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五三章 狐假虎威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三章 狐假虎威

第三五三章 狐假虎威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6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說服了殷素素,讓沈世明十分振奮,不過到了這個時候,他依然沒有貿然展開行動,而是連夜坐車從南京趕赴蘇州,親自找到了蘇州軍區司令員張威。

蘇州軍區是三大野戰軍區之一,也叫第三軍區,除了蘇州軍區,還有一個濟南軍區以及一個北京軍區,這原本是建國之前的時候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方便統轄規模越來越大的李家部隊,畢竟那個時候的李永吉,手中不止是有精武軍這支王牌,還有眾多的雜牌兵。

建國之后,因為種種原因,主要是為了保留傳統吧,依舊保留了這幾個名字,但負責的職權范圍卻略有改變。

像北京軍區,原本是負責對付滿清的殘余勢力,但隨著滿清的滅亡以及朝鮮的臣服,再加上俄羅斯割讓了大量土地給中國,北京軍區已經從一個進攻性軍區變成了一個開拓性軍區。

為什么說開拓性軍區呢?這是因為北京軍區如今的管轄范圍實在太大了,包括整個東北全部,整個朝鮮半島全部,外加整個東西伯利亞全部。

這些地區,除了朝鮮跟東北地區還算有些人煙外,東西伯利亞就是一片地廣人稀的荒蕪之地,所以北京軍區如今最大的職能,就是想方設法護衛當地移民,讓他們順利的在東西伯利亞地區開荒。

沒錯,就是開荒,李永吉沒有讓他們開發北大荒,把當地變成農田,而是保留了當地的原生態,反而讓他們向北開發東西伯利亞。

所謂的開發東西伯利亞,也不是讓他們去種地,那種氣候種地實在沒啥前途,再說現在中國人的人口也不算多,五億都不到。還有高產作物,所以用不著去種地,而是讓他們去修路挖礦,其中修路主要是公路為主,挖礦則主要是挖煤為主。

不過,因為環境過于惡劣,所以這里依舊沒有什么正經人來開發,開發人員大都是罪犯跟俘虜,包括當初跟帝國۰軍對抗的滿人跟朝鮮人,還有當初俘虜的俄羅斯人等。都被送去這里修路建城開礦,而因為他們是被強制勞動,所以必須派遣部隊看押,否則就出問題了。

換言之,北京軍區目前已經成了一個帝國最大的監獄跟勞改基地,國內只要有犯人,不管是死刑、無期還是偷盜搶奪,反正只要犯了比較重一點的罪,只要刑期超過三年。都一股腦的送到這里來開荒。

也正因為這樣,所以為了配合開荒,帝國政府開始在直轄區開始了為期兩年的嚴打行動,很多當地政府為了完成任務指標。連在大街上調戲婦女也重判送去東北勞改,像打架殺人小偷小摸就更不用說了。

這么一搞,以至于兩年之后,中央直轄區的各地治安好的出奇。再也沒人敢自稱什么江湖中人,也沒人敢收保護費什么的,所有這么做的人。都被眼紅指標獎勵的當地警察給抓走送去勞改了。

再說濟南軍區吧,這個軍區本來是為了負責對付河南山陜等地,但后來隨著和平的到來,加上國防軍的大量擴招,濟南軍區鎮壓地方的作用減弱了許多。

再后來,進攻清廷殘余勢力以及攻伐朝鮮的時候,北京軍區是主力,至于濟南軍區,則主要負責進攻蒙古。

此時的蒙古,跟滿洲,不對,應該說東北的情況有很大不同,依舊比較落后原始,沒有什么像樣的城市,蒙古人也依舊是以流動為主,因此清剿起來就相對比較麻煩,耗費的時間也比較多。

當清廷完全覆沒的時候,濟南軍區的司令員王三武還在帶著人在鄂爾多斯一帶清剿當地的匪患,或者說蒙古人反對武裝,當朝鮮也被滅的時候,王三武依舊在當地清剿匪患。

好在,滅掉朝鮮之后,帝國有了更多的精力跟人手,加上國內的形勢比較緩和,所以可以給予王三武更多的支持。

本來在那個時候,李永吉是想把王三武調回來的,畢竟蒙古那邊各種基礎設施都很垃圾,除非有他的金手指,能隨時調運物資過來,否則日子真不是一般人能過的。

要知道,王三武可是沒有金手指的,他的后勤全部是靠后方運送,所以他雖然親自帶兵,但真正的進攻兵力不足三萬,且全部都是騎兵,再多的話,后勤保障就會吃力。

誰知道,也不知道王三武是想將功補過,還是真的喜歡那種自由自在的生活,反正他不同意回濟南或者回南京,而是要繼續帶兵征討。

按照王三武的回話說,人生難得幾回搏,他現在還年輕,耗得起,就要趁著這個時候,徹底把蒙古征服,為帝國開疆拓土,至少要把蒙古人徹底打服氣,還要去看看北海(貝加爾湖)的風光,要做一個當朝霍去病!

就這樣,王三武帶著那三萬禁衛軍就呆在了烏蘭巴托,一直打,一直打,完全就是一副鐵血不留情的范兒,果真把當地的蒙古人打的一點脾氣都沒有。

最厲害的一次,王三武帶著一萬人,就敢正面跟十萬(虛數,就跟曹操百萬大軍一樣,實際也就是五萬不到)蒙古騎兵對沖,結果十萬蒙古人۰大敗虧輸,王三武部隊的傷亡還不到百人。

那一次之后,王三武在當地聲名鵲起,蒙古人都怕了這個殺神,到了這個時候,王三武才開始了懷柔,一邊征召蒙古人當兵,一邊把李永吉早就給他的懷柔政策頒布了出來。

所謂的懷柔政策,簡單說無非是通商跟修路這兩條政策。

通商自然就是對蒙古一帶開放諸如鐵器、鹽巴、布匹、茶葉等物資供應,在蒙古收購羊毛、牛羊奶跟牛羊肉,甚至還會在當地設置罐頭廠、乳制品廠跟毛紡廠等工廠。

這個政策自然是大受當地牧民的歡迎,而且帝國政府還會負責修路修城,也就是在蒙古修建幾個大城市,以這些大城市當中心,讓牧民依托城市定居下來,過更好的日子。

不過要建設城市,就得縣修路。所以很快后方就阻止了二十萬的修路大軍,開始了浩浩蕩蕩的修路工程。

再后來,中華帝國跟俄國人開戰了,王三武又開始在烏蘭巴托整軍備戰,就打算跟俄國人好好的干一場。

誰知道俄國人沒有派兵從陸路跟他們打一場的想法,反而從海上進攻。

可海上進攻也不經打,三下五除二就被中華帝國海軍跟干掉了,還被迫割讓了一大片領土給中國。

從那以后,王三武干脆就成了游客,帶著三萬騎兵四處巡視。說是巡視剿匪,其實就是找人打仗,可以說走一路打一路,而隨著他的活動范圍越來越廣,濟南軍區統轄的范圍也越來越廣,可以說整個山東山西陜西還有蒙古這中西部的大片領土,都可以算是濟南軍區的統轄范圍,單純就范圍來說,一點不次于北京軍區。

不過。王三武喜歡打仗,不喜歡建設,所以他整天都是帶兵到處游蕩,哪里有仗就去哪里。至于安排人開荒種糧,又或者與當地政府安排移民等事情,都是由軍區參謀長負責。

就在揚州的王天二事件發生的時候,王三武剛剛帶兵抵達喀什。并且剛剛跟回回叛軍打了一場,殺的人頭滾滾,準備繼續進擊。要徹底清剿當地的回回叛亂。

正因為這樣,所以東邊的事情他基本不知道,也不關心,可盡管王三武本人遠在喀什,但沈世明從來不敢輕視王三武本人以及他管轄的那支濟南軍區。

畢竟帝國۰軍已經普及了無線電通信,就算王三武人在喀什,也可以遙控濟南軍區,所以如果有什么不對,他親自出面,那就不好辦了,畢竟王三武的面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起的。

要知道,王三武不僅僅是三大王牌軍區司令官之一,還是李永吉的親舅舅,也是王天重的親兒子,妥妥的皇親,而沈世明要下手對付的,正是這個王家,因此必須要提前做好準備。

沈世明仔細分析過,王三武雖然性格灑脫,但要讓他支持自己是絕對不可能的,能兩不相幫就燒高香了。

至于北京軍區司令員周達,這家伙是典型的投機派,是那種不見兔子不撒鷹的那種,要想讓他在如今這種局勢不明的情況下支持自己,那也是不太現實的。

最后就只剩下蘇州軍區司令官張威了,這也是沈世明最大的希望跟依靠。

如今的蘇州軍區,統轄范圍包括整個江浙安徽等傳統意義上的江南地區,相比北京軍區跟濟南軍區,單純看統轄版圖來說,這個軍區的統轄范圍并不大,可以說是最小的一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蘇州軍區缺乏攻伐的對象,因為蘇州軍區統治的江南一帶周圍,全部都是自治省,理論上說都是帝國版圖,只不過暫時實行一些更獨立的自治政策罷了。

也正因為這樣,加上又是在最繁華的帝國中心區域,所以蘇州軍區沒有那些亂七八糟的諸如開拓疆域之類的任務,所以可以安心的練兵,因此就戰斗力來說,并不次于其他兩個軍區,甚至因為海軍也在這邊,而且補給更充分的緣故,綜合戰斗力還要略強。

總之,蘇州軍區更像是首都保衛部隊,理論上說,跟其他兩個軍區都是直接聽命于皇帝,但因為跟帝國首都很近,加上皇帝又去了北美洲,所以有些事情不需要經過皇帝,張威自己就可以做出安排。

當初李永吉離開老婆孩子前去洛杉磯的時候,為了讓老婆安心,也為了中樞的穩定,所以特意召集張威過來,當著自己老婆殷素素以及首相沈世明的面,告訴他們自己的決定,并且要他們精誠合作,務必在李永吉外出期間穩定帝國中樞,不能出一點亂子。

之所以找張威來,而不是找國防部長過來,是因為別看國防軍數目多,什么一百多萬,但要分散在各地,實際在江南一帶的駐軍并不多。

而且,國防軍的武器大都是老式武器,跟蘇州軍區的部隊完全沒有可比性,蘇州軍區的部隊無論是裝備還是訓練,都完爆國防軍。所以只要蘇州軍區沒問題,整個江南就沒問題,江南沒問題,整個帝國就沒問題。

要知道,帝國發展至今,幾乎九成九的工業,還有七成的農業,都在江南地區,可以說是帝國真正的精華所在,其他幾個直轄省。幾乎都是靠著江南地區的輸血在發展。

當然了,雖然江南地區如今都是在向外輸血,但也不是壞事,因為這都是前期投資,只要其他地方完成相關建設項目,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

總之,以目前帝國的情況,江南地區才是最有活力,也是共農商發展最迅速的地方。其他地區,更多的是以大型基建項目帶動就業,最多就是再發展下農業跟商業,最關鍵的工業。是不在計劃內的,至少不在前期的一五計劃之內。

之所以變成這樣,是因為工業不像農業,要想大發展。不但需要有完善的基礎設施,還得有大量的產業工人,而這兩個條件呢。在目前的中國,就只有江南地區勉強夠格。

實際上如今的整個江南地區,也只有幾個地方形成了工業體系,比如馬鞍山工業體系,110特區等,這還是李永吉狂刷金手指才搞出來的,其他地方么,根本沒條件發展。

正因為這樣,李永吉才組織人員大搞基建,修路修橋修房子,這樣不但可以修好基礎設施,還可以在基建中培養產業工人。

要知道這些務工的農民工雖然根子大都是農民,可當他們被組織起來變成農民工的那一刻起,他們就不是農民了,而是工人了。

至于工人跟農民的區別么,李永吉認為其他都是虛的,最關鍵的一點就是工人更有組織性跟紀律性,能習慣組織性生產,而沒有訓練跟經驗的傳統農民則做不到這一點。

總之,張威是李永吉特被叮囑過的人,目的就是讓他好好配合國務院跟內務府,穩定整個江南地區,所以張威理論上來說,是最好說話的。

或需要說,只是要對付一個王天二以及他所屬的小集團而已,就算要順藤摸瓜,以此當突破點,借題發揮搞牽連,似乎也有些小題大做了,光靠警察與國防軍不就好了么?

如果這么想,那就錯了,而且錯的離譜!

由于李永吉當初的狂刷金手指,給馬鞍山工業聯合體以及110特區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如今過去這么久,得益于全套技術資料以及一批進口設備的福,馬鞍山工業聯合體的很多地方都有了突破,已經能夠自己生產水壓機、發電機、機床跟大功率蒸汽機了。

因為能自己生產很多設備,兵工廠的在這兩年通過重復投資建廠等方式,不停的擴張,再加上原先的產能,生產武器的速度暴增,像華2型步槍,到1863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月產三十萬支的恐怖規模了。

槍۰支產能開始暴增,但軍隊需求卻沒那么大,再加上這東西出口是有限制的,所以大量槍۰支就開始流入民間,而這些流入民間的槍۰支,大半都被那些打著皇字號的商號給買走了,用來武裝那些企業武裝。

或許要說了,如今國內和平,干嘛買這么多槍組建企業武裝?正如前面說的,組建企業武裝,除了安全問題外,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凸顯地位,因為現在誰家的武裝護衛數量更多,武器更好,就說明你的實力更強。

所以說,商號與商號之間,現在不比誰的錢多,就比誰的人多槍多,尤其是槍多!

畢竟,雖然兵工廠已經到了月產三十萬支槍的規模,但能買到的還是少數,畢竟這東西是制式武器,一般平民是不許擁有的,因此能買到這些槍,尤其是火炮,那本身就是權勢的象征。

王家是大戶,王家的親戚又數不清,再加上相關的家族,整個王氏一族的產業中,雇傭的各種武裝護衛,就超過了三十萬人,且槍炮齊全,再加上都是雇傭軍,綜合水平還要比國防軍略高。

那王天二的家丁都敢公然跟警察作對,難保國防軍出動也能管用,所以提前跟張威打個招呼,讓張威派一支禁衛軍過去壓陣,這是最好不過的事情了。

禁衛軍不同于國防軍,禁衛軍哪怕人數再少,也是代表皇帝本人的意志,所以任何對抗禁衛軍的行為,都近乎等同于造反,哪怕王家的人,也不敢跟禁衛軍作對,所以說,禁衛軍就是國防軍的虎皮,國防軍就是要依仗禁衛軍,去狐假虎威。

當然了,真的打起來,不用禁衛軍,靠南京的國防軍也能完勝那些武裝家丁,人數相差太大了,國防軍能迅速集中,那些隸屬于各個商號的武裝家丁卻不能,完全可以各個擊破。

而且國防軍也是代表官府,跟國防軍作對,其實也跟造反沒兩樣,只不過涉及到一個皇親,他們多少還有點勇氣,寄希望于權大于法。

因此,所謂壓陣一說,只是說著好聽,沈世明找張威派兵壓陣的真正目的,是讓禁衛軍當見證人,并且禁衛軍與國防軍一起出現,也能讓別人相信,禁衛軍是站在他們這邊的。

這樣就會給人一個錯覺,打擊王家的產業,是皇帝的意思,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歸根到底,這還是一個狐假虎威,不過依靠的老虎不是禁衛軍,而是禁衛軍背后的真正后臺——皇帝本人!(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