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五二章 借題發揮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五二章 借題發揮

第三五二章 借題發揮


更新時間:2015年06月2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小竅門:按左()右(→)鍵快速翻到上下章節


沈世明雖然出身于松江沈家,但卻只是外系子弟,從小雖然不算受盡白眼吧,但跟沈家嫡系子弟的生活是沒法比的,頂多是有口飯吃餓不死,外加有機會以陪讀的身份去學文識字,日子過的也算艱辛。

當然,說是艱辛,但跟當時真正的底層百姓去來比,沈世明是幸福的,至少能吃飽,能穿暖,還能讀書學文,長大后雖然科舉不成,但還能進沈家的產業當差,在很多真正的窮人看來,是十分羨慕的人生。

人就是這樣,你要是真的窮困潦倒,連飯都吃不飽,大多數肯定沒什么高遠的抱負,能吃飽飯可能就是他們最大的渴求,也正因為要求太低,又大多沒文化沒見識,所以他們大都看起來比較麻木,人也比較懶散,這不是他們天性如此,純粹是環境跟生活鬧的,以至于缺乏改變的動力。

但是,如果一個人讀過書,開闊了見識,又能保證基本的溫飽,那他們渴望改變,渴望更上一層樓的心思就會變強,毫無疑問,沈世明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野心的人。

身為沈家外姓子弟,沈世明過的日子跟嫡系子弟沒法比,但又可以近距離接觸他們,讓沈世明知道彼此之間的差距,這讓他很小的時候就比其他同齡人更糟的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且還學會了如何利用各種條件去獲得這些機會。

所謂的利用機會,無非就是察言觀色,無非就是攀附強權,從小孩子時期。沈世明就知道要跟著家底最硬,老爸最厲害的孩子混,而不是跟身材最壯的孩子混。

然而,當年跟著混的人有很多,要想突出。要想讓人記住,必須要有特色,只當哈巴狗一樣的狗腿子是沒前途的,自己還得學會矜持,還得顯得有學識,只有這樣的手下。主子才會對你另眼相看。

當然,這些技巧都不是當年小小的沈世明能明白的,而是沈世明那個曾當過訟師的外公教給他的,然后沈世明又在實踐中靈活運用,果然發現事情正是如此。

從那以后。沈世明果然不會盲目的聽別人的話,反而努力讀書,然后平時一直顯得很倨傲,只在自己選中的人面前,才略顯彬彬有禮,這么一來,果然鎮住了別人,不但他被沈家嫡系的少爺看重。大家成了好朋友,他還被沈家老爺子看重,花費了大量精力重點培養。

正因為跟沈家嫡系關系處的好。有沈家的培養,沈世明才能平平安安的長大,并且逐漸過上了體面的生活,后來又是因為沈家的關系,他能遇到了李永吉,并迅速平步青云。終于從原本一個小小的代掌柜,變成了如今三兩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首相,權勢之高。跟以前的軍機大臣也相差不遠。

不過嘛,有文化的人,都是有追求的,沈世明也是如此。他雖然從不奢望取代李永吉成為皇帝,也不敢這么想,但卻不滿足于在好幾個人之下,而是希望成為那種一人之下的權臣。

另外,他畢竟曾經在前朝有過秀才的功名,勉強算是個讀書人,所以跟讀書人一樣,除了修身齊家平天下這個偉大志愿外,留名青史也是他的至高追求,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做出一些能讓后世記得的功績。

然而,如今帝國雖然各方面都蒸蒸日上,可世人都知道這是皇帝陛下的意思,不是他的意思,他最多被人看成是一個管家而已。再者說,好事情都讓皇帝做了,可政府卻連年虧空,赤字逐年高漲,這就讓見識有限的沈世明十分害怕,他害怕萬一到最后政府還不起錢,皇帝會拿他平民憤官怨,到時候就真的一切都完了。

熟讀歷史的沈世明一點不懷疑這種事情的發生,不說別的,前朝的和珅,還有明朝的胡惟庸,可都是最好的例子,沈世明可不想當那個倒霉的肥羊。

這就是時代局限性的問題了,沈世明雖然出身商賈,對經商很有一套,但他會的那些,都是比較樸素的經濟觀念,也就是要收入大于支出才是良好的財政循環,如果長期支出大于收入,最后資不抵債,早晚是要倒霉的。

不能說他的這個想法不對,可惜他的這些東西適用于民間的經商,卻不適用于一國的財政,或者說不適合現代化國家的財政觀。

雖然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西方也說治理國家跟經營商號一樣,但實際上因為性質不同,尤其是經營大國跟經營小國,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簡單點說,大國跟小國之間,就好像大海與小池塘一樣,小國的體量小,治理起來自然要小而精致,財政赤字要盡量避免,否則就很容易財政破產,最終導致政府的垮臺。

大國就不一樣了,大國體量更大,抗風險能力更強,所以適當的赤字,反而有好處。

尤其是在國家快速發展的時期,更是要適當保持一定的赤字,大搞政府采購,用這種方法去促進各行各業的迅猛發展,等經濟變強變大,稅收也高了,再慢慢撫平赤字。

如今這個時代,雖然其他國家大都實行貴金屬貨幣,實行金本位或者銀本位,但那種情況的根本原因是國家信用不高,通信科技也沒跟上的原因。

但是,中華帝國雖然建立時間短,可因為李永吉一直在猛烈開掛,民眾對政府,尤其是對皇帝的信心是十分充足的。

這期間,李永吉通過倒賣現代物資外加自由貿易的方式,出口了大量高附加值物資,從國外換來了大量金銀銅等金屬貨幣,甚至還打出過門,把朝鮮日本等變成了事實上的殖民地,并從當地掠奪了大量資源,再加上帝國還不斷的掠奪本國自治省的資源,這就導致皇室掌握了大量資金。這也讓增發貨幣成為了可能。

如今的中華帝國,總體上處在和平時期,而且是剛從動亂中平復,正是處在一個經濟回暖的上升期。加上新技術的應用,外加大規模基建的刺激。國民生產總值是呈現一種爆發性的增長。

這種生產力的劇烈增長,也讓市面上的貨幣需求大大增加,所以這個時候增發貨幣,是沒什么問題的,反而會促進經濟的發展,否則的話。貨幣供應量不足,就會減緩這種經濟的增長速度。

其實呢,按理說,李永吉從國外搞了那么多貴金屬貨幣,就算不增發紙幣也沒問題的。也可以供應市場的經濟需求,但問題是他希望趁此機會把帝國的紙幣信用建立起來,所以才規定發行貨幣的時候,必須發三分之一金屬貨幣,三分之二紙幣這樣,而且政府跟軍隊發工資,全部使用紙幣。

可實際上,有錢的是李永吉的私人小金庫。也就是他全權控股的中信銀行等產業,單純說政府,或者說國務院的話。掌握的金屬貨幣并不多,收入也根本敵不過支出。

也正是因為這樣,才讓沈世明越來越恐慌,害怕將來難以收場,所以總是想盡辦法的開源節流,最后發現沒法節流。就想方設法的開源,為此就算得罪權貴也在所不惜。

沈世明是想明白了。與其繼續這樣下去,坐等財政破產。讓他變成那個注定要被咔嚓的替罪羊,倒不如趁著現在權勢在手,圣眷正隆的時期,把那些當初依附還沒發跡的皇帝,靠投機而發了財的有錢權貴給咔嚓了,這樣不但能獲得皇帝更重的信賴,還可以彌補財政。

按照沈世明的想法,李永吉現在雖然年齡不大,對家族還有些眷戀,但他既然身為皇帝,掌握最高權力,早晚會成為孤家寡人,這是歷朝歷代都寫明白了的。

李永吉自己可能還不覺得,但沈世明卻已經腦補出了n多威脅,比如說,李永吉的哥哥李永昌,還有李永吉老爸,也就是太上皇他老人家剛跟人生的私生子等等,這些跟李永吉關系很近的皇親,其實都是一種皇位上的威脅。

要知道,李永吉雖然年齡小,按說以后執政的日子還長,加上還有兒子,對繼承權的事情不用太過擔心。

但是,李永吉的性格跟作風卻是讓人不省心的事情,不說別的,就說李永吉隱姓埋名去北美洲帶兵作戰這件事吧,古今中外歷朝歷代,能做到他這樣的,還真是一個沒有,最多有類似的,但也沒他這么離譜的,皇帝剛當沒多久,屁股還沒坐穩呢,就跑國外去了,還一呆就兩三年。

雖說這期間李永吉也回國了幾次,并且在公開場合露了面,但說真的,他每次回來都呆的時間不長,最多一個月,就會再次乘坐他那個什么快速游艇回北美了,似乎在北美領兵作戰,比當皇帝還愜意。

這些事情,外人不知道,但李永吉的老婆,還有父母哥哥等直系親屬還是清楚的,這一個月兩個月還好,一年兩年的,難保別人不會起心思。

就比如義王李永昌,如今雖然不主持國政了,但沈世明依然把他當作大敵,認為他是目前最有可能奪取皇權的家伙,因此他不但在各方面都防著他,甚至還不斷的把這種威脅對李永吉說。

但很可惜,李永吉對這些逆耳忠言從來都是不怎么在乎的樣子,因為在李永吉看來,他掌握著軍隊,還有金手指,又是開國皇帝,威望無與倫比,李永昌要想奪權,在自己活著的時候還真是沒什么希望,畢竟軍隊不可能聽他的,如果死了……死都死了,再為死后操心還有那個必要么?

這就是他現代宅男的思維了,只為活著的時候操心,不管死后的事情,而且因為金手指的緣故,他只想快活的活一場,要自己掌握命運,不想反而被權力跟金錢束縛住。

換言之,此時的李永吉,他雖然依舊在追求權力跟金錢,但在他看來,權力也好,金錢也罷,都是要為他服務的東西,他自己是不會為了這些東西把自己困住,整天呆在皇宮里宅著。

是的,在他看來,在皇宮里帶著,就是變相的宅,這種日子他以前過的太多了,已經不想繼續宅了。

然而,李永吉的這種自信跟灑脫,沈世明是不理解的,他只以為李永吉是年齡小,不夠成熟,加上太過順利,所以導致盲目自大。

此時的沈世明,早已經把李永吉看做自己一生的主子了,要誓死效忠皇帝,報答他的知遇之恩,所謂士為知己者死,就是他目前的心理狀態了。

正是因為有這種心理,加上不想將來搞的無法收場,被皇帝當替罪羊咔嚓了……其實被皇帝咔嚓了他沒啥心理負擔,君要臣死不得不死么,他只不過不想帶著污點去死而已,相反,他希望搞一個流傳千古的君臣相和,讓后人都知道,這段時期,是真正的明君名臣時代,毫無疑問,李永吉就是明君,他就是名臣了。

懷著這樣復雜的心思,沈世明不但為國事操碎了心,也為皇帝的家事操碎了心,自動的把義王李永昌,還有太上皇李正祥跟別的女人生的小孩子當做了敵人。

可以這么說,打擊皇產,尤其是那些不屬于李永吉個人所有,而是歸皇親國戚管理的那些產業,就是沈世明的眼中釘肉中刺,因為在他看來,這些產業不但不是皇帝的福,還是他的禍患!

因為這些不給國家繳稅,也不屬于李永吉個人所有的產業,只會壯大皇親國戚這個群體,暫時他們還因為親屬連帶關系不會有什么,可等時間一長,他們的實力越來越強,難免不會覬覦皇位,想奪取更高的權力。

或者說,就算暫時皇帝在位,他們不敢,可以后皇帝不在了的話怎么辦?小太子能擋得住這些猛虎餓狼么?

皇后是孤兒,這已經不是什么秘密了,所以皇后一家不可能有什么外戚,這就讓皇后的兒子,也就是現在的帝國太子先天勢力不足。皇帝在的時候還好,皇帝不在了呢?

總之,沈世明想了太多太多,以前是因為皇帝不在乎,所以一直沒借口,也沒能力發力,可現在不同了,他發現自己派出去的中央官員居然被幾個平民給打死并掛在竹竿上示眾,那就是在挑釁帝國了。

沒錯,王天二再牛,再有錢,背景再深,他也是平民身份,連貴族都不是!

這就是一個突破口,沈世明立刻就明白到,可以通過這個家伙,來真正的撬動王天二的后臺,也就是王天重等王氏一族的利益!

為此,他沒有第一時間給李永吉打電話匯報情況,而是第一時間去了皇宮,親自找殷素素商談,以方便實行他那個靈機一動的計劃。

見了面之后,沈世明把他的顧慮以及當前的形勢一點一滴的告訴了殷素素,這讓本來沒什么主見,只想平平安安過日子的殷素素也慌了神。

的確,過去的殷素素可以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爭不搶,可現在她是一個母親了,他有自己的孩子了,正如首相所說,她不爭,總要為孩子考慮吧。

正是考慮到自己的孩子,考慮到他的將來,殷素素終于同意了沈世明那個借題發揮的計劃,調動了內務府的力量,配合沈世明的國務院,在不通知皇帝的情況下,利用這個事件當突破口,正式向皇親一黨開戰!(未完待續)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