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九八章 新文化運動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九八章 新文化運動

第一九八章 新文化運動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31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中華帝國現在是皇帝一家獨大,所以李永吉既然公開說了要這么辦,那這條內閣擴大會議否決權的決議就算是通過實行了,根本不需要再玩什么討論。

接下來,李永吉就談起了更具體的事情,那就是統一度量衡,還有推行簡化字的情況。

度量衡倒是好說,李永吉從現代社會弄一份數據,當作一個中華帝國的國標,再從現代社會弄一批標準的度量衡器具做參照物,以后照此實行就可以。

為了方便,李永吉全面使用了公制,這也是他自己習慣了的東西,好處是可以跟世界接軌,而且李永吉自己用起來也方便。

他過去可是恨透了度量衡的不統一,特別是一斤十六兩,更是深惡痛絕,所以這次就重新統一度量衡,全部照搬另一個時空的紅朝度量衡制度,連標準都是一樣一樣的。

沈世明跟楊坊的意見都是一樣,那就是文字是老祖宗傳下來的,而且是漢家文化的骨髓,怎么能輕易說變就變,一旦文字變了,那以前學的不都白費了?這是震動國體的大事情,千萬變不得!

對此,李永吉只是簡單的寫了一個字:“國”。

“知道這個字念什么嗎?”問。

“念國。”沈世明回答。

“那跟這個字的意思是不是一樣?”李永吉又寫了一個“國”字。

“是。”沈世明點點頭。

“這不就得了。”李永吉一攤手,扔下手中的毛筆,“正如你們所見,國就是國的簡體字,你們的認知并不會出錯。為什么呢?因為國這個字本來就有,確切的說,那叫俗體字。”

緊接著,李永吉道:“你們讀書人讀書的時候。一開始認字寫字的時候,是不是經常寫錯字?”

“一開始的話,的確會有寫錯字的時候。”沈世明點點頭。

“那如果我寫一篇白話文,中間寫錯一個字,對照上下文的的意思的話,會不會理解錯誤?”

“這個就要看情況了。”沈世明道,“但如果是白話文,寫錯一個字未必會理解錯誤。”

“沒錯!”李永吉道,“我找人打聽過了,咱們的文字太多了。比如一個茴字竟然有四種寫法,其實大多數都是沒用的。另外,我們的繁體字如果寫成行書草書,也會有所變化,有所簡略。總之,簡體字其實早就有,漢字那么繁瑣,這不利于識字率的推廣,所以我打算推行簡體字。是為了加快識字率的推廣,但并非是廢棄繁體字。簡而言之,是先簡后繁,簡體字可以用在生活中。以后可以繼續學繁體字嘛。”

緊接著,李永吉又拿出三本小冊子,分別給了對面的三人:“來,這就是我找人弄出來的《簡體字總表》。旁邊還有對照表,你們先看看,看看認字是否有難度再說。”

帶著一絲疑惑。沈世明、王韜還有楊坊接過了小冊子,然后開始從頭看起。

發覺他們拿到小冊子先是訝異,后是驚訝,再是嘆服的表情之后,李永吉終于笑了起來。

李永吉給他們看的,就是另一個時空后世國朝1964年5月份制定的簡體字總表。

這個簡體字共分三表:第一表是352個不作偏旁用的簡化字,第二表是132個可作偏旁用的簡化字和14個簡化偏旁,第三表是經過偏旁類推而成的1754個簡化字。總共算起來,一共2238字,這就是后世中國大陸的用字標準,也是李永吉真正熟悉的簡體字。

說起來,簡體字其實并非是紅黨的專利,而是古已有之,早期的古體字,俗體字,行書,草書等其實都是簡體字的原型,另外很多因為寫錯的錯別字甚至自己造的字也加入其中,最終形成了一套簡體字。

紅黨之所以能夠推廣開簡體字,實際上是吸收了前人的精華,并利用紅黨特有的執行能力,開始全面推廣,在紅黨之前,國民黨其實也想過推廣簡體字,只不過沒有成功罷了。

一般對簡體字的詬病,實際上是說錯了對象,那一般是指已經被廢除的二簡字,真正的簡體字,在使用上并不困難,也不會造成多大歧義,而相比反復的繁體字,簡體字的好處那就說之不盡了。

如果沒有漢語拼音,沒有簡體字,直接學繁體字,那么三年時間最多能認識一千字左右,這里只是說認,而不是寫。

所謂大字不識一籮筐,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明了繁體字的難學。

簡體字就不同了,學三年時間,加上漢語拼音,那么很容易就能掌握日常的聽說讀寫,至少應付生活的文字使用是沒問題的。

其實,簡體字推廣并非是李永吉最早,太平天國早就在這么干了,目的也是為了提高百姓的識字率,比如那個“國”字,太平天國就普遍使用“國”,而不是“國”。

根據后世的統計,太平天國時期曾經使用過一百多個簡體漢字,其中過八成都被后世吸收采用,也就是說太平天國用過的字,在李永吉的這套簡體字中幾乎都有。

只不過太平天國畢竟政權不穩,還沒有時間沉下心來繼續推廣的時候,很快就被滅亡了。

當然了,那些東西都不是個事兒,最關鍵的是,李永吉熟悉簡體字,也熟悉用鋼筆圓珠筆,他寫簡體字也還湊合,但如果寫繁體字,那就真的抓瞎了。

其實學了簡體字,一樣可以很好的認識繁體字,也就是說李永吉認繁體字是沒問題的,但要讓他寫,那可真是要命了。

以前為啥要讓素素當文書,替自己寫東西?關鍵就是繁體字啊!

過去是沒辦法,現在自己當了皇帝,那還不趕緊任性一把?再說簡體字確實比繁體字要好用,大不了跟漢服一樣,同樣保留下來好了。

換言之,李永吉覺得繁體字應該留下來,畢竟這是一種文化傳承,但應該當作專業領域去研究,平時日常使用么,還是簡體字更方便。

為了方便推廣簡體字,李永吉為此還讓張信達準備了大量的字典跟詞典,參照對象就是新華字典跟現代漢語詞典。當然了,這些字典跟詞典里面的內容都經過了一些刪減。

比如字典附錄里面,就去掉了所有敏感的東西,只保留基本的諸如漢語拼音方案,標點符號用法,計量單位簡表,中國歷朝歷代公元對照表,節氣表等有用的東西。

根據張信達的說法,新版的中華字典以及中華詞典,是打著拍穿越劇的名義搞的,其中已經做了超過十七次的詳細校對,所有的歷史都到1859年8月份為止,保證不會出現任何敏感的東西。最多就是出現一些科學解釋的名詞,比如電力學的單位特斯拉,但那些東西都好解釋,隨便扯個隱士科學家的故事就行。

現在,最終校對版本的字典跟詞典已經各自印刷了三億本,如今都在李永吉的倉庫里堆放著,就等著全面對外發放了。

相比較而言,早期的少年親衛團學的那些東西,用的那些字典詞典,就有很多敏感詞了,好在那些孩子人數少,李永吉不解釋的話,也不敢說什么,久而久之,也就不了了之了。

此外,鉛筆、橡皮擦、圓規、鐵尺等全套學習工具,也準備了超過三億份,全都是低調耐操版,足夠中華帝國前期折騰一陣了。

“當然,只有簡體字其實還不行,還要全面推行白話文運動。”李永吉繼續道,“文言文這東西是好,不過不實用,平時我們說話的時候,誰還整天之乎者也?這說一句話得尋思半天,太費事兒了。讓我看,以后政府間的公文往來,全部使用白話文,注意,是全部!當然,私下里你們喜歡吟詩作對之乎者也這也沒關系,但公務往來必須用白話文,說白話文,聽明白了么?”

“這個,陛下。”楊坊忽然道,“難道圣旨也用白話文么?”

“當然!”李永吉點頭道,“以后我下圣旨,就直接白話文,不高那些之乎者也皇帝詔曰。”

“這個,要真這樣的話,似乎有損陛下的威嚴吧。”楊坊道,“圣旨也白話文,這,這不跟……太不穩重了,這樣會有損陛下的威信。”

其實本來他是想說這不跟唱戲的一樣了,不過臨時才意識到對方的身份,匆忙改口,但終歸還是漏了痕跡。

“威信不是表現在紙面上。”李永吉笑了笑,“只要我中華帝國的軍隊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只要我中華帝國的國力蒸蒸日上,只要我中華帝國億萬子民吃飽穿暖,那就算我開口閉口用白話文,又有多少人會認為我威信不足呢?”

“陛下圣明!”沈世明最先拍馬屁道,“陛下天資縱橫,是真性情,大豪杰,自然不能跟一般人一樣,微臣覺得陛下的主意相當好,就應該實行簡化字,就應該推行白話文,如此,才能真正的事先人人有書讀的盛世。”

聽到沈世明這么說,李永吉笑了笑:“好了,這事兒就這么定了,不用再議。至于統一度量衡,還有推廣簡體字跟白話文的名目嘛,就叫新文化運動好了,你們回去好好看看我給你們的計劃書,再根據上面的東西擬個章程,務必早日全面的推廣開來才好。”(未完待續……)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