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一八五章 中華新政(一)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一八五章 中華新政(一)

第一八五章 中華新政(一)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2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第一八五章中華新政一

第一八五章中華新政一

的確,除了新組建的南京建設兵團外,李永吉還有無錫建設兵團、蘇州建設兵團、常州建設兵團、上海建設兵團、嘉興建設兵團、當涂建設兵團、杭州建設兵團以及淮安建設兵團。{}

也就是說,加上南京的建設兵團,他現在一共有九個建設兵團,總人數超過一百五十萬人,平均每個兵團的人數達到了十六萬人!

過去,李永吉只是把他們當建筑工運用,所以新兵制改革的時候沒算他們,而是打算新搞一個民兵式的國民警衛隊,但現在看來,其實完全沒必要這么做,光靠建設兵團,就已經足夠當國民警衛隊了。

換言之,李永吉根本不需要再讓各地招募民兵,只需要給九個建設兵團發武器,稍加訓練,這就是一百五十萬裝備了熱兵器的戰略級部隊!

想到就做,李永吉立刻就給李永昌打了電話,讓他暫停各地的民兵招募,已經招募的就近加入當地或者附近的建設兵團序列。

以后,這些建設兵團就成了帝國國民警衛隊的作戰序列,財政方面轉交給帝國政府,不過暫時來說還是李永吉自己掏腰包,但會列好清單,到時候跟帝國政府要賬。

帝國政府暫時肯定沒這個錢,也拿不出這個錢,要知道這可是一百五十萬人的吃喝拉撒,除了李永吉能靠金手指支撐,單純憑新生的帝國政府而言,絕對撐不下去。

不過正如李永吉所說,政府可以發國債,用未來的收入來支付這個錢,當然這又涉及到一系列的金融改革,金融改革又要觸及到政府制度的改革,所以轉了一圈又回到了原點,那就是要加快速度進行政體改革。

好在李永吉現在有時間了。可以一點一點的玩政改,所以他干脆又回到了蘇州,開始跟李永昌以及他的幕僚人員,比如伍廷芳等人,一起沒白沒黑的商量起了中華帝國的新政改革。

這就是獨裁政體的好處了,商量新政策根本不必問別人的意思,只要自己一個小圈子商量好就行,效率更高。

李永吉就不說了,作為政府首腦的李永昌呢,早就在李永吉的影響下完全傾向于洋務。所以他的手下幕僚全部都是當過買辦或者熟悉洋務的洋派人士,這些人的平均年齡不超過三十五歲,或許不夠成熟穩重,但朝氣蓬勃,什么都敢嘗試,因此整個新政的討論本身就洋溢著一種年輕激進的味道。

好在李永吉不止是有他們,他還有現代社會的大量參考資料做后盾,所以商量來商量去,兩周之后。中華帝國的新政治架構體系就出臺了。

按照新的規劃,中華帝國的權力機關體系一共分兩部分,一部分是皇室架構,另外一部分才是政府架構。

新的政體中。皇帝不僅僅是一個稱號,同時也是中華帝國的最高權力機構,是最高權力擁有者與決策者,皇帝的任命。實行的是世襲制。

皇帝之下,分四個平行機構,分別是:皇家內務府。皇家議會,皇家**院,皇家國務院。

首先是皇家內務府,這可以看成是皇帝的私人管家體系,是服務于皇帝本人的特殊機構,類似于以前的太監體系,只不過不用太監而已。

內務府的成員不再叫什么太監,統稱之為皇家內務委員,或者叫內務員,由全國公開考試公開招聘,考試稱之為內務員考試。

內務委員不僅僅是跟在皇帝身邊,各地方也會委派內務委員,最高首領就叫內務總管。

比如皇家內務府的最高主官就是大內總管,其他各省市也都分派內務官,比如省一級就叫省委總管,市一級就叫市委總管,縣一級就叫縣委總管。

內務府下面有很多部門,比如管理各地內務委派人員的內務委員會,比如負責管理皇宮仆役的管家院,還有負責情報的皇家情報局,皇家安全局,負責紀律的皇家廉政總局,負責調動武裝部隊的皇家總參謀部,皇家總后勤部,皇家總商務部等等等等。

內務府的部門都是可以**于政府直接運作的特權部門,目前的第一任皇家內務府的大內總管,就是殷素素。

皇家議會,其實就是國會,是立法機構,實行兩院制,分皇家元老院與皇家參議院兩院,元老院的權力要大于眾議院。

元老院的最高首領叫元首,可以是皇帝直接任命他人,也可以是皇帝自己兼任。其他所有成員也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命,任期沒有限制,全憑皇帝喜好。皇帝看你順眼,你可以繼續干,皇帝看你不順眼,你就立刻滾蛋。

皇家議會擁有立法權跟監督權,最高法《帝國大憲法》就是這個機構確立。

眾議院則是地方選舉產生,最高首領叫眾議長,也有監督權跟立法權,不過下議院的立法權只能立地方法,不能跟《帝國大憲法》、《帝國刑法》等帝國法相沖突,監督權也只能監督同級以下的機構,不能監督同級以上的機構,要監督同級以上其他機關,必須先向上一級的上議院提出申請才行。

皇家議會除了立法權,最重要的是監督權,這個機構可以監督除了皇帝之外的任何人員,這個監督范圍也包括內務府的成員。

除了元老院是直接任命外,眾議院就是真正的選舉制了。

當然,要想成為皇家眾議院的成員,要求也很高。首先必須先查清三代,不能在外國有親戚,子女也不能移民國外,更不能在國外有資產;其次,必須先通過內務委員考試,成為一名光榮的內務委員;第三,你還得通過司法考試,成為一名律師;最后,你才可以申請參加地方議會,通過議會選舉,成為一名榮耀的,擁有諸多豁免權的皇家眾議院成員。

元老院沒有任期,但眾議院的議員是有任期的。任期六年,可以連續三屆。如果你成為了眾議院的眾議長,那么就有可能成為元老院成員。

根據規定,如果不是皇帝特別做出干涉,那么連續干三屆議長的,那么第三屆退役之后,就可以自動成為元老院的元老,權力就更大了。

目前的元老院元首,是王天重,也就是李永吉的外公。目前正糾集了一批人,忙著起草最早的《帝國大憲法》。

特別說明,最高檢察院,就是元老院的一個直屬權力機構,作用跟后世的最高檢察院一樣,任何審判都必須在檢察院的督導下完成,第一任最高檢察院的最高檢察長,由王天重兼任。

皇家**院,是司法權的表現。皇家**官由皇帝親自任命,其他各級法官,由全國公開進行司法考試,并以考試的形勢誕生。法官一旦被任命。任期通常是一輩子,也就是一直干到退休為止,當然期間也會接受議會的監督。

目前皇家**院的第一任**官,就是李正祥。也就是李永吉的老爸!

皇家國務院,簡稱國務院,是治理國家行政的中樞權力部門。

國務院的中樞決策機構叫國務內閣。內閣成員增加為9人,最高的一人叫首相,自然就是李永昌了,其他8人稱副相,人員任免全部是皇帝說了算。

內閣實行首相負責制,其他8人都得聽首相的,是否罷免首相,只能是皇帝說了算,其他8名內閣副相無權罷免首相,但首相也無權罷免其他8名副相,只能暫停其他副相的工作。

內閣之下,就是部級單位,分別是國防部、外交部、警察總部、司法部、交通部、國家安全部、民政部、財政部、教育部、科技部、工業部、農業部、商業部、文化宣傳部、衛生部、金融部(類似人民銀行)、建設部、水利部、民族事業部。

由此可以看出,在皇帝之下,實行的是三權分立制度,不過是在這個三權分立上加了個內務府。

內務府可以看成是特權部門,可以看成是皇帝的執政黨,內務委員可以看成是黨員干部。

比如說,在各地雖然實行的是省長、市長、縣長制度,但在省長、市長、縣長、鎮長等官員之上,還要加個內務總管。比如省長上面要有個省委總管,市長上面有個市委總管等等。

不同的是,這些地方的內務總管名義上是監督,但實際上有直接罷免干部的權力,比如省委總管就可以直接罷免省長副省長。因此,皇家內務府跟某*黨的黨*委機構已經相差不多了。

特別要說的是,皇家內務委員要參加內務員考試,而這個考試雖然沒規定學歷要求,但通常要高中生以上的知識儲備才可以考過,但是高中生本身就是干部身份,也就是官員身份了,所以內務委員實際上是官員的再進步。

正因為這個特性,所以后來大家把內務委員稱之為天子內臣,而沒有通過的官員稱之為天子外臣,以顯示內外有別。

李永吉之所以搞這一套,就是為了方便自己的行事,畢竟他不可能什么都跟人解釋,搞一個內務府的特權部門,就方便了許多。

另外,李永吉不覺得自己能一輩子都掌握國家,他的后人未必有自己的能力跟金手指,因此提前制定了個三權分立,讓權力相互制衡,這樣皇帝本身才能更安穩一些。

實際上,李永吉本來是想搞個兩級制,也就是在皇帝之下只分內務府跟樞密院,然后樞密院下面再分法院、檢察院、立法院這些,不過后來一想,這樣一來樞密院的權力就太大了,不利于自己的操作,所以干脆就在皇帝之下分成四個部分,把法院與議會提出來,跟行政區的國務院平級,提前把三權分立的圈子布置好。

總起來看,由于內務府的大內總管,**院的**官,議院的元首還有國務院的首相這些人都是李家的自家人,所以應該不會出現扯皮的問題,至于以后,反正自己是大權獨攬的皇帝,不合適再改就是。

確立了基本的政權制度之后,李永吉又開始確立官員等級制度。

對于官員等級制度,李永吉決定實行官員的品級與職級雙軌制,品級就是級別。繼續沿用大家熟悉的九品十八級制度,也就是一個品分正、從兩級;官員的職級,則是李永吉熟悉的國家級,部長級這些稱呼。

具體的對照如下:

超品:國務院首相,最高**官,最高檢察院院長,元老會元首,內務府大內總管,各級元帥等。

正一品:國務院副相,皇家總參謀部總參謀長等

從一品:國務院各級部長。

正二品:國務院各級副部長。省委總管

正三品:國務院的正司長,地方省長

從三品:國務院的副司長,地方副省長

正四品:廳級正職,地方的市委總管

從四品:廳級副職,地方的市長

正五品:處級正職,副市長

從五品:處級副職,地方市級的局長

正六品:科級正職

從六品:科級副職

正七品:縣級正職

從七品:縣級副職

正八品:鄉級干部正職

從八品:鄉級干部副職

正九品:村級干部正職

從九品:村級干部副職

不入流:普通警員等

這里其實并不是嚴格的對照表,一般而言會有出入,官員品級這就跟軍銜一樣。主要看資歷,真正決定權力大小的,是官職。

雖然搞了這么一套繁瑣的制度,但李永吉依然遵循小政府。大社會的主張,也就是盡量減少公務員的數量,提高公務員的工資水平,同時加大對公務員的監督力度。

對官員的監督。中央有皇家廉政總局,皇家巡視組,地方上也有各級的內務府紀律檢查委員會。這些部門主要就是查處官員的貪腐問題,從嚴從重查處貪污**。

其實搞了這套出來,李永吉就是希望在沒有皇帝的情況下,政府也能自如的運行,因為以后他必然精力不可能完全撲在治理國家上,他很可能要到處打仗玩干涉,或者一門心思爬科技樹,真正在國家治理上,他只能交給別人。

搞三權分立就是為了分權,這樣他就稍微放心一點。

特別要說,除了正常的九品制度外,超品就是爵位制了。

既然是帝制國家,肯定要有爵位的,要不然大家還怎么玩?

在九品之上,大體分為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勛爵這七類。

王爵只能分封在本土以外的殖民地跟保護國領土上,不準在本國,同時王爵只能是皇室子女以及直系姻親,換言之就是必須跟皇室有血緣或者婚姻關系的家族。比如李永吉的兄弟姐妹,或將來有老婆,也可以給老婆娘家的同輩人分個王爵。

其他爵位都是跟國外的爵位體系差不多,可以世襲,世襲的原則是指定原則,也就是上一輩的爵位獲得者指定自己的親屬作為繼承人,如果沒指定,就按照法定繼承原則,根據親疏遠近,進行順位繼承。

但勛爵不能世襲,這個東西類似于騎士,只能自己本人持有一生,不能傳給子女。

九品十八級制度,只是適合政府官員,不適合軍隊,軍隊中依舊實行軍銜與軍職雙軌制度。

不過超品的爵位制度可以跨界,也就是說不管是政府官員,還是軍隊的軍官,都可以授勛成為超品,受訓儀式必須有皇帝在場,必須是皇帝親自授勛才算數。

另外,在在軍隊的升級制度中,在原本的三星上將之上,又加入了大將跟元帥的軍銜。

大將跟元帥都是不再分級,且都必須獲得三星上將以后,才可以因為特殊貢獻,由皇帝特別授予,只要沒特殊情況,就是終身榮譽。

“陛下,這個制度會不會太復雜了點?”等做出了安排之后,李永昌忽然道,“這么多部門,我們有那么多人負責么?”

“沒關系,以后社會的發展越來越現代化,需要的政府部門也就會越來越細化,寧可提前設置好,也不能到時候亂了手腳。”李永吉笑了笑,“暫時來說,我們還是可以跟以前一樣。就以一個市來說,比如地方上就設置市政府、市法院、市議會、市內務府這四個機構,這四個機構完全可以在一起,比如在市政府門前設置一個政務大廳,方便老百姓咨詢,這樣不就行了?”

“這也好。”李永昌不置可否的點點頭,決定先試運行一下,不行再改,反正李永吉自己也說了,現在是摸著石頭過河,合適就繼續,不合適就取締,主要權力在他的手中,頂多要取消一個大部門的時候,提前通知李永吉一聲,并說明原因就行了。

“陛下,您說的國債問題,我問過人了。”李永昌又道,“這的確是個好東西,另外我仔細算了一下,如果要想按照陛下您說的那樣,把國防軍還有國民警衛隊都算作地方財政,那我們起碼要發行三千萬兩銀子,才能維持半年。”

“這么多么?”李永吉愣了愣。

“我給您算算。”李永昌道,“三十萬國防軍,平均每個人每個月要花費五兩銀子,算起來一個月要花費一百五十萬兩銀子。

一百萬,不對,如果按建設兵團來算,那是一百五十萬人,按照平均每個月每人2兩銀子吧,一個月就需要三百萬兩銀子。那么加起來一個月我們就要支出四百五十萬兩銀子。

我們最少要先籌集半年的軍費吧,這就是2700萬兩銀子,這還不算軍火采購呢。

現在我們的國家財政一個月的收入也不過兩百萬兩銀子,四百五十萬兩銀子的話,我們每個月就要欠二百五十萬啊,太多了。”

“只要準備三個月的銀子就行,發行三個月的國債就好。”李永吉笑了笑,“三個月后,就可以讓金融部的帝國銀行發行紙幣,有了紙幣,財政問題就容易多了,可以直接發行紙幣來應付,三個月后,我們的工業項目多起來之后,財政情況就會好轉了。至于暫時么,國債先對外發,要是賣不出去,就全部給我來購買好了。”

“發國債有必要么?”李永昌的確覺得很奇怪,因為發行不發行國債,這個國家都是李永吉的,他其實反而覺得多此一舉。

“當然有必要,這就叫親兄弟明算賬,雖然國家也是我的,但還是必須分清楚。”

“好吧,那么最后一個,紙幣真的可行么?”李永昌又問,“別到時候出問題就不好了。”

“放心吧,我們的紙幣都有防偽手段,別人根本仿制不了,另外我們的紙幣都有大量銀子當準備金,又是跟華元銀幣同時發行,你還怕什么呢?”(未完待續。。)u

讀,請記好我們的地址:,下載請到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