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九七章 內閣會議否決權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九七章 內閣會議否決權

第一九七章 內閣會議否決權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31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屋檐下文學門戶致力于打造國內最全,更新最快的絡門戶!

歡迎您,[]

小說搜索

文/

通過電話安慰了沈世明之后,李永吉原本想打個電話給王韜,不過又想了想,覺得內閣現在的情況跟自己當初想的情況并不一樣,有些名不副實,所以決定趁此機會,重新整合一下國務院的內閣,把內閣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徹底發揮出來。

為什么這么說呢?這就得從頭說起。

在過去,當李永昌當政的時候,政務實際上都是李永昌個人的一言堂,所有政策都出自他以及他的幕僚團,而他的幕僚團最多的時候能夠達到三十八人。

也就是說在那個還沒有成立中華帝國,沒有實行新政的時代,根本就沒有內閣制一說。

中華帝國成立后,雖然李永吉搞了個內閣制度,但由于一開始依舊是李永昌當政,所以也把幕僚制度搬了進來,實行的其實還是首相負責制。

至于其他內閣成員,一開始更多的是榮譽性的提名,換言之,第一批的內閣成員,大都不是因為執政才能而被提名入閣,而是因為其他才能入閣。

這一點,看看第一批的內閣人選名單就行。

第一批內閣成員,分別是李永昌、容閎、王韜、黃寬、楊坊、徐壽、李善蘭、華衡芳、吳嘉廉,一共九人。

由此就可以看出,內閣成員有一大半都是因為科學技術水平而被李永吉看重并提名,目的就是要表示自己注重科學。注重洋務的態度,但兵沒指望他們能有多強的執政能力。

在這里面,黃寬。徐壽、李善蘭、華衡芳、吳嘉廉這五個人只是頂著個內閣成員的名,實際上人都還在廣德縣的秘密基地潛心搞研究。

剩下的四個人倒是都在蘇州的國務院,但除了前首相李永昌外,其他人,也就是容閎、王韜,楊坊這三個人了。

這三人完全對李永昌構不成威脅,只不過那時候李永昌比較謙虛謹慎。動不動就開碰頭會,也就是召開內閣會議。可以讓大家暢所欲言,所以內閣會議勉強還算是那么回事兒,但本質上,還是首相辦公室說了算。

換言之。至少目前來說,內閣成員不過是個好聽的名號,不過是讓自己頭頂上多了個相字,但至少在目前看來,除了皇帝或者首相召集內閣會議的時候發下言,提個建議,他們并沒有多少左右朝政的能力,他們手中的權力,更多的是自己的實際職務。

比如說。當時被提名的時候,容閎已經是外交部長,所以他實際的權力就在外交這一塊兒;王韜是教育部長。他的權力就被約束在教育方面;楊坊是財政部的部長,那他的權力主要就在財政這一塊兒。

雖然按照政府架構來說,國務院里的最高權力機構是內閣,但因為在李永昌當首相的時期,已經形成了首相一家獨大的局面,其他內閣成員大都成了擺設。所以可以說已經破壞了當初制定的規矩。

現在么,李永吉決定徹底改一改。既要保持首相的權威,又要讓內閣會議成為常態,適當約束一下首相,這樣才是真正合理的民主集中制。

要不然,今天你跟我告狀,明天他跟我打小報告,這樣就沒完沒了了。

內閣為啥要弄九個人?說白了就是集思廣益,而內閣本質上就是個開會討論并表決的地方,不開會表決了,還叫什么內閣?

不過,如果要讓內閣會議真正掌權,就必須釋放首相的部分獨斷專行的權力給內閣,釋放什么權力呢?答案只有一個,否決權!

就是懷著這種心思,加上李永吉打算近期實行新的度量衡,并全面推行簡體字,所以就借著這次機會,抽空回了一次永華宮,以皇帝的名義,把還在國務院的內閣成員都召集起來,在永華宮的清心殿開了一次小型的內閣會議。

除去廣德縣的那幾位名譽內閣,以及去了美國的容閎,到場的人并不多,只有沈世明,王韜,楊坊這三個人。

雖然人少,不過這三人的權力可不小,幾乎就可以說是目前中華帝國最炙手可熱的大員了,而且幾乎就分別代表了三個派系。

沈世明不說了,雖然初來乍到,但首相的位子權威太大,背后又有皇帝撐腰,未來肯定是當仁不讓的國務院老大。因此,他可以稱之為空降派,或者說皇帝派。

王韜雖然實際只抓教育這一塊兒,但因為資金充足,人手眾多,所以權力也是相當大。

因為很多懂洋務的人多是出自他的門下或者得到過他的推薦,所以王韜已經隱約成了洋務派的領袖。

由于帝國一直重視洋務,國務院中央各部官員大都是洋務派出身或者懂一點洋務,所以洋務派應該是目前帝國政府內實力最大的一個派系了。

楊坊原來是上海市的市長,后來因為李永昌的大力提拔,讓他做了財政部的部長,這個位子的重要性就更不用提了。

換言之,現如今帝國的國庫與財政問題都是楊坊在負責,這家伙倒是也不負眾望,至少目前看來,打理的還算井井有條。

雖然楊坊也懂洋務,但因為他手底下的人大多是前清的官員,比如薛煥,吳煦等人,這些前清大員如今都在他的門下重新被提拔起來任職,因此楊坊實際上應該是應該算守舊派。

只不過呢,因為楊坊招收的前清官員都是那種比較熟悉洋務的,或者能適應洋務的,加上這批人大都是重新崛起,講究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所以也可以說是自強派。

其實對于早期那些前清的官員,自從李永吉造反之后,關押了一陣就全放了。表現的相當大度。

不過這些人雖然沒有受到任何的刁難,可一下子從高高在上的官員,突然變成了平民老百姓。那落差也不是一般的大。

這其中,大概就分成了三類

第一類,不適應新時代,又無力改變這一切,只能得過且過,就此沉淪,很多終日買醉的前清官僚。多是這些人。

第二類,就是不適應新變化。又想努力改變著一切。這些人就是那些公車上書的人了。這批人的能量本來是很不小的,過去是力量最大的一個群體,但因為公車上書事件之后,這一派遭到了沉重打擊。暫時已經是偃旗息鼓。

第三類,就是前面說的自強派了。這部分人識時務,懂得變通,發覺前朝大勢已去之后,果斷的想辦法到處抱大腿,哪怕不要臉了,也要重新獲取權力。

薛煥跟吳煦就是這類人的表率,吳煦就不說了,薛煥當初可是身份比李永吉都高的人。曾經當過兩江總督,但在家修養一段時間后,他果斷的改換門庭。從頭做起。

他通過楊坊當介紹人,跟李永昌見了個面,而且很快打動了李永昌,并獲得了一個海關司司長的職位。

要知道,那時候還沒科舉改革,中華帝國還沒建立呢。薛煥能這么早就轉換門庭,也算有大毅力。而他這種做法也給了他充分的回報。

現如今,薛煥已經是民政部的部長,重新爬到了部長級的位子,也就是從一品大員的位子,相比過去的權威,也不遑多讓。

在短短時間就能做到華麗轉身,薛煥的能力且不說,關鍵這個心性就了不得,如果這不是內閣會議,而是部長級會議,那他說不定就要現身了。

其實像薛煥這樣的人還有很多,只不過能爬的那么快的就不多了,而中華帝國的各級官員其實有超過一半都是前清的官員。要不然,就憑還沒真正實行,沒真正起作用的公務員考試以及內務員考試,又怎么可能這么快的時間就提供大量合格的官員給新的帝國政府呢。

可以這么說,目前的內閣里面,王韜的洋務派大都掌握中央大權,各級部長級的官員多是出自洋務派門下,楊坊的圖強派則主要掌握地方基層,很多地方基層干部大都出自圖強派,也就是舊派官僚。

由于開會的人數少,加皇帝上李永吉,總共也就四個人,所以也不需要太復雜。

一開始,李永吉就開門見山的先把沈世明的說法提了出來,那就是贊同沈世明法治為皮,人治為里的做法,適當進行一些內部的小改革,以更好的適應環境。

不過緊接著,李永吉又提出一個改革意見,那就是內閣成員如果質疑首相的命令,那么在聯系不到皇帝,或者皇帝不吭聲,不親自作出裁決的情況下,只要有三名以上的內閣成員聯名申請,就可以強制召開內閣擴大會議。

在內閣擴大會議上,所有內閣成員都必須出席或者通電話,就首相的決策是否通過進行討論。

最終首相被質疑的決策能否通過,完全看內閣擴大會議的表決情況,而內閣擴大會議上的表決呢,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也就是說,在內閣擴大會議上,首相只有兩票,其他人有一票,如果同意與否定的票數相等,就算通過,只有反對占多數,才可以否定首相的這條爭議性決策。

換言之,讓內閣擴大會議多了一個否定首相決策的否決權,等于給首相多了一個約束,讓首相無法真正的一手遮天,而且這樣一來,內閣會議也就不再是個擺設了,除首相外的其他內閣成員也就擁有了更加巨大的權力,一旦出現問題,完全可以用這一招對抗首相的亂政。

盡管這個否決權的權力很難真正實施,但這就跟核武器一樣,用跟不用,與有跟沒有是完全兩碼事。也就是說,一旦有了這個權力,那其他內閣成員的權力就會被人為的擴大,內閣成員也就不僅僅是一個榮譽頭銜了,而是真正的實權重臣。

更妙的是,這些政策都在皇帝權威之下,也就是說皇帝如果插手,啥都不用說,聽皇帝的,但如果皇帝什么都不管,那么國務院依舊可以順暢的運行下去,而且不會出現太大的亂子。(未完待續)

()

(→)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