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三二四章 波士頓大捷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三二四章 波士頓大捷

第三二四章 波士頓大捷


更新時間:2015年05月28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歷史軍事


英國人與法國人不愧是此時號稱世界數一數二的列強,下定決心大打出手之后,很快就有了第一個戰果,而這個戰果,就是所謂的波士頓大捷。

此次會戰中,英國人與法國人合兵一處,共集結了42艘主力艦,52艘運兵船與補給船,包括兩萬七千名海軍官兵,以及超過十三萬陸軍,直奔波士頓而去。

在這個過程中,駐扎在波士頓港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在明知道不是對手的情況下,依舊果斷出擊,在波士頓港外,跟英軍的北美艦隊大打出手,展開了一場戰列艦對轟的波士頓港海戰。

由于波士頓港的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只有12艘戰艦,其中大都是噸位低于兩千噸的木質風帆戰艦,根本所以無法對抗擁有42艘戰艦,且大都是以兩千噸以上的三極艦與鐵甲艦的英法聯軍,所以遭到慘烈的失敗。

這次海戰一共持續了四個多小時的時間就結束了,美國海軍第三艦隊共有七艘戰艦被擊沉,余下的戰艦全部重傷被俘,幾乎沒有一艘是主動投降的,都經過了英勇的作戰。

然而,當實力相差太懸殊的時候,所謂的英勇作戰也就沒什么作用了,尤其是他們面對的是有大量鐵甲艦的英法聯軍,所以結果根本就沒有懸念。

但不管怎么樣,這種明知道不敵,偏偏要奮戰的精神,還是為這場波士頓大捷中增添了唯一的一點亮點,至少相比之后的陸戰方面,這些美國的海軍官兵要靠譜多了。

海戰結束之后,英法聯軍繼續向波士頓港開進,依靠強大的火力,尤其是英法兩國的四艘二級艦,把波士頓港直接給轟了一個遍。

之后,英法聯軍的五萬先頭部隊開始在海軍的掩護下順利登陸,并開始試探性的強攻波士頓城。

原本,英法聯軍以為進攻波士頓的時候,會遭遇一場惡戰,畢竟波士頓城的反抗精神可以說是歷史悠久,法國人就罷了,英國人可是對波士頓人當年的抗爭精神記憶猶新。

然而,誰都沒想到的是,當英法聯軍小心翼翼的接近波士頓之后,還沒有進行什么像樣的戰斗呢,當地的波士頓防御軍總司令約翰遜就派了特使過來談判,雙方進行了短暫的會晤之后,很快的,在第二天的時候,約翰遜就宣布投降了。

就這樣,英法聯軍不費一槍一彈,通過談判的方式,就順利的占領了波士頓城。加上海戰的時間,這場戰斗一共才持續了不到兩天的時間,可以說是大大出乎英法聯軍總指揮官的意料之外。原本在他們的想法里,要打下波士頓,怎么也得打個三五天,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行呢。

不管怎么樣,波士頓被占領是事實,而占領了波士頓城,算是讓英法聯軍在北美大陸正式確立了一個進軍北美的橋頭堡。

波士頓是美利堅合眾國馬薩諸塞州的首府,也是美國最重要的一個城市之一。這里不但歷史悠久,而且因為是美國距離歐洲距離最近的一個主要城市,所以也是美國最著名的一個港口城市,在過去的一百多年里,一直是美國最重要的港口之一。

而到了十九世紀中葉,確切的說,是1840年以后,雖然紐約港的地位早已經超越了波士頓,但隨著波士頓制造業的興起,波士頓的制造業已經全面超越了港口貿易,讓波士頓從原先的貿易城市,變成了一個工業城市。

在1863年,波士頓成為了美國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尤其是其服裝加工制造占了全北方三分之一以上,被譽為服裝之城。

除了服裝制造與加工,波士頓還是美國最重要的皮革制造中心以及機械制造中心,全美國至少有超過三分之一以上的蒸汽機,都是在波士頓制造出來的,可以想象這里的價值有多么高。

此時的美利堅合眾國,雖說工業實力很強,但其實主要集中在幾個大城市中,這幾個大城市分別是紐約、波士頓、匹茲堡、費城等幾個代表性的城市。

在這其中,每一個城市都各具特色,比如匹茲堡,目前主要是以鋼鐵、建筑材料以及軍火制造為主,紐約因為是美利堅合眾國的海軍基地,所以主要是造船業為主,波士頓則主要是服裝加工,機械制造等輕工業為主,費城則一般集中在紡織,造船,食品加工等綜合工業。

因此,說此時的波士頓是美國四大工業中心之一都毫不過分,一旦拿下了這里,對美國的工業打擊將會是極其沉重的。

除了經濟與工業方面,波士頓還具備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之所以這么說,主要是跟紐約有關。

美利堅合眾國的海軍基地是紐約,那里防守嚴密,不但有眾多的戰艦,而且有眾多的海防炮臺,所以直接攻打紐約港,是十分不明智的。相反,波士頓的經濟地位同樣重要,但在防守方面卻遠遠不如紐約,所以相對而言要好打的多。

正因為如此,所以英國人與法國人一合計,就決定先聯手打下波士頓,再以此為中心向外輻射。

總之,打下波士頓這個橋頭堡之后,馬薩諸塞州基本就掌握在英法兩國人的手中了,此后的英法聯軍實際上已經掌握了戰略主動權。

原因很簡單,占領了波士頓這個重要的港口城市之后,英法兩國不但可以更加順利的向這里增兵,把這里變成重要的基地,而且也讓他們的海軍有了一個重要的停泊港,可以更加便利的獲得補給,給英法聯軍封鎖美國海軍提供了便利。

另外,拿下了波士頓,控制了馬薩諸塞州,等于北方的緬因州等新英格蘭地區就成了一塊飛地,再也無法及時獲得美軍的支援,這就給了加拿大的英軍以可乘之機,他們可以十分輕松的出兵緬因州,順順利利的把馬薩諸塞州以東以北的美國地區全部占領。

還有一點就是,波士頓距離紐約港很近,一旦英法聯軍在這里駐扎,都不用主動進攻,只需要穩穩的守住這里,就可以給紐約地區的美軍以極大的壓力,讓紐約的美軍再也不能毫無顧忌的南下,參與到進攻聯盟軍的戰斗中。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拿下了波士頓港,英法聯軍的海軍就能以此為海軍基地,順利的封鎖紐約港,讓駐紐約港的美國海軍再也無法順利出港,成為名副其實的存在艦隊。

一旦美國人的海軍成了存在艦隊,就無法再順利的封鎖聯盟國的海岸線,這就等于重新打通了英法兩國與美利堅聯盟國之間的海上交通線,重新恢復雙方的海上貿易。

總而言之一句話,波士頓是個很重要的城市,是美國絕對不能損失的城市,因此知道這個城市被占領,美軍必然會想辦法重新拿這座城,可那樣一來,英法聯軍就成了以逸待勞,美軍就成了勞師遠征,最終結果如何,就很難說了。

“想不到英國人與法國人的戰略眼光還挺不錯。”聽到英法聯軍攻下波士頓,并繼續在波士頓屯兵增兵的消息之后,李永吉也贊嘆的點了點頭,“能想到直接打波士頓,而沒有去直接碰紐約,看來他們的軍隊中還是有明白人的。”

“這是應該的吧。”身穿中將軍服的石達開盯著地圖道,“紐約港雖然更加重要,不過那里防守嚴密,英法兩國要想進攻那里,肯定會損失慘重。反倒是這個波士頓,地理位置只比紐約港略差,但勝在沒有什么兵力,可以說是虛弱的很,是個軟柿子,只要不是白癡,肯定都會選這里。不過……”

說到這里,石達開頓了頓,忽然用教桿點了點波士頓的地方道:“讓我奇怪的是,波士頓按說也是個大城市了,不管是經濟地位還是戰略地位,都是相當重要,為什么美國人就那么粗心大意,不在那里加強防守呢?輕易的派出陸軍罷了,竟然之前也不修一些海防炮臺,膽子這么大,這真是讓人吃驚。”

“這倒不是美國人考慮不周,而是波士頓人自己作死罷了。”李永吉搖搖頭。

“自己作死?”石達開抬起頭,“陛下何出此言?”

盡管李永吉在美洲期間,對外都宣稱叫李遠征,不過他的親密部下都是知道他身份的,但一般有外人的時候,都不會說陛下這個詞,只有在私下的場合,才有人這么稱呼,哪怕李永吉已經多次提出,其實不必叫陛下的。

“都是戰爭鬧的。”李永吉道,“這美國的戰爭一起來,軍火物資需求大火,波士頓既然是著名的服裝制造中心,軍服訂單自然都是落到了波士頓。本來這是個大好事,畢竟因為戰爭斷絕了與南方跟西方世界的聯系,無法從歐洲以及南方進口棉花等原材料,所以他們的布匹服裝是可以跟著大漲價的。

然而,林肯很快就出臺了限制漲價的政策,而且在購買軍需用品的時候,是用一堆美元紙幣與戰爭債券來支付,可那些美元紙幣以及戰爭債券在波士頓并沒有什么市場,很多企業主收到這些東西后,根本就無法順利的利用這些東西買到原材料。

所以說,戰爭對波士頓的影響并不是什么正面影響,而是負面影響,很多人不但無法因此發財,反而要為此付出大量財富。

當然了,僅僅是這樣也就罷了,他們多少還能忍,可林肯后來搞了個強制義務兵役制,只要年齡合適,就必須無條件的進入部隊服兵役,就是這件事就惹毛了波士頓人。”

“服兵役?”石達開不解,“服兵役會惹毛了波士頓人?為什么這樣說?難道他們不是美國人?他們不愛國么?”

“不是波士頓人不愛國,而是服兵役制度的不公平讓人難以忍受。”李永吉不屑的笑道,“林肯搞的那個強制義務兵役制度,看起來很不錯,可惜這里是民主至上的美國,不是帝制國家,所以老百姓是打從心底里抵制強制二字的。

換言之,你如果是花錢鼓勵,又或者拿出一堆口號去忽悠,大家還可以憑著愛國熱情去試著參軍,可如果你強制征召,那性質就變了。

美國人天生熱愛自由,反對強權,所以這種強制兵役制度實際上是個惡法,而且在具體實施方面,也遇到了很多難題,尤其是產生了諸多腐敗。

據我所知,強制義務兵役制度實行以后,有錢人的子女可以通過交錢,免除服兵役,而平民如果交不出錢,就要強行拉去服兵役,不管你愿意不愿意。

跟可悲的是,林肯現在缺錢缺的厲害,卻還要搞什么大軍隊,要再強制征召三百萬軍隊!加上原先的一百五十萬,這前后加起來就是四百五十萬人啊!

整個美國合眾國才多少人?兩千二百萬出頭,一下征集四百五十萬人,士兵所占的比例幾乎等于所有人口的五分之一了!

兵民比例這么高,你可以想象一下,那會發生什么事情!”

“四百五十萬?兵民比例達到了五分之一?”石達開咂舌道,“美國人真是好大的手筆啊。”

“是啊,手筆是很大。”李永吉繼續道,“這么高的軍民比例,已經是嚴重影響到美國的生產了,而以美國的生產力,他們根本無法給四百萬軍隊配齊軍械。其實別說軍械了,就連軍服,美國政府也拿不出這么多來,所以那三百萬新兵,全部都是民兵,也就是要自備武器,自備服裝還不給發薪水的那種,你明白了么。”

“什么都自備,還不給薪水,這些當兵的能同意?”石達開道,“再說就算什么都自備,有些錢也是要花的,畢竟整頓部隊也是要花錢的。”

“不同意也沒辦法,誰讓這是政府的命令呢。”李永吉道,“另外你說的對,整頓部隊也是要花錢的,所以這個財政壓力,林肯就壓到了下面各個州,尤其是各個城市當中去。

沒錯,林肯的命令是,各大城市全部都要完成征兵命令,并以當地的財政來支持新征召的部隊,尤其是一些富裕的城市。

像紐約,波士頓,費城等人口眾多經濟發達且重工業不是特別重要的地方,都是重點的征兵對象;而像匹茲堡這樣的軍火產地,因為需要大量勞動力充斥工廠,征兵活動則相對較弱。

本來這件事也沒什么,從大局觀來看,林肯做的沒錯,可惜別人不這么想,他們覺得這是一種嚴重的不公平。”

“哦,陛下這么說的話,難不成,波士頓就是因為這種強制的征兵令,而對美國政府不滿,所以這次抵抗才馬馬虎虎?”

“說的對!”李永吉笑著點點頭,“你恐怕不知道吧,就在英法聯軍進攻波士頓的時候,波士頓當地其實有一支總數達十五萬人的部隊,名叫波士頓軍團。”

“十五萬人的部隊?”石達開大吃一驚,“您是說,這十五萬人不發一槍,就全部都投降了?”

“差不多就是如此。”李永吉點點頭。

“怎么可能?”石達開不相信道,“十五萬人啊,這么強的力量,他們連抵抗都不抵抗,就全都投降了?太不可思議了。”

“其實也沒什么不可能的。”李永吉道,“這個波士頓軍團看似有十五萬人,但其實是一支臨時征召的義務兵軍團,而且是第二次征召的部隊,之前他們已經為政府提供了五萬年輕人了。因此,因為是二次征召,所以這個軍團的士兵年齡已經大大降低,是從十六歲到五十歲之間了。

除了素質差外,這支軍隊的武器裝備也嚴重不足,十五萬人的部隊,槍支保有率不足兩成,也就是說只有三萬多人能擁有槍支,其他人都是拿一根木質的假槍當兵器,說是民兵都有些過分了。”

“不會吧?”石達開不相信道,“美國不是個工業強國么?他們連武器都無法自給自足了?”

“再怎么工業強國,也有一個限度。”李永吉道,“四百五十萬部隊啊,以美國目前的軍工生產能力,林肯要想把這些人全部武裝起來,沒有個一兩年時間是不可能的。

但武器好說,加班加點生產就是了,合格的士兵就不一樣了,所以林肯采取的辦法就是讓人等武器,不能等武器出來的時候卻沒有足夠的士兵,因此就提前征召部隊,并進行例行訓練。

林肯的打算很簡單,那就是這么多部隊就算武器不足,起碼可以當后備兵,或者當炮灰玩沖鋒是足夠的。

一旦前線傷亡太大,這些后備兵就可以使用前輩的武器,繼續進攻,這樣一來,就能充分發揮北方的人力優勢。”

“原來如此。”石達開點點頭,“可這投降……”

“投降是因為這支軍團的軍官們都不想死。”李永吉笑了笑,“我說過了,波士頓軍團是一個二次征召的部隊,在這之前,他們已經為聯邦軍提供了五萬青壯小伙子了,可幾乎都死在了與南方軍的作戰當中。

本來這種高傷亡,就讓波士頓的人相當不滿,現在又要強制搞一個波士頓軍團,而且據說馬上就要拉去華盛頓當炮灰,這讓那些當軍官的中產階級相當不滿。

這么巧,英法聯軍這個時候打了過來,于是波士頓軍團的指揮官就跟英法聯軍的人談判,說他們可以不抵抗,放他們進來,但前提是波士頓城要實行有限自治,也就是不交稅,也不參與到雙方的戰爭中去。

結果,英國人與法國人就同意了,他們同意波士頓人不向英國人與法國人繳稅,也不強征他們當民夫,只要他們不反抗,老老實實的在波士頓當順民,同意英國人與法國人對該城市的占領就可以。”

“英國人與法國人真能這么聽話?”石達開有些不信。

“當然,為什么不呢。”李永吉笑了笑,“西方人跟我們的思維不太一樣,他們所謂的占領有很多種意義,并不一定要徹底的征服。像英法聯軍目前的這種占領,就純粹是為了軍事目的,所以不想多生是非,于是就同意了這種只占領城市,不干涉城市居民生活的方法。

當然,畢竟英國人與法國人現在是統治者了,如果波士頓有人居心叵測,想要反抗的話,英國人與法國人是不會手下留情的。

總之,英國人與法國人無非是不能從占領的波士頓中提取經濟好處罷了,但他們卻占領了這個重要的戰略要地,同時還獲得了一個重要的港口,就軍事目的而言,已經達成了目標,所以是相當劃算的。”

“我只是奇怪英國人與法國人竟然這么守信用。”

“西方人守信用是因為有好處。”李永吉笑道,“當今世界,越是強者,越是喜歡守信用,因為守信用能給他們帶來更多好處。相反,肆意破壞信用的一方,往往都是弱者,因為他們無力維持信用。英法兩國顯然是強者,所以守信對他們而言是有好處的。

你可以這么想,他們今次可以守信的放過波士頓人,那么等以后他們再進攻美國其他城市的時候,其他城市的人就會以此為榜樣,也以同樣的條件像英法聯軍投降,可以想象一下,那對英國人與法國人的好處是多么大了。”

“這就是所謂的仁義之師吧?”石達開道。

“差不多吧。”李永吉點頭,“軍隊永遠都是一種兇器,所謂的仁義之師,只不過是因為仁義的包裝對自己更有好處而已,如果仁義的包裝沒好處,用處不大,自然就可以隨時撕下這層外衣,重新換成另外一層外衣。所以說,仁義不仁義,關鍵要看對象是誰,很顯然,民主熱情而又愛惜生命的美國人,是很吃仁義這套的。”

“原來如此。”石達開點點頭。

“總之,林肯的諸多措施,看似迅速壯大了美軍,讓合眾國的力量在短時間內急速膨脹,但其實已經在各地埋下了隱患。”李永吉道,“波士頓就是第一個例子,他們早已經厭倦了戰爭,而且他們認為,南方的事情跟波士頓人沒什么關系,反倒是戰爭之后,讓他們損失慘重,所以他們對聯邦政府早就心懷不滿。

現在,英法聯軍打了過來,這支部隊有十三萬陸軍,還有兩三萬海軍官兵,從人數上已經不少于波士頓軍團。而且,英法聯軍都是正規軍,軍械齊備,還有海軍艦隊的支持,所以雙方的戰斗力完全不在一個層次上。

波士頓軍團的指揮官也是個識時務者,他看出來了,如果強行與英法聯軍對抗,只能是大敗虧輸,而一旦失敗,他就算不被俘虜,回頭肯定要被當成替罪羊。

要知道,現如今因為聯邦軍的接連失敗,白宮對下面的軍官已經越來越嚴厲,一旦作戰失敗,再也不像之前那么輕松了,而是很有可能被重罰,槍斃都有可能。

所以,既然明顯實力相差懸殊,根本打不贏,而打敗了后果會很嚴重,所以那個叫什么約翰遜的指揮官,就果斷選擇了投降。當然,那個約翰遜也很聰明,找到的借口很不錯,不說怕死,只說投降是為了保全全城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全,英國人與法國人也給了他很高的待遇,據說動不動就到處稱贊他的高貴品質什么的,嘖嘖,還真會演戲啊,我除了呵呵,已經找不到別的形容詞了。”

很顯然,對李永吉的這種吐槽,石達開還是無法理解,所以他果斷的問道:“陛下,您把我特意叫過來,又給微臣講了這么多,肯定是有什么目的吧?莫非,是我們接下來也要有什么大行動?”R1152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