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空走私1859第八十六章 閶門特區與商業合作_宙斯小說網
當前位置:宙斯小說網 >>歷史>> 時空走私1859 >>時空走私1859最新章節列表 >> 第八十六章 閶門特區與商業合作

第八十六章 閶門特區與商業合作


更新時間:2015年01月05日  作者:莊不易  分類: 歷史 | 清史民國 | 莊不易 | 時空走私1859 

熱門、

精武軍的招兵榜一發,倒也應者云集,大部分的確都是受了災禍,無處謀生的可憐人,但也有部分是家境還算過得去,但卻想依靠精武軍謀個好出路的有心人。章節更新最快

中國雖然自古就有好男不當兵的傳統,但那也得分時候,看情況。太平年間,當兵自然不是好出路,但現在是亂世。

亂世之中,朝不保夕,眼看官府并不可靠,那么找一個強軍做依靠跟后盾,還是挺不錯的出路。特別是對那些生活拮據,卻又讀過不少書,自認有才華,走正途又無法取得功名的人來說,從軍獲取軍功往上爬,就特別有吸引力。

而且,以前大家不愛當兵,除了地位等問題,主要也是因為當兵戰損率太高,風險太高,但加入精武軍顯然不是這樣子。

這場蘇州戰役,可就是在蘇州城的眼皮子底下打的,當時精武軍迎戰太平軍的時候,很多人都在城頭看著呢,因此盡管很多細節大家看不清楚,但精武軍作為人少的一方,壓著打人數多的太平軍卻是看的明白。

特別是那一通通炮火,在城門樓上看去,太平軍幾乎每一次挨炸,都會在人群中出現一個大窟窿,看的人心驚肉跳,此后全軍沖鋒的大場面,也特別具有沖擊力,看到這一幕的每一個人都熱血沸騰,而城里的叛軍當時也就是看到這里后,才徹底下定決心,什么也不要,拋棄一切雜物,提前輕裝逃跑的。

在戰后,雖然精武軍并沒有刻意宣傳戰果,但入城的時候有心人一清點,發現精武軍士兵居然沒什么損失,沒看到有多少尸體,這就更讓人動容了。

對方可是十萬大軍(夸張),還是名將李秀成親自帶領的戰勝之軍,可對上了裝備洋槍洋炮的精武軍,居然一擊覆滅,精武軍自身卻沒啥損失,這讓很多有心人,特別是那些讀過不少書,卻一直撈不到什么功名的有心人起了投機的心思。

就這樣,在發布招兵榜以后,除了大量難民外,居然還有不少童生秀才,甚至連舉人都有,他們明顯不是吃不上飯才來,而是有別的心思。

對這些,李永吉是根本不在乎,只要符合條件,樂意遵守精武軍的規矩,他一向是來者不拒,但對那些自命不凡的,想一進來就當官的,那就只好對不起,請你走人了。

就這樣,僅僅過去三天,李永吉就陸續收了十三萬人進來,這些人等于都貼上了精武軍的標簽,其中大部分是附帶的家屬,真正屬于精武軍序列的不到四分之一,才三萬多人。

這三萬多人中,年輕女人跟少年兒童就有兩萬多,能當兵的青壯只有不到一萬人,其中年齡在18到22歲之間,能當后備青年兵的只有四千多人,其他都只能當后勤兵。

這些人收了以后,除了13歲以下的孩子提前送去青浦縣的養心居大營,不參加勞動外,其他不管男女老少,暫時都要留下來,跟之前駐扎在虎丘修營壘的民夫一起,先把蘇州大火造成的廢墟給清理干凈。

清理閶門廢墟并不是李永吉要做善事,他是打算把這閶門內外已經燒成廢墟的這一大片地方,再連接上虎丘那一片地兒,全部當做精武軍以后在蘇州的軍營駐地。

閶門可是個好地方,地處要地,四通八達,要不然之前也不會成為蘇州城的商業中心,就算到了后世,這地方也是中心區之一。

之前,這里到處都是民居,情況混雜,十分難處理,現在一把火都燒干凈了,等于來了個暴力強拆,所謂白紙上面好作畫,正適合李永吉重新規劃,拿來當自己的軍事基地。

換句話說,閶門附近連同虎丘附近的這大片地方,相當于后世的姑蘇東區與虎丘區,以后就是他李永吉的私人所有地了,今后不管來蘇州的新官員是誰,這一片地方,就是他李永吉的軍事禁地與獨立區,官府管不到,也不能進來收稅。

這地方就是他李永吉在蘇州府扎下的釘子,誰也不能去動!只要李永吉在這里駐扎一支兵馬,那么蘇州城以后不管名義上歸誰管,實際上還是他的地盤,他想什么時候來,就什么時候來,誰也無法阻攔他,而在他的私有軍事禁區里,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外面的規矩也管不到這里。

也就是說,李永吉還是在玩他那套雙軌制,也就是自己弄一個封閉化的軍事禁區自己玩,名義上是私人領地,實際上就是特區,跟洋人的租界已經沒什么本質區別了。

什么?不合規矩?這個簡單,如今蘇州府很多官員遇難,造成了權力真空不假,但官府大印可沒怎么失落,現在他大權在握,私自用印搞一個地契文書出來,再把地方一圈,把部隊一扎,新來的官員就算不滿又能如何?

其實私自用印造地契這事兒肯定瞞不住,但這不過就是給大家一個臺階下。有這么個地契,以后多少能說的過去,官府的臉面多少還能有點,要沒有的話,那就沒有緩沖余地了。畢竟地契本身代表了官府的權威,有這么個東西在,還算是承認官府權威,什么都好說。

總之,精武軍進城后,除了接手城防,封閉府庫,搶錢搶糧食外,就是招兵雇人清理廢墟,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像民間訴訟之類的,全都是由本地鄉紳們組成鄉紳團,自己管自己。

這種把麻煩丟掉的做法,倒也有那么點無為而治的意思,反倒是獲得了蘇州上下的一片稱頌。

處理了這些事,李永吉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召集城中的大商人,跟他們展開了一系列的商業合作。

在商業合作前,李永吉先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收白條。

之前,蘇州鄉紳因為害怕遭兵災,曾經湊了五十萬兩銀子替蘇州官府送給了李永吉,當時李永吉雖然收下來了,但卻給他們打了白條,現在李永吉搶了三百八十萬兩的庫銀,銀子有大把,于是就把這些人主動叫過來,先拿五十萬兩白銀給他們,換回當初給的白條。

這種行為簡直是匪夷所思,一開始那些拿著白條的人說什么也不敢要,甚至很多人都說白條已經撕了,但后來看李永吉是玩真的,就算你沒有白條也要給你銀子,這才不情不愿的收了。

李永吉這是在立信,跟商鞅變法時候玩的一樣,而且,李永吉這也是在慷他人之慨,畢竟是拿蘇州府庫的銀子還債。

他這么做,主要就是跟這些大商人打好關系,獲得他們的充分信任。同時呢,他們收下這比府庫里出來的銀子后,就等于拿了蘇州官府的銀子,以后要想過好日子,就只能更緊密的依靠李永吉跟精武軍了。

用銀子換回白條后,雙方的信任就算徹底建立起來了,關系也更融洽,這之后,李永吉才拋出了他的一攬子商業合作計劃。

在這個一攬子商業合作計劃,主要分兩類,也就是一個商貿合作計劃,外加一個金融合作計劃。

商貿合作,簡單說就是以物易物。在商貿合作計劃中,李永吉會按時給他們提供大量而廉價的珍珠、黃銅還有各種玻璃鏡子、不銹鋼制品等現代小玩意,這些東西不要大家用銀子買,只要用黃金以及翡翠、白玉、鉆石、紅木、烏木等名貴奢侈品來換,數目不夠的話,用蠶繭換也可以。

至于交換價格的制定,由他們出一部分人,李永吉一方也出一部分人,雙方共同組建一個定價團,定價團的作用,就是根據市場情況來給各種產品做出評估定價,務必要讓大家都滿意,把生意做長久。

至于金融合作計劃,是指銀號互聯業務,是一種金融聯網的合作業務。

也就是說,李永吉會提供一種洋人的電報系統,用電報系統,把蘇州各個銀號以及李永吉的中信錢莊都統和起來,組成一個銀號聯合商會,簡稱銀聯。

銀聯內部的會員之間,莊票可以做到通存通兌,銀號互相之間拆借錢款的行為,也實行內部會員價。

同時,為了方便各個銀號錢莊之間的銀兩押送,銀聯會員之間的銀錢押送,以后全由新開的精武鏢局負責。

這個精武鏢局,將來會是一家股份制鏢局。簡單說,是李永吉占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其他銀號錢莊,按照投資比例,占下剩余的股份。

鏢局的人員方面,由各家銀號出人,然后統一由精武軍訓練,武器也由精武軍提供,是一家隸屬于銀聯的武裝押運組織。

簡而言之,金融合作計劃,就是成立一個銀號聯盟,加入聯盟的錢莊銀號,就等于自動獲得精武軍的保護,同時獲得錢款方面的優惠互助。乍一看好處雖然很多,但加入聯盟的錢莊銀號卻喪失了自主權,因為任何一個單一會員,都無法逃脫銀號聯盟的制約。

雖然說是失去了部分自主權,但在這年頭,就算有自主權又有什么用?難道官府來盤剝,你還能說個不字不成?因此這個抱團計劃立刻就獲得所有人的認可,與會人員幾乎是一致通過。

其實,李永吉搞的這個一攬子商業合作計劃,實際上就是制造了兩個壟斷集團:一個商貿的辛迪加壟斷集團,一個金融業的卡特爾壟斷集團。

這兩個領域的集團都是依附李永吉而存在,也統一由李永吉調配指揮,暫時看似松散,但未來終將會走在一起,并爆發出巨大的能量,自然,那也是后話了。

當李永吉在蘇州忙東忙西,又是圈地,又是招人,又是拿銀子換黃金玉器的時候,附近的官府也終于從這場舉國震驚的蘇州之戰中反應了過來,在第五天的時候,蘇州城就迎來了第一波前來搶功勞撈好處的官員團。

同類小說:、


上一章  |  時空走私1859目錄  |  下一章