下沒法回來了,或者傳過來一些回不來的謠言,這江山社稷又該花落誰家呢?

聽到這里,張威一下就站起來了,因為他真的是被驚住了。

的確,因為皇帝的年齡,他以前從沒考慮過沒有皇帝會是怎么樣的,畢竟按照正常情況來看,皇帝肯定活的比他們時間長,所以他們不擔心皇帝卸磨殺驢。

張威也看史書,在他看來,歷朝歷代那些開國皇帝殺功臣的事情,大多數情況都是為了自己的子女,因為很多功臣年齡比皇帝小,皇帝怕自己走了,自己的孩子鎮不住。

但現在帝國新建,皇帝又那么年輕,所以張威并沒考慮過這個問題。

然而,皇帝改名換姓去北美帶兵打仗的事情,讓張威看到了皇帝陛下的另外一面,那就是皇帝不夠穩重,太過輕率,這樣是很容易早夭的。

一旦早夭,皇帝陛下就一個幼兒,上面還有個哥哥,王家也是一個大家族,這將來的事情真的很難說。

沒錯,禁衛軍的確無限忠于皇帝陛下,但那時忠于皇帝本人,如果皇帝不在了,這個忠心給誰,就會出現問題了。

總之,張威將心比心,換了他是皇帝,也肯定會擔心外戚太強的局面,不但外戚,甚至連他的哥哥義王,也是個威脅,畢竟正常來說,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繼承自己的一切。

正是想到了這里,張威才立刻下定了決心,要聽從沈世明的安排,換言之,就是沈世明要他怎么做,他就怎么做。

看到張威痛下決心,胡雪巖跟沈世明對望一眼,這才各自呼了口氣。

實際上,胡雪巖剛才那一番說辭。都是靈機一動的鬼扯,并非是提前想好,而事實上呢,皇帝陛下也沒想那么多。

比如說張威坐鎮江南的事情,并不是李永吉刻意為之,而是因緣際會。

當初對滿清作戰的時候,張威主要是在南方作戰,李永吉則是帶著周達去支援王三武,后來打敗了增格林沁的大軍,就順勢北伐。最終一鼓作氣打下了北京。

打下北京后,李永吉因為又有別的事情,才讓周達代替坐鎮北京,慢慢的,周達就成了北京軍區的負責人,王三武成了濟南軍區負責人,一直在南方的張威則成了蘇州軍區負責人。

所以說,這都不是刻意為之的事情,李永吉也沒考慮那么多。甚至周達娶王家女子為妻的時候,李永吉已經去了美國,最多發了賀電而已。

換言之,李永吉現在一門心思都在別的事情身上。尤其是撲在如何肢解美國的心上,根本就沒空管自家那堆破爛事兒,他也不在乎。

原因很簡單,帝國的軍權依舊牢牢掌握在李永吉的手里。財權也在他的手里,所以他不怕因為他長期不在國內,以至于壓不住形勢翻了天。

至于沈世明說的要對付王家的事情。其實李永吉也沒太放在心上,他實際上只是因為沈世明一直在哭窮,說國庫入不敷出,覺得自己那么多產業都不交稅,也的確有些過意不去,所以才同意讓他改革,讓皇產也繳稅。

但是,當時李永吉只是同意他改革,同意他向皇產收稅,包括李永吉控制的那些私人產業。

換言之,李永吉的想法,是帝國可以向他的私人核心產業收稅,但只是一個額定稅收,暫時不能干涉這些產業內部運作,更不能調查這些產業的具體運作情況。

至于那些打著皇室旗號的家伙搞的商號,李永吉也覺得他們做的有些過分,所以讓沈世明自己看著辦,他都沒意見。

當時聽到這個話后,沈世明立刻問,對那些打著王家跟李家旗號的外圍產業,能否跟其他普通商號一個待遇,按照同樣的比例收營業稅跟增值稅?

李永吉表示可以,反正在他看來,這些企業賺的也夠多了,交點稅收,也算不了什么,而且繳稅了,國家會更好,國家好了,其實就是他更好,反正這個國家是他一人獨裁,國庫跟他的私庫也沒啥兩樣。

就是說,李永吉當時的指示比較簡單,只是同意沈世明對那些皇室企業進行改革,改革也只是可以向這些企業收稅而已,并沒有讓他對什么王家開刀之類的。

沈世明當時也是聽了這個旨意,只打算向那些皇產收點稅,補貼一下國庫,沒想過太多,甚至他想的是只收那些外圍,核心的東西先不動,免得跟皇親國戚提早碰撞。

但是,當王天二的家人明目張膽的把自己拍去的稅務人員殺害,還挑在空中示眾的時候,沈世明真的是出離憤怒了,因為這明顯是不給他面子,不給國務院面子!

所以,沈世明才想因勢利導,就此把王家的勢力,至少是外圍勢力鏟除,只有這樣,才能建立國務院的威信,才能讓大家都知道他這個首相到底說話管用不管用。

懷了這個心思后,他才游說皇后娘娘殷素素,又來找張威,就是在到處借勢,這個架勢,已經不是多收點稅那么簡單了。

如今,皇后娘娘已經被說服,內務府已經決定傾力相助,張威也被自己的手下說服了,也決定派兵刷一下存在感,站在他這一邊,再加上國務院,可以說是三方聯手。

在如今的帝國內部,在皇帝無法親自干涉的情況下,內務府、國務院外加禁衛軍這三方如果聯起手來做一件事,那真的是無可阻擋,任何勢力和個人,都要被這股勢力所碾碎。

所以說,他就是要借口王天二事件,借拉攏其他兩方勢力,借打擊王家的外圍子弟,來給自己立威,好讓大家都知道他沈世明說話到底管用不管用,這才是他搞這么多事情的真正目的。(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